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看理想編輯部 看理想
大家好,這裡是沒理想茶水鋪,看理想新媒體編輯部的新專欄。這家茶水鋪不賣別的,專營過氣內容,不定期聊5毛錢的天。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值得重訪的好內容,或是編輯的私貨。它們不限於好書、好電影、好劇、好歌、好節目......至於更新頻率,老樣子,兩周一更。歡迎常來。
VOL.02
導言
明天就是冬至了,你準備吃餃子嗎?又或者你對餃子不怎麼感冒,那也記得要吃點暖和的。
上周六晚,北京下了一場小雪。它降臨前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在夜幕落下後,悄悄地跟著,像一份禮物,給城市裡相聚又離散的人們。
日子已經到了十二月下旬,月曆上標記了好些不大不小的節日。儘管「儀式感」在今天已經無足輕重,但在我看來,節日的意義,在於有正當理由向身邊的人釋放善意。
就像北京那場小雪一樣,那是冬天給人類的擁抱。所以啊,如果你是個內向的人,記得不要錯過這些理直氣壯的機會。
本周,編輯部向你推薦幾篇文章和幾集節目,它們不會過於沉重,但也能對生活現狀帶來一點新思考。如果你恰巧有空,不妨看看。
最後,願你一頭扎進睡意,縱身入好夢。
文章 Articles.
01.
梁文道:最近總是特別能感受歲月的流逝
來源:《梁文道·八分》
她說,與男人不同,女性的生命進程更接近於前面所述的那種宇宙的自然的時間。
那是一種並不重複的時間,因為是由一連串不可回頭或不可重複的生命事件所完成的。比如初潮,比如生育,每一次這樣的生命事件的發生,都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感受,也是對自己的生命、對於他人生命的認知和理解都在變化之中。
也就是說,她的身體、她的精神、她的靈性都在不斷增長變化,而這樣的變化其實更加接近於自然中的時間。
這是一種女人的生命的成長,而這樣的生命、這樣的成長,與今天男性所主導的世界裡的這種商業體系內,那種規定每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而每一秒本質是基本一樣的,不斷的反覆重複,是截然兩碼事,這是兩種生命時間。
所以,女性所屬的這種成長秩序,並不是一連串無意義的反覆,而是像樹的生長一樣,靈性也在不斷發展,不斷被發現。
這種成長秩序,在精神上、思想上,包括性格上,都可以不斷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接觸到邊界,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身的界限,一次又一次地衝破社會或他人加諸在你身上的種種想法或局限。
一輩子的時間,用來完成這樣一個過程並不算太長。我們慢慢變老,是在幫助我們自己來完成這件事情,去不斷跨越界限,讓我們更加自由,也讓我們真正完成我們自己。
02.
當代自戀,「那麼普通,又那麼自信」
作者:林藍
薩特曾說過「他人即地獄」。這句來自《禁閉》的名言,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其沉重。
人們越來越相信,痛苦來自他人,因此為了守住幸福,信奉「個人即自由」。在「愛自己,做自己」的 路上,現代人拒絕與他者共情,否定所有不確定性。
正如汪民安在《現代性》中所寫,「非個體化和個體化,厭世和激情,自保式的算計和高傲的卓爾不群,這兩種個體的造型在現代都市的生活舞臺上上演。」
在親密關係上,人們害怕付出,一旦有失敗的風險就迅速抽離;在社會關係上,人與人之間透露著不信任,互相工具化;面對公共事件時,先從指責開始。
這便是自戀打開的「黑暗之門」。可怕的從來不是「愛自己」,而是以「自己」為名的對他人與社會的漠視,反思能力的萎縮,以及共情能力的喪失。
03.
作者:李厚辰
這世界不是沒有路。
周軼君老師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他山之石。而上面的問題,都只是人類若干老問題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呈現罷了。
圍繞這些老問題,我們早已寫出了浩瀚的書卷,大膽的探索,歷史中擠滿榜樣。
只是所有這些,都被我們以「理想」之名否定和隔絕,而在今天,「理想」一詞等同於不可能,不現實。
對應試教育擔憂的解除,不是一切擔憂的停止,相反,那是一個更宏大的擔憂,不僅是對子女的擔憂,也是父母師長對自我命運的深切憂慮。說到底,教育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克服這個時代。
這其實並不可怕,反而是個令人寬慰的景象,因為在這裡,我們終於同權同責。
書 Books.
04.
《流浪集 也及走路、喝茶、與睡覺》
作者:舒國治
莫非人不能忍受太長時間都是清醒狀態,於是造物者發明了睡眠這件辦法?君不見兩個好友講話,甲對乙道:「你一定要永遠那麼清醒嗎?你就不能有喝醉的一刻嗎?哪怕是一次也好。」
可見昏睡或是沉醉,正是彌補人清醒時之能量耗損。也可知宇宙事態之必具兩儀。
——《又說睡覺》篇
節目 Programs.
05.
諸神黃昏——威尼斯柏林電影節十年(看理想節目)
主講人:反派影評
2010年,昆汀被選進當主席,正好他的一位前女友,著名的《教父》之女索菲亞·科波拉憑《在某處》入圍到主競賽,結果當時昆汀就力排眾議選擇了這部電影,拿了最高獎金獅獎。
但是後來看這個電影,發現它並沒有那麼出色,於是大家就不免去懷疑這是不是昆汀在借主席之便,把私人情感投射在裡面。其實不用懷疑,當然是這樣。這可能也是接連「車禍」之後導致馬可·穆勒最後下臺的一個重要事件。
坎城那期我們回顧過,在00世代,昆汀在坎城當主席的時候,就鬧過《華氏911》的醜聞。他當時強烈希望把那樣一個片子選為金棕櫚,而且還希望把布希選作影帝,遭到了美國使館的強烈抗議才作罷。
這樣一個大醜聞之後,威尼斯電影節還是不吸取教訓,繼續去選擇他。好,這次直接訴諸私情了,弄出這樣一個「前任攻略」。
每一次大家炮轟到底是奧斯卡式的選票制好,還是所謂精英式的小評審團制好時,昆汀的這兩次選擇,永遠是會被對手拿出來當做論據狂黑三大的一個最重要的理由。
昆汀是一個非常棒的電影人,但是有些電影人的確不太適合評價別人的電影。
——《新聞事件、關鍵詞、強弱盤點、十佳影片、五大類型片》
(收聽方式:下載看理想App,搜索節目名)
06.
21世紀偉大電影 談金基德(看理想節目)
主講人:阿郎
即便是懷抱著鬼斧神工的才華,但金基德仍然不是大師,也能很難成為真正的大師,他的電影人工斧鑿的痕跡太重,他一直在抱著那個佛像上山,雖然可以自畫方圓,但一直無法渾然天成。
韓國電影的問題也在於戾氣和勇氣邊緣模糊的鋒利。這種鋒利很容易就被當做是力量,但鋒利裡也包裹著一根自卑的刺,態度就不得不成為一種秀肌肉性質的威懾。
電影不可以缺少痛苦,但也不可以人造痛苦。電影人沒有經歷過苦難,他們很容易就把困難和挫折當成了苦難。所以他們的痛苦很難穿越民族的壁壘,苦難對藝術不朽的催化作用沒有獲得體現,更沒有獲得升華。
——《欲望的清與濁 | <春夏秋冬又一春>》
(收聽方式:下載看理想App,搜索節目名)
07.
《一日談》EP.04
嘉賓:梁鴻 | 作家
你一拿起筆,想寫某種東西,那些藍天大河,蘆葦蕩螞蟻草,一下就回到心裏面。我覺得自然界本身就特別寬廣,它不需要你的心多麼寬廣。它有自然的衰敗,自然的生長,衰敗和豐盛是同時存在的,所以我覺得,它真的能療愈人的內心。
——第四集《別怕哀痛,那是生機 | 梁鴻》
(收看方式:下載百度App,搜索《一日談》)
音樂 Music.
08.
Billie Marten
Billie Marten是一名21歲的英國唱作人,她的音樂多用低沉的嗓音,配一把不插電吉他,彈唱緩慢、柔和、悲傷的情愫。
為今年熱門愛情英劇《正常人》的插曲。僅以此曲,結束今天的推送。
「表達喜愛,釋放善意,是一件美好的事。」
我們下期再會
題圖:《情書》
當班店員:林藍
店鋪設計:小田
茶水鋪經理:貓爺
原標題:《慢慢變老,變成熟,去完成自己的生命成長 | 沒理想茶水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