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聽不見、說不出,當人處於哪一種狀態下,更令人心驚膽戰?
在2011年,一部改變韓國社會的電影《熔爐》上映,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故事以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真實事件為藍本,揭開了一段不為人知、駭人聽聞的悲劇。
無獨有偶,時隔9年,一起類似的事件也被搬上了大銀幕。
這起事件發生在臺南一所聾啞人學校,據媒體報導,該學校自2009年起,發生了多起校園性侵、霸凌等暴力事件,受害者多達92人,最小的受害者才8歲。
令人髮指的是,校方對此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還縱容那群施暴者繼續為所欲為。
直到,一位受害者的母親知道此事後,質問校方未果,被迫尋求法律援助,校方才迫於壓力展開調查。
結果,隨著越來越多案件被媒體曝光,在社會上引發了軒然大波,最終正義才得到了伸張。
真實事件改編,8年92人被性侵,這部華語經典,刪減4分鐘才上映:
《無聲》丨The Silent Forest
本片是導演柯貞年的長片處女作,劇本總共耗時兩年才完成。
細看海報,每張照片的人臉,都處於一個失語的狀態。
可想而知,當受害者被禁止發聲時,無疑是助長了惡意、惡言、惡行。
不過,導演柯貞年並非只是想讓觀眾了解這場悲劇,而是從受害者、施暴者和旁觀者三個角度出發,進行一次深度的探討和反思。
雖然格局上比《熔爐》小,但是故事更加生猛有力。
影片在臺灣省上映後,票房突破了5000萬,並在金馬獎上收穫了最佳新人導演、最佳新人演員、最佳原創劇本等8項獎項的提名。
將性侵之事,稱作只是在玩,聽起來是多麼令人毛骨悚然。
而在這變態、扭曲的三觀背後,又會是一個怎樣慘痛的故事?
或許比想像中更加恐怖,這就是《無聲》。
張誠,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拋棄了他,所以這麼多年來,一直跟母親相依為命。
因為天生聽力障礙,使得他沒辦法像一個正常人一樣去生活和交朋友。
於是只能轉學到一所專門招收聽力障礙的特殊學校就讀,該校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是當地很有影響力。
正所謂,聾人的世界,不會比正常人的世界寧靜。
剛來到新的環境,張誠期待著能在學校交到朋友,甚至希望能夠尋找到自身的價值。
但沒想到,這個學校的天空看似光明,實則被黑暗所籠罩。
貝貝,是張誠在學校裡,第一個認識的女孩。
正因為兩人同病相憐,所以都能體會對方內心的感受。
只可惜,一場校園事件徹底改變了張誠的看法。
這天,張誠在校車上準備返校,途中他見到幾名同學正在後座上圍觀,他們還用衣服擋著,似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等張誠走近一看,才發現一個男生正在侵犯一位女同學。
女生拼命反抗,一旁的同學躍躍欲試,而車上的司機和老師卻裝作沒看到。
後來,女生終於甩下了蓋在她身上的校服,張誠才發現她就是貝貝。
原本,張誠想要上前制止,結果一旁的學長小光,直接示意他不要多管閒事。
於是早上發生的事情,在張誠心中留下了陰影。
後來,張誠問貝貝:「為什麼那些人這樣欺負你,你還跟他們一起玩?」,「為什麼不告訴老師?」。
貝貝回答道:「說了沒用,會招來他們的排擠,以及更加瘋狂的報復。」
儘管貝貝這樣說,但是張誠很想幫助她。
於是兩人找到學校裡最好的王老師,將此事告訴他。
在王老師的鼓勵下,貝貝終於將自己所經歷的全部告訴了王老師。
原來,貝貝已經不是第一次遭受到侵犯。
很早以前,有個男同學坐在貝貝旁邊不懷好意,不管她怎麼反抗,男同學死死將貝貝壓在座位上,而一旁的其他同學,甚至老師都視若無睹。
令她沒想到的是,貝貝將此事告訴了老師,得來的卻是老師的無視。
更諷刺的是,老師還訓斥貝貝:「那兩個孩子(施暴者)都是好學生,你們不是在玩遊戲嗎?你不喜歡應該和他們說,他們就不會再和你玩這個遊戲了。」
聲嘶力竭的呼救,卻沒有人聽到!
於是施暴者變本加厲,受害者只能默默忍受。
貝貝不敢告訴家人,因為她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不想讓兩位老師擔心。
其次,她害怕說出這件事後,就要退學,那麼她就沒地方可去了。
得知真相的王老師,決定要為貝貝討回公道。
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受害者不只貝貝一人,而且男生女生都有。
施暴者有老師、也有學生,有些人即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
最可怕的是,隨著調查的深入,受害者的人數高達92人,還不算未被發現的。
然而,真相浮出水面又能怎麼樣?
校長害怕這事會影響學校的聲譽,打著「為了孩子以後考慮」,希望就此了事。
面對媒體,校長謊稱:「學校根本不知道此事?」
至於結局,我看完後內心十分憤怒。
在我看來,片名取名為「無聲」,一語雙關。
一是指聽障人士本身的生理缺陷。
二是指那聲嘶力竭,卻仍仿若無聲的殘忍。
當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界線越趨模糊,盤根錯節的苦痛、無可傾訴的怨懟,種種困惑與不安在無聲的蔓延。
電影終歸是電影,現實只會比電影更殘酷!
相比無聲,無力更是無處不在,很多時候,多數人會選擇沉默,無疑是在助紂為虐。
最後,我想問一個問題:「遲到的正義,還能算正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