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還沒結束!你不能道歉嗎?人民日報評論名為「極限挑戰寶線」如何挑戰紅線!
眾所周知,「極限挑戰」從第五季的MC交換開始就「名存實亡」。曾經由導演閻敏和《極限挑戰》為幫助黃渤、孫紅雷、黃磊、羅志祥、王迅、張藝星而創作的民族綜藝節目已經不復存在。
當第五季、第六季《極限挑戰》還想搶佔綜藝節目市場時,很快就遭到了市場的攻擊。口碑和人氣很快就被滑鐵盧打敗了。他們繼續使用極端男人團夥重聚的噱頭「徘徊和生存」。然而,口號重於行動,一味追求嘉賓陣容,卻忘了內容是核心。它使《極限挑戰》節目真正走上了「名存實亡」的道路。
但即便如此,「極限挑戰」新任導演時建寧仍在試圖「擠壓」節目的剩餘價值。
這不是《極限挑戰》第六季,即將結束的一個新綜藝節目,即《極限挑戰寶線》《極品挑戰珍品線》名義上是東方衛視推出的全新概念戶外公益綜藝節目。在我看來,它實際上是繼續拿著極限挑戰的頭銜,繼續「擠壓」雞肉的「剩餘價值」。
起初,極限挑戰寶線也受到高度讚揚。做這個以公益為主題的節目很有意義。此外,三區三州扶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項目的初期,已經做了很多公益活動。從藝術家的角度看,觀眾可以更多地關注扶貧,關愛貧困兒童,了解很多當地風俗習慣和當地美食特色。即使節目太死板做公益,也不好笑,但至少讓扶貧綜藝節目看起來應該是這樣。
但是當你認為「極限挑戰」即將步入正軌時,一個關於採摘雪蓮花的活動會讓這個節目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在最新一期的《極限挑戰寶藏行》中,青藏高原的眾多明星和嘉賓根據節目設置尋找、採摘「雪蓮花」,並向鏡頭髮表了成功的演講。這一幕引發了熱議!
有網友指責嘉賓和節目組採摘珍貴植物破壞環境,因為嘉賓採摘的雪蓮被官方命名為「水母雪兔」,很可能因採摘不當而瀕臨滅絕。
在輿論壓力下,節目中第一位被選中的嘉賓劉雲寧率先道歉。9月21日中午,劉雲寧為在綜藝節目中採摘珍貴植物水母雪兔道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了觀眾錯誤的引導,也被稱為雪蓮,是節目組提前投放的道具。
一則道歉就再熱搜又讓事件繼續發酵,劉玉寧成了輿論的中心,不少網友愛的是「背鍋」。事實上,劉雲寧8月30日在微博上表示,這是節目組準備的道具。即使他被節目組誤導,也是節目組的「鍋子」。
劉雲寧道歉後,越來越多的網友參與了輿論。
「極限挑戰寶線」節目組也扛不住,當天發表道歉聲明。聲明說,節目組在接受網友批評的同時,還吹噓、推銷了一些東西。隨後節目組辯稱:「雪蓮是事先準備好的道具。」
事件繼續發酵。網友們用扶貧的口號嘲笑這個節目,還很無聊。在嘉賓懷疑採摘了珍貴的植物雪兔後,才發現這樣無聊的綜藝節目是精心演繹的。
該節目還想扯皮,試圖用道具掩蓋。然而,無論目標是什麼,傳遞的信息都是不好的。更重要的是,我不認為道具能支撐住水。
針對這一說法,很快被植物專家駁斥,「每一隻水母雪兔的根、莖、葉、花都很清楚,不可能是人造的。」
節目組想以道歉結束,但他們不知道情況的嚴重性。22日晚,《極速挑戰》再次被《人民日報》點名,人民日報就此事發表評論:綜藝節目如果涉嫌採摘珍稀植物,如何挑戰紅線。
文章指出:真人秀的價值在於一句「真話」,保護環境不能奢望,否則挑戰的不是極限,而是紅線。
由於高原環境惡劣,動植物不容易生長。項目組的規劃有嚴重的錯誤。有了一點常識,他們都知道植物,尤其是花,不應該採摘。即使在最繁華的城市,外出遊玩,也有警示標誌,不要踐踏和採摘花草。
既然事件發展了,可以看出,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輿論事件。無論是節目還是嘉賓都要深刻回顧,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