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奔跑吧》節目已經進行到了第四季,之前的MC進行了大換血。沙溢、郭麒麟和蔡徐坤的加入本以為可以激起不一樣的水花。可隨著節目的播出,爭議也不斷出現,很多觀眾覺得節目質量下降,糟點很多。
《奔跑吧兄弟》本是照搬的韓國《Running Man》,這檔節目已經在韓國播了有十多年了,說是韓綜的常青樹也不為過。國內在引進之初,第一季還是廣受好評的。常駐嘉賓鄧超、李晨、王寶強、鄭愷、王祖藍、AB也因此粉絲激增。
後面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到後面改名《奔跑吧》,評分卻越來越低,失望之聲一片。這不禁讓人思考:為什麼韓國的原版能夠辦這麼多年而不衰,而國內的卻一季不如一季呢?
遙想節目第一季,很多對抗撕名牌的場面非常火爆,能夠抓住觀眾的心,一些出乎意料的小意外,也能迅速戳中觀眾的笑點:比如鄭愷的屁、歐弟的呼嚕聲、鄧超we are 伐木累……
反觀現在,節目畫風越來越「極挑」化,連最核心的撕名牌環節也變得極其的敷衍。觀眾就是想看嘉賓們為了撕名牌挑戰各種拼命的嘗試啊,而現在畫風變成了無傷大雅的問題式節目,一道道看似搞笑的選擇題,實際上就是導演組的自嗨。
從節目風格上說,從一開始的輕鬆快樂加緊張刺激,變成了現在的嚴肅場面。缺少內容的雞湯總是湯而不是乾貨,無法引起觀眾共鳴的節目被吐槽也是情理之中,所謂人生選擇題,玩不出「極限挑戰」那種富有深意的新意,硬上人生價值的設定,給人很排斥的感覺。
節目組本以為請了頂流的蔡徐坤加入,勢必會吸引到很多年輕的觀眾。可你節目不抓住核心,玩老一套,現在的孩子也是很聰明的。網絡節目那麼多,他們的選擇多,就算是喜歡自己的愛豆,在網上看剪輯版就好了啊。
歸根到底,這也是衛視綜藝和網絡時代的對抗,現在年輕人的偶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孩子的偶像變成了體育明星,內容多一些真實的,體現正能量,讓年輕人有熱血感覺的節目,湖南臺已經在身體力行了,比如剛官宣的《運動吧少年》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網絡的時代,網綜涉及的面越來細小,這樣也造就出了許多優質的節目。比如《中國有嘻哈》從超大舞臺,到細節場景,等等方面非常有震撼力,也很創新。實際上衛視方面的客戶群體很好培養,也有自己的市場,是否增加自己的獨有渠道和品牌,也是值得思索的地方,一些衛視的人才也紛紛加入了網絡綜藝行業。
所以《奔跑吧兄弟》之所以熱度下降,第一與節目組質量有關,第二與整個市場環境有關。但無論如何,所有的節目,無論是正兒八經的電視臺綜藝,還是更有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才能吸引到觀眾。
內容為怪姐原創,文中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也可評論區留言指正,請勿上升人身攻擊,理性討論,怪姐會認真閱讀並接納。喜歡請關注、收藏、轉發支持哦!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