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搖擺不定的愛,造成孩子心理陰影,別忽視邊緣型人格的破壞

2020-12-28 小允兒的媽媽

正文字數:1894字

閱讀時長:約7分鐘

在生活當中,有些孩子表現的非常乖巧,但凡有錯誤都往自己身上攬,因此也深得父母的喜愛。但還有一些孩子,生性暴躁,平日裡像一把火柴,一點就燃,讓父母感到十分困擾。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這兩種類型的孩子,都極有可能具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朋友的孩子江江從小就很聽話。在學校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在家裡也深受長輩們的喜歡。許多家長都以江江作為榜樣,但實際上,江江內心一直在慢慢改變。

這一次在自習課上,江江班上的一個學生打破了老師的鏡子,這個學生威脅全班同學保守這個秘密。當老師回來發現鏡子被打破了,就問全班同學是誰打破了它,但班級裡沒有一個人回答。

所以老師詢問了最乖的學生江江,問他是誰打破的。江江不敢告訴老師是哪個同學打破的,只能說是自己打破了它,江江的行為表明了他正在逐步地發展成邊緣型人格。

患有這種性格的人,雖然在平日裡看起來正常人沒有什麼不同,但慢慢地,他們扭曲自己對周圍世界的看法,在他們心裡可能再也沒有什麼「陽光燦爛的日子」了。

一、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如果一個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經常性的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變得憤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容易衝動,那麼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介於神經病和精神病之間的心理障礙。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由於脾氣不好,在生活中容易與他人發生摩擦。

在情感方面,除了能感受到短暫的快樂,剩下的就是空虛和無聊;

他們會縱容自己產生過激的行為,即使這樣的行為讓他們受挫,也不會吸取教訓;

同時,有這種障礙的人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與人交往困難,容易走向極端。人類之所以會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大部分都是與童年經歷有關。

如果孩子出生在一個氛圍惡劣的家庭,經常受到批評、體罰或虐待,長期以來,得不到情感和生理需求上的滿足,他們就有可能漸漸地產生邊緣型人格障礙。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組成缺失或是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都有可能會提高孩子形成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機率。

二、 邊緣型人格障礙有哪些表現?

1. 過於努力

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缺乏安全感,常常會擔心被周圍的人排擠或拋棄。因此,他們會努力的滿足別人的期望,無視自己的感受,以避免自己想像中的或是真實的被拋棄。

2. 嘗試自殺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表現之一就是情緒上非常的抑鬱和絕望,患者會嘗試利用這種過激的手段來控制他人。然而,他們也為了發洩和緩解強烈的情緒反應而出現自殘的行為,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真的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3. 情緒不穩定

通常來說,有這種障礙的患者會在抑鬱、易怒或焦慮這三種情緒當中來迴轉換。而情緒的快速變化通常會長達幾個小時

此外,由於缺乏對自我的認同感,他們往往會深陷在孤獨當中而為了填補這種空虛,就會出現情緒爆發、自殘甚至自殺行為

孩子一旦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就會變成討好型人格,但與此同時,自我矛盾會讓他們變得十分情緒化。如果觀察到孩子有這些表現,父母一定要及時的幫助孩子,將他們從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地獄裡解救出來。

三、 如何對待邊緣型人格的人?

1. 多和孩子溝通

每個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有些父母不擅表達,總是喜歡把他們的愛藏在心裡。這對孩子來說絕對不是件好事。

如果孩子不知道父母是出於一種什麼心理責罵他,他們的心裡會產生疑慮,懷疑自己是不是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

所以家長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學校生活情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這樣也可以縮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2. 經常表揚孩子

許多家長吝嗇自己的讚美,認為表揚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其實,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大人的肯定,受到誇獎後,孩子的自信心會增強,他們能清楚的認知到自己的能力

而一個從未得到表揚的孩子會對自我產生懷疑,覺得自己毫無長處,並逐漸失去自信。因此,父母不應吝嗇話語,在生活當中要適當的鼓勵孩子。

3. 到醫院就診

如果孩子已經產生了嚴重心理問題,家長的幫助無法對孩子起到作用,這時就需要儘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讓醫生來正確引導孩子,以免錯過最佳時機,讓孩子的心理問題愈演愈糟。

總結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明燈,父母如何對待和教育孩子,決定了孩子能否在未來取得成功,性格是否正常。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要多關愛孩子,並多與他們溝通。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幫助和鼓勵他們,而不是選擇用打、罵、責備的方式教育他們。如果你發現孩子已經開始向你發出微弱的「求救信號」,那麼就代表著你已經打開孩子的心,這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內心世界
    |小心,他可能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怎麼判斷一個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投射性認同會對不是太有自信、自我認同感較低的成年人造成較大的影響。持續不斷的抱怨和苛責別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典型的防禦機制。邊緣型人格常常誇大事實,甚至捏造事實。表面上這是他們憤怒的行為,其實是他們為了得到別人注意和關心的錯誤嘗試。邊緣型人格障礙通常會把責怪變成語言虐待。
  • 《不完美的她》:「討好型人格」孩子,一生都活在原生家庭陰影中
    原生家庭的傷害容易讓孩子陷入"討好型人格"其實"救贖"主題近年來聽得太多,很多人都對此有些膩煩,當有個關鍵詞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所有人也都不會覺得厭煩的詞——"家暴"。原生家庭的陰影,讓蓮生變成了真正的"討好型人格"。《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的也是"討好型 人格"的故事。松子從小在家就被忽視、被嫌棄,怎樣都換不來父親對她真心滿意的微笑,因為一次扮鬼臉獲得了父親情不自禁的微笑,她便踏入了深淵。
  •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都是邊緣型人格的典型特徵。其實,這個病症與你的距離比你想像的還要更近。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邊緣型人格障礙。(為了敘述方便,下文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簡稱為BPD患者)簡單來說邊緣人格位於神經質和精神病人的人格之間,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但是,我卻看出,孩子這是「逃避型人格」。「逃避型人格」會阻礙孩子獲得成功說起「逃避型人格」,很多家長會感覺到陌生,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其實,逃避型人格,就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對負面評價以及能力不足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朋友家的孩子,害怕見到陌生人,甚至逃避跟人打交道,躲起來,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
  • 邊緣型人格形成的五大關鍵因素
    然而,許多傳統的育兒理念,如嬰兒因索抱而哭時,不必急著去抱,過陣子就不哭了,否則會讓她們養成渴望被抱的習慣,卻是導致嬰兒未能滿足心理需求,日後罹患邊緣型人格的原因之一。 由於現代孩子不能像過去的孩子那樣,可以一起玩耍,往往一個人在家裡空無一人,孩子會長久面臨孤單生活,長大後較無法忍受孤獨。而邊緣型人格的特質之一就說希望伴侶多陪在身邊,如果沒有如願就引起不快,造成衝突,潛在原因之一,就是童年期獨來獨往的經驗所造成的。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
    很多孩子能力不差,但卻不敢表現自己,遇到事情總想躲起來,這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這樣的孩子往往心態消極、怕事,可想而知將來很難成功,所以「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迴避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1、長期自卑的心態造成的有些孩子可能不善於交際,甚至會逃避與人進行交流。
  • 【家道文化】邊緣型人格的四種類型
    這一類的人通常是在童年時期遭到了嚴重虐待,成年後,不論在工作或是親密關係上,都會帶來巨大的破壞。眾所周知的是他們的衝動行為、自我破壞的本性、過度情緒化、易怒,另外,可能更明顯的問題是他們與人之間極度緊張且激烈的關係,還記得葛蘭・克洛斯(Glenn Close)在電影《致命誘惑》中所扮演的那個角色嗎?她就是典型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
  • 一個比抑鬱症情緒還不穩定的心理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
    其實我們忽略了有些神經症還會伴隨人格障礙的可能。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問題——邊緣型人格障礙。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相就是,這些人也控制不住,ta可能是人格障礙患者,甚至是邊緣型人格障礙。那麼究竟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呢?首先要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人格,其實我們每天說的人格就是在遺傳先天基礎上,與外界客體環境互動後形成的穩定且獨特的心理模式。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媽媽抱著她輕輕地拍著她的背說:「別害怕,明天我去學校找你老師問一問是怎麼回事,讓她以後不可以這樣對你好不好?」妞妞聽了媽媽的話點點頭,慢慢停止了哭泣,很快就又睡著了。妞妞的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受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而產生了心理陰影。幸好媽媽及時給予安慰,為她撫平了創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心理陰影?
  • 別再拿邊緣型人格障礙罵人了,他們自救並不容易
    診斷與治療請記住,如果你認為自己或者所愛的人正在經受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困擾,請前往三甲醫院或精神衛生中心,求助於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由於它常常與其他問題相混淆或者同時出現,需要由醫生進行評估並作出準確診斷。
  • 孩子身上有這6種表現,容易形成「自卑型人格」,家長要注意引導
    但也有一些孩子,常會因為一些自己性格方面的原因,而讓自己慢慢變得自卑,最終把自己變成了自卑型人格。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一定要多加引導才行。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自卑人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自卑人格?更何況是一個心智還不是很成熟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會更加脆弱,如果經常被老師、家長、同學們批評指責的話,慢慢就會出現自卑型人格。3、孩子自身能力弱每個孩子做同一件事情的水平都不一樣,有時候孩子自身的能力比較差,就會做不好這件事情。
  • 「討好型人格」侵蝕孩子的人生,若孩子出現3種情況,家長要重視
    相信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性格,甚至有些二胎的家庭,父母會更偏愛性格更好得到孩子,但是家長要明白,一個孩子的性格主要指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但是仍舊有很多父母將孩子的性格教育的很不好,反過頭還會埋怨孩子,尤其是在這個社會當中,陪父母培養出來的「討好型人格」更是數不勝數。
  • 拉康派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解讀
    》、《家鄉的故事》,電影的女主角不斷陷入悲劇性的強迫性重複當中,她們反覆自殺,以「愛」為「食」,不斷陷入變動的災難性後果,她們是苦難的人,又是不斷陷入苦難而充滿「享樂」的人,她們往往令人痛惜而又難以理解,她們的內心風格與生活模式符合我們所熟知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診斷標準。
  • 別再拿邊緣型人格障礙罵人了,他們自救的路並不容易
    診斷與治療 請記住,如果你認為自己或者所愛的人正在經受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困擾,請前往三甲醫院或精神衛生中心 除就診以外,你還需要留意以下兩點: 一、為自己(患者)找一位合適的心理治療師。 來自合格的心理治療師的支持和指導,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有極大幫助。
  • 關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普遍誤解
    驚悚片《致命誘惑》作為一個契機,使邊緣型人格障礙進入大眾視野並引發了熱烈的探討,但與此同時,它也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招惹了許多錯誤的印象和理解。艾利克斯 |《致命誘惑》邊緣型人格障礙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一個令很多人著迷的病症,一定程度上來說這要歸功於驚悚片《致命誘惑》,這部電影使邊緣型人格障礙獲得了很多的關注和討論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這3種原生家庭,也許一生都難擺脫
    為什麼孩子總是討好別人?背後原因只有1個,問題在家長身上。其實大多數「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3種有缺憾的原生家庭,如果家長不及時改正任其發展,也許孩子一生都難以擺脫。雖然每個孩子的行為在表現上都有些差異,但「討好型人格」的孩子身上往往都會表現出一些共性特徵,家長可自行參考判斷。一、怎麼判斷孩子是否是討好型人格?
  • 孩子不想跟別人分享,父母的強迫,會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在許多家長看來,小孩子應該樂於分享,把分享當成一件快樂的事。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夠說明孩子的性格良好,為人大方,具有優秀的品質。因此很多時候孩子明明不願意分享,但是家長會強迫孩子進行分享,而這種強迫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 實用心理學:缺少關愛導致的依賴型人格和迴避型人格有哪些特徵?
    從小缺少愛的成長環境,會使她向依賴型人格或迴避型人格發展。依賴型人格與迴避型人格是心理學中的兩種障礙性人格體現。迴避型人格的主要表現是封閉自己的情感世界,童年的失愛經歷會使他們對「被拒絕」有一種恐懼感,進而使其對人際關係的發展存在一種抵制情緒。
  • 感情中,為何會出現「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人格形成的原因就在於早期在原生家庭中長期被否定和拒絕。 心理學家認為,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而自卑感就起源於人類的幼年時期。迴避型依戀者在童年通常遭遇過父母的情感忽視(emotional neglect)。
  • 邊緣型人格 天使與魔鬼之間(內附專業測試)
    這種心理上的孤獨感會在事實上造成自己的孤立。其實,這些人是患上了「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王婷離職前是一名醫生,換過好幾家醫院,平均在每家工作的時間都不到半年。「每次我都想有個好的開始,我努力融入新環境,但最後總是失望。」她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