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網絡上的高富帥交友、兼職刷單、網絡借貸都可能是騙局,你們一定要注意……」1月5日,在泉州警方組織開展的「百日千警進萬家」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集中宣傳活動,晉江市公安局英林派出所的「高冷哥」張樹鑫穿著藏藍色警服、走進社區向村民分發宣傳單,普及防騙常識。
「這個警官有副熱心腸」
「現在理髮店生意怎麼樣啊?」在英林鎮高湖村村民陳美英的理髮店裡,張樹鑫和她閒聊起來。
「還可以,和以前差不多……」當群眾說話時,張樹鑫和群眾對視著,不打斷,中間插著一兩句「嗯」表示自己在聆聽,偶爾穿插自己的看法,聊天過程輕鬆舒適。
「這個警官有副熱心腸,經常來問問我有啥困難。」陳美英說。
曾當過15年治保主任的村民洪金盾說:「張警官很溫和,總是主動找我了解社區的事。」
到社區走訪的張樹鑫,村民口中的張樹鑫,不再是「高冷人設」,更像是喜歡聆聽家長裡短的鄰家好大哥。
張樹鑫解釋,「傾聽多了,距離就近了」,在和群眾聊天時,他通過傾聽交談,增強群眾對民警的信賴感,主動說出自己的情況和困難。
張樹鑫今年33歲,從警十一年來,始終堅守在基層派出所,先後從事社區警務、巡邏出警、刑偵辦案、法制審核等崗位工作,2020年9月30日才調到英林派出所任社區民警。
對於新的崗位,張樹鑫表示,「社區工作,離群眾最近,更要求我們深入群眾、聯繫群眾、為群眾多做實事。」
2019年,晉江市公安局啟動社區民警「住村」工作,全面了解社情民意,主動服務百姓,做好各類矛盾糾紛調處等基層基礎工作。
為了早日適應新環境,張樹鑫積極落實市公安局「背包住村」工作,一方面向原社區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社區老黨員了解社區工作特點,一方面深入企業、群眾家中,和員工、群眾拉家常,了解群眾的訴求。
剛到社區走訪時,張樹鑫了解到,玉坂村村民洪某和柯某因土地糾紛已爭執近四十年。一塊地皮,一方稱是自己借給另一方丈夫的,另一方稱丈夫已去世、不知道此事。由於沒有證據證明土地權屬,糾紛難以化解,雙方也因此經常爭得面紅耳赤。
張樹鑫意識到,如果任由糾紛繼續發展下去,不僅鄰裡感情破碎,也不利於社區穩定。為此,他主動請來村老人會會長、老黨員、老長輩組成「三老」調解隊,發揮他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通過多次背對背調解,了解雙方訴求,做通思想工作,僅用一周時間,讓雙方達成和解、握手言和。
總結做好群眾工作的經驗,張樹鑫表示,「社區警務事多、擔重,我們的力量有限,要多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比如村裡的村幹部、老人會、還有熱心群眾,從紮根社區、了解社區存在的問題,到矛盾糾紛的化解,再到社區長久安定,都離不開他們的幫助。」
「將心比心」做群眾貼心人
「張警官,謝謝!我們已經籤好了協議。剛剛完事後找您當面感謝沒找到,謝謝你這麼幫助外鄉的我們,您是一個好警察,感謝您!祝您身體健康,順順利利!再次感謝!」
2020年12月4日晚上10點48分,正在出警的張樹鑫收到這樣一條信息,短短一條信息,提到5聲感謝的話。
原來,11月30日,高湖村某工廠一工人在宿舍休息時因胃出血送醫搶救無效死亡,事後廠方僅願意補償醫療費用給工人家屬,雙方圍繞如何處理後事產生了糾紛。
如果走其他途徑,家屬沒有處理這方面的經驗,費精力耗時長,而且他們從外地趕來,時間緊、開銷大,希望藉助警方幫助快速解決糾紛。
所裡日常工作忙、任務重,張樹鑫就見縫插針的找時間,組織廠方和工人家屬商談,多次傾聽雙方訴求,並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實際情況,向家屬介紹了多種不同解決方案,在家屬有疑問時,他主動幫助諮詢專業人士給予一一解答,經過多次奔波協調,該糾紛在5天內快速解決,雙方達成協議。家屬返鄉時,給他發來了感謝的信息。
看到簡訊,張樹鑫動容地說:「將心比心,他們確實是碰到急事了才來找警察,我們多做一點,就能幫助群眾更快地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多做一點」,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需要心力。社區民警事務繁雜,每多做一點,休息的時間就少一點。對此,張樹鑫說,「同一件事,對我們來說多花點精力,但對群眾來說很可能是人生大事。群眾利益無小事,穿上這身警服,我們就是群眾的守護者、群眾面臨困難時最可以信賴的人,在群眾最難的時候陪在他們身邊,問題解決好了,可以挽回他們對生活的信心,自己辛苦點也值得。」
走進社區,走近群眾,張樹鑫有著為民的「熱心腸」,這位所謂的「高冷哥」,其實是群眾的「貼心人」!
來源:晉江公安
編輯:陳瑩瑩
覆核:林金榮
籤發:鄒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