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死別生難見,生離死會逢。休憑海山信,浪覓少翁容。春院無新跡,羅衣有舊縫。昨朝桃李豔,今日綠陰重。——《悼亡》
「孤獨」是什麼?是心中情緒無人訴說,也是寥寥天地中孑然一身的悽涼,是「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的無可奈何。而一位146歲老人,如此高壽的老人,本該是家中「一寶」,為由要執意赴死呢?146歲老人仿佛被死神遺忘,棺材放了幾十年,因受不了通過絕食離開
漫長壽命帶來的是無盡的孤獨
1870年,這年列寧出生,洛克菲勒創辦標準石油,兩者都直接或間接推動了世界格局發展被後人紀念,而在那一年,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沒有推動世界經濟和任何政治的人出生了,但他的存在,成為了一個「活傳奇」。
馬巴高索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的普通人家,成長軌跡也沒什麼出格的,但有件事情就有點厲害了,在生命長跑中,跑過了同齡人,跑過了4任妻子,跑過了晚輩。整整活了146歲,很多人都會羨慕不已,所以馬拉高索的生活方式被很多人模仿,但清楚他生活方式的人又不一定敢模仿。
因為馬拉高索抽菸,而且抽很多的煙,然後生活也同普通人一樣,家裡人幹什麼他幹什麼,家裡人吃什麼他吃什麼。如果認為吸菸就能像他一樣高壽,那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被吸菸導致的肺部疾病帶走。馬巴高索越活越久,也就越活越沒意思。
馬巴高索認為自己的長壽跟自己的親人有關,童年關愛他的父母,身邊互相幫助的兄弟姐妹,成家後體貼的妻子,可愛的孩子,馬巴高索認為自己是因為親人的陪伴和愛,讓他的生活很幸福快樂,所以能保持高壽。但他的「高壽」成了家中特例,家人除了他自己以外,沒有人再有「高壽基因」。遺憾的是馬拉高索的親人就這麼一個一個地減少,每一年,身邊的熟悉的人都在減少。普通人接受一次親人的離去都會十分痛苦,但是對於後來馬巴高索就是「家常便飯」。從妻子,在到孩子,甚至是孫子,4任妻子帶給馬巴高索許多孩子,但他顯然已經不屬於現在的時代。
1870年生的馬巴高索,硬是比1871年生的光緒皇帝還大一歲,而馬巴高索卻一路活到2000年以後。家中人不能再親密地與他溝通,因為跨了幾代人,交流也少了。馬巴高索是高壽,但不是不老,身體機能還是會隨著時間老化,但和同齡人比卻又「精神抖擻」,像年輕人一樣走南闖北是不可能的,自己也只能在家中等著親人回家,然而這種孤單的氛圍終於將他壓垮。
一心赴死
這種過於漫長的生命成了詛咒,馬巴高索122歲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馬拉高索十分高興,子孫們很難過,但他興奮地交代自己的後事,準備了棺材,做好了「斷氣」準備。可是馬巴高索的病卻好了,對任何人來說病癒是希望,但是馬巴高索來說這確實是絕望。
棺材一放就是幾十年,隨後馬巴高索一心「赴死」,煙照樣抽,也不會想什麼養生。24年過去,2017年,馬巴高索終於又生病住院了,這次的病依然有治癒機會,但馬巴高索和醫生周旋了6天,終於等到醫院的允許,回到家中「養病」。這次馬巴高索就下了決心,馬巴高索每天就吃一點點米粥,喝一點點水,隨後,乾脆絕了食,在絕食後幾天,馬巴高索終於走到人生的盡頭。
雖然印度尼西亞政府1900年才有官方戶口登記,但政府專員來印證過馬巴高索的年紀,沒有準確的出生記錄,通過面談和研究相關的文件記錄,發現他確實是在1870年左右出生,而到2017年,整整活了146歲,沒人知道他為什麼會活得如此之久。顯然,如果說人生是一段漫長的旅行,那馬巴高索就成了這段路上的「苦行僧」,在多次面對親友的死亡後,終於才迎來自己的結束,雖然高壽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但過於高壽卻又平添更多的麻煩。
結語
用怎樣的方式去看待死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秦始皇尋長生不老藥開始,如何長生不老就成了科學的熱門研究。馬巴高索的死亡是從「心」開始的,在面對親朋好友的去世打擊後,馬巴高索就成了孤身一身,不是說周圍有人陪著就不孤獨,而是周圍依然有著陪他, 但是以前同他分享,傾聽的人已經不在,並且再也無法回來。至親的離去,也帶走了馬巴高索心裡的一部分。在被問到長壽秘訣時,他也說道是因為家人的陪伴和愛。所以我們應該得到的啟示是享受當下,把握和家人好友相處的時間,享受愛和陪伴的氛圍,就算和馬巴高索一樣高壽,但也會因為至親的相繼離去而生無可戀。
參考文獻:《摸魚兒·雁丘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