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郭襄:十六那年,風陵渡口

2021-02-15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對許多金庸迷而言,郭襄可算是最受歡迎的女性角色了,且金庸的小說射鵰三部曲中,倚天和神鵰中間存留了將近80年間的時間空白,其中關係隱晦微妙,在這缺失的八十年裡,分量最重的就是,郭襄的一生沉浮。


文/趙二狗

郭襄。在搜狗輸入法下,打出這兩個字,只需要敲擊鍵盤八下,卻能柔軟地擊中許多人的心。

-ONE-

金庸的小說射鵰三部曲中,倚天和神鵰中間存留了將近80年間的時間空白,其中關係隱晦微妙。

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兩部著作有哪些聯繫?除了朝代更迭,我想簡單地從幾個人物說起。

1、楊過將此玄鐵重劍送給了郭襄。襄陽城破前,郭靖、黃蓉夫婦請高明工匠熔之鑄成倚天劍、屠龍刀,並藏《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掌譜》、《武穆遺書》於其中。

2、襄陽城破,郭破虜身死,屠龍刀流入江湖,百年來爭奪不斷,郭襄則帶著倚天劍浪跡天涯。

3、郭襄在四十歲大徹大悟,出家為尼,創下峨嵋一派。她的徒弟是風陵師太,法號為郭襄所取,以紀念第一次在風陵渡口結識楊過。

4、南帝一燈大師的四位弟子漁樵耕讀,耕讀為武三通和朱子柳,武烈、武青嬰是武三通的後人,朱長齡和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後人,他們兩家組成朱武連環莊。在倚天裡面,兩家人可謂是卑鄙無恥,機關算盡反誤了唧唧性命。

5、黃衫女子——楊姐姐在倚天中出現過兩次,一次解救丐幫危機,一次教訓周芷若做人。留下一句,「鍾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多方猜測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後人。

6、《神鵰俠侶》的最後,尹克西與瀟湘子一起到少林寺盜得《九陽真經》後,將經書縫入隨身白猿腹中(後來張無忌掉下山崖,遇到的那隻)。看守經書的覺遠大師和張三丰師徒二人死死想追,但無果而終。後來覺遠大師圓寂之前背誦《九陽真經》,當時在場聽到的三個人是張君寶、郭襄和少林的無色禪師,此後百年間,武當、峨嵋和少林三派武功大進,遂成大家。

在此期間,郭靖和黃蓉的白首相依,以玄鐵重劍鑄造倚天劍和屠龍刀,並藏以絕世武學和武穆遺書。郭破虜子承父業,豪情萬丈,堅守襄陽,城破而身死。張三丰一生放蕩不羈,履歷險奇,楊過和小龍女的飄忽婉轉行蹤不定,倚天屠龍的輾轉流傳等等。

當然,在這缺失的八十年裡,分量最重的就是,郭襄的一生沉浮。

-TWO-

郭襄出生在武林世家,名門之後。上有大姐郭芙,下有小弟破虜。從小天資聰穎,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壓力小,犯錯有大姐頂著。

因為有郭芙這個教育的失敗品擺在那裡,郭靖夫婦既不會對她溺愛,又不會疏於管教。

郭襄是在《神鵰俠侶》離結束還有四分之一時才出場,卻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全書的第二女主角,甚至比女主角小龍女個性鮮活的多,故此給人印象好的多。

郭襄在十六歲那年就氣質非凡,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有了她娘的冰雪聰明淘氣機靈,也有了他爹的江湖正氣心地善良,真是集郭靖黃蓉的優點於一身。

全書也從悲痛中轉換為一個明快輕鬆的節奏,讀起來猶如春風拂面,可謂是神來一筆。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說說她姐姐郭芙。郭芙絕對是神鵰中最惹人嫌的角色,真的是把郭靖黃蓉的缺點給湊齊了,噁心指數遠超金輪法王、趙志敬、霍都之徒。

作為一個失敗典型,郭大小姐實在是比較成功!因為她並非大奸大惡之徒,做到這樣令人生厭的境界,確實得有一番功夫。

但是,全世界都喜歡的郭襄,偏偏她喜歡的楊過不能和她在一塊,最後一生未嫁,終老峨眉;

全世界都嫌棄的郭芙,偏偏前有大武小武獻殷勤,後有耶律齊的千恩百愛。

故事的一切來源於,十六歲那年,風陵渡口。

酒店裡面,郭襄與草莽英雄敞開心胸,把酒言歡,聽聞神鵰俠的事跡,心生愛慕。就和西山一窟鬼,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之後見到了神鵰大俠。

郭襄愛上楊過,與現在少女愛上大叔的愛情故事如出一轍。大叔積攢了年齡紅利,集閱歷、才華、資源於一身,可以說應有盡有。

楊過那時已經是處於一個男人的巔峰時期,名滿江湖。

更何況,他還痴情。

這就滿足了一個少女關於靈魂伴侶的所有想像。

楊過給了她三根金針,可以滿足她三個願望。

她想都不想就用了兩根,只為看楊過的面目和邀請楊過跟自己過生日

在楊過揭下他面具的那一刻,她的青春也就由此定格。

倚天裡面也有類似的情節,就是張無忌答應滿足趙敏不違背江湖道義的三個要求。

同樣是三個願望,趙敏用它贏得了自己的愛情,郭襄卻沒有。

若是郭襄以此換取楊過的愛情,她就不是郭襄,楊過若是因此放棄小龍女,接受郭襄,他也不再是楊過。

-THREE-

倚天裡有一段:宋青書和滅絕師太拆招,被她在第五招上使一招「黑沼靈狐」,將宋青書的長劍震上了天空。

這一招是峨嵋派祖師郭襄為紀念當年楊過和她同到黑沼捕捉靈狐而創。

那一天,應該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楊過拉著小郭襄的手,在黑沼上滑行,就像在雪地裡滑雪一樣。

然而,十六歲那年的煙花太美,燃盡了此後的二十四年的年華。

積攢了年齡紅利的大叔楊過拿出了應有的氣場,第一件賀禮,滅蒙古前鋒,砍下兩千隻耳朵;

第二件賀禮,燒蒙古糧草,送上絢爛煙花;第三件賀禮,除去丐幫奸細,承上打狗棒。

這三件禮物,只有楊過做的出來。

仔細一想楊康真是厲害,雖然武功際遇都沒有郭靖好,但是連同他兒子一塊把郭家弄得是「雞犬不寧」啊。

哪幾個姑娘能夠受到了這般大禮?哪怕是個男的,當場也得從了。

自此,小郭襄情根深重。

在蒙古軍營中,小郭襄有段獨白,碎碎念道:

可惜我遲生了二十年。倘若媽媽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學會了師父的龍象般若功和無上瑜珈密乘,在全真教道觀外住了下來,自稱大龍女,小楊過在全真教中受師父欺侮,逃到我家裡,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會跟我好了。他再遇到小龍女,最多不過拉住她手,給她三枚金針,說道:小妹子,你很可愛,我心裡也挺喜歡你。不過我的心已屬大龍女了。請你莫怪!你有甚么事,拿一枚金針來,我一定給你辦到。

好像是童言無忌,好像是痴情無比。

有人說,郭襄愛的是那個大叔神鵰俠,而不是屌絲楊過。想想,似乎有點道理。

假如郭襄早生二十年,說不定就和郭芙一樣無比任性,也去砍掉楊過左臂。

假如郭襄早生二十年,說不定就和楊過青梅竹馬,在桃花島快樂一生。

但是,哪有那麼多的假如呢。

-FOUR-

在絕情谷,小郭襄用了第三根金針,求楊過不要輕生。

楊過這時苦等十六年未果,死意已決,縱身一躍。

郭襄幾乎想都沒想,隨他而去。

別人說郭襄僅僅是仰慕也好,年紀輕輕不成熟不理智也好。

我只知道,這種愛,無法歸類,沒有雜質。

我只知道,郭襄在戰亂中見到自己的」情敵「小龍女的時,她說:楊大嫂,你真美。

我們都知道,楊過和郭襄不能也不會在一塊,因為楊過等了十六年小龍女最後愛上一個小妹妹,他得被千萬的讀者問候祖宗十八代,還有郭襄爹媽那一關也不好過。

等等,於情於理,他們都不可能白頭偕老。

但是,我們內心似乎都有點希望,楊過和郭襄能夠在一塊。

因為,在郭襄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那個對愛情無比執著的自己。

在神鵰俠侶的最後,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我本來想,金庸老先生也真是的,加一句「祝你幸福」不就能稍微高興一點收尾了。

轉念一想,誰又真能如此大度?該掉的眼淚,一顆都不能少。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那一年襄陽城破了,父母在那慘烈的最後一戰中離她而去,弟弟也死了,她徹底在世界上孑然一身。

有個人曾說過,小妹子,你爹媽都是當代大俠,人人都十分敬重,你有甚麼事,自也不用我來效勞。但世事多變,禍福難言。你若有不願跟你爹媽說的緩急之情,要甚麼幫手,儘管帶個訊來,我自會給你辦得妥妥貼貼。

這一句承諾,遠比行動重要的多。

所以,她始終也沒有去找他。

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

終南山在陝西,風陵渡在山西,萬花坳疑在山西,絕情谷在湖北。

郭襄開始了浪跡天涯,在二十四年裡去了無數次以上的四個地方,此間輾轉反側,不能忘懷。

小東邪郭襄也不負」邪」這個字。

想當年東邪黃島主帶著小黃蓉也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

你敢和他說,唉,你姑娘都這麼大了,你一個人也不容易,找個人續續弦吧。

看黃老邪不挑斷你的手筋腳筋。

但是他們的「邪」倒是正氣盎然,邪的痴情一生。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FIVE-

這世上假如沒有辜負就好了,我喜歡你,而你也喜歡我。

四十歲那年,她在峨眉山底下,遇到一個說書人。

他說起一個很老的故事:有兩條魚,生活在大海裡,某日,被海水衝到一個淺淺的水溝,只能相互把自己嘴裡的泡沫餵到對方嘴裡,這樣才能生存,這叫相濡以沫。

海水最終要漫上來,兩條魚即將分別,最終要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不去打擾彼此。這叫相忘於江湖。

郭襄聽完大笑而去,聽完痛哭一場。

峨嵋山上,白雲朵朵,煙燻霧繞。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二十四年,少女的容顏已老,青絲也已經熬成白髮。

古佛清燈的歲月,從那一刻開始。

在倚天裡面,輕描淡寫的一句:

俞蓮舟道:「恩師(張三丰)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楊過給她開了個好頭,等了小龍女十六年,郭襄則用了二十四年,大徹大悟。

念念不忘,但是二十四年都找不到。真的找不到嗎?

我覺得,應該是那句,相見不如懷念吧。

金庸裡大情大悲的橋段很多,若論最微妙、最隱晦同時也最讓人感嘆的,莫過於倚天第二十七章。滅絕師太告訴張無忌,郭襄祖師的徒兒叫做風陵師太。初讀不以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細針刺入心中,隱隱小痛,卻移不走,撫不平。

郭襄此生已削髮為尼,按道理已經是大徹大悟,不該有世俗之戀。

我想了好久才明白,原來大徹大悟不是將一切拋諸腦後,而是能夠拿得起放得下,拿捏自如,舉重若輕。

我忽然想到趙敏在張無忌婚禮上說的那句:我偏要勉強。

我想,郭襄也是這般倔強的一個女孩,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了不可能相愛的一個人。

所謂勉強,該是勉而不強。不是所有的愛戀,都要以戀愛收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大概如此。

郭襄雖然單戀,雖然終身不嫁,但依然是幸福的。

因為,世界上有種幸福,不是有人把你捧在手心愛你,而是有人值得你全心全意地去愛。

附上一首小詩(轉自網絡),以此作結。

我走過山時,山不說話,

我路過海時,海不說話,

小毛驢滴滴答答,

倚天劍伴我走天涯。

大家都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

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

其實我只是愛上了峨嵋山上的雲和霞,

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

來 源| 簡書微信

主 編|盧永春

相關焦點

  • 郭襄:十六那年,風陵渡口
    她的徒弟是風陵師太,法號為郭襄所取,以紀念第一次在風陵渡口結識楊過。4、南帝一燈大師的四位弟子漁樵耕讀,耕讀為武三通和朱子柳,武烈、武青嬰是武三通的後人,朱長齡和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後人,他們兩家組成朱武連環莊。在倚天裡面,兩家人可謂是卑鄙無恥,機關算盡反誤了唧唧性命。
  • 郭襄:十六那年,風陵渡口(轉載)
    2、襄陽城破,郭破虜身死,屠龍刀流入江湖,百年來爭奪不斷,郭襄則帶著倚天劍浪跡天涯。  3、郭襄在四十歲大徹大悟,出家為尼,創下峨嵋一派。她的徒弟是風陵師太,法號為郭襄所取,以紀念第一次在風陵渡口結識楊過。  4、南帝一燈大師的四位弟子漁樵耕讀,耕讀為武三通和朱子柳,武烈、武青嬰是武三通的後人,朱長齡和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後人,他們兩家組成朱武連環莊。
  • 郭襄:十六那年,風陵渡口好文
    她的徒弟是風陵師太,法號為郭襄所取,以紀念第一次在風陵渡口結識楊過。 4、南帝一燈大師的四位弟子漁樵耕讀,耕讀為武三通和朱子柳,武烈、武青嬰是武三通的後人,朱長齡和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後人,他們兩家組成朱武連環莊。在倚天裡面,兩家人可謂是卑鄙無恥,機關算盡反誤了唧唧性命。
  • 十六那年,風陵渡口
    她的徒弟是風陵師太,法號為郭襄所取,以紀念第一次在風陵渡口結識楊過。4、南帝一燈大師的四位弟子漁樵耕讀,耕讀為武三通和朱子柳,武烈、武青嬰是武三通的後人,朱長齡和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後人,他們兩家組成朱武連環莊。在倚天裡面,兩家人可謂是卑鄙無恥,機關算盡反誤了唧唧性命。
  • 郭襄:十六歲那年,風陵渡口,一見楊過誤終生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令人心疼的這位姑娘,曾經在初遇之時,對著楊過莞爾一笑,說道:「我姓郭,單名一個襄字」。沒錯,這位明媚聰慧的奇女子,正是郭襄。幼年時,覺得她活潑可愛,如沐春風;少年時,覺得她聰慧明媚,燦若星辰;到如今,覺得她至情至性,一片痴心。
  • 郭襄 | 風陵渡口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我走過山時  山不說話我路過海時  海不說話小毛驢踢踢噠噠  倚天劍伴我走天涯大家都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  才在峨眉山上出了家其實我只是愛上了峨眉山上的雲和霞  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這是金庸作品中郭襄的故事:風陵渡口初相見,一見楊過誤終身是啊,風陵渡口的初次相識,三根金針允願望,十六歲那年的煙花太美,燃盡了此後二十四年的芳華,身邊的人一個個的逝去,之後仗劍走天涯
  •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
  • 文丨風陵渡口:一見誤終身(楊過、郭襄)
    風陵渡口,霜冷長川,冰坼黃河。就在一群俠客談笑聲中,一個十五六歲的傾城少女驀然回首。「你們說的那個神鵰俠是誰?」一個慢不經意的發問,卻成就了一段金庸武俠世界裡最唯美的「單相思」。也有了那四句被人一傳再傳的妙語:
  •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金庸筆下的風景可不止這一處!
    大家都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其實我只是愛上了峨眉山上的雲和霞,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一段網絡上描寫金庸筆下一代俠女郭襄的詩句,以極強的代入感,將人們的思緒代入到《神鵰俠侶》中風陵渡口的那個風雪夜。「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是對郭襄最貼切的評價,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 峨眉派第二代掌門風陵師太是誰?原來是楊過和郭襄的愛情見證人
    首先說一下風陵兩字的出處。山西省芮城縣有個渡口,名叫風陵渡。風陵渡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金人趙子貞《題風陵渡》寫到:「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落日黃塵起,晴沙白鷗眠,晚輸今正急,忙煞渡頭船。」
  • 悅讀|射鵰的後80年,郭襄的一世單戀
    她的徒弟是風陵師太,法號為郭襄所取,以紀念第一次在風陵渡口結識楊過。4、南帝一燈大師的四位弟子漁樵耕讀,耕讀為武三通和朱子柳,武烈、武青嬰是武三通的後人,朱長齡和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後人,他們兩家組成朱武連環莊。在倚天裡面,兩家人可謂是卑鄙無恥,機關算盡反誤了唧唧性命。5、黃衫女子——楊姐姐在倚天中出現過兩次,一次解救丐幫危機,一次教訓周芷若做人。
  • 對楊過相思難了,郭襄為何還要出家?「風陵師太」或被誤解
    一直以來,大家對「風陵師太」都有一種誤解。這個法號並不是郭襄兒女情長的幽谷迴響!「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這句話不知道是誰總結的,是挺扎心的,道出了郭襄一生的情感不如意,也不知感動了多少郭襄粉。
  • 郭襄:風陵渡口初相見,一見楊過誤終身,這也許就是她的命
    有無數人喜歡郭襄,亦有無數人羨慕郭襄。喜歡郭襄的人是被她的性格所吸引,她義氣沖天、豪爽活潑、不曾矯揉造作,那是一個任誰見了都想誇讚幾句的開朗;羨慕郭襄的人是因為她的身世,她就像是一個公主一般長大,她可以在家人的庇護下天真無邪,這是很多人都不曾擁有的東西。
  • 張三丰和郭襄: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著她
    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武當在十堰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裡。
  • 郭襄,你還記得那個叫張君寶的少年嗎?
    郭襄第一次遇見張君寶是在16歲那年。《神鵰俠侶》第四十回 「華山之巔」: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 楊過為什麼不願意再見郭襄了?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在楊過摘下面具的那一刻,花季少女郭襄驚呆了,她的心思,楊過又豈能不知。十六歲的生日過得那麼的隆重和浪漫,是郭襄這輩子最難忘的回憶。從此,「大哥哥」就佔據了她的內心,朝思暮想,再也按捺不住了。以闖蕩江湖為由,離開了襄陽。
  • 風陵渡口
    狂氣十足的醉草,卻是郭襄親筆。她從屏風後走了出來的時候,便是一件妃色肚兜,外頭只披著鵝黃單衫。我那日晚上,剛剛在她門外遇上了楊過,自然以為他是來找她。我躊躇了好久,又自覺為人妻為人姐,立場非常正,方才走上前,道,「你莫要來尋我妹妹,不知廉恥。」
  • 射鵰的後80年,郭襄的一世單戀
    2、襄陽城破,郭破虜身死,屠龍刀流入江湖,百年來爭奪不斷,郭襄則帶著倚天劍浪跡天涯。3、郭襄在四十歲大徹大悟,出家為尼,創下峨嵋一派。她的徒弟是風陵師太,法號為郭襄所取,以紀念第一次在風陵渡口結識楊過。4、南帝一燈大師的四位弟子漁樵耕讀,耕讀為武三通和朱子柳,武烈、武青嬰是武三通的後人,朱長齡和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後人,他們兩家組成朱武連環莊。
  • 風陵
    清晨,少女風陵手持寶劍,溫習著師父傳授的劍法,或凌厲磅礴,或婉若驚鴻,師太在側指點,並頻頻點頭。「陵兒,你這招靈狐黑沼,雖使得靈巧有餘,但內勁不足,你用為師傳授的九陽功驅動此招試試。」果然,在師太的指示下,劍招與之前相比,更是凌厲三分。晌午時分,師太叫住了風陵:「陵兒,今日便練到此吧。」
  • 推薦時間 ▏《神鵰俠侶》手遊新版上線 你來到風陵渡口了嗎?
    等級上限109,秘境探險,說走咱就走,俠客能力跨巔峰,天罡挑戰,不服就是幹,銘文系統,千錘百鍊,鑄曠世神兵,新場景,新寵物,更有全新劇情風陵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