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朵金花」,綻放在武漢同濟醫院
☆劉晨 楊貢斌
在江蘇省第二批馳援湖北武漢醫療隊中,有9名隊員來自南京市浦口區空軍民兵醫療救護分隊的女民兵。她們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浦口分院的醫師萬元靜、張苗苗、趙華清、代玉平、路玉和護士胡飛、姜長紅、陳苗苗、李丹。
疫情發生後,她們積極報名請戰,2月9日下午,在連長滕龍的帶領下趕赴武漢同濟醫院,打響了新冠肺炎病毒救治「戰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女民兵的使命和擔當。在第110個國際「三八」婦女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向讀者朋友介紹其中3位女「戰士」的事跡,領略她們的風彩。
趙華清:疫來一起戰,守護你平安
新婚燕爾未能留住趙華清匆匆的腳步。抗疫之戰打響之初,她就積極請戰,暫別心愛的丈夫和家人,選擇勇敢出徵。
到達武漢的第二天晚上,趙華清便進入隔離病房上夜班,負責11位病人,操作儀器設備、輸液、打針……精心操作,還協助患者做好生活護理。一個病區40多張床,病房消毒工作量非常大,趙華清和同事們每次上崗不到10分鐘就忙得汗流浹背。一次,當她依次消毒至11號病房時,氣喘籲籲,眼鏡上都是水珠,遮擋了她的視線。病房裡一位患者阿姨看到後,心疼地對她說:「都是因為我們生病了,才害你們大老遠跑過來受苦啊,都是我們連累了你們啊。」趙華清趕忙說:「阿姨,我是自願來的,不是你們的錯,你們也是受害者,要努力早日恢復健康哦,我們就能一起回家了。」阿姨說:「你們真的太好了!」
視頻中,趙華清的公公叮囑她:「要好好工作,保護好自己,家裡一切有我們。」新婚的丈夫理解妻子的選擇,為她加油鼓勁,祈禱早日戰勝病魔。
代玉平 : 這場戰「疫」,我要衝鋒在前
骨關節科護士代玉平是位「95後」,參加工作剛滿3年。她第一時間請戰要去馳援武漢,找到護士長:「我要報名,我沒結婚,爸爸媽媽都非常支持我,讓我去武漢吧。」
代玉平所在的組負責12名患者的護理工作。一次,一名患者將熱水瓶放在病房門口請她幫忙打熱水,代玉平打完熱水後正要推門進病房,突然患者在門後比劃了一個手勢,示意她不要入內。代玉平隨即後退幾步,患者看到她退出門外時,便起身戴好口罩拿走水瓶。工作中,她和同事們每次進病房前,病人總會大聲地喊「等一下」,並迅速戴好口罩再請醫護人員進去。患者說:「你們是來幫我們的,我們絕不能把病毒傳染給你們。你們要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對患者的這種關心,代玉平和同事們都非常感動。
代玉平的爸爸告訴她:「你媽媽平常不是一個愛看新聞的人,但是自從這場疫情發生以來,她每天都要看新聞。尤其是你去武漢後,即使是看過的新聞,你媽媽還會再看一遍。」代爸爸問老伴,你不是剛看過嗎?代媽媽卻說:「我們的女兒在戰『疫』一線,我更要關注一線的情況。」
3月7日是代玉平馳援武漢的第27天,她對家人和關心她的人說:「不要擔心,我做的這些微不足道,只要能幫助到這裡的病患,我就很開心。」
李丹 : 勇敢之行,源於榜樣的力量
李丹心中從小就有一個英雄夢,源於爺爺榜樣的力量。從記事起,爺爺便是一位腦梗後遺症伴一側肢體殘疾行動不便的老人,但他非常堅強,對生活從不服輸,正是這種精神在李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英雄」的種子,立志要成為一名白衣天使去幫助疾苦的病患。新冠肺炎蔓延以來,李丹多次報名參戰,要求到最危險的戰「疫」一線。第一次沒能如願,第二次繼續報名,她的赤膽忠心和堅定信念終於打動了護士長和院領導,在元宵之夜第二批馳援武漢的名單中,李丹名列其中。
2月9日是李丹出徵的日子,為了輕裝上陣,臨行前,她剪去了飄逸的長髮。她說:「長這麼大,今天我第一次剪掉了心愛的長髮,但我不後悔。」
李丹在武漢的第一個班是晚班。那天晚上有個病人需要輸液,平時技術熟練的李丹第一次感到雙手笨拙,雙層手套妨礙了扎針的靈活性,雖然幫病人扎了針,但她還是不太放心,詢問病人疼不疼?病人搖搖頭。李丹輸液時再三叮囑她:「如果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一定要告訴我們。」患者應聲「好的」,並表示感謝,李丹微笑著對她擺擺手。這是李丹的第一次上崗經歷,雖然不如平時那麼操作順利,但她依舊激動了很久。
消毒班看似簡單,實則並不輕鬆,這是一個讓李丹記憶深刻的一個集體。一天,安排病人檢測核酸,現場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醫生耐心地為每個病人服務,最後輪到一位瘦骨嶙峋、行動不便的老爺爺,他坐在輪椅上做完核酸標本採集後,李丹立即扶老人坐穩輪椅,推進病房,扶他上床,並輕聲安慰道:「爺爺,您的檢查做完了,您有哪裡不舒服嗎?我幫您倒了杯水放在桌子上,有點燙,您等一會再喝。我先扶您躺下,如果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告訴我,我們的目標是希望你們早日康復平安回家。」老人連聲對她說:」謝謝你小姑娘!南京的姑娘都是好樣的!謝謝你們不遠千裡到這裡來幫助我們。」李丹回以微笑,做了個加油的手勢。
李丹說:「收到這樣的讚揚內心十分開心,很有成就感,希望我們的精心呵護能夠使他們早日康復!」
祝戰「疫」一線的女醫護人員節日快樂!
供稿:東海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