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痛到極致的深情」‖《柳僧》

2020-12-24 謝丹儒

「《柳僧》是我自己喜歡的一篇小說,是因為我覺得這篇小說裡有一種痛到極致的深情。真正的深情必然是這樣,伴隨著最慘烈的疼痛,無論是這篇小說裡的母親對女兒還是女兒對母親,還是母親對昔日的戀人都是這種極致的深情,而反面便是最酷烈的疼痛。」——孫頻·《後記:我們的疼痛》

作者丨謝丹儒

攝影丨謝丹儒

1.

還記得小時候,老師會布置一些在他們看來很正能量、很溫暖,也很煽情的活動,尤其是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這類的節日的時候。

那時候,懵懵懂懂,也不知道怎麼做,尤其是在農村,落後的村子。父母呢,很多人的父母都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平日裡和朋友聊天也絕大多數用的是家鄉話,我們那主要是「客家話」為主,因為我是江西的。就是有時候老師叫我們家長過來,他們也無法進行正常交流。因為學校的老師絕大多數都不是本地的。

當然,這些都算不得什麼重點,畢竟他們的主要任務還在於教育我們。也許,是出於教育的目的,又或是這也是在教育我們成長,給我們灌輸良好的思想,總之,他們在節假日會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出來給我們。比如,對爸爸媽媽說「你們辛苦了」,給爸媽洗一次腳並寫一篇感想,還有就是對爸爸媽媽說「我愛你們」。

原本,這在大城市,或是更加文明的城市,又比如西方這種國度,這是極其尋常的事兒。就是看美劇,也是經常能夠看到、聽到的。可我們那,在語言上似乎就沒有「愛」這個「字眼」的存在。甚至,我從小到大都從未聽過它們的發音,就是「你辛苦了」,更多的也是用「勞煩你了」、「給你添麻煩了」這類的代替。

總之,在家鄉話裡似乎說話也總是習慣性的不正面去表達。而是要繞上一個又一個的圈。有時甚至委婉得連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在表達的是什麼了。比如,我們用普通話可能很輕易的就能將「對不起」說出口,然而,用家鄉話卻更多的是用「不好意思」去代替,甚至這麼多年我都還不知道究竟該怎樣用家鄉話說「對不起」這三個字。當然,「謝謝」也是一樣。

所以,幾乎可以這麼說,從小到大,我既沒有真誠的道謝、道歉,也不曾真正的說過「我愛你」,「你們辛苦了」之類的話。

當然,這些感激和歉意是能夠意識到的,只不過,我們處理它的方式,更多的往往是用行動去彌補語言上的不足,真心誠意的表達謝意、歉意,用實際的好處去代替這些。

所以,不難想像,那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對我來說,甚至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何等的彆扭。還好就是老師對於這些作業本身似乎並沒有那麼的放在心上,我們也是這樣。能矇混過關最好,即使不能,那也沒關係,反正父母也聽不懂,不知道。

可能就是這樣的一個獨特的文明符號,獨特的一個環境,形成了「愛的教育」的缺失,而我們也都習慣了這種保守的、委婉的表達。反而是那種開放的、直接的表達,被認為是羞恥的,不禮貌的。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我們那的男人往往會呈現出一種木訥和本分的性格,而女人則呈現出一種偏向於保守,或是不夠感性的遲鈍感。

當然,這一切都是小時候的記憶和印象,並不能代表什麼。尤其是,近幾年來,文明的碰撞與融合,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跟著發生了轉變,自然而然呈現出了一種新的面貌。另一種世故圓滑。

可能也正是基於以上種種原因,讀《柳僧》的時候倍感親切,親近。很輕易的就勾起了許多的往事:關於故鄉的,關於父母的,也從故事中很輕易的從倪慧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曾經的,以及當下未曾覺察到,潛藏在骨子裡的自己的影子。

2.

這些年來,沒少看到或聽到對「原生家庭」的控訴。而這些控訴無不是在說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種種不幸,缺愛、物質、自卑等等。形象的說,就像是我們用手指指著那一個個的罪魁禍首——我們的父母。

父母大多數是不會去看這些的。看不懂是一回事。另一方面則是我們長大了,他們更多的也將注意力放在了我們的婚姻、事業、健康上面。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各種養生的文章連結不停的發到手機上、朋友圈,甚至60s的語音特別強調。

我的父母自然不會發這些給我,因為他們自己都看不懂。但是,他們也會用別的形式,比如打電話的形式各種不同的明示暗示,旁敲側擊,以退為進、欲擒故縱。他們簡直恨不得將「三十六計」通通用上,關鍵是,背後的原因竟然是,「我們這是為了你好」。

我想,很多人大概都聽說過這句,也有人將此理解為「以愛之名」的綁架,或是道德束縛之類的。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這就是愛,這就是為了我們好,所以才處處的替我們著想,為我們的事業操心,為我們的家庭操心,為我們的健康操心。

這是他們的責任,他們的義務,他們的使命,甚至是他們活下去的動力,也是他們的關心和愛。反正,我父母就是這樣,將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可能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這樣,等他們明白過來其中的愛,或重要,或表達的好意、「心意」時,他們自然也就嫁接到了自己身上,然後以這樣的方式愛我們。

所以,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等你們自己為人父母了,你們就懂了。」

可惜的是,這種愛被安上了以愛之名的「罪名」。而我們也對此深以為然,將過往的種種不幸,以及當下的不幸,統統歸結於這種愛,這種罪孽。嫌棄和抱怨,甚至仇恨。

現在當然不同以往。以前,父母結婚往往是「媒妁之言」,「父母包辦婚姻」,還結婚年紀都偏小,結婚得特別的早。有的十五六歲就結婚了,十七八歲就生小孩了。而且他們的主要任務都是圍繞著怎樣活下去而奔波著,整日忙碌,什麼戀愛、感情,哪裡比得過一頓好吃的來得幸福呢?至於小孩就更是如此了,能養活小孩已然不易,何況好幾個小孩都需要養活。而女性在這段婚姻中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相夫教子」,忙裡忙外,家裡的農活、家庭、小孩,甚至老人都需要照顧到。

至於說生小孩的目的,是為了繁衍後代,還是為了養兒防老,又或是為了名聲,總之,很少有人說是出於愛。因為他們沒有那條件,也因為他們連「愛」是什麼都尚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也是,他們沒得選,又或者說不敢。世人的目光遠比想像的可怕多了,尤其是在封閉的環境、落後的文明之下。

小孩子就更是如此,他們也沒得選,生而為人,我們都沒得選擇。出身沒得選,原生家庭也沒得選。但,這是否說就能真正的將這一切怪罪於我們父母呢?我們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呢?

尤其是,在當下的文明,我們都已長大,父母對我們的管教說到底是不放心我們。若我們真正能夠獨立,能夠將生活的重擔承擔下來,我想,還會故意刁難我們的父母終是少的。

我們對於「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樣的陳詞濫調,可能早已免疫了,但細想一下,誰不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呢?即使不是,終歸每個人是不同的吧,不同的個體、獨立的個體。他們可能確實缺乏「愛的教育」,而我們呢,自詡進入文明的文明人,我們就一定能做得比他們好嗎?我們就懂得愛嗎?依我看,不見得。

3.

《柳僧》這篇小說,給我的感覺很奇怪: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排斥,既害怕又忍不住去關注這麼一種「人生」。它給我一種照鏡子的後怕,一種如同宿命般的糾纏,毫無疑問,我害怕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害怕故事的結局,害怕那種遺憾也發生在自己身上。那是對父母,對自己,對命運,和對明天的害怕。

小說中,倪慧的父母早已去世多年,只剩下一個正逐漸走向痴呆的老母親。而她自己,一個馬上奔四的女人,一個月前她剛離婚。男人要了房子,把一輛半舊的雪鐵龍留給了。

母親逐漸走向,婚離了,房子也沒了,最後連工作也丟了。雖說是主動離職,倒不如說給自己最後留一個體面。

「她所在的保險公司又加大了任務量,被一幫生鮮的小女孩襯託著擠兌著,她連著兩個月沒有完成任務。」

這一切就像是上天的懲罰,好像所有的壞事都集中在了這個不再年輕的女人身上。

最後,她決定在奔四的時候瘋狂一次,自己開車帶著母親回老家去。回那個她從未見過的山西去。這也是老太太的心願,她想回家想了四十年了。

原本異鄉漂泊,那是身不由己。原本回老家應該是「衣錦還鄉」,可對於倪慧來說,哪一個是她的家呢?

她自己的家庭,已經破碎了,離婚了。她原生的家庭,也只剩下一個可憐的老太太和她自己相依為命。家鄉,說到底,那是她父母的家鄉,他們的根在那兒,而她現在更像是無根之萍,只是隨波逐流罷了。

母親回到山西,自然是希望「衣錦還鄉」的,即使沒有,對於愛美了一輩子的她來說,也是需要裝出一副「衣錦還鄉」的樣子的。因為,那是她的心願,她的記憶,她的羈絆也都在那兒。她的昔日戀人在那兒。

所以,母親花了一個月的退休金,購置了好些禮物,雖說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卻也是樣子還是要有的。另外,她還特意花了五百塊錢買了一個男士真皮皮包。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倪慧的性格本就更像她父親,沉默寡言,越是痛苦越是說不出一句話來。當著母親哭是一種能力,她學不會,她已經來不及去學會了。從很小的時候,她和母親和父親三個人之間有一種默契,就是表達出感情似乎是一件羞恥的事情。他們永遠不會對對方說,我是愛你的。他們都學不會。另外,就是她永遠不會用正確的方式和人交流。

母親病了,抑鬱症、失眠症,甚至逐漸走向痴呆。與此同時,還附帶著肥胖,失憶,以及伴隨著老而生出的許許多多的孩子般的任性和無理取鬧。

就是這樣的兩個可憐女人,可憐的母女,相依為命,更是相互折磨。所以,這次回老家,不排除有「補償」的意味。這也是作為女兒,所能做到的,唯一能做到的了吧?

可是,回到老家之後,又如何呢?

在那裡,她們只能暫住在親戚家,甚至為了吃幾餐、住幾天,還需要花錢,花錢還需要看人臉色。寄人籬下的滋味,家的溫暖,以及所謂親情,母親的哥哥早已痴呆,他早已忘了母親了。即使,母親見到昔日戀人,也早已是物是人非。最後,母親的錢包也並沒有送出去。

似乎,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父親終於是一個有故鄉的魂魄。這就是「柳僧」了。

「那一棵棵古老的柳樹像一群穿著黑衣的僧侶。」

「每一棵的下面都是一座墳。」

4.

無論是原來的城市湖南,還是老家山西,似乎對於這對可憐的母女來說,都沒有什麼可值得留戀的了。

瞎活著,有時候活著,哪怕是瞎活著,也不得不繼續著。

「其實只有有錢人才高尚得起來文雅得起來。」

說到底,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活著。而生活,家鄉,回憶,昔日戀人,親情、愛,這些更像是負累,是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也是生活的全部意義和真相。但,它們是存在的,是真切的。而對於倪慧他們來說,見證這一切的似乎只有那一群裹著黑衣的「老僧侶」了。對於,他們老家的人,似乎也是如此,祖祖輩輩如此,古來如此,一直如此。

直至他們也成為其中的一個僧侶。

小說最後,他們還是決定回湖南,儘管在那兒他們也沒有家。

「在湖南雖然孤零零的,這麼多年都聽不懂那邊的話,可是我在那裡畢竟不用寄人籬下,不用看人的臉色,還是死在湖南算了。」

「這麼多年裡我一直覺得我是湖南的客人,可是現在才知道,在這裡我也是他們的客人,他們不會讓我長住這裡。除非像你爸那樣已經死了的人。」

然而,最後他們還是長住在了山西,像她爸那樣長住著。

在回湖南的路上,再次見到了母親的昔日情人,與他一起還有兩個人。只是這一次,他不是來告別的,而是為了他的瞎活,他們一家人的瞎活。

「車不錯,留下,人不能留,會報警。」

就這樣,一對母女的屍體被扔在了陰森的柳樹林裡。

「你和你爸就是一個模子裡拓出來的,心好,嘴上卻永遠不會說出來。你們啊。我想聽他一句體己話,愣是等了一輩子也沒聽到。」

倪慧的那句「對不起」還是沒來得及說出來。

5.

其實,讀完這篇小說之後的很久一段時間,我都未能釋懷。

很難說,《柳僧》這篇小說具體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具體的情節也瑣碎,然而,卻也覺得真切。細微的真切,真切的疼痛,也是深刻的真切。

倪慧是父親的模子裡拓出來的,她的這句「對不起」既是自己想說的,同樣是替父親向她說的。

「她想,無論怎樣還是要對母親說一句對不起。替她也替已經死去的父親,那個老實巴交的父親活著時受的苦也許比她還多,但還是要替他向她說一聲,對不起。為他從來沒有來得及說出口的那句話,她明白,他僅僅是因為說不出口。」

其實,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想,在等,也想著盡力去彌補,想著討好,想著「贖罪」。為自己的曾經犯下的過錯,叛逆,為自己的偏見,為自己的說不出口,當然,遠遠不止這些。

說到底,這究竟是血緣關係的緣故,還是長年累月的陪伴,又或是我們長大,父母變老的輪迴,不論是什麼原因,於我而言,總歸它是一生的羈絆。

其實,從理性的角度來說,說一句對不起,和得到一句對不起,一句體己話,真的有那麼大的關係嗎?可從小說《柳僧》的角度而言,這句「對不起」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內容了。

只道是:「看似無情卻有情,情至深處不自知。」

木心說:「誠覺世事可原諒,但不知去原諒誰。物是人非,那些人也早已化為煙塵,究竟該原諒誰呢?」

博爾赫斯說:「我從不談論什麼背叛和原諒,遺忘是唯一的背叛和原諒。」

而對於《柳僧》這篇小說,與其說是一個故事,倒不如說更像是一種關注,一種記住。又像一面鏡子。關注這麼一些人,記錄下這麼一種人生、一些遺憾,以及記錄下這麼一種疼痛,一種深情。而這鏡子,穿透時光,直通過往,照見內心,以供自視。

關於《柳僧》,我想,我不會忘記的。我會記住的,記很久很久。

相關焦點

  • 「每一棵的下面都是一座墳」‖《柳僧》
    「父親會在這裡一直長下去,長下去,有一天會像那些巨大的老樹一樣也長得遮天蔽日,長成一種最堅固的活著。」——孫頻·《柳僧》作者丨謝丹儒攝影丨王白石真1.在極致的深情中,可能語言、表達感情,並非是必須的。只要在身邊,只要惦念在心中,只要還有希望,哪怕背井離鄉,哪怕瞎活著、煎熬著、疼痛著,似乎也都是不癢不痛、隔靴撓癢。是的,只要是愛著對方的,只要還有愛,任何的疼痛都不能使人真正的妥協,反而是這種疼痛將他們更加急迫的擠在一起,圍在一起,緊緊擁抱在一起。可就是這樣一種近乎畸形的關係,畸形的愛,必然需要足夠酷烈的疼痛才能與之一起。
  • 心痛到極致,是什麼感受?
    ,最後我和他說分手了,他沒有挽留,也沒有再找過我,也許他覺得解脫了吧,但是我還是傷心,有好幾次都感覺要哭暈過去了,這種感覺,只有分開了後才知道有多痛。我愛他到極致,從卑微的追求,到兩個人一起經歷風雨,到等不到的結果,不知道是什麼讓我放棄了,疫情兩個人分開的那段時間,我們分手,第二個月我無比思念,可是他再也不出現了,以後的日子裡不會再有那個人,就算再想他,都不會出現,這一輩子都忘不掉了,我埋怨上天的不公平,責怪自己沒能見到最後一面。
  • 原來,人難過到極致時,心臟真的會痛
    大多的時候,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心情的表達,殊不知,心痛與情緒真的相關:當傷心到極致,心臟是真的會痛,就像碎掉一樣。你體會過這樣的感覺嗎?當傷心到極致,心臟是真的會「痛」!這在醫學上,被被稱為是「心碎症候群」,聽名字就知道它的症狀是痛起來就像心碎了一樣。
  • 7天之後,真心去愛,換來傷害,3星座痛到極致,再愛也不回頭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7天之後,真心去愛,換來傷害,3星座痛到極致,再愛也不回頭。獅子座獅子座的人驕傲自大,自信且有主見,從不委屈自己,更不願意屈從於別人之下,湊合一段感情。戀愛時,他們從不吝嗇自己的情感,如果用實際行動,能夠換取對方的快樂與滿足,獅子座便會毫不猶豫地付出一切。可一旦觸碰原則問題,他們決不退讓,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任憑你怎麼挽留都無動於衷。
  • 悲傷的句子:痛到極致的扎心句子,傷感催淚,深夜看會哭!
    悲傷的句子:痛到極致的扎心句子,傷感催淚,深夜看會哭!1、其實你應該知道,感情從來不是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2、世界上有兩種痛,一種是永遠也得不到,另一種是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3、以後別聯繫了,不管你和誰在一起,我都不會祝福的。
  • 有一種想叫夜不成寐,有一種痛叫錐心刺骨,有一種憂叫逆流成河
    真愛是一生一世的情,那是餘生永遠都是你認定,想念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那是纏綿於心的一種眷戀,愛有多深深就會有多痛!有一種痛叫錐心刺骨,有時候心疼的感覺就像要窒息一樣,那種疼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退去,想念心愛的人再痛都無怨無悔,兩顆心若是在一起,即便是相隔千裡萬裡,心中也會搖拽著愛的溫暖,痛並著快樂也是幸福的感覺!深愛著的人見不著,若不是單相思,回憶過去也能慰藉那顆依戀的心,靈魂上的陪伴,也會有著相依相伴般的美好!
  • 孤傲,一種會呼吸的痛
    孤傲,一種會呼吸的痛作者:紫雲煙       朗誦:冰蓮編輯&來源:紫雲散文閣   圖片:網絡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見了胡蘭成,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潔白的花朵。他們曾經擁有相看兩不厭,連朝語不息的甜蜜,他們也曾經有過脈脈無語,無語凝噎的深情。那時候的她,文思飛揚,1944年到1947年這段時間,是張愛玲創作生涯中的黃金時間。1944年8月,她發表了第一部小說集《傳奇》,僅4天便銷售一空。
  • 心酸失望無人能懂的句子,深情催淚,痛到心碎!
    五、痛過,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哭過,才知道心痛是什麼感覺,傻過,才知道適時的堅持與放棄,愛過,才知道自己其實很脆弱。六、失望到極致是想說一長串證明自己的話,可是話到嘴邊卻又變成了苦笑,覺得再沒有任何必要,說一個字都覺得多餘。
  • 《風月》:美到極致,是一種變態
    整部電影充滿了一種細膩如絲綢般的美感,每一個細節都耐人回味,也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一種哲學式的人生反思,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不可複製的經典。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太過經典,所以顯得陳凱歌其他的所有電影都被這部電影的光芒所遮耀,甚至被忽視,《風月》就是其中之一。
  • 男人想你到極致,會有這些「生理反應」,別不懂
    面對愛情,男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熱情衝動,尤其是對於那些不擅表達的男人來說,更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傳遞自己的深情。男人以為,只要彼此相愛,哪怕自己不說,女人也能從自己的行為中,感知到愛意和想念的傳遞。所以就算想到極致,大多數男人還是說不出口。
  • 有一種等叫我愛你,有一種想叫心不由己,有一種疼叫痛徹心扉
    等是源於內心那份愛的存在,等待中看似風輕雲淡,內心深處的澎動只有自己知道,心中深情地愛著,等待就成為一種生活,那是一份希望也是一個約定,這是一輩子都不會更改的定數!有一種想叫心不由己,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朝夕相伴,只能任由思念的種子在心底生根發芽,傘等雨上它的使命,雲等風是為了暢遊四方,而我等你是出於真心的愛,等你成了我每天的一種生活,或許這就是我今生的宿命!一個人只有深情的愛著,才會鍥而不捨地等,有一個愛而不在身邊的人,除了思念就只能默默地等,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捷徑可以選擇!
  • 邱思婷: 芭蕾是痛並快樂的極致(1)
    圖|受訪者提供邱思婷:芭蕾是痛並快樂的極致《中國新聞周刊》文 |肖冰本文首發於2016年9月5日總第771期《中國新聞周刊》隨著蕭邦夢幻曲優美的旋律在指尖流淌,輕盈婀娜的精靈在懸掛綢緞的託舉下,從舞臺上空緩緩旋轉降落。潔白的舞裙,緊繃的足尖,在晶藍燈光的襯託下為臺下觀眾帶來完美的視聽享受。
  • 有一種深情,叫做天天想你
    有一種深情,叫做天天想你,正如那首歌裡唱的:「想你到無法呼吸,恨不能立即朝你狂奔去,大聲的告訴你
  • 有一種愛叫情深緣淺,想是痛的領悟;愛著想著,愛到心疼想到流淚
    導語:愛若是情深緣淺,想念便是痛的領悟,愛著想著,愛到心疼想到流淚,這是真愛之情的一種體現!
  • 男人想你到極致的表現:撒嬌
    其實不是,當男人想念到極致時,也會忍不住要傳達自己的情感。因為情感只有讓所愛之人感受到,才算是有意義。男人在感情面前有很大的反差萌,沒動情之前,會特別嚴肅理智,動情之後就完全不同了。當男人想念到極致時,他甚至會變得愛撒嬌。
  • 婭琳原創新曲上線《女人心有多痛》句句深情演繹
    近日,大陸知名原創歌手婭琳發行了新曲《女人心有多痛》,這是一首關於女人情感的歌曲,低吟憂傷,句句深情。婭琳溫柔深情的嗓音完美演繹了女人為愛付出的真切,將傷感悲切的情緒帶入聽眾耳朵,痛心失落的畫面猶如浮現在聽眾眼前,讓人感同身受。這首《女人心有多痛》由知名音樂人趙斌作曲,婭琳親自填詞,歌曲旋律傷感流暢,扣人心弦。
  • 夏天的雨,落在了詩詞裡,美到極致(二)
    夏雨,落在了西湖里,是深情。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你,是我最愛的人,是我心上的柔軟,是我想起時的痛,是我忘不了的深情
    你是我心中最愛的人,是我心上的柔軟,是我不能觸摸的傷,是我想起時的痛,那種痛,雖然沒有萬箭穿心那麼痛,卻能讓我痛到痛徹心扉淚千行。不知想念一個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會。 遇到你,愛上你、才知道,愛你不需要理由,想你不用你同意,即使有些心痛,也是一種幸福的味道;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心一動,念一起,你那張笑得如花似玉的臉便出現在我眼前,我看著欣喜,想著心酸,念著流淚。
  • 愛到痛了,痛到哭了,多謝你的絕情,讓我終於學會了死心
    愛到痛了,痛到哭了,於是選擇了放手。放手是一種無奈的絕望,痛徹心扉。多謝你的絕情,讓我學會死心。有些人的好就像埋在地下的酒,總是要經過很久,離開之後,才能被人知道。剩下飲酒的人只能寂寞獨飲至天明。最遙遠的距離是人還在,情還在,回去的路已不在。
  • 一個人心累好無奈的句子:痛到了極致,是哭不出來的!
    11 有人說,痛到了極致,是哭不出來的,只有酸澀,在胸腔中排山倒海。有些傷痕,劃在手上,癒合後就成了往事。有些傷痕,劃在心上,哪怕劃得很輕,也會留駐於心。12 當一段感情結束時,你真正失去的,並非是那個想要與你共度餘生的人,而是你曾反覆為他拼湊過的真心。後來愛的每個人都有你的影子,不是我忘不掉你,是我從來都沒有一刻想要真的放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