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分析(下)、臺灣戰略防禦 ——臺灣的戰備設施及軍事裝備

2021-01-13 曹雄cx



                   


寫在前面的話


戰爭最基本的方式,無非是攻與防兩個對立的方面。寓言故事《矛盾》,很形象地揭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其實複雜的對立面的對立和統一,並且定性為一個固定的特指的哲學名詞——矛盾。矛是用來進攻的利器,盾是用來防禦的屏障。矛隨著時代的進步,戰爭的發展,其內涵日益擴大,性能逐漸優良;盾也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戰爭進攻方式的改變而改變著自己的內涵,以適應防禦的需要。矛與盾永遠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同步發展變化的。此消彼長,此長彼消,誰也不可能永遠居於優勢地位,只能是漸進互補,互為依存。但是縱觀國內投上峰所好,只為詮釋某些概念和預期的所謂兵家,或者好大喜功、盲目自信的所謂軍事愛好者們,往往忘記了任何戰爭的取勝都必須具有天時、地利和人和三個基本因素;而戰爭的進行又不能不顧及攻防變化,敵我雙方此消彼長、彼消此長的形式和內容。這樣才能談得上「廟算勝則勝」。所以,在臺灣民心不可測,青年一代更傾向於獨立的人心和輿論態勢下,千萬不要相信大陸攻臺,臺灣瞬間土崩瓦解,舉島投降的囈語,把一場艱難的統一之戰視為兒戲,說大話、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一錘定乾坤,那是會犯大錯的。這就是本文所要談及臺灣戰略設施的原因。如果大陸武統是臺灣民心所向,義師所到之處,會簞食壺漿,夾道歡迎,自然臺灣無戰心也無戰志,會放棄抵抗,舉手投降。倘不是如此,那麼,其七十年經營的戰備工事和軍事設施就將發揮作用。戰爭就不是三五天可以停止,戰況就不一定是捷報頻傳。所以,兵者,國之重事,存亡之道,生死之地,不可不察也。

所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本文涉獵數據番號並非一成不變,只是一般情況和常態,僅供參考)


臺軍防禦概況:

                                     (大小金門)

在陳水扁「決戰境外」的戰略思想指導下,臺軍確立了「以空海戰力為優先的三軍聯合作戰」原則,在環島防禦,機動作戰的前提下實現「制空、制海、反登陸」的戰役目的。陸軍具體任務轉變為:「深遠作戰,維護基地安全,負責地面防空,負責島內綏靖作戰」等,以作戰立體化、裝備機械化、指揮自動化為建軍目標。

                                                          (馬祖島)

A、島鏈防禦圈:以金門(控扼廈門水域),馬祖(關鎖馬尾軍港出海咽喉)、澎湖(本島防禦前哨,海峽不沉的航空母艦)構成外島防禦鏈。駐陸軍兵力五萬餘人。

金門防衛司令部,下轄四個聯兵旅,金東、金西、列嶼守備旅,南雄打擊旅,584旅有改進型M41坦克50輛,兵力2.5萬人。三個飛彈連,若干外島偵察警戒部隊。以太武山為核心,建有長達四公裡的坑道、地下指揮系統,可抗禦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高強度攻擊。

馬祖防衛司令部,駐守193、194守備旅近萬人,備有57、105毫米火炮,8英寸榴彈炮,M-41戰車,天弓系列和小檞樹近程防空飛彈。工事為坑道系統。

                       (澎湖灣)

澎湖防衛司令部,新編裝步旅、炮兵旅,為裝甲503旅,守備108旅。裝備M60A3,M41型戰車124輛,其他386輛;M155、M105榴彈炮28門,

主要島嶼為大山嶼(澎湖本島),制高點拱北山52米,太武山46米,紗帽山45米,奎壁山34米,海岸線114.52千米。島南良文港至鎖管港11千米海岸為沙礫灘;最南端豬母裡1.2千米海灘為沙灘,適宜登陸作戰。第二大島為漁翁島(又稱西嶼),海岸長40.2千米,多珊瑚礁盤。與風櫃裡半島扼澎湖灣南口水道。西南外竣村高地海拔58米。二島之北為白沙嶼(又名北山嶼),為列島第三大島。海岸長31.9千米,風急浪高,多珊瑚礁。三島以橋相連(大山、北山之間為牛公海峽),唯南口出入艦船。

戰時指揮所設在拱北山。主要制高點地下,建有坑道相連的永久性工事。澎湖本島海岸菜園高地,建有大型地下坦克庫,其蜂窩狀設施,可儲藏六個營的裝甲車及彈藥裝備。

                                                    (基隆 c型港灣)

B、島內防禦:

縱深三個梯次,第一梯次,除臺東海域的其他海岸線。軍用、民用港口,河口,灘涂。重點:基隆灣、仙洞山,淡水河口,新竹水域,鹿港、新港、安平,左營、高雄、仿寮、東港、楓港。以岸艦飛彈部隊,海軍及野戰炮兵為主。

第二梯次,基隆、臺北至高雄、枋寮的高速公路沿線,臺北至宜南隧道,基隆、蘇澳至臺東公路沿線及港口。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宜南平原,北投、石門間丘陵,以機動的聯兵旅及潛艇部隊為主。

第三梯次,阿里山,玉山、雪山、中央山脈、臺東山脈各交通要衝和戰略支撐點(如八通關、埔裡、合歡埡口等)。以守備部隊和中遠程飛彈發射部隊為主。

                            (阿里山)

                       (玉山)

                      (臺灣雪山)

其第六軍團部署在臺灣北部,軍團部設在中壢。自新竹、淡水、到臺北、基隆、宜南一線,稱第三戰區(大漢溪以北地區)。部署5.4萬人,226重裝師駐臺北關渡,249機械化旅駐臺北林口,42獨立裝甲旅駐臺北林口,及一個新編空騎旅駐桃園龍潭,另2個預備師。第十軍團軍團部在臺中,部署在臺灣中部臺中、南投、集集、玉裡、嘉義一線(大漢溪至曾文溪之間),5萬人,稱第五戰區。234重裝師駐臺中后里,109機械化師駐嘉義內角,64/73獨立裝甲旅分駐竹子坑與后里。另有清水守備旅、大甲守備旅、苑裡守備旅等四個預備役部隊。一個海軍陸戰旅(駐清泉崗)。第八軍團部署在臺灣南部臺南、高雄、屏東、臺東一線(曾文溪以南),第八軍團部在旗山,部署5萬人,稱第四戰區。333重裝師駐高雄九曲堂,203摩託化、86獨立裝甲旅、95裝甲步兵旅駐高雄旗山與屏東將軍山,71空降旅駐高雄燕巢,一個海軍守備旅,駐高雄、林園。

                      (雄風飛彈)

花東防衛司令部駐花蓮,守備128旅。

機動兵力:

16個快速反應合成旅,由陸航機動打擊力量、坦克裝甲機動打擊力量、和自行火炮機動打擊力量構成。

1個岸置「雄風」反艦飛彈大隊分駐淡水、高雄、澎湖、金門、東引,6個發射架,「雄風」1型、2型飛彈36枚。

附設航空特戰司令部:下轄3個空騎旅,2個特戰旅。在臺北、中、南各設一基地。臺南歸仁基地,為航空1大隊;臺中新社基地,為航空2大隊;臺北桃園龍潭南部科頭山也有陸航基地;為反登陸作戰第一波機動打擊力量。空騎旅編制2000人,轄攻擊直升機營、戰搜直升機營、空中運輸營、特戰步兵營、支援營及地面勤務營。負責空運部隊、物資。最大壓制面積51300平方米,同時摧毀187個裝甲目標。空降特戰旅編制 2600人,轄3個傘兵陸戰營,1個炮兵營,擁有18門自行火炮。該機動力量能在一小時內完成集結,6小時內開赴島內任何戰區。

                                                             (空騎旅)

裝甲部隊:2個機械化師,5個裝甲旅,3個裝甲步兵旅。分屬北、中、南三個戰區。

指揮中樞:

最高指揮中樞為「衡山地下指揮中心」,建在臺北士林官邸附近圓山大直要塞區。其地雞南山已被淘空。地下坑道縱橫,道路寬闊,直接與國防部、參謀本部,士林官邸,松山機場,外雙溪基地溝通。海底電纜、地下電纜和島內各戰鬥部隊及指揮機構相通,電信網絡發達暢通,實現了網上指揮。

                        (士林官邸)


基地及戰略要塞:

佳山基地:位於臺灣東北花蓮縣新城鄉佳樹村、秀林鄉的大山村,以中央山脈為依託,開鑿於百米深的山腹,可儲存飛機250架,十個集散洞口,跑道直達附近機場。可躲避飛機偵察,轟炸及中遠程飛彈襲擊。

志航基地:在臺東山脈東側的臺東市附近,內有作戰指揮中心,三個大型機庫,停機200架,跑道直出洞口。可抵禦常規飛彈襲擊,防火、毒、炸,核及生化武器侵入。

嘉義空軍基地:北緯23°8′,東經12°23′。在臺灣中部嘉義市西5000米。佔地8平方公裡,跑道3000米,可停戰機150架,起降大型運輸機。西北距高速公路2.5千米,北有水塘,西北三角樹林區靠海。

另北部有新竹、桃園、松山空軍基地;中部有清泉崗、臺中,南部有臺南、岡山、屏東九鵬基地;東部有花蓮、臺東空軍基地。澎湖太武山空軍前進基地由戰術聯隊一個中隊輪駐。

                     (松山空軍基地)

另有:206、260、296、248、331、314、58、60幾處高速公路野戰機場。和湖口、八仙、大山亭,馬祖北竿、南平機場,金門尚義、料羅,澎湖九美嶼、八罩島和鳳寧、左營機場、蘭嶼、綠島、龍塘、望安、阿里山、日月潭、恆春、小琉求民用小機場。基隆國際機場。

地面雷達站有24個,部署在金門、馬祖、澎湖,臺北嵩山、觀音山,新竹樂山,嘉義阿里山,高雄大岡山,屏東大漢山,臺中外埔,花蓮美倉山,臺東石頭山。其中臺北嵩山、新竹樂山、澎湖馬公,和屏東大漢山是臺防空管制(強網系統)下轄四大作戰管制中心。電信監測中心設在桃園大溪鎮,阿里山、大屯、玉山和觀音山有偵聽臺。

沿海有要塞50餘處,要點工事三十餘處。分設各港口、河口,平原、臺地要衝。

                        (澎湖主島)

                          (金門)

                      (屏東大漢山)

東港及楓港間海岸巖壁,蘇澳及花蓮間峭壁,靜埔一帶海岸,臺東附近巖壁有海軍潛艇及水面艦隻洞庫。

C、地對空飛彈系統:

按土地面積與兵力配置,臺灣的防空飛彈密度僅次於以色列,位居世界第二。

「愛國者」Ⅱ性飛彈系統三套,飛彈200枚,部署在中山高速公路和北二高速公路附近。即,臺北松山天雕、萬裡金雕、五指山臺示範公墓銀雕、南港飛雕、新店神鵰及林口等地,固定及機動發射。

50餘個飛彈防空連,400餘具發射架分駐各空軍基地,海港、碼頭、樞紐城市和山區要塞。戰略防禦26個連。

天弓-1型6個連,分駐臺北三藝鄉,高雄大崗山,澎湖縣,屏東縣枋寮,金門及東引地區。

天弓-2型2個連,分駐高雄,臺北淡水,此地擬引進「愛國者-3」型飛彈,加強高空防禦。

                                             (麻雀飛彈)

                        (澎湖戰車)

改進「霍克」型,裝備四個營。其中662營、664營9個連部署在本島西部大肚山以北,基隆以南地區,臺北地區中低空飛彈攔截。

666營5個連,部署在本島西部沙林鹿以南,枋寮以北地區。負責臺南地區城市中低空飛彈攔截。

668營4個連,部署在臺灣東部,蘇澳以南、恆春以北地區,負責臺東大城市中低空飛彈攔截。

其餘機動防空,以低空,可攜式為主。

                                                      (愛國者飛彈)

D、海上防禦鏈:

島鏈防禦:

澎湖:列島有大小港口,船塢60餘處。大山嶼西,馬公港由金龜頭和鳳櫃尾合抱而成,為臺海軍第二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北部為漁商港,南部測天島為軍港。水深10.5-14.6米,可停靠大型船艦18-24艘。港外漁翁島大、小池灣以南,為海軍錨地與艦艇戒備區,鳳櫃尾與四角嶼之間,曾為美軍潛艇泊地。

本島南有鎖管港、良文港與雲林臺西港、嘉義布袋港通航。64個島嶼中駐軍16個,七美嶼、八罩島有小型機場。

海軍兵力為特遣支隊,驅逐第二艦隊,海蛟大隊5中隊,海巡大隊3中隊,小艇大隊3中隊,兩個雷達站(雷達四部),「雄風-Ⅱ」型岸艦飛彈陣地。


金門島,由大小金門等14個島嶼組成,西南東北走向。軍事防衛以大小金門和烏丘島為支撐。駐有一個小艇中隊和海灘勤務中隊,不定期駐防FAB飛彈快艇部隊。

馬祖島:位於閩江口以東,由東北向西南19個島嶼組成,南臨臺灣海峽北口,西控閩江出入海口,為福州海上前哨。馬祖主島面積10.4平方公裡,島東部牛角嶺海拔176米,西部圓臺山海拔249米,為兩個制高點。島西馬祖澳水深5-14米,有碼頭,可停泊2000噸級船艦。島北後澳水,水深6-10米,為優良夏季錨地,南部鐵板澳低潮時水深6米,有碼頭,可停登陸艦艇。東引地區有飛彈快艇中隊。

環島防禦:

沿海最大港口:高雄、基隆,年吞吐貨物量為全島出海、入海貿易量的80%;南澳、花蓮年吞吐10%;其餘由新竹、鹿港、安平、臺東、大坂埒等分擔。

                         (高雄港)

沿海艦船防禦,北以基隆、淡水為依託;西以新竹、鹿港、雲林臺西港,嘉義布袋港至安平為要塞;南部憑籍左營、東港、枋寮、楓港、車城、大板埒;東部海岸以蘇澳、花蓮、靜浦、臺東相呼應構成環島海上防衛鏈。以基隆、花蓮、臺東、左營、安平、新竹為支撐點。擺開兩個軍區,四大主力艦隊,在混合戰機編隊支援下,爭奪臺島周圍50海裡制海權。並機動突擊,支援重點區域,形成空中、水面、水下立體打擊力量。

                     (基隆131艦隊)

                          (左營124艦隊)

基隆131艦隊主力艦隻為「拉菲特」護衛艦, 「諾克斯」級反潛巡防艦,左營124艦隊主力為成功級戰艦;西南部馬公(澎湖)為「陽」字戰艦,東部蘇澳為「錦江」級巡防艦。計32艘主力水面戰艦。下屬巡防艦隊,潛艦戰隊,水雷艦隊,勤務艦隊,兩棲艦隊,飛彈快艇部隊,海軍航空兵,岸置飛彈部隊。

                        (基德級主力戰艦)

另以「基德「級飛彈驅逐艦1艘,」劍龍「級潛艇1艘,及」諾克斯」級護衛艦組成4支艦隊戰鬥群,巡弋臺灣海峽,巴士海峽。

海軍致力於指揮管理自動化,艦船武器飛彈化,反潛作戰立體化。一是聯戰系統整合,強化三度空間資訊電子戰系統,提升三軍整體防空與反制能力;二是籌建新一代作戰艦艇,近海巡防艦及大型飛彈快艇,組成有效制海及機動打擊兵力,並增強反封鎖能力;三是籌建潛艇,潛射武器,充實空中反潛及掃布雷兵力,增強三度空間反潛及掃布雷作戰能力;四是加強岸置火力部署,提升陣地防禦,有效地增強制海力量;五是持續整建陸戰隊防空、反裝甲及機械化裝備,強化快速反應及聯合作戰能力,擴大制海優勢。

海軍作戰重點是南北兩端及西海岸,一個機動作戰編隊為潛艇一艘,驅逐艦三艘,(含3-5架艦載反潛直升機)三艘掃雷艦。還可得到數架岸基反潛直升機配合。

空中防衛圈:

已完成中低空飛彈防禦網,高空防禦網在建設中。主要實施在「天網防空系統」基礎上升級的「強網防空系統」。即陸海空三軍電子指揮一體化。集雷達監控、目標識別、情報信息處理與武器管制為一體。可同時處理600批目標,並監控臺灣空中識別區和大陸沿海250海裡內所有空中目標。備有56套ADM-44指揮儀,引導150批戰鬥機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新的更先進的全自動化TMD防禦體系在建造中,主要配置「愛國者-3」系列飛彈進行高空防禦。擬引進陸基系統12套,海基系統11套。

臺空軍迎戰的戰略機動分為三個環節:分區攔截,機動支援;保存實力,機動反擊;戰略保障、空運增援。

全島劃分為四個攔截區:

北部攔截區:桃園機場,駐原屬第8戰術戰鬥機聯隊(1992年裁撤)之第8飛行大隊(屬737飛行聯隊),擁有60架F-5E戰機,一個機型為RF-5E的偵察機中隊。新竹機場,駐499飛行聯隊,擁有幻影-2000型機57架。戰時,桃園空軍負責攻擊,新竹負責掩護配合。

中部攔截區:澎湖馬公機場(見前述)。清泉崗機場,駐427飛行聯隊,擁有60餘架IDF戰機(「經國號」),用以機動作戰和戰術支援。

南部攔截區:嘉義機場,駐455飛行聯隊,擁有F-16戰機70餘架。該機場可起降大型運輸機,用於戰術機動。臺南機場,駐有443飛行聯隊,擁有IDF戰機60餘架。戰時,嘉義空軍升空攻擊,臺南支援配合。

屏東機場,駐439飛行聯隊,第20電子戰大隊,擁有EC-130H電子幹擾機,E-2F預警機和其他戰機。

                     (桃園基地F16戰機)

東部攔截區:花蓮機場,駐401飛行聯隊,擁有F-16戰機68架,及Block20戰機。由於中央山脈屏障和佳山基地掩護,為戰略機動預備隊。每日可出航60架次。臺東機場,駐737飛行聯隊7大隊,擁有F-5E/F戰機60架。可依託志航基地屏蔽。

中央所屬松山機場,駐專機中隊,機型有福琪1900C,福克50,波音737-8。

                   (清泉崗空軍基地)

岡山空軍軍官學校,有F-34C,AT-3,1900C等機型。

中山高速公裡有五處戰備跑道,由北至西,分別為:中壢、花壇、嘉義、麻豆、仁德段。

臺灣含外島,共有軍用機場50餘,民用機場10餘個。

空軍所屬防空炮火:隸屬空軍防空炮兵警衛司令部,擔負機場、港口、雷達陣地、飛彈連和指揮機關防空任務。下設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四個警衛指揮部,8個防炮團,下轄14個防炮營、11個警衛營,共109個連。其中40毫米防炮營下轄4-5個高炮連,裝備40毫雙管自行高炮8門,12.7毫米4管高射機槍,「麻雀」飛彈發射4部,組成「天兵」防空系統。


       十餘年過去,相對於世紀初,大陸的軍事裝備和戰防能力在迅疾提高,臺灣的軍事防禦和軍力配置也沒有落後。更新、補充、完善、提高和強化一刻也未停止。新一代的知識化的軍力和臺灣獨立意識薰陶下的一代新人,成了臺軍的主力。所以,不要輕信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臺海之戰,在今天台灣人的眼裡,事關臺灣的存亡發展,不是大陸設想的回歸祖國、統一那麼簡單。臺灣的地形地貌遠較阿富汗要複雜得多。第一波飛彈火箭攻擊,只相對於臺西地區起作用,毀滅的是城市、農田、危及的是平民。而對三大山脈深處的軍事設施和軍力幾乎無損。第二波轟炸機覆蓋的也只是第一波攻擊下的殘餘和交通線,而對臺軍機動靈活防禦的戰備體系作用不大。只要臺軍不放下武器,堅持抵抗,所謂三天攻佔臺灣,就是一句空話。那時,國際形勢將會發生變化,戰局將會是另一種態勢。勿謂言之不預也。


相關焦點

  • 山東艦第二次穿越臺灣海峽 專家:未來將戰備值班
    【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郭媛丹】21日早間,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海軍大校發布消息稱,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專家分析認為,航母此次出廠重返南海就如同一個新兵走出新兵營,未來將會擔負戰備值班任務。
  • 大陸軍事專家:臺灣軍事創造了「四個前所未有」圖以武拒統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史曉東2020年12月29日出席「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深入總結和介紹了2020年臺灣軍事情況,認為臺灣軍事創造了「四個前所未有」。  史曉東表示,從臺灣當局角度看,改善自身安全環境的路徑有兩條:一是緩和和改善兩岸關係,使大陸「找不到理由打」。
  • 山東艦第二次穿越臺灣海峽南下「回家」 專家:未來將擔負戰備值班...
    【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郭媛丹】21日早間,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海軍大校發布消息稱,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專家分析認為,航母此次出廠重返南海就如同一個新兵走出新兵營,未來將會擔負戰備值班任務。
  • 臺灣不惜耗費巨資,謀求加入美國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我們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臺灣坐大而無動於衷,所以兩岸關係可能在緊張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有擦槍走火的可能。臺灣軍隊提出,2000年以後將防禦縱深擴大到300海裡。300海裡的防禦縱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是按照發達國家海空軍進行區域防禦作戰的構想來規劃的,任何第三世界國家都達不到這樣的目標,就連俄羅斯軍隊目前也達不到這樣的目標,所以這個目標定的是相當高的。
  • 白宮已得知秘密情報,軍隊進入一級戰備
    近段時間美國和伊朗的矛盾越發激烈,中東地區美軍的基地和大使館不斷遭到打擊,伊朗境內的各種設施也沒有倖免,兩國衝突不斷,大有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的趨勢。於是雙方加強了對對方的監視,準備隨時進行反擊。據美國「空軍時報」報導,美國方面已經獲得秘密情報,得知伊朗正在準備一次大型的軍事打擊,目標就是美國以及他們的小弟以色列,而實施的時間很有可能是下一任美國總統上任的前幾天。為此美國和以色列已經保持最高警惕,而在中東地區的美軍也已經抖擻精神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以備隨時可能襲來的火箭彈和彈道飛彈。
  • 美國國家反情報戰略2020-2022(全文)
    一些對手正在危機期間實施情報行動以利用、擾亂和破壞美國及盟友的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能力。這些行為體也試圖通過多種多樣的情報活動影響和利用美國的經濟利益。美國和盟友的公眾輿論也是外國影響力活動的目標。不斷變化的技術格局可能會加速這些趨勢,威脅到美國公民的安全和經濟福祉,並侵蝕美國在全球的經濟、軍事和技術優勢。
  • 剛剛,臺灣反攻中國大陸方案曝光
    最近臺灣戰備部隊進行花蓮港反突擊作戰縮短距離演練,模擬解放軍突擊花蓮港地區,奪取重要設施後,準備開展大規模進擊。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臺軍的作戰思路: 第一步,先取得制空權。利用F-16戰機實施戰場偵察,查明敵情後以「天兵」彈炮防空系統擊落向港區接近的機群。
  • 坦克裝甲車現身臺灣街頭 演練戰略反擊科目
    坦克裝甲車現身臺灣街頭 演練戰略反擊科目 央視網消息:臺灣防務部門今年第四季度的
  • 美臺軍事合作新動向
    陳水扁在接受專訪時首先引述好萊塢影片「驚爆十三天」,說明大陸對臺灣的飛彈威脅有如1962年的「古巴危機」,不過對臺灣而言所受飛彈的威脅時間更長,飛彈危機使臺灣每天生活在飛彈的威脅下。因此他主張,美國、日本和臺灣應合作因應大陸的飛彈威脅。另外陳水扁還披露說,臺灣的國防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和評估參與戰區飛彈防禦發展計劃,或在這項計劃上投資,但「我們到目前尚無結論」。
  • 細說臺灣軍力——陸軍(上)
    臺灣陸軍有幾個軍團幾個旅,駐地離灘頭多遠,道路交通狀況如何;海軍有幾個艦隊,艦艇怎麼配置,岸艦飛彈部署在哪;空軍已經更改了全部聯隊番號……對於這些很多人可能都是一知半解,甚至還不如美軍的編制熟悉。如今520臨近,臺海牽涉各方都進入一種「臨戰狀態」,美國的戰略偵察機和轟炸機頻頻出現在臺灣近海,雜誌社都早就開始準備臺海專題了。
  • 臺灣空軍舉行戰備大演習 模擬攔截解放軍軍機
    為此,臺灣空軍在「戰備月」3月24日凌晨舉行了一次俗稱「聯翔操演」的「聯合防空作戰訓練」,模擬「敵」軍戰機攻擊臺軍重要陣地,藉此檢視、強化重要目標防護能力。臺媒報導稱,臺灣軍方除演練戰機升空攔截敵方目標,花蓮基地內也模擬主跑道受損,基地立刻開放戰備跑道,提供戰機緊急起降,地勤人員立即進行跑滑道搶修作業,利用最短時間修復受損跑道,讓戰機隨時都能升空執行作戰任務。
  • 臺灣「空軍」舉行戰備大演習 模擬攔截解放軍軍機
    為此,臺灣空軍在「戰備月」3月24日凌晨舉行了一次俗稱「聯翔操演」的「聯合防空作戰訓練」,模擬「敵」軍戰機攻擊臺軍重要陣地,藉此檢視、強化重要目標防護能力。5聯隊6682號F-16戰機 圖源:臺媒本次演習採用了「實兵不實彈」的演習手段,臺灣花蓮5聯隊起飛包括了包括「F-16V」在內多架F-16戰機,模擬攔截來犯「軍機」。
  • 臺灣陸軍(一)外島防禦的幾個前哨
    2007年,臺灣陸軍完成了所有「師改旅」方案,七大軍區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金門防衛區,當初最鼎盛時為一個軍團編制,下轄三個軍又一個師,僅僅是主力作戰部隊就擁有超過10萬之眾的強大實力,再配屬上各類保障單位,幾乎擁有臺灣三分之一的軍事實力。
  • 臺灣軍力淺析 - 陸軍(上)
    臺灣陸軍有幾個軍團幾個旅,駐地離灘頭多遠,道路交通狀況如何;海軍有幾個艦隊,艦艇怎麼配置,岸艦飛彈部署在哪;空軍已經更改了全部聯隊番號……對於這些很多人可能都是一知半解,甚至還不如美軍的編制熟悉。如今520臨近,臺海牽涉各方都進入一種「臨戰狀態」,美國的戰略偵察機和轟炸機頻頻出現在臺灣近海,雜誌社都早就開始準備臺海專題了。
  • 【臺灣問題】2020年臺灣選舉中的美國因素分析
    它在臺灣問題上的運用,一種表現是美國採取所謂 「戰略模糊」對大陸和臺灣進行 「雙重威懾」,使大陸不輕易使用武力統一,臺灣不敢實施「法理臺獨」,以維持臺 「事實獨立」狀態,避免中美陷入軍事衝突和戰爭。隨著兩岸整體實力對比大幅變遷,大陸對臺形成顯著的軍事力量優勢,美操作 「離岸平衡」 (offshorebalancing)的策略也在變化。
  •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王洪光中將:武力統一臺灣的條件正在顯現
    【觀察者網綜合】據環球網10月21日報導,該網站今天刊發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中將的文章《針對臺海環境解放軍應加強戰備訓演》,文中指出:《反分裂法》明確的武力統一臺灣的條件正在顯現。 王洪光在文章中說,蔡英文在「雙十」演講中閉口不提「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並在一系列言論中表示要「力抗中國的壓力」,「不會屈服中國的壓力」。
  • 秦安戰略 : 臺灣間諜施正屏被判4年,一個方式和三個環節需要警惕
    一、臺灣間諜施正屏主要利用參加學術會議的方式,開展間諜活動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施正屏於2018年8月被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實施審查。1960年出生的施正屏早年在美國留學,曾在臺北駐美國文化代表處任職,2005年,在老師的推薦下,他擔任臺「國安局」掩護機構歐亞基金會「兩岸農業政策研究小組」組長,並跟臺「國安局」制內間諜周勝裕(化名周德益)建立聯繫。
  • 【軍事文摘】「薩德」反導系統遭遇俄羅斯剋星
    目前,俄羅斯擁有比美軍更先進的武器裝備,如「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S-500防空飛彈系統等。這些先進武器裝備是俄羅斯多次對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說「不」的資本。2001年6月1日,俄羅斯在軍事航天部隊、飛彈空間防禦部隊等軍事力量的基礎上成立了航天兵,作為直屬於總參謀部的一個獨立軍種。在俄航天兵部隊正式成立的2年多來,儘管存在資金缺乏、裝備陳舊等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依然發展迅速,並已逐漸發展成為俄軍一支重要的作戰力量,有效地保障了俄羅斯國家安全及戰略利益。
  • 中國敢打來臺灣嗎?臺獨分子這回吃了熊心豹子膽:竟叫囂解放軍來攻打臺灣!
    如果臺海有戰事,辜寬敏立馬會攜巨款逃亡海外 王昆義分析,辜寬敏已經是80幾歲的「老臺獨」(實已滿90歲,辜寬敏生於1926年10月15日),他有錢可以在兩岸發生衝突時,迅速逃往日 本,但是現在臺灣的年輕人,在低薪的環境下,他們能往哪裡逃
  • 遊臺灣:在金門,體驗戰地風情
    臺海動蕩 命運沉浮  在金門海邊漫步,偶爾能見到海岸「軌條砦」,一種在水泥基底上插上鋼條,面向威脅方向而設的反登陸阻絕設施。環形屏障沿海岸線綿延,個別鋼條已經殘損,曾經頑固緊繃的對峙之姿,已在時間的河流裡荒頹下來。  類似的軍事設施比比皆是。隨著1992年金門解除戒嚴、開放觀光,「戰地風情」已成為當地旅遊業重要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