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大大名:承前啟後的北條氏綱與「關東管領」北條家

2020-12-24 指尖看日本

北條氏綱出生於長享元年(1487年),是伊勢盛時的嫡長子,元服之後沿用父親的假名,取名為伊勢新九郎氏綱。在伊勢盛時侵略相模國時,伊勢氏綱也在父親麾下活躍,因而被委任為小田原城城代,管理相模國的領地。

北條氏綱

永正十六年(1519年)四月時,伊勢氏綱繼承了伊勢家的家督之位,四年後的大永三年(1523年)七月至九月期間,伊勢氏綱將自家的苗字從「伊勢」改為了「北條」,戰國大名北條氏正式誕生。

北條氏綱時代,北條家陷入與山內上杉家、扇谷上杉家、甲斐武田家之間的戰爭中,與此同時,北條氏綱也不斷地向武藏國擴張勢力。大永四年(1524年),北條家奪取了江戶、小機等地,甚至降服了山內上杉家的家臣勝沼三田家。為了抵禦入侵的北條家,山內上杉家與扇谷上杉家、甲斐武田家締結了盟約,又與以房總半島為據點的小弓公方聯手,組建起了針對北條家的包圍網。

北條家的困境在享祿二年(1529年)時得到改善,這一年古河公方、山內上杉家接連發生內亂,北條氏綱趁機對扇谷上杉家發起反擊。天文二年(1533年),小弓公方的支持者安房裡見家與上總武田家相繼發生內亂,北條家趁機介入,將勢力延伸進房總半島深處。

裡見義堯

事件的起因,是裡見家的家督裡見義豐殺死了叔父裡見實堯,裡見實堯之子裡見義堯便舉兵與主家敵對,同時向北條家邀請援軍,另外一方面,裡見義豐也向扇谷上杉家求援。最終,裡見義堯靠著北條家的支持擊敗了裡見義豐,將其逐出安房國,奪取了裡見家家督之位。裡見義豐敗北之後,逃至上總國依附嶽父武田信清。可是上總武田家內部也分為支持裡見義豐派與支持裡見義堯派,再加上武田信清於天文三年(1534年)去世後,其子武田信隆與武田信應開始爭奪家督之位,導致上總武田家也走向了衰弱,武田信隆在爭權失敗後,也向北條家派出使者請求支援。

另外,在此期間北條家與曾經的盟友今川家分道揚鑣了。北條氏綱的父親伊勢盛時(北條早雲)曾經是今川家的家臣,又是今川家前家督今川氏親的舅舅,兩家的關係非比尋常。然而,在今川氏親、今川氏輝父子相繼去世以後,今川家也陷入了爭奪家督之位的內亂之中(花藏之亂)。北條氏綱在這一次內亂中支持壽桂尼一方的花藏殿玄廣惠探,反過來另外一位栴嶽承芳則與宿敵甲斐武田家結盟,成功地奪取了家督之位。栴嶽承芳繼承家督之後立即還俗,取名為今川義元,由於北條家在先前支援自己敵人的緣故,今川義元統治前期的今川家與北條家的關係急劇惡化,成為敵人,北條氏綱也趁今川家局勢不穩之際出兵奪取了駿河國東部的河東地區。

河東地區

天文六年(1537年)七月,扇谷上杉家趁著北條氏綱出陣駿河國時侵入北條家領地,北條氏綱在歸陣之後立即馬不停蹄地迎戰扇谷上杉家。由於北條氏綱先前介入過房總局勢的緣故,下總千葉家、上總武田家、安房裡見家均對北條家派出援軍,在北條氏綱的反擊下,扇谷上杉家節節敗退,最終連根據地河越城也被北條氏綱攻陷。

天文七年(1538年)二月,北條氏綱攻陷扇谷上杉家的另外一處據點,位於下總國的葛西城。此時北條家的領地已經極大地超過了伊勢盛時時代,擁有伊豆國、相模國、駿河國半國、武藏國南部、下總國西部等領地,取代了上杉家成為當時關東最強大的戰國大名。

同年十月,北條氏綱與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結盟,同古河公方的敵人小弓公方在國府臺展開激戰,隨後將小弓公方滅亡,北條氏綱也因為這個功績,被足利晴氏封為「關東管領」,北條氏綱也將女兒嫁給足利晴氏作為正室夫人,依靠古河公方作為大義名分擴張勢力。

天文九年(1540年),北條氏綱修繕了關東武士心中的聖地鎌倉鶴岡八幡宮,宣示北條家的實力。修繕鶴岡八幡宮之事並非是北條家的義務,原本都是由鎌倉公方負責,但是日本進入戰國時代以後,鎌倉公方被上杉家趕到了古河,導致鶴岡八幡宮在幾十年來一直處於半荒廢的狀態,無人打理。北條氏綱修繕鶴岡八幡宮的舉動引起了關東武士的好感,甚至連山內上杉家麾下的家臣們也都紛紛給北條家捐錢,支援其修繕八幡宮。

鶴岡八幡宮

不過,次年東日本鬧起了大饑荒,北條氏綱也在饑荒中染上重病,於七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五歲。

北條氏綱去世後,家督由嫡子北條氏康繼承。北條氏康出生於永正十二年(1515年),幼名伊豆千代丸,大約在享祿二年(1529年)年末元服。此時關東的局勢對剛繼承家督的北條氏康來說並不算樂觀,北條家雖然已經是關東最強大的大名,但是仍舊有許多家族對北條家虎視眈眈,尤其是被北條家驅逐的山內、扇谷上杉家,以及因為被北條家奪取河東地區而耿耿於懷的駿河今川家。

不過,對北條氏康來說好消息還是有的,在北條氏康繼承家督的同年,敵人甲斐武田家也發生了政變,武田信玄聯合家臣流放了父親武田信虎,奪取了家督之位。再加上這年山內上杉家響應了信濃國國眾海野氏、真田氏的請求出兵信濃國,導致武田家與兩上杉家的關係惡化,給未來北條家、武田家的和談創造了可能性。

天文十四年(1545年)八月,今川義元率軍攻入駿河國的河東地區,甲斐武田家也響應今川家的請求出兵駿河,另外一邊,扇谷上杉家、山內上杉家組成聯軍,開始朝被北條家佔領的河越城進軍。北條家迎來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北條氏康無法兩面作戰,只得請求武田家作為中介調解,以割讓河東地區為條件與今川家議和。

與此同時,山內上杉家、扇谷上杉家說服了古河公方足利晴氏與北條家破盟,在古河公方的號召下,早些年曾與上杉家敵對的北關東的豪強們紛紛派出軍隊前來參陣,古河公方、山內上杉家、扇谷上杉家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龐大聯軍,包圍了河越城。

在重重危機之下,年輕的北條氏康又將如何打開困局呢?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小田原城被圍:北條家與上杉家、武田家之間的艱難戰鬥
    北條氏康時代,雖然北條家仍舊擁戴足利義氏為關東公方,自家也以「關東管領」的身份號令關東群雄,但是北條家與關東公方的關係卻同上杉家不一樣,關東公方與關東管領不再是互相鉗制的關係,而是完全變成了北條家的傀儡。
  • 戰國的「相模雄獅」北條氏康合縱連橫引領東國的外交聯盟
    歷史上的北條氏康是能夠和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相互角力的大名,然而其知名度卻遠不如這二人,但是實際上北條家是在北條氏康的領導下才奠定了在關東的霸權地位,今天就讓月半叔來帶大家領略北條氏康的風採吧。
  • 豐臣秀吉是如何滅掉關東豪族北條氏家族的?
    北條氏政北條氏政兒子北條氏直是德川家康的女婿,在德川家康的努力勸說下,北條氏政讓弟弟北條氏規前往覲見豐臣秀吉。北條氏規到達京都後,請求豐臣秀吉幫忙裁定沼田領地問題。當初德川家康和北條氏政合議時,將沼田領地讓給了北條氏,但豐臣秀吉的家臣真田昌幸以沼田城對岸有其先代祖宗的墳墓為理由,強烈反對,雙方一直爭執不下。豐臣秀吉思考後決定,沼田領土三分之二歸北條氏家族,而有真田昌幸祖先墳墓的名胡桃城歸真田氏家族所有。雙方都沒有異議。北條氏直任命北條氏政之弟北條氏邦的家臣豬俁邦憲為沼田城城主,駐守沼田地區。
  • 臣服織田家:天正年間北條家外交風向的轉變
    為了牽制北條家,上杉謙信向裡見家和佐竹家拋出橄欖枝,但是兩家卻沒有回應他。可以看出,北條氏康去世以後,越後的上杉謙信已經無力染指關東,只能專注於侵攻北陸的領地了。這其實也不是什麼怪事,一方面上杉家被逐出關東已久,許多關東豪強都與北條家結成主從,另一方面上杉謙信和北條氏康的越相同盟,讓裡見家、佐竹家這些鐵桿反北條勢力也與上杉家交惡,不再信任上杉謙信。
  •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五月二十五日,海野軍在海野平與聯軍展開激戰,寡不敵眾的海野軍瞬間就被聯軍擊潰,海野棟綱的嫡子海野幸義戰死,海野棟綱則流亡上野國,依附當時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失去領地的真田幸綱很快也隨著一族來到了上野國,不過他卻沒有前往上杉憲政所在的平井城,而是去了上杉家重臣長野業正的居城箕輪城。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
    這次戰鬥中,由上杉家及古河公方組成的名門陣線對陣北條家,結果這群名門平時沒事就喜歡窩裡鬥,實力早已大幅衰弱,哪裡是北條家的對手,被一頓教訓後被北條家一網打盡,落網之魚上杉憲政只能投靠以能打著稱的謙信。1552年,歷盡艱辛的上杉憲政終於投入謙信的領地中,這下可以鬆一口氣,最起碼以能打、義理著稱的謙信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 彼岸花開:如獅,咆哮關東(上)
    長享元年(1488年),伊勢盛時集合駿河的今川譜代和幕府被官,撲殺小鹿範滿,扶持龍王丸繼位成為今川氏親。氏親為酬謝舅父的功勞,封賞以駿河東部之興國寺城。興國寺地處駿河與伊豆間咽喉要道,是東海道出入關東的必經之地。伊勢盛時放棄幕府申次眾身份,成為今川家客將,經營興國寺城多年,終於讓他等到山內的上杉顯定與扇谷的上杉定正爆發長享之亂,盛時由此得以踏足堀越,窺伺關東。
  • 日本戰國史 武士的傳奇,平氏與源氏之爭,八岐大蛇的傳說
    在十一世紀,形成了兩大家族為首的武士團,一時風頭無二,一個是清和天皇的後裔源氏,一個是桓武天皇的後裔平氏。平安朝後期,河內源氏的源賴義,源義家父子,替朝廷鎮壓了奧羽地區的安倍氏,清原氏叛亂,贏得了當時關東武士團的效忠。   而另一個集團,桓武天皇的後裔伊勢平氏,此時在關西壟斷了日本和宋朝的貿易,實力擴大。
  • 205 北條氏的滅亡,後醍醐天皇終於獲得親政的機會
    而當時的執權,北條時宗的孫子北條高時堅持立後深草天皇的後代為皇太子。後醍醐天皇憤怒到了極點,一個連幕府將軍都不是的臣子,竟敢幹涉天皇的繼承問題,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料北條高時得到密報,斷然出兵前往京都。天皇不戰而逃,不久被捕。北條高時另立了一個光嚴天皇,將後醍醐天皇廢除並放逐到偏遠的隱歧島(今島根縣內),又將皇子也都一一放逐,並屠殺大臣。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家」的亂世爭霸之路
    戰國名門上杉氏,出自「藤原氏」,本為生活在越後地區的名門大族。戰國亂世,上杉家自然不可避免捲入關東戰事之中,置身於權力的漩渦之中,先後與四面八方的對手對戰,並一直保留家門至戰國末世,在各種大河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上杉家的代表人物,有著「軍神」之稱的謙信公以及其後人的形象,上杉家的爭霸之路,就從這裡開始了。
  • 越後「軍神」上杉謙信與軍神的家臣團
    上杉謙信在平定反抗長尾家的戰爭中非常活躍,其卓越的戰功與韜略也受到了長尾家家臣的青睞,在家臣們的擁戴下,上杉謙信於天文十七年(1548年)繼承了長尾氏的家督,正式開始了自身的戰國大名之路。後來,上杉謙信收留了被關東北條家逐出關東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並成為上杉憲政的養子繼承了山內上杉家,改名「上杉政虎」(後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下賜「輝」字又改名輝虎),謙信則是他的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