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著名郭靖宇民國戲御用男主,AKA河北趙本山,也上了《演員請就位》。
不過亦如我們印象中的楊志剛老師,演技上實在沒什麼突破。
讓觀眾在看綜藝時也回憶到了被郭靖宇抗戰宇宙支配的過去。
不過這次的綜藝之行,顯然是楊志剛脫離哥哥郭靖宇後的又一次新嘗試。而雖然這對兄弟已經很久沒有合作了,我們的記憶卻始終停留在他扮演的各種民國愣頭青上。
純天然,有辨識度,這不就是粉絲說的,天選男孩?
是的,令流量沉默愛豆流淚,楊志剛就是那個含著金湯匙,一路被捧出來的男主角。
客觀地說,《演員請就位》楊志剛的這段表演絕對好過我們印象中戰爭劇中的他,至少沒有刻意地誇張表演。
甚至,楊志剛的表演中還帶有他明顯的個人特點,比如劇情中向郭曉婷交代完自己的陰謀讓女方離婚時的他,表情有點憨↓
被郭曉婷打以後,反應有點慢半拍。
然而,楊志剛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是面部表情單一,二是臺詞字字往外蹦,彈幕都看不下去了。
這裡郭敬明舉的那個例子倒是很恰當,就是臺詞中「耽誤青春……尾巴」,這裡原本應該是主角意識到嶽淼淼也不再年輕了,下意識補了一句。
然而被楊志剛拆成了兩段臺詞,「尾巴」就變得非常突兀。
爾冬陞說評價楊志剛每場戲都差不多,但之前先提了句電視劇拍的時間很趕。在趕進度時當然就不會有演員揣摩角色、揣摩表演的時間,所以楊志剛的表演形成了一套標準化流程。
爾冬陞給他的建議很委婉,讓楊志剛模仿別人的演法。與其說讓他模仿,不如說是讓他看看別人是怎麼演的。
楊志剛守著自己的這套表演邏輯,尤其這套邏輯怎麼演都是他自己,那拍1部戲和拍100部區別都不大。
「眼神十級學者」陳凱歌說他表演的邏輯沒有問題,但眼神沒有處理好。想在家人面前表現快樂,但底色還是痛苦。楊志剛的眼中沒有那種痛苦。
趙薇說得比較委婉,人受點刺激,好過一直待在舒適區。
楊志剛無法表現複雜的情緒,這當然也和他曾經出演的十幾部郭靖宇的作品有關。在那些作品中的角色都是為戲劇化的情節服務的,留給演員發揮的空間並不多。
結果在這期播出之後楊志剛發文,沒寫心理小作文,就爆了個自己已經被淘汰的料。他給自己上節目的定義是——
去救了個場。
「我是來救場的」、「我不會落井下石」、「這就是遊戲別太認真」
也不知道是給觀眾看的,還是自己看的。
我們這還在討論楊志剛戲路是不是太窄,人家已經輕鬆放過了自己。
雖然這個節目確實很水,而且各種做話題,但在楊志剛的表演部分,評委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啊!如果真能促進楊志剛看看別人的改變,找找自己的問題,那救的就不是綜藝的「場」,而是楊志剛的演藝事業了。
這麼多年,楊志剛身上的標籤都與哥哥郭靖宇有關。
楊志剛自己說拍了郭靖宇十五六部戲,翻看他的作品,代表作都是與郭靖宇合作的。
有網友統計過,差不多有13部↓
楊志剛的表演風格被很多網友稱為「低智演法」,他的角色通常執拗固執,再加上一板一眼說臺詞的方式,總給人看上去智商不高的感覺。
同一場景下,楊志剛可以做到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完全沒有任何變化,僵硬地說完全部臺詞↓
楊志剛這種表演方式到後期,甚至成為了他的表演方法。追郭靖宇電視劇的觀眾看多了他,會有一種楊志剛也是有演技的感覺。
就像楊志剛自己說的,都是他的風格。
來看一段他和楊紫的對手戲,當楊志剛說自己不想走時,你看得到他的深情嗎?
陳凱歌看了也落淚。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楊志剛有一個自己的伯樂——哥哥郭靖宇。
楊志剛自己說,曾經無數次想要單幹,但出去就會碰壁。
楊志剛還爆料郭靖宇說過一句話:不用弟弟,對不起祖宗。
郭靖宇對楊志剛的力挺可能和他倆的經歷有關。2008年在拍《秘密圖紙》時,楊志剛曾經發生意外,一度都沒有生命跡象了。
之後意外還導致他患上了抑鬱症↓
而弟弟受傷這件事,更是讓郭靖宇差點放棄做導演。
上面那段對不起祖宗之後,郭靖宇就說,那個時候的楊志剛已經燒傷了。他必須得用他。
所以,郭靖宇被稱為弟控導演。
被說成是「弟控」一點也不奇怪,他在採訪中完全沒有掩飾過對弟弟的肯定。
為什麼選楊志剛?因為舉賢不避親,楊志剛是個賢才↓
為什麼《大秧歌》後兩人不合作了?
因為他現在有點光芒四射↓
楊志剛性格怎麼樣?
他生活中有點像梁朝偉,裝酷、話不多。
兄弟方面評價一下?
在我兒子沒出生之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士。
觀眾說楊志剛演技不好?
可能是演技太好了,又一直重播,觀眾審美疲勞了。
可能因為那些變故,現在的郭靖宇對自己的弟弟楊志剛從來不吝嗇讚美。楊志剛有時會在戲中自由發揮,郭靖宇對此行為也表現出極大的讚揚,這在很大程度上把楊志剛對於自己表演的認知抬高到了他並沒有的境界。
楊志剛對於表演場景的自我發揮,在《演員請就位》裡也有這麼一段。
就是上面提到的【尾巴】那裡,郭曉婷因為在臺上提到這一段「搞笑」是楊志剛自己加的還被認為是急功近利想告狀↓
楊志剛自己也在臺上闡述了表演理念,他覺得基調過於悲傷,他要打破這個悲傷。這又是一個很大膽的改編。
然而,評委中沒有郭靖宇,沒有人說他這個改編很大膽,做得很好。
這裡郭敬明說的很有道理。他指出,如果楊志剛的改戲是從角色出發,是他認為【角色希望家人輕鬆些】,那就是成立的;但楊志剛是從自己出發,認為自己要打破這個戲的基調,那就是不成立的。
而從楊志剛在後採的反應來看,他真有點詫異,難道是我想多了嗎?但這種懷疑維持了1秒吧,楊志剛說自己不後悔,只是覺得對不住郭曉婷。
包括他只用自己信服的表演邏輯,完全不考慮搭檔的需要。郭曉婷說他不排練,他也有自己一套原則↓
倒也不是說這套原則不對,只是郭曉婷會把這事兒說出來,說明楊志剛並沒有和她溝通這件事,對於搭檔來說他的行為確實很自負。
楊志剛的自負,很大程度上源於他一直在舒適圈發展。
他和郭靖宇就好像一對海爾兄弟一樣,湊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組合。早前楊志剛在接受採訪時就說,兩人已經捆綁在一起了。
所以,你很難看到影視劇搭檔中有所謂「單飛」的說法,但楊志剛離開郭靖宇,就像那秤離了砣,就是單飛。
在《大秧歌》之後,楊志剛開始嘗試單飛。不過單飛這點我們都知道,太考驗一個人單打獨鬥的能力了。然而,楊志剛最大的問題,是和哥哥郭靖宇的合作不但固化了演技,還蒙蔽了他的雙眼。
楊志剛曾說自己是個拍電影的料,是郭靖宇耽誤了他。他一直在拍郭靖宇的戲根本沒時間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應該去大銀幕發展。
楊志剛的電影夢是從他大學時開始的,當時他在《婼瑪的十七歲》裡飾演了男一號,這部電影後來在國外電影節展映,楊志剛也去了好幾個電影節的紅毯。
不過當時郭靖宇對於弟弟的表演評價不高,說他「還不明白該怎麼表演就去演文藝片」,說他近10年男主演可以不用演了。
結果楊志剛就真畢業沒戲拍,他就只能投奔哥哥了。
楊志剛可能真覺得自己是塊璞玉,卻讓郭靖宇私人珍藏了,他本應屬於自己的影帝之路就此終結。
他覺得自己可以是俠客,可以是帝王,完全可以進入古裝圈,不再拍民國戲。
說到古裝戲,楊志剛還有個烏龍軼事。當時清穿鼻祖《夢回大清》要開拍,不少網友都在猜男女主陣容。楊志剛就在那會兒發了個微博,文案裡帶了「夢回大清」,其實是他拍《霍元甲》的定妝照,結果就被傳成了楊志剛和李蘭迪組CP,說他在楊紫之後再搭小花旦,鬧了個好大的烏龍。
這要真讓楊志剛演了,才是真打破次元壁了。
不過在《大秧歌》之後,楊志剛的確開始拓展戲路,比如在《大秦帝國之崛起》裡飾演屈原,在《大俠霍元甲》裡飾演譚嗣同。
楊志剛飾演屈原的口碑確實比在郭靖宇民國電視劇中的角色口碑好了很多。屈原角色中的倔強耿直原本就和楊志剛熟悉的表演套路趨同,而相比郭靖宇戰爭劇中被人詬病的劇情,《大秦帝國》的劇本顯然也更紮實,也因此楊志剛並沒有受到太多演技攻擊。
可能也是如此,楊志剛對自己的信心並沒有受到影響。他參加《演員請就位》完全有可能就是踏入電影圈的第一步,至少評委都是電影導演。他能吸收真實建議。在節目上楊志剛也是這麼說的↓
楊志剛尋求單飛許久,但最終和他搭檔的還是哥哥郭靖宇。他的新戲《最美的鄉村》又回到和郭靖宇合作的狀態。而郭靖宇電視劇的成功是來自於對他面對的受眾群體的了解,而非對演員的把控。
這對於楊志剛本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危機。其實,看完節目我們都會發現比起演技,楊志剛最缺乏的是代入感。他演所有的角色都一個樣,因為他所有的角色都是帶著【楊志剛】這個標籤去演的。
他不揣摩角色,不和搭檔配合,只關注自己對整場戲的感覺和分析。這套表演邏輯,也許在電視劇,特別是郭靖宇的電視劇中還能有發揮的空間,在楊志剛期待的電影領域是絕對無法令人信服的。
但是也許楊志剛已經完全不在意了,畢竟他還可以回到和哥哥郭靖宇合作的舒適圈裡。如此一來,大家都不用走出舒適區,弟控導演的故事還可以繼續。
他,把整個青春獻給哥哥的電視劇。
他,用自己的中年成全了弟弟的青春。
演技什麼的,誰還在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