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以情歌見長的李宗盛,在知天命之年用一首《山丘》打動了所有聽者的內心。年輕人或許不能從這首歌中找到全部的共鳴,但55歲的李宗盛卻向每一個聽者展示了歲月的深刻。在幾近能看到人生盡頭的年紀,《山丘》或許沒能完全擺脫情愛的束縛,但歌裡卻展現了「老李」自由的內心和豁達的人生態度!
李宗盛的音樂離不開一個「情」字,他為自己寫《鬼迷心竅》是「局中人」的困惑,為別人寫《領悟》又滿是「局外人」的透徹。諸如《漂洋過海來看你》等經典曲目,是盛年李宗盛留給「愛情」的完美寫照,這些情歌串聯了他的前半生,也為聽者總結其人生軌跡提供了「證據」。
年少必困於情,即便是洞悉「情世」的李宗盛,也難免不亂於心。當年齡和閱歷增長,不復有年少痴狂,「愛情」也不再是李宗盛音樂中的唯一主題。《給自己的歌》寫於《山丘》之前,這首懷念父親的歌,正是李宗盛音樂由「愛情」到「親情」再到「人生」的轉折。
你看,除了能用音樂把人生刻畫得如此深刻之外,李宗盛的音樂焦點的變化,其實也是你我人生關注點的變化。青春年少,我們唯愛不歡,愛情可以用來飽腹,甚至超越生死。當年歲漸長,為人父或者為人母,我們又會把親情重新排列到首位。等到了風輕雲淡的知天命之年,縱然往事如煙,也要把人生評述一遍。而李宗盛用來評述人生的,就是這首《山丘》。
一曲《山丘》李宗盛寫了整整十年,旋律易成,填詞卻難。從2003年到2013年,十年的時間跨度,也是李宗盛從「不惑」到「天命」的人生感悟。然而,當鬚髮花白的老李一開口,唱的卻是「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這一段人生的旅程,他本想喋喋不休,把歲月過往都說得飽滿,話到嘴邊,卻只剩「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的感傷和惆悵。
然而,《山丘》裡不只有對往昔的哀嘆,它更多的,是李宗盛對待感情和人生的嶄新態度。我倆、年輕人、山丘、白了頭、至死方休,這些有順序的詞彙組成了《山丘》,而這也是李宗盛給自己總結的人生時間線。在情感中糾結半生,年近60方把一生都看得透徹。於是,他寫「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是與昔日的握手言和,他唱「不自量力的還手,直至死方休」則是跨越另一座山丘的勇氣與執著。
每個人都會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山丘,跨過去便是豁達和明朗,跨不過去就只有平淡和重複。我個人感覺,對於李宗盛而言,「愛情」就是他人生中的「山丘」,儘管耗費了他半生時間,但他越過去了。《山丘》之後,我相信他的音樂不會再有「情愛的挑逗」,也不會有「命運的左右」,有的只是他對人生的重新認知。而作為聽者,我們聽懂了《山丘》,也許,便懂得了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