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郵政優勢 推進惠農合作 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22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本報訊(記者 朱正義 陳雪飛) 4月2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全國郵政惠農合作項目啟動電視電話會議。這是郵政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舉措。郵政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出席會議並講話。郵政集團總經理張金良主持會議並提出工作要求,郵政集團副總經理康寧出席會議。 

    劉愛力指出,黨中央、國務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賦予了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必將成為農村新的組織形式。郵政集團開展惠農合作項目,不僅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更是中國郵政抓住商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源頭,充分發揮郵政在農村獨有的優勢,實現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劉愛力從深刻認識農村市場對於中國郵政發展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農村市場根本性變化的趨勢和方向、全面認清中國郵政當前的優勢和不足、分享試點省份的經驗並有的放矢地布置惠農合作項目下一步工作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部署。 

    一要充分認識農村市場對中國郵政的重要意義。當下及未來一個時期,郵政的客戶、業務主要來自於農村。農村市場是中國郵政的發家地、根據地、大糧倉,是郵政生存之根本,也是郵政當下優勢之所在。隨著農業農村改革的推進,農村市場的客戶主體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已經由個體或家庭為主向組織為主轉變。郵政集團之所以作出推動實施惠農合作項目的戰略性決策,正是基於中國郵政對黨中央部署的堅決落實,對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郵政在農村地區工作實踐的深刻總結,對農村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對危機長期存在的深刻體悟。如果不能在農村地區儘快形成體系、形成能力,中國郵政將錯失發展的機遇。丟掉農村市場,就丟掉了中國郵政的未來。一定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市場對於中國郵政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即便不是生死存亡之決定,也必定是興衰成敗之關鍵。 

    二要準確把握農民合作社對農村市場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要認識到農村市場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農民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一兩年就會如同毛竹形成澎湃滌蕩之勢,這種變化是對郵政已有產品、服務、渠道以及市場的顛覆。而且這種變化的到來已從農業時代的連續性演進,轉化為信息化時代的跳躍式、突變式變化,幾乎是一夜之間發生。這些轉變既給郵政帶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非常大的戰略機遇。首先是從個體向組織的轉變。我國農村正從以個體經濟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向以生產組織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變。農民的收入和支出方式隨著「從個體到組織」而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這種轉變對農村金融業態產生重要影響。農村金融的關鍵,從網點離農民近不近,轉化為對公業務好不好、個人金融業務到不到位。其次是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伴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以及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民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顛覆和重構。數位化填平了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傳統的農民「用現金」「趕大集」的時代正在被網上消費、無現金支付替代,農民現金只能存銀行、農民花錢只能去銀行取的模式正在被顛覆,農民也早已融入了現代化的生活。郵政的產品設計、服務提供和各經營環節要主動適應這種變化。最後是從農村向城鎮轉變。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改變的步伐比想像來得快得多。 

    市場的轉變,既讓郵政反思現狀,也讓郵政看到機遇。集體組織成立後,要面對的是生產集約化和需求多元化,迫切要解決「融資難」「銷售難」「物流難」等問題,而中國郵政的金融、物流、電商、實體網點,多業務、多場景的綜合優勢,可以為客戶提供農業相關全產業鏈條的服務。同時,71%的農村金融客戶又為郵政拓展網絡支付留出了市場空間,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以及「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通道的建設也為寄遞和農村電商業務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郵政一定要順勢而為,精準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全面服務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抓住商品、物流和資金的源頭,也就抓住了農村改革的紅利和機遇,在挑戰中重新樹立優勢。 

    三要深刻剖析中國郵政的問題和優勢。在問題方面,從宏觀角度看,危機意識不足是當前郵政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郵政任何一項業務、任何一個板塊,單獨拿出來看都不具備明顯優勢,憑藉單個條線的力量扭轉市場格局的難度極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很多行業都在顛覆。在金融業務上,銀行業息差收窄是大勢所趨。在寄遞業務上,郵政寄遞收入和利潤與社會快遞相比存在較大反差,市場佔有率仍有差距。在電商業務上,郵政電商平臺距離全面支撐寄遞業務「更上一層樓」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聚焦到農村市場,郵政有三個主要問題:一是業務市場佔有率不高,二是部分地區信貸產品缺乏競爭力,三是產品聯動少效率低。 

    「協同是中國郵政最重要的戰略,最核心的優勢」,要以發展的眼光、以聯繫的觀點,跳出條線看問題,發揮出郵政的協同優勢。一是三流合一、實體支撐的對內協同優勢。郵政企業天生具備多業態、多場景的資源稟賦,可以為220萬農民合作社和73萬家庭農場提供一攬子的綜合服務,從而打通農業上下遊全產業鏈,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農業生產「融資難」「銷售難」「物流難」的問題,實現源頭獲客、深度黏客,真正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換個角度看,三流合一又為中國郵政帶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攥指成拳,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同時,郵政有實體渠道對協同優勢予以支撐,廣度上覆蓋全國31省(區、市),深度上已經實現全國鄉鎮全覆蓋。郵政70%的自有網點、71%的代理金融網點、84%的郵樂購站點位於農村地區,可以直接面向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開展源頭獲客。郵政的線下渠道可以與線上渠道進行深度協同,圍繞城市客戶的需求,通過農商對接和社區團購等活動,激發城市地區對於名優農產品的有效需求,促進供銷兩端消費升級,促進線下渠道轉型發展,獲取「最後100米」優勢。二是「政」字為先、開放共享的對外協同優勢。中國郵政重在「政」字,成在「政」字,「政」代表著「政治」「政府」「政策」。郵政與政府有著緊密聯繫,政策就是最大生產力。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7次提及郵政,要求郵政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服務「三農」工作。郵政開展惠農合作項目正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的具體舉措,並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商務部等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也提供了多方面支持。內外協同、三流合一是郵政獨有的、不可替代的優勢。如果能牢牢抓住契機,合理地謀篇布局,全方位統籌安排,優勢就一定可以轉為勝勢。對此,一定要有必勝之決心。 

    四要有的放矢、扎紮實實、務求實效開展惠農合作工作。目前,試點省份郵政已經在「三難切入、獲客黏客」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這些省份郵政為全國郵政推廣提供了經驗、創建了路徑、建立了優勢,其他省份郵政可以參考借鑑,吸收引用。同時,通過試點省份郵政的經驗,可以總結出項目推進的工作方法——以客戶需求痛點切入市場,以多項綜合服務嵌入環節,以協同理念明確職責分工,以郵政優勢爭取政府支持。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掌握好項目推進的切入點。與農民合作社的切入點是三難多利,最終實現獲客黏客。所謂「三難」,就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融資難」「銷售難」「物流難」的痛點和問題。所謂「多利」,一是來自政策及資金的支持,二是來自社會的資源,三是來自內部協同的支撐。 

    第二,構建起環節嵌入的生態圈。要從解決「融資難」「銷售難」「物流難」入手,通過信貸、銷售等優勢業務一點切入,緊緊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18個細分環節,提供寄遞、倉配、電商、短期融資和結算代發等業務,同時,推薦借款人意外保險,降低風險。以政府機構、農業保險、農業擔保為催化劑,形成中國郵政對農村物流、農村電商、農村金融市場的生態圈。這是郵政獨有的優勢,也是郵政唯一的路徑,一定要把握住「怎麼幹」的方法。 

    第三,建立起清晰的工作制度。要以制度明確上下關係、分工職責、任務目標和支持保障,讓大家明明白白做事。一是上下貫穿,建立體系。任何改革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過程。自上而下是要做好頂層設計,自下而上是要接地氣。要堅持集團公司頂層設計和基層單位「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持續優化方案,確保工作內容來自於實踐又返回實踐。二是協同推進,明確責任。要牢固樹立「一個中國郵政」的理念,一以貫之,嚴格執行。省級層面要成立以郵政分公司總經理、郵儲分行行長為雙組長的工作組,並執行至少是雙周例會制度。地市和縣級郵政層面以此類推,貫徹落實。各支局長為具體工作執行的第一責任人,相關板塊同志配合,迅速開展客戶走訪工作,爭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同時,要儘快做好支局層面的信貸、保險、物流、電商的相關方面培訓工作,配備完整的口袋書和話術。三是循序漸進,推動試點。集團公司選取了6個試點縣,堅持先試點、再推廣,先打造模式、再全面鋪開的原則。惠農合作項目是一個典型的協同項目,牽涉的板塊多樣、覆蓋的業務複雜,一定要穩步推進。通過一個縣的試驗探索,再逐步擴大到一個市、一個省並推廣至全國,最終形成「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良好局面。四是快速啟動,一抓到底。幹是成功的開始,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千萬不要因利小而不為。要抓緊開展以下工作:郵儲銀行要加強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產品研發,持續做好對公開戶工作,進一步加強金融全產品鏈的搭建,健全優化考核體系,不斷增強綜合服務能力。寄遞事業部要抓緊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電商分銷局要規劃建設好50個中國郵政農產品基地,加大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農產品進城的新模式。信息科技部門要加快信息系統建設速度,為市場開拓和業務推廣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第四,控制住經營中的風險危機。當前,農民合作社的數量、規模、實力都有了大幅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風險的存在,不是郵政裹足不前的理由,對風險的控制,才是當前工作的要點。郵儲銀行的首要一步是抓緊開展實踐探索,只有實踐才是檢驗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絕對不能「因噎廢食」。要從找準客戶、適度包容、強化能力三個方面加強風險防控能力。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全系統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切實幹出成效來,不斷積小勝為大勝。能不能幹好惠農合作項目,是對各級郵政企業的一次考驗,領導幹部更要增強責任之心,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在其職盡其責。要以更加成熟的工作理念、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全面奮力奪取農村市場,推動中國郵政的二次崛起。 

    張天佐表示,郵政集團以惠農合作項目為抓手,切實落實共同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合作框架協議,對於助力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拓展郵政農業農村業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圍繞開展好惠農合作項目,他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加強溝通聯繫。郵政系統要與同級農業農村部門以及當地農民合作社加強經常性的溝通聯繫,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共同研究合作方式,拓展業務空間。同時,注意保持農民合作社數據和情況實時更新。二是創新金融服務。發揮好郵政業務協同的強大優勢,探索在農村推出信用貸款,推進信用村建設,建立信用評價制度。進一步放寬農民合作社法人貸款限制,對信用等級較高的農民合作社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等正向激勵。三是強化產銷對接。進一步用好郵政電子商務和分銷服務,加大對農民合作社產品的營銷推廣力度,提供農民合作社產品品牌策劃和推介服務,提升產品附加值。四是便利農產品物流服務。進一步發揮郵政物流體系在農村的網絡優勢,擴大對農民合作社鮮活農產品物流服務的覆蓋面,根據農民合作社產品特點提供差異化物流定製服務,便利農產品上行。郵政各板塊可以加強業務協同,開發推出對農民合作社的業務組合包。五是注重總結推廣。採取邊推進項目邊總結的模式,加強地區間惠農合作項目的交流和學習,探索出更多服務對接農民合作社的路徑方法,加速項目推廣,雙方共同努力,為郵政業務發展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金良就推進惠農合作項目提出兩點要求: 

    一要明確分工,協同共進。市場部要牽頭負責惠農合作項目的統籌規劃和整體推進,組織各板塊研發中郵惠農綜合服務套餐,協調配置總部各類資源。郵儲銀行要在控制好信用風險的前提下,優化線上線下貸款流程,提高授信效率。電商分銷局要抓好50個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拓展與社會銷售平臺的合作。寄遞事業部要牽頭做好規劃實施,為農產品進城提供高品質運輸服務。郵政業務部要充分發揮好實體渠道優勢,結合惠農合作項目加快推進網點轉型。中郵信科公司要加快惠農服務信息系統開發,確保按期完成平臺上線工作。各省郵政協同發展委員會要制定省內惠農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按照集團公司整體方案部署,牽頭組織好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客戶走訪工作,推廣惠農綜合服務套餐,強化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等基礎能力建設,全力做好惠農合作項目各項工作的紮實推進。 

    二要對接政府,爭取支持。爭取與農業農村部門溝通,獲取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示範家庭農場信息名錄,深度參與信息進村入戶、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主動承接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爭取和擴大與政府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擔保基金的合作,利用政府大數據資源,豐富完善授信模型,擴大授信範圍和額度。 

    會上,郵政集團市場部介紹了惠農合作項目實施方案,郵儲銀行介紹了惠農合作行動方案,郵政集團電商分銷局介紹了郵政農產品基地建設方案,湖南省郵政分公司、郵儲銀行陝西省分行介紹了試點推進情況。

相關焦點

  • 「紅色引擎」賦能脫貧攻堅,綠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守初心、勇擔當,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150餘名扶貧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耕好精準扶貧「金融田」,探索出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科技扶貧、就業扶貧「五位一體」模式,在天府大地上留下一抹濃濃的郵儲綠。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中國郵政砥礪前行——專訪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我們根植農村大地,約70%的業務都來自於農村,與農業、農村、農民有割不斷的聯繫,為中國郵政助力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是協同作戰,深耕細作。協同是中國郵政最大的戰略、最核心的優勢。
  • 關於推進我市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
    原標題:關於推進我市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   培養三個要素。一是市場主體要素。
  • 加強組織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發(張曉峰 攝)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做好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工作,關係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目標的實現。各級組織部門要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著力加強組織引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強黨建工作核心引領。
  • 徵文選登|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推進服務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
    一、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推進服務鄉村振興的現狀分析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社會各界對「三農」工作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信息化、數位化發展不斷加速,商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機遇與優勢越發突顯,正利用數位化轉型為實現鄉村振興美好藍圖做出重大貢獻。1.
  • 創建結碩果 花開別樣紅丨安陽市郵政分公司創建全國文明單位紀實
    此外,安陽郵政還聯合相關部門承辦了安陽市十佳「安陽禮物」評選暨獲客雲播大會啟動儀式,藉助郵政特有的文化創意資源設計具有安陽文化特色的「安陽禮物」,助力推動「安陽禮物」走出去,助力打造安陽城市文旅新名片。    近年,市郵政分公司立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將殷商文化、甲骨文字、航空運動品牌等元素融入郵票、明信片等實物中,藉助「國家名片」宣傳安陽文化。
  • 全國科技報服務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南寧召開
    研討會現場此次會議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廣西科協共同主辦,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報分會、中國科技新聞學會鄉村振興傳播中心、廣西科普傳播中心(南方科技報)、山西運城科普惠農服務中心等承辦。會議以「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大背景下,凝聚全國科技報系統的共識和力量,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為服務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 浦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邱春靜 黃乾曄/攝) 1 聚力產業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浦城縣立足農業大縣、「福建糧倉」的縣情實際,發揮生態優勢,藉助「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唱響主業,打響「浦城大米」品牌。
  • 安徽長豐縣羅塘鄉:推進產業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與關鍵,只有做好特色產業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持續、健康發展。羅塘鄉把繼續推進產業扶貧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重要舉措,依託本鄉的地理位置優勢,抓住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開發等機遇,重點加快發展草莓、甜瓜、稻蝦共養、生態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
  • 中山市橫欄鎮攜手華農 用科技智慧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如何依託橫欄鎮省級農業產業園和花木產業基地,藉助華南農業大學的科技智慧力量,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是本次合作的目的所在。
  • 郵儲銀行發揮特色優勢 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郵儲銀行背靠中國郵政,依託郵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優勢,加強組織領導,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創新服務模式,全力做好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截至9月末,涉農貸款餘額1.38萬億元,佔全行各項貸款餘額的四分之一,佔比在國有大行中保持前列。
  • 泰安:鄉村振興十大優勢產業培植項目
    [提要]在市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的2019年度鄉村振興十項重點任務中,"十大優勢產業培植項目""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名列其中,可見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面對目標要求,市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掛圖作戰、插旗推進,尋標對標、比學趕超,全力推動"十大優勢產業培植項目""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順利插旗。在市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的2019年度鄉村振興十項重點任務中,"十大優勢產業培植項目""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名列其中,可見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 聚焦農業科技 助力鄉村振興 - 千裡眼 - 財經頻道 - 魯網
    3月30日,全國首次鄉村振興公益公開課在中國農科院國家農業圖書館隆重開講。本次鄉村振興公益公開課由北京潤生農村發展公益基金會支持,中華合作時報社、中農利禾城鄉規劃設計院、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聯合主辦。來自北京、河北、山東、山西、貴州、湖北、湖南、四川、重慶、江西、廣東等地130餘人參會,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佔65%、農業龍頭企業佔20%、農業科研單位10%,金融投資機構5%。
  • 常熟財政「四新」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20年度,常熟市財政局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助力。一是支農投入有新增長。三是農保惠農有新擔當。在疫情期間,實施免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政策,共免除政策的保單2993件,惠及參保農戶2993戶次,免除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承擔的保費69.9萬元,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渡難關發揮了積極作用。四是陽光惠農有新亮度。
  • 高密農商銀行「三大工程」注入鄉村振興金融活水
    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高密農商銀行黨委緊盯重點工作,將產品服務著重向「三農」傾斜,全力推動「三大工程」,助力轄內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金融活水。 持續推進「整村授信文明信用創評」工程。一是打造標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 全面豐富小鎮旅遊業態 首個政企合作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啟動
    全面豐富小鎮旅遊業態 首個政企合作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啟動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2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5月25日消息:日前,縣旅投集團與霞關鎮人民政府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標誌著我縣首個政企合作鄉村振興產業項目正式啟動。
  • 雲南農信鄉村振興主題卡服務遍雲嶺
    截至11月23日,金碧鄉村振興卡累計發行量超過95.6萬張,授信額度超過131.8億元。 金碧鄉村振興卡集支付結算、資金信貸、信息諮詢等金融服務於一體,大大提升了廣大農戶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滿意度,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動力。 金碧鄉村振興主題卡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涉農生產和日常生活的支付結算、資金信貸、信息諮詢等服務。該卡配備專屬特色功能,具有「最惠待遇、申請便捷、用款自助、還款靈活」的特點。
  • 萊山區10個鄉村振興合作項目集中簽約
    萊山區鄉村振興合作項目集中簽約萊山區舉行鄉村振興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膠東在線10月24日訊(通訊員 康聖洋)鄉村的價值如何發掘?鄉村的新動能如何尋找?鄉村的資源優勢如何轉化為致富優勢?在籤約儀式上,萊山區向與會嘉賓展示了優越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推介了倉儲物流、文化旅遊、食品加工等領域的18個擬招商項目。  招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讓越來越多的鄉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村裡有資源,一定要好好利用,造福村民!」
  • 兩岸共商鄉建鄉創融合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兩岸企業家峰會綜合合作交流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副召集人畢美家致辭指出,閩臺鄉村融合發展既是傳統的農業合作,更是邁出了鄉建鄉創、共建共管的新步伐。大陸鄉村振興內需潛力巨大,將為廣大鄉建鄉創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創造新的機遇,拓展新的空間。
  • 助力鄉村振興!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深耕「責任田」!
    近年來,龍橋鎮人大發揮鎮級人大代表的職能作用,履職擔當,積極作為,為鄉村振興獻良策、理思路、解難題、辦實事,深入推進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落實,在鄉村振興進行曲中注入了鏗鏘有力的「人大音符」。當好「三大員」,是龍橋鎮人大的一大工作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