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裡的李詠,留著卷卷的頭髮,一雙會說話的眼鏡總是笑眯眯的出現在電視中。記憶裡的他,是在《非常6+1》的舞臺上以半蹲的姿態和小朋友對話的大高個兒;是配合小朋友演出的「長臉」叔叔。觀眾常常調侃李詠的「臉長」,而他也早已習以為常,甚至自己都會拿出來說笑。正是這樣一張時刻為觀眾帶來歡笑的面孔,承載了歲月的痕跡,也經受了病痛的折磨。
出生於1968年的李詠,生在新疆長在新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1991年成功被錄用為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從此以後,開啟了他的主持生涯。不僅榮登多年央視春晚的舞臺,與支持人王冠合作的節目《向幸福出發》更是深得觀眾喜愛。通過這檔節目,李詠一改往日幽默的語調,轉變為暖心的夥伴與觀眾傾訴。
漸漸,李詠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很多人以為他定居美國的時候,傳出來李詠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引起一片譁然。他的離開似乎帶走了很多人的童年,也帶走了曾經深得小朋友喜愛的李詠叔叔。
斯人已去,只留懷念。
不知在評論區你們的心裡,央視女主持人的「扛把子」的位置是留給誰的。在小編的心裡,董卿是這把「交椅」的主人。很多人了解她大都是從《我要上春晚》這檔節目,小編也不例外。但是《朗讀者》和《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讓我更加對她有了深入的了解。《朗讀者》裡的董卿,溫婉知性、出口成章。一改往日主持的模樣,讓觀眾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董卿。「金句」的頻頻爆出,再一次讓董卿改變了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
她曾說過
「人生的不可測,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如果美麗只是簡單的用來做展示,也許它的意義不是那麼大,但如果美麗,能夠轉化成一種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甚至去讓自己變得更好,那它就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了。」
如果說,《朗讀者》是觀眾對董卿改觀的開端,那麼《中國詩詞大會》便是將這印象更加深入的刻畫。
她端莊優雅、落落大方、智慧知性的氣質吸引了無數眼球。王若兮誇讚董卿的才華「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心為心,吾無間然矣。」這樣的殊榮細數娛樂圈有幾人能夠得到。
「腹有詩書氣自華」來形容董卿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說起朱廣權,人們對他的印象就是:語速快,語言妙,手語老師緊相隨。被網友稱為「央視段子手」。他主持的《新聞聯播》在敘述時事熱點的同時也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他曾用這樣一段話來描述學生們的開學心情「同學們,經過漫長假期,現在是語文不會,數學崩潰,生物雞肋,物理心碎,歷史沒背,英語頹廢,化學很醉,就體育還好,武功全廢。這種痛直穿心扉,欲哭無淚,讓你清醒認識到,時間緊迫,機會寶貴,珍惜時光,不進則退」。
就是這樣一句話,囊括了學生們在家的日常和開學的心理狀態,在調侃的同時不忘提醒同學們珍惜時光,努力向前的真諦。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央視的「名嘴」還有很多,不知評論區的你有何看法和建議,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