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漢|聽武漢同濟醫院患者心聲

2020-12-24 紅網

編者按:2月8日15時53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130名醫護人員乘坐G580次列車駛離長沙南站。這130人,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增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三支醫療隊伍,也是湘雅二醫院歷史上應對國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次性派出的規模最大的醫療隊。醫療隊抵達武漢後在同濟醫院中法院區開展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3月24日下午,紅網時刻記者跟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護理教研室副主任鄧露來到了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接管的B8西區。

紅網時刻記者 田萌 武漢報導

鄧露介紹說,自2月8日接管B8西病房以來總共收治了76位病人。現在病房的病人基本上都已經出院了,還剩下最後兩位,她首先查看了病房的收整情況。鄧露說:「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8西病房奮戰的將近50天時間裡,我們的小夥伴們跟病人之間都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 。」

記者跟隨鄧露進入病房採訪錢叔叔。錢叔叔今年68歲,3月8日19時40分入院。入院前病程已長達38天,來院時患者肺部CT顯示雙肺感染,炎症較重,複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咽拭子陽性。有發熱、氣促、乏力多種不適,骶尾部皮膚有壓瘡並且是壓瘡二期,入院後醫護人員予以抗病毒治療及其他對症治療。護理上除基礎護理以外,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洗瘡口更換敷貼。目前骶尾部皮膚已恢復正常,按照出院標準進行咽拭子檢查和CT複查。

當記者問錢叔叔醫護人員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什麼,錢叔叔說:「他們說我會好的。聽了這話以後感覺有信心、有希望了,心裡也不害怕了,因為我總擔心自己會死掉。」當問及最讓他感動的一件事時,錢叔叔說:「每天護士交接班的時候就會看我屁股上的壓瘡好了沒有,給我換藥。」他還說:「等我好了之後,我要跟我太太去長沙湘雅二醫院看望他們,表達我的感謝之情,也讓醫生看看我病後的情況,讓醫護人員放心。」

鄧露介紹說:「今天又有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離我們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我們接管的B8西病房馬上接近清零。」

今天即將出院的劉先生,52歲,2月10日3時14分入院,來院時血氧飽和度只有80%左右,已有發熱、咳嗽、胸悶、氣促等不適症狀十餘天了,外院CT顯示肺部有多發大片狀滲出。入院後醫生立即下了病危通知,並予以抗病毒抗感染無創通氣等對症治療。經過一系列的治療護理,患者病情逐步平穩好轉,達到出院標準。

當記者問劉先生剛來時的身體狀況時,他說:「感覺快要死了。渾身沒勁,恨不得有三張嘴來吸氣。我的病情非常嚴重,感謝他們把我救活了。」記者問及記住了誰的名字和印象深刻的事情時,劉先生一度哽咽,說:「趙文、陳華英、雷軍、張教授、陳醫生......他們積極地疏導我的焦慮,還我信心,太多太多的事讓我記住,我非常感謝他們。」

隨後,劉先生啟程前往隔離點進行隔離。臨行前,醫護人員對劉先生叮囑了一番並與劉先生合影留念。

相關焦點

  • 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同濟醫院
    汪慧娟說重回武漢感觸很多,尤其是兩個對比:大年三十他們第一批出徵,華山醫院就4個人,這次回來20多歌人;除夕夜抵達武漢,馬路上都沒有車,這次回來車水馬龍還遇上堵車,感覺武漢「復活」了。 華山醫院曾奮戰過的這個地方如今已恢復為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康復科,疫情暴發的2月,這個病區被改建為收治重症新冠患者的ICU,為華山醫院一支百人援鄂醫療隊整建制接管。
  •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戰「疫」者有「畫」要說
    路美 中國軍網記者 高輝心聲是默默的藏在內心的力量,而在戰「疫」一線醫護隊員勾勒的畫幅下,顯得栩栩如生。《手提夜燈的南丁格爾》,代表著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全體醫護人員無私的奉獻精神。(韓婷 畫)南丁格爾甘於奉獻的精神激勵著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工作的每名醫護人員。感染十三科病區樓道的牆壁上,一副「白衣天使」必勝的畫作尤為醒目,勾勒出一線戰「疫」人員鬥志昂揚、敢打必勝的精神風採。彰顯全體醫護人員戰「疫」路上的敢打必勝的決心!
  •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她是抗疫一線「雪天使」
    抗疫一線"雪天使"——記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七科護士吳雪吳雪,一個80後女生,卻是個有著16年軍齡的「老兵」。2月13日,作為第二批抽組的醫療隊員奉命集結抵達武漢,吳雪成為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七科護士。
  • 奉獻過汗水 流過淚水 武漢同濟醫院送別支援醫療隊
    昨天(5日),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部分國家醫療隊完成了支援任務,即將踏上歸程。臨行前,院方舉行了溫暖的歡送儀式,深情送別最可愛的逆行者們。但是,現在也有豐收的喜悅,我們兩個月搶救了100位重症患者。 在歡送儀式上,即將凱旋的國家隊成員們留下的不僅是難捨的真情,更是用奉獻換來的成果。兩個多月來,作為接收重症患者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曾匯聚了2800多名援鄂醫護人員並肩作戰,治癒重症患者1524人。
  • 南京浦口的「九朵金花」,綻放在武漢同濟醫院
    「九朵金花」,綻放在武漢同濟醫院☆劉晨 楊貢斌在江蘇省第二批馳援湖北武漢醫療隊中,有9名隊員來自南京市浦口區空軍民兵醫療救護分隊的女民兵。她們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浦口分院的醫師萬元靜、張苗苗、趙華清、代玉平、路玉和護士胡飛、姜長紅、陳苗苗、李丹。疫情發生後,她們積極報名請戰,2月9日下午,在連長滕龍的帶領下趕赴武漢同濟醫院,打響了新冠肺炎病毒救治「戰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女民兵的使命和擔當。
  • 武漢同濟醫院黨員職工奮戰在抗疫一線——「疫情當前,我們必須站...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在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近2000名黨員、4000多名職工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疫情初始,一封封請戰書遞向院黨委,陳孝平、馬丁兩位院士帶頭籤名,黨員們主動放棄休假返崗,他們中有首批支援金銀潭醫院、經歷過感染又重返崗位的急診科黨支部書記鍾強教授;有曾經抗擊非典,如今又主動要求前往發熱門診的胡娜護士長;有輾轉返城的醫生、有推遲婚禮的護士……「疫情當前,我們必須站出來!」發熱門診臨時黨支部書記李剛說,這是大家共同的心聲。
  • 武漢患者可去這些醫院看病
    「藥店只提供藥品,藥店購藥不能取代醫院就診」,武漢精神衛生中心院長李毅表示,重症疾病患者多伴有心、腦、肝、腎等問題,需要醫院醫師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進行檢查和及時調整藥物,保證用藥安全。根據現行規定,零售藥店只能銷售非處方藥、處方藥(非禁止類)、中藥飲片等,而部分重症慢病患者需要的毒麻精神類、放射性藥品及其他高風險藥品在藥店均禁止銷售。
  • 50天清零封倉,吉大一院重症醫療隊再次轉戰武漢肺科醫院
    治癒最後一名患者,守護每個生命的奇蹟。——這是每一名堅守武漢白衣戰士的心聲。越是到了勝利的關頭,越是不能麻痺大意。——這是每一位珍惜抗疫成果的白衣勇士的共鳴。但接到留守武漢的轉戰指令,134人二話沒說,隨時備戰。50天清零封倉我們完勝告捷也就是在3月27日這一天,吉大一院重症救治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棟10樓東療區患者清零!
  • 武漢同濟攜手礄口開設專家工作室 提升社區醫療水平
    每周三,長江學者、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全國抗疫先進個人、武漢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將在該中心坐診。  這是武漢同濟醫院兩個月內在礄口區開設的第6家專家工作室。此前,同濟醫院心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兒科、中醫科專家工作室在礄口區5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繼掛牌。
  • 吉大一院重症醫療隊轉戰武漢肺科醫院
    繼3月27日吉大一院重症救治醫療隊負責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棟10樓東療區患者清零之後,從今天開始,醫療隊全體134名醫療隊員轉戰武漢肺科醫院接管重症監護病房繼續戰鬥。自接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療區至清空封倉,歷時50天。在這50天裡,吉大一院醫護團隊與同濟醫院同仁緊密配合,在領隊呂國悅副院長帶領下,全體隊員全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 在武漢重症病房,她意外收到了邵逸夫醫院護士的「生日禮物」
    年輕的護士陳倩倩跑到一位患者床邊,給患者「比了個心」。原本斜靠在病床上的武漢市民陶女士,站起身來,睜大眼鏡看著面前的這位聲音柔柔的「小黃人」,有些驚訝又驚喜地問「你們怎麼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這是2月16日,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8樓病區10號病房,上演的溫馨一幕。
  • 華山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武漢ICU裡和死神搶人的驚心動魄故事
    華山醫院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ICU病房。所收的病人都是其他病區轉運來的危重症患者,李聖青是負責人,用她的話說,送來的病人80%要立即插管,剩下20%心跳和呼吸很可能已經停止了。最多的時候,病房裡30張床,27位病人要插管。在那兒,每時每刻都是一個和死神搶人的故事。
  • 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6日,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宣布休艙。此前,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於3月1日休艙,這是武漢市第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光谷方艙醫院於2月17日開艙收治患者,以華中科大同濟醫院為主要依託單位,並有6支國家援鄂醫療隊,共計480名醫護人員在此奮戰。
  • 讓「紅白黃」三源色精神在武漢閃耀
    「戰鬥已經打響,作為白衣戰士,能夠衝鋒在前,走進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很榮幸,也很感動……」出徵儀式上,醫療隊隊長、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副院長呂國悅的誓言代表著全體隊員的心聲。他說:「在和死神較量的戰場上,我們承載了白求恩第一醫院1萬名醫護的重託,也承載著吉林省2700萬人民的厚望,我們必須把沉甸甸的責任扛在自己肩上!」
  • 服務| 掛號繳費排長隊消失了,武漢各大醫院流程全「自助」候診更有序
    近日,記者走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兒童醫院等多家大醫院,發現門診大廳已成為城市文明的窗口。在武漢同濟醫院導診臺,志願者為患者提供諮詢服務。記者黃琪 攝門診大樓設置180臺自助機記者看到,同濟醫院門診大樓一樓放置了一排自助機。
  • 這就是山東|青島市立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林青青:戰勝疫情 一起欣賞...
    青島市立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林青青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2月27日訊(記者 辛剛 通訊員 劉芳)林青青是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一科護師、青島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她隨隊前往湖北抗疫一線已半個多月自從加入支援湖北醫療隊大家庭以來,每天身邊發生的事都可以寫成一段故事……以下是林青青的戰「疫」日記我們接管同濟醫院E1-9樓病房後,原有的護理員撤退了,因為隔離病人無家屬陪床,所有病人的生活起居都由護士負責,雖然大家互相幫助,但五十多個病人護理起來還是很吃力,因為需要進行各種治療和操作,包括預約檢查、監測生命體徵、記護理記錄等等。
  • 醫生有了診療小幫手 同濟醫院首推聽譯機器人記錄診療經驗
    顯示屏旁的診室聽譯機器人。 醫院供圖武漢晚報訊(記者張劍)讓人工智慧自動生成電子病歷,使醫生的工作重心回歸臨床,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梳理、整合醫生面對不同病症而採取的不同診療方法,實現記錄、傳承和推廣專家診療經驗的作用,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嘗試在部分診室設置聽譯機器人。同濟醫院神經內科秦川教授,在該院網際網路醫院坐診,其問診桌上多了一個小幫手——左手醫生推出的診室聽譯機器人。這是一臺利用AI技術的智能設備,它能在醫患問診時進行實時錄音,自動分離出醫患語音,再把語音轉化成文字。
  • ...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巴中|陳艾玲|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援湖北醫療隊
    >均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第一。2月15日,剪成光頭的唐雯濤和其他隊員一道,正式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工作。卸下穿了一天的防護服,衣服已全部溼透,手指被汗水泡得發白,摘下N95口罩,臉頰和鼻梁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勒痕。「當我看見患者對我們的期望和對生命的渴望時,我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倒下,他們需要我!
  • 武漢日誌|願瘟疫盡除,黃鶴樓前朋滿座
    日誌作者:常熟市中醫院(新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邵冰    坐標: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時間:3月9日   庚子初,瘟疫襲,馳援武漢,與親分離。
  • 武漢日記:武漢江夏方艙醫院的最後一天|豆瓣|於莉|武漢江夏方艙...
    3月10日 武漢 周二 晴今天是我來武漢的第44天。在同事的辛苦聯繫下,今天我們終於走出了北京醫療隊的「勢力範圍」,去往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採訪。這是江夏方艙醫院運行的最後一天,也是武漢市最後的兩個方艙關停的日子,從首家方艙醫院投用至今已過去35天,這是一個可以載入歷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