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大街上飛馳的特斯拉汽車,我總能想起埃隆.馬斯克。
這位全球公認的斜槓大神,頂著無數光環和多重耀眼的身份。
他是金融專家,是電動汽車之父,是宇宙探索者,還是了不起的創新者。
他用paypal成功定義了網際網路金融後,轉身就走進了汽車行業,玩起了電動汽車。
研製生產出Roadster, Model S, Model X等車型,改變了世界的汽車行業電動化方向。
最近幾年,馬斯克又用了「獵鷹」系列火箭,顛覆了國家管控的航天產業傳統。
說他是「一專多能」,簡直恰如其分。
那麼,一個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厲害的呢?
答案就是思維方式。
我們和這些斜槓大神的差距,就是思維方式的距離。
這也是今天我們要聊的《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中的精華所在。
書作者是周國元,本科畢業於北大法律系,取得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模米諮詢的創始人。
周國元自認是「終身學習者」,通過多年在麥肯錫、安永等國際知名諮詢機構工作的經驗,給大家介紹了結構化思維的方法論。
一個人之所以優秀,先決條件就是思維方式的卓越。
運用正確的方法,刻意練習,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對一個人的成長和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01 VUCA時代,思維方式決定萬事成敗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
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焦慮感,周圍的一切都在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中變數頻發,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和可能性。
用一個美國軍方的專業用語來形容如今的時代,就是VUCA。
四個字母分別代表了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的英文單詞。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人們時常感到慌亂和無所適從。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很多人是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每隔幾分鐘他都會看一下手機,即便手機沒有響聲。
一件事做了一半,立刻又被另一件事吸引了注意力,結果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好。
當我們面臨抉擇時,時常拿不定主意。
比如:在職場半死不活,要不要自立門戶去創業?
大學畢業後是出國留學,還是讀個研究生?
現在是公司碼農,如何轉行做自己喜歡的投資?
我們急需要一種方法,幫我們在紛繁複雜的形式中,幫助我們走出焦慮,快速做出正確的決策。
這個時候,好的思維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要通過對現象的深入分析,理性思考各個環節,減少不確定性,做出正確選擇,從而緩解焦慮,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可以說,思維方式,決定了事情的結果和成敗。
02 結構化戰略思維
說到思維方式,我們不得不說結構化戰略思維。
這也是書中首先就推薦給廣大讀者的思維方法。
這種思維方法有兩大特點,一是結構化,二是戰略。
結構化是方法手段,戰略是問題屬性和高度。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就是一種學習如何學習的認知方法,是一種批判性思維方式,也是一套以數字和邏輯為基礎的科學方法論和實用技巧。
如果這麼說,大家不好理解,那不妨就把這個思維方式理解一個萬能的方法論,是我們解決問題時最先要用的方法。
這個思維方法就像一頂均碼的帶彈力的帽子,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的腦袋,都可以戴上。
麥肯錫給全球很多公司做過諮詢,被問過很多問題,但是你看這些諮詢師都是如何回答的?
他們似乎什麼領域,什麼問題,都能侃侃而談。
事實上,麥肯錫的諮詢師也並非各領域的專家。
他們是如何做到「跨界」的呢?
答案就是運用結構化戰略思維,精準切分所有問題。
03 「切一切「,問題更簡單
這裡的「切「,就是結構化拆分的通俗叫法,也是結構化戰略思維中的重要基本功。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運用這個「切功」,來化解和分析我們面對的問題。
如何切呢?
書中有個原則叫「MECE」,它的核心就是把問題切開,切到底,找到所有問題點,要保證子分類相互獨立無重疊,子分類加起來窮盡全部可能。
舉個例子,我們就知道其實這個MECE切法,在生活中很常見。
我們給人做劃分,按性別分,可以是女人和男人。因為這就是我們人類的兩大性別。
這就跟別人問你中午吃飯了嗎?你要麼吃了,要麼沒吃。
公司想追求淨利潤最大化,如何來切問題呢?
很簡單,我們就想利潤從哪裡來,它就是銷售額扣除成本後的收入。
利潤要高,要麼銷售額多,要麼成本低。
我們還可以繼續切。
如何提高銷售額,如何降低成本?
銷售額和哪些因素有關,成本又和哪些因素有關。
當我們逐層切開,最後我們就能找到問題的核心。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我們學會切開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除了MECE原則,我們還要牢記另外三大原則:
第一, 數字說話。
這一點類似結果先行,不論方案如何花裡胡哨,我們要看最後的結果。
第二, 洞見優於表象。
這個說法其實是告訴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就跟看一個人不能近看他在某一件事中的表現一樣,我們要反覆觀察,看其本質。
第三, 假設為前提。
它的含義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做好假設,然後驗證它是否成立。
這些思維方式,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準確判斷問題,快速解決問題。
04 培養結構化戰略思維的必備好習慣
要想把結構化戰略思維紮根腦海,我們需要在平時刻意培養自己的好習慣。
習慣成自然。
思維方式也要自然而然成為我們自帶的CPU。
周國元在書中,借鑑了麥肯錫公司內部人才發展的經驗,提煉了十個習慣,幫助我們從小事做起,把好的思維方式植根心間。
這些習慣包括:
1-反對的責任。
我們要敢於說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和想法,這不是自由選擇,這是一種責任。
很多時候,我們迫於級別差異,或者是順應大潮,不願意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
現在就是改變的時刻。
2- 解決正確的問題。
羅素.艾克夫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的失敗往往不是因為我們為正確的問題給出了錯誤的答案,更多的是因為我們解決了錯誤的問題。
這個理念跟「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正確地做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3-下一層面的細節。
凡事不要想當然,脫口而出自以為是的答案,我們需要深度思考一下,放慢速度,向下再深挖一點,結果就會迥然不同。
其他好習慣還有總結提煉,第一天的答案,問正確的恩泰,認為還是知道,移動時間軸,數字和邏輯,知道邊界。
這些內容就構成了培養結構化戰略思維的十大好習慣。
05 結語
結構化戰略思維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思維方式,對我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思考方式,但是目前而言,很多人是欠缺這種思維方式的。
當我們學會這個思維方式,我們能坦然自信地面對任何問題,因為我們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精銳教育集團董事長張熙是這麼評價《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這本書的:「結構化能夠有效地提升人們的思維能力,讓你理性思考,快速認知並明智行動,也就是更具學習力。「
周國元在書中提供了大量的可操作方法,我們只要實際進行練習和操作,假以時日,每個人都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成為自己的CEO。
-------------End------------
文/魚白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