跳得不夠好也沒有關係。起舞吧。偉大的舞者之所以偉大是因激情,而不是技巧。
——瑪莎·葛蘭姆
摘要:20世紀有三位可以稱之為「藝術巨匠」的大師,畫家畢卡索,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以及舞蹈家瑪莎·葛蘭姆。此次受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天津大劇院以及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邀請,在吳氏策劃的組織下,瑪莎·葛蘭姆舞團將繼2008年後再次訪華,為中國觀眾帶來獨家定製的呈現20世紀三位藝術巨匠世紀風採的演出劇目。
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二十世紀三大藝術巨匠》10月28日(周三)19:15,上海大劇院
10月29日(周四)19:15,上海大劇院
11月01日(周日)19:30,天津大劇院
11月04日(周三)19:00,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
11月06日(周五)19:30,國家大劇院
11月07日(周六)19:30,國家大劇院
(購票連結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20世紀三位大師畢卡索、斯特拉文斯基、瑪莎·葛蘭姆在各自的領域中大膽創新,書寫了新的藝術篇章。這臺《20世紀三大藝術巨匠》的演出正是以他們偉大的成就為切入點,在經典舞蹈語彙的基礎之上融入多種現代多媒體技術,引領觀眾以全新的視角探索、勾勒出這三位藝術巨匠之間息息相關、相互作用的藝術關聯。
畢卡索,瑪莎·葛蘭姆與斯特拉文斯基
2011年5月11日瑪莎·葛蘭姆誕辰117周年之際,Google Doodle用一組經典作品的動畫對瑪莎·葛蘭姆表達了敬意,也足見其地位。
這組動畫精選了瑪莎·葛蘭姆的5部作品展示,從右至左分別是《悲悼》《林神節之歌》《阿帕拉契亞之春》《夜旅》《拓荒》。
1926年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創建,美國現代舞就從這一天誕生。
——著名舞蹈評論家約翰·馬丁
一位以苦為榮,以苦為樂,以表演為靈魂,以創作為生命的「女神」,一個神話的創造者,這就是瑪莎·葛蘭姆的真實畫像。她創建了一套訓練體系,擁有一部自傳、一個舞團、一所舞校和六代傳人。
入行有點晚、條件有點差
瑪莎·葛蘭姆並不是一位含著金鑰匙的藝術家,1894年出生在美國,直到22歲才想明白,自己這輩子最想幹的事情是跳舞,對於舞者而言這著實有點晚。
她的老師丹妮絲初見時評價她說:「個頭矮了點、年齡大了點、相貌醜了點。」但正是這位起初並不被看好的靦腆少女卻以驚人的魄力和天才般的思想披荊斬棘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舞蹈面貌。
在丹尼斯舞團時期的瑪莎·葛蘭姆
壽命特別長、作品特別多
從22歲投身舞蹈,到97歲辭世,瑪莎·葛蘭姆的藝術生命長達70餘年,僅是作為舞者的生涯就直到75歲才結束,編舞更是到她生命終結的那一年都仍有作品問世。1926年由其一手創立的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更是當今世界歷史最悠久、積澱最深厚、聲譽最卓著的現代舞團,成為傳承、發展葛蘭姆舞蹈藝術的寶庫。
1990年,去世前一年時瑪莎·葛蘭姆仍堅持在排練廳指導舞者
瑪莎·葛蘭姆的舞蹈中再也沒有了古典芭蕾中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與人類社會沒有太多相關性的故事,她把視角回歸到人類本身,她用身體來表達人類最為真實的情感和靈魂深處的哲學思索,她讓舞蹈藝術的發展歷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作為編舞家,瑪莎·葛蘭姆一生思想活躍、碩果纍纍,編創了181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內省的力量來認識自我,探索人類心靈,嚴肅、沉重一直是她作品當中的主色調。抗爭、反叛形成了她獨特的人性審美。
她創造了一種身體語言
瑪莎·葛蘭姆不是第一個脫掉足尖鞋的舞者,但使現代舞蹈的理念能夠真正風行的藝術基石則要屬葛蘭姆獨創的「收緊-放鬆」技術——她以呼吸為原理,脊椎為運動軸心,骨盆的推動為動力,建立了這套頗具生命意識的現代舞體系,成為她對舞蹈藝術最為卓著的貢獻。
激烈的骨盤收縮,粗野的「地板動作」,震驚了那些認為真正的舞者理應躍入空中的人,更提高舞蹈對於人類內心世界和靈魂深處的探索。時至今日,全球各地的舞蹈工作室都還經常教授她的技術,早已成為每一位當代舞者呼吸的一部分。
瑪莎·葛蘭姆於1991年辭世之後,舞團繼承大師衣缽,在藝術總監珍妮特·艾爾伯的帶領下繼續前行,舞團不僅將傳承葛蘭姆的經典之作視作己任,更張開雙臂,用新時代的舞蹈精神擁抱崇高的舞蹈傳統,邀請當代優秀編舞家進行委約創作,將旁白、照片投影和電影剪輯等技術手段運用到舞蹈表演之中,令大師璀璨的舞蹈作品煥發出新的生機。
新時代的瑪莎·葛蘭姆舞團
東方世界一直是瑪莎·葛蘭姆大師靈感的來源和心之嚮往的土地,她曾到過日本、臺灣和香港,然而中國內地之行卻最終沒能實現,直至大師離開人世。直到2008年,舞團才得以完成首次中國之行,然而卻僅有北京國家國家大劇院一站。
時隔7年,在吳氏策劃力邀之下促成了舞團的第二次中國之行,此次足跡將遍及北京、上海、天津3個城市的4座劇院,帶來經典與新銳並存的一臺繼往開來的劇目。
《編年史》
《深沉的樂曲》
《悲悼變奏曲》
《春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