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新一季《奔跑吧》首期上線播出。開篇「人生檔案館」讓人看到一絲熟悉的影子,不過這個熟悉感並非來自節目本身,而是在主題的設計上更為接近嚴敏時代的《極限挑戰》。
不再執著於指壓板的《奔跑吧》,經歷了常駐MC的多次調整,終於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連續多季堅守的總導演姚譯添團隊加上浙江衛視不遺餘力的資源傾斜,《奔跑吧》終於逐漸擺脫了韓版《Running Man》的陰影。
本季首期節目中,無論是片頭還是任務設定,曾經靠極具競技感的任務環節因為沙溢、郭麒麟的加入,顯得更為放鬆。而任務內容的設定上,更為貼近本期節目主題。通過人生某一關鍵時間節點的不同表現,造就不同人生之路的主題設定,曾經多次出現在《極限挑戰》當中,但由於不同嘉賓對主題的不同理解,以及任務形式上的差異,兩檔節目也給出的不同的呈現效果。
《奔跑吧》「極挑」化,《極限挑戰》「跑男」化。這句曾經充滿調侃的話語如今一語成讖。
當《極限挑戰》逐漸開始重視嘉賓在任務環節的輸贏所產生的結果,導致節目競技性逐漸超過了對嘉賓表現的呈現,進一步削弱節目的生活化主題幾乎已經成為定局。本季《極限挑戰》首期要求各位嘉賓必須不擇手段完成節目組設定的所謂生活化任務目標,為了增加節目效果,嶽雲鵬穿上大號且合身的艾麗莎裙裝時,節目組操控的痕跡日趨明顯。第二期節目中,雖然幾位新嘉賓都有亮眼表現,但不斷試圖突破任務限制而不可得的賈乃亮,除了為觀眾奉獻慘而搞笑的節目效果的同時,也不禁會讓部分觀眾感嘆嘉賓對於節目組的挑戰強度,是一代不如一代,同時也削弱了往季節目嘉賓與節目組博弈過程中的看點。
迪麗熱巴告別《極限挑戰》後,雖然所謂「男人幫」從性別意義上得以重新恢復,但張藝興退出後僅剩王迅留守。老一代「男人幫」除王迅外基本全部告別節目,常駐嘉賓與節目組「叫板」的底氣預計已經所剩無幾。
同時,《極限挑戰》原有的社會和時代觀照在本季節目中的呈現力度依然不足。節目首期播出後,本號曾經在題為「《極限挑戰6》:回歸熟悉的配方,沒有熟悉的味道」的文章中提到,第六季節目中,嘉賓重回體驗、圓夢的節目邏輯,但嘉賓和普通人之間的交流略顯流於表面,採訪意味濃厚,缺少走心的交流。藝人為了獲取任務成功的欲望超過了交流欲,使得普通觀眾的出鏡與節目中會說話的任務道具沒有什麼兩樣。缺乏深度交流的節目形式讓首期節目中的幫助飯店復工、幫助照看孩子、收集路人心願,甚至最終任務環節中的為抗疫一線醫生送上祝福等內容,均出現了流於表面、一觸即止的情況。
反觀《奔跑吧》,從保留「跑男」原有的近體育競技的高強度任務環節,到逐漸為了適應現有嘉賓的實際情況,削弱曾經的水池、泥潭,甚至撕名牌環節後,節目組經歷了原有成員流失和觀眾口碑等多方面的換代「陣痛」。同時,由於節目屬性的原因,節目組和素人之間的交流其實並不太多,相對封閉的拍攝環境以及強競技的屬性造就了《奔跑吧》娛樂性大於社會性的特質。即便是往季節目曾經前往學校進行錄製,但嘉賓與素人之間交流的缺失,使整體節目效果反而更接近如今的《極限挑戰》。
而從上一季開始,《奔跑吧》便開始嘗試融入部分對社會現象和人生成長的思考。「垃圾分類」「父與子」「黃河邊的大合唱」「職場特輯」,甚至頗有一些《極限挑戰》影子的「功夫特輯」,讓《奔跑吧》在激烈的撕名牌之外,開始嘗試融入更為多樣的社會化關注點。雖然手法依然略顯稚嫩,但其嘗試改變的方向和決心卻十分明顯。《奔跑吧》「極挑」化,《極限挑戰》「跑男」化這句話也是從那時開始出現。
來到新一季的《奔跑吧》,首期人生階梯的設定,以及樣貌選擇、高考、職場、婚禮等內容,結合片尾嘉賓結合自身的感悟採訪,用一句可能讓雙方都不太喜歡的話語總結,似乎是姚譯添完美繼承了嚴敏的衣缽。但是,新一季《奔跑吧》在嘉賓互動的尺度、內容選材的方向以及娛樂性、社會性的結合上,都相較往季有了明顯的長足進步。
當然,作為觀眾而言,綜藝節目的教育意義永遠排在娛樂意義之後,但當我們哈哈大笑的同時,也不會拒絕能夠會心一笑的小感動。層次感、同理心以及讓人能夠接受的娛樂化表達方式,應該是一檔優秀綜藝節目必不可少的幾大要素之一。本季的《奔跑吧》明顯找到了能夠兼顧這幾項特質的創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