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戰爭最基本的方式,無非是攻與防兩個對立的方面。寓言故事《矛盾》,很形象地揭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其實複雜的對立面的對立和統一,並且定性為一個固定的特指的哲學名詞——矛盾。矛是用來進攻的利器,盾是用來防禦的屏障。矛隨著時代的進步,戰爭的發展,其內涵日益擴大,性能逐漸優良;盾也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戰爭進攻方式的改變而改變著自己的內涵,以適應防禦的需要。矛與盾永遠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同步發展變化的。此消彼長,此長彼消,誰也不可能永遠居於優勢地位,只能是漸進互補,互為依存。但是縱觀國內投上峰所好,只為詮釋某些概念和預期的所謂兵家,或者好大喜功、盲目自信的所謂軍事愛好者們,往往忘記了任何戰爭的取勝都必須具有天時、地利和人和三個基本因素;而戰爭的進行又不能不顧及攻防變化,敵我雙方此消彼長、彼消此長的形式和內容。這樣才能談得上「廟算勝則勝」。所以,在臺灣民心不可測,青年一代更傾向於獨立的人心和輿論態勢下,千萬不要相信大陸攻臺,臺灣瞬間土崩瓦解,舉島投降的囈語,把一場艱難的統一之戰視為兒戲,說大話、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一錘定乾坤,那是會犯大錯的。這就是本文所要談及臺灣戰略設施的原因。如果大陸武統是臺灣民心所向,義師所到之處,會簞食壺漿,夾道歡迎,自然臺灣無戰心也無戰志,會放棄抵抗,舉手投降。倘不是如此,那麼,其七十年經營的戰備工事和軍事設施就將發揮作用。戰爭就不是三五天可以停止,戰況就不一定是捷報頻傳。所以,兵者,國之重事,存亡之道,生死之地,不可不察也。
所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本文涉獵數據番號並非一成不變,只是一般情況和常態,僅供參考)
臺軍防禦概況:
(大小金門)
在陳水扁「決戰境外」的戰略思想指導下,臺軍確立了「以空海戰力為優先的三軍聯合作戰」原則,在環島防禦,機動作戰的前提下實現「制空、制海、反登陸」的戰役目的。陸軍具體任務轉變為:「深遠作戰,維護基地安全,負責地面防空,負責島內綏靖作戰」等,以作戰立體化、裝備機械化、指揮自動化為建軍目標。
(馬祖島)
A、島鏈防禦圈:以金門(控扼廈門水域),馬祖(關鎖馬尾軍港出海咽喉)、澎湖(本島防禦前哨,海峽不沉的航空母艦)構成外島防禦鏈。駐陸軍兵力五萬餘人。
金門防衛司令部,下轄四個聯兵旅,金東、金西、列嶼守備旅,南雄打擊旅,584旅有改進型M41坦克50輛,兵力2.5萬人。三個飛彈連,若干外島偵察警戒部隊。以太武山為核心,建有長達四公裡的坑道、地下指揮系統,可抗禦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高強度攻擊。
馬祖防衛司令部,駐守193、194守備旅近萬人,備有57、105毫米火炮,8英寸榴彈炮,M-41戰車,天弓系列和小檞樹近程防空飛彈。工事為坑道系統。
(澎湖灣)
澎湖防衛司令部,新編裝步旅、炮兵旅,為裝甲503旅,守備108旅。裝備M60A3,M41型戰車124輛,其他386輛;M155、M105榴彈炮28門,
主要島嶼為大山嶼(澎湖本島),制高點拱北山52米,太武山46米,紗帽山45米,奎壁山34米,海岸線114.52千米。島南良文港至鎖管港11千米海岸為沙礫灘;最南端豬母裡1.2千米海灘為沙灘,適宜登陸作戰。第二大島為漁翁島(又稱西嶼),海岸長40.2千米,多珊瑚礁盤。與風櫃裡半島扼澎湖灣南口水道。西南外竣村高地海拔58米。二島之北為白沙嶼(又名北山嶼),為列島第三大島。海岸長31.9千米,風急浪高,多珊瑚礁。三島以橋相連(大山、北山之間為牛公海峽),唯南口出入艦船。
戰時指揮所設在拱北山。主要制高點地下,建有坑道相連的永久性工事。澎湖本島海岸菜園高地,建有大型地下坦克庫,其蜂窩狀設施,可儲藏六個營的裝甲車及彈藥裝備。
(基隆 c型港灣)
B、島內防禦:
縱深三個梯次,第一梯次,除臺東海域的其他海岸線。軍用、民用港口,河口,灘涂。重點:基隆灣、仙洞山,淡水河口,新竹水域,鹿港、新港、安平,左營、高雄、仿寮、東港、楓港。以岸艦飛彈部隊,海軍及野戰炮兵為主。
第二梯次,基隆、臺北至高雄、枋寮的高速公路沿線,臺北至宜南隧道,基隆、蘇澳至臺東公路沿線及港口。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宜南平原,北投、石門間丘陵,以機動的聯兵旅及潛艇部隊為主。
第三梯次,阿里山,玉山、雪山、中央山脈、臺東山脈各交通要衝和戰略支撐點(如八通關、埔裡、合歡埡口等)。以守備部隊和中遠程飛彈發射部隊為主。
(阿里山)
(玉山)
(臺灣雪山)
其第六軍團部署在臺灣北部,軍團部設在中壢。自新竹、淡水、到臺北、基隆、宜南一線,稱第三戰區(大漢溪以北地區)。部署5.4萬人,226重裝師駐臺北關渡,249機械化旅駐臺北林口,42獨立裝甲旅駐臺北林口,及一個新編空騎旅駐桃園龍潭,另2個預備師。第十軍團軍團部在臺中,部署在臺灣中部臺中、南投、集集、玉裡、嘉義一線(大漢溪至曾文溪之間),5萬人,稱第五戰區。234重裝師駐臺中后里,109機械化師駐嘉義內角,64/73獨立裝甲旅分駐竹子坑與后里。另有清水守備旅、大甲守備旅、苑裡守備旅等四個預備役部隊。一個海軍陸戰旅(駐清泉崗)。第八軍團部署在臺灣南部臺南、高雄、屏東、臺東一線(曾文溪以南),第八軍團部在旗山,部署5萬人,稱第四戰區。333重裝師駐高雄九曲堂,203摩託化、86獨立裝甲旅、95裝甲步兵旅駐高雄旗山與屏東將軍山,71空降旅駐高雄燕巢,一個海軍守備旅,駐高雄、林園。
(雄風飛彈)
花東防衛司令部駐花蓮,守備128旅。
機動兵力:
16個快速反應合成旅,由陸航機動打擊力量、坦克裝甲機動打擊力量、和自行火炮機動打擊力量構成。
1個岸置「雄風」反艦飛彈大隊分駐淡水、高雄、澎湖、金門、東引,6個發射架,「雄風」1型、2型飛彈36枚。
附設航空特戰司令部:下轄3個空騎旅,2個特戰旅。在臺北、中、南各設一基地。臺南歸仁基地,為航空1大隊;臺中新社基地,為航空2大隊;臺北桃園龍潭南部科頭山也有陸航基地;為反登陸作戰第一波機動打擊力量。空騎旅編制2000人,轄攻擊直升機營、戰搜直升機營、空中運輸營、特戰步兵營、支援營及地面勤務營。負責空運部隊、物資。最大壓制面積51300平方米,同時摧毀187個裝甲目標。空降特戰旅編制 2600人,轄3個傘兵陸戰營,1個炮兵營,擁有18門自行火炮。該機動力量能在一小時內完成集結,6小時內開赴島內任何戰區。
(空騎旅)
裝甲部隊:2個機械化師,5個裝甲旅,3個裝甲步兵旅。分屬北、中、南三個戰區。
指揮中樞:
最高指揮中樞為「衡山地下指揮中心」,建在臺北士林官邸附近圓山大直要塞區。其地雞南山已被淘空。地下坑道縱橫,道路寬闊,直接與國防部、參謀本部,士林官邸,松山機場,外雙溪基地溝通。海底電纜、地下電纜和島內各戰鬥部隊及指揮機構相通,電信網絡發達暢通,實現了網上指揮。
(士林官邸)
基地及戰略要塞:
佳山基地:位於臺灣東北花蓮縣新城鄉佳樹村、秀林鄉的大山村,以中央山脈為依託,開鑿於百米深的山腹,可儲存飛機250架,十個集散洞口,跑道直達附近機場。可躲避飛機偵察,轟炸及中遠程飛彈襲擊。
志航基地:在臺東山脈東側的臺東市附近,內有作戰指揮中心,三個大型機庫,停機200架,跑道直出洞口。可抵禦常規飛彈襲擊,防火、毒、炸,核及生化武器侵入。
嘉義空軍基地:北緯23°8′,東經12°23′。在臺灣中部嘉義市西5000米。佔地8平方公裡,跑道3000米,可停戰機150架,起降大型運輸機。西北距高速公路2.5千米,北有水塘,西北三角樹林區靠海。
另北部有新竹、桃園、松山空軍基地;中部有清泉崗、臺中,南部有臺南、岡山、屏東九鵬基地;東部有花蓮、臺東空軍基地。澎湖太武山空軍前進基地由戰術聯隊一個中隊輪駐。
(松山空軍基地)
另有:206、260、296、248、331、314、58、60幾處高速公路野戰機場。和湖口、八仙、大山亭,馬祖北竿、南平機場,金門尚義、料羅,澎湖九美嶼、八罩島和鳳寧、左營機場、蘭嶼、綠島、龍塘、望安、阿里山、日月潭、恆春、小琉求民用小機場。基隆國際機場。
地面雷達站有24個,部署在金門、馬祖、澎湖,臺北嵩山、觀音山,新竹樂山,嘉義阿里山,高雄大岡山,屏東大漢山,臺中外埔,花蓮美倉山,臺東石頭山。其中臺北嵩山、新竹樂山、澎湖馬公,和屏東大漢山是臺防空管制(強網系統)下轄四大作戰管制中心。電信監測中心設在桃園大溪鎮,阿里山、大屯、玉山和觀音山有偵聽臺。
沿海有要塞50餘處,要點工事三十餘處。分設各港口、河口,平原、臺地要衝。
(澎湖主島)
(金門)
(屏東大漢山)
東港及楓港間海岸巖壁,蘇澳及花蓮間峭壁,靜埔一帶海岸,臺東附近巖壁有海軍潛艇及水面艦隻洞庫。
C、地對空飛彈系統:
按土地面積與兵力配置,臺灣的防空飛彈密度僅次於以色列,位居世界第二。
「愛國者」Ⅱ性飛彈系統三套,飛彈200枚,部署在中山高速公路和北二高速公路附近。即,臺北松山天雕、萬裡金雕、五指山臺示範公墓銀雕、南港飛雕、新店神鵰及林口等地,固定及機動發射。
50餘個飛彈防空連,400餘具發射架分駐各空軍基地,海港、碼頭、樞紐城市和山區要塞。戰略防禦26個連。
天弓-1型6個連,分駐臺北三藝鄉,高雄大崗山,澎湖縣,屏東縣枋寮,金門及東引地區。
天弓-2型2個連,分駐高雄,臺北淡水,此地擬引進「愛國者-3」型飛彈,加強高空防禦。
(麻雀飛彈)
(澎湖戰車)
改進「霍克」型,裝備四個營。其中662營、664營9個連部署在本島西部大肚山以北,基隆以南地區,臺北地區中低空飛彈攔截。
666營5個連,部署在本島西部沙林鹿以南,枋寮以北地區。負責臺南地區城市中低空飛彈攔截。
668營4個連,部署在臺灣東部,蘇澳以南、恆春以北地區,負責臺東大城市中低空飛彈攔截。
其餘機動防空,以低空,可攜式為主。
(愛國者飛彈)
D、海上防禦鏈:
島鏈防禦:
澎湖:列島有大小港口,船塢60餘處。大山嶼西,馬公港由金龜頭和鳳櫃尾合抱而成,為臺海軍第二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北部為漁商港,南部測天島為軍港。水深10.5-14.6米,可停靠大型船艦18-24艘。港外漁翁島大、小池灣以南,為海軍錨地與艦艇戒備區,鳳櫃尾與四角嶼之間,曾為美軍潛艇泊地。
本島南有鎖管港、良文港與雲林臺西港、嘉義布袋港通航。64個島嶼中駐軍16個,七美嶼、八罩島有小型機場。
海軍兵力為特遣支隊,驅逐第二艦隊,海蛟大隊5中隊,海巡大隊3中隊,小艇大隊3中隊,兩個雷達站(雷達四部),「雄風-Ⅱ」型岸艦飛彈陣地。
金門島,由大小金門等14個島嶼組成,西南東北走向。軍事防衛以大小金門和烏丘島為支撐。駐有一個小艇中隊和海灘勤務中隊,不定期駐防FAB飛彈快艇部隊。
馬祖島:位於閩江口以東,由東北向西南19個島嶼組成,南臨臺灣海峽北口,西控閩江出入海口,為福州海上前哨。馬祖主島面積10.4平方公裡,島東部牛角嶺海拔176米,西部圓臺山海拔249米,為兩個制高點。島西馬祖澳水深5-14米,有碼頭,可停泊2000噸級船艦。島北後澳水,水深6-10米,為優良夏季錨地,南部鐵板澳低潮時水深6米,有碼頭,可停登陸艦艇。東引地區有飛彈快艇中隊。
環島防禦:
沿海最大港口:高雄、基隆,年吞吐貨物量為全島出海、入海貿易量的80%;南澳、花蓮年吞吐10%;其餘由新竹、鹿港、安平、臺東、大坂埒等分擔。
(高雄港)
沿海艦船防禦,北以基隆、淡水為依託;西以新竹、鹿港、雲林臺西港,嘉義布袋港至安平為要塞;南部憑籍左營、東港、枋寮、楓港、車城、大板埒;東部海岸以蘇澳、花蓮、靜浦、臺東相呼應構成環島海上防衛鏈。以基隆、花蓮、臺東、左營、安平、新竹為支撐點。擺開兩個軍區,四大主力艦隊,在混合戰機編隊支援下,爭奪臺島周圍50海裡制海權。並機動突擊,支援重點區域,形成空中、水面、水下立體打擊力量。
(基隆131艦隊)
(左營124艦隊)
基隆131艦隊主力艦隻為「拉菲特」護衛艦, 「諾克斯」級反潛巡防艦,左營124艦隊主力為成功級戰艦;西南部馬公(澎湖)為「陽」字戰艦,東部蘇澳為「錦江」級巡防艦。計32艘主力水面戰艦。下屬巡防艦隊,潛艦戰隊,水雷艦隊,勤務艦隊,兩棲艦隊,飛彈快艇部隊,海軍航空兵,岸置飛彈部隊。
(基德級主力戰艦)
另以「基德「級飛彈驅逐艦1艘,」劍龍「級潛艇1艘,及」諾克斯」級護衛艦組成4支艦隊戰鬥群,巡弋臺灣海峽,巴士海峽。
海軍致力於指揮管理自動化,艦船武器飛彈化,反潛作戰立體化。一是聯戰系統整合,強化三度空間資訊電子戰系統,提升三軍整體防空與反制能力;二是籌建新一代作戰艦艇,近海巡防艦及大型飛彈快艇,組成有效制海及機動打擊兵力,並增強反封鎖能力;三是籌建潛艇,潛射武器,充實空中反潛及掃布雷兵力,增強三度空間反潛及掃布雷作戰能力;四是加強岸置火力部署,提升陣地防禦,有效地增強制海力量;五是持續整建陸戰隊防空、反裝甲及機械化裝備,強化快速反應及聯合作戰能力,擴大制海優勢。
海軍作戰重點是南北兩端及西海岸,一個機動作戰編隊為潛艇一艘,驅逐艦三艘,(含3-5架艦載反潛直升機)三艘掃雷艦。還可得到數架岸基反潛直升機配合。
空中防衛圈:
已完成中低空飛彈防禦網,高空防禦網在建設中。主要實施在「天網防空系統」基礎上升級的「強網防空系統」。即陸海空三軍電子指揮一體化。集雷達監控、目標識別、情報信息處理與武器管制為一體。可同時處理600批目標,並監控臺灣空中識別區和大陸沿海250海裡內所有空中目標。備有56套ADM-44指揮儀,引導150批戰鬥機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新的更先進的全自動化TMD防禦體系在建造中,主要配置「愛國者-3」系列飛彈進行高空防禦。擬引進陸基系統12套,海基系統11套。
臺空軍迎戰的戰略機動分為三個環節:分區攔截,機動支援;保存實力,機動反擊;戰略保障、空運增援。
全島劃分為四個攔截區:
北部攔截區:桃園機場,駐原屬第8戰術戰鬥機聯隊(1992年裁撤)之第8飛行大隊(屬737飛行聯隊),擁有60架F-5E戰機,一個機型為RF-5E的偵察機中隊。新竹機場,駐499飛行聯隊,擁有幻影-2000型機57架。戰時,桃園空軍負責攻擊,新竹負責掩護配合。
中部攔截區:澎湖馬公機場(見前述)。清泉崗機場,駐427飛行聯隊,擁有60餘架IDF戰機(「經國號」),用以機動作戰和戰術支援。
南部攔截區:嘉義機場,駐455飛行聯隊,擁有F-16戰機70餘架。該機場可起降大型運輸機,用於戰術機動。臺南機場,駐有443飛行聯隊,擁有IDF戰機60餘架。戰時,嘉義空軍升空攻擊,臺南支援配合。
屏東機場,駐439飛行聯隊,第20電子戰大隊,擁有EC-130H電子幹擾機,E-2F預警機和其他戰機。
(桃園基地F16戰機)
東部攔截區:花蓮機場,駐401飛行聯隊,擁有F-16戰機68架,及Block20戰機。由於中央山脈屏障和佳山基地掩護,為戰略機動預備隊。每日可出航60架次。臺東機場,駐737飛行聯隊7大隊,擁有F-5E/F戰機60架。可依託志航基地屏蔽。
中央所屬松山機場,駐專機中隊,機型有福琪1900C,福克50,波音737-8。
(清泉崗空軍基地)
岡山空軍軍官學校,有F-34C,AT-3,1900C等機型。
中山高速公裡有五處戰備跑道,由北至西,分別為:中壢、花壇、嘉義、麻豆、仁德段。
臺灣含外島,共有軍用機場50餘,民用機場10餘個。
空軍所屬防空炮火:隸屬空軍防空炮兵警衛司令部,擔負機場、港口、雷達陣地、飛彈連和指揮機關防空任務。下設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四個警衛指揮部,8個防炮團,下轄14個防炮營、11個警衛營,共109個連。其中40毫米防炮營下轄4-5個高炮連,裝備40毫雙管自行高炮8門,12.7毫米4管高射機槍,「麻雀」飛彈發射4部,組成「天兵」防空系統。
十餘年過去,相對於世紀初,大陸的軍事裝備和戰防能力在迅疾提高,臺灣的軍事防禦和軍力配置也沒有落後。更新、補充、完善、提高和強化一刻也未停止。新一代的知識化的軍力和臺灣獨立意識薰陶下的一代新人,成了臺軍的主力。所以,不要輕信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臺海之戰,在今天台灣人的眼裡,事關臺灣的存亡發展,不是大陸設想的回歸祖國、統一那麼簡單。臺灣的地形地貌遠較阿富汗要複雜得多。第一波飛彈火箭攻擊,只相對於臺西地區起作用,毀滅的是城市、農田、危及的是平民。而對三大山脈深處的軍事設施和軍力幾乎無損。第二波轟炸機覆蓋的也只是第一波攻擊下的殘餘和交通線,而對臺軍機動靈活防禦的戰備體系作用不大。只要臺軍不放下武器,堅持抵抗,所謂三天攻佔臺灣,就是一句空話。那時,國際形勢將會發生變化,戰局將會是另一種態勢。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