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極限挑戰》怎麼樣?像《無限挑戰》嗎?和《跑男》比差異大嗎?」
從上周起,無數類似的問題就在本號的「小娛VIP群」裡探討著。
說實話,其實最開始我們都是不看好的,從名字聽上去過於相似《無限挑戰》,競品模式又太多,無疑把它和一眾韓式戶外真人秀拉到了同一個戰場上。但連著看完兩期《極限挑戰》後,我終於知道,我錯了:
它首先並不像《無挑》,或者說沒有模式的《極限挑戰》不可能像任何一檔節目;其次它也不像遊戲感太強的《跑男》,它主打的是「劇情綜藝」,「心理戰」的謀篇布局和「追擊戰」的起承轉合非常高級;甚至,它都不像一檔明星綜藝節目,而像一個由眾多市民一起「眾籌」出來的公路片。
當然,《極限挑戰》最大的問題和《無挑》一樣,都是一個需要從頭到尾看下去的節目,問題是,現在的觀眾準備好了嗎?
今年的電視臺確實瘋了,《極限挑戰》、《真心英雄》、《挑戰者聯盟》、央視版《無限挑戰》,個個一開始都被視為有著「無挑」的元素;再加上《去挑戰吧》、《極限勇士》等蹭名字的節目,「無挑」似乎一夜之間躍升成了國際現象級節目似的。
但《無挑》十年下來,它可一直是一個沒有模式感的戶外節目啊,甚至連真人秀都不全算。因此對於上述的幾檔節目,其節目模式既不是由版權決定的,也不是嘉賓決定的,還不是由製作團隊決定的,而是由平臺、嘉賓、團隊、選題、製作等綜合因素決定。
而且對於節目組自身而言,真弄成《無挑》一樣有什麼意義嗎?對於一個無模式的伴隨型節目,韓版《無挑》鐵粉成為中國版《無挑》粉絲的概率,可能不及《跑男》十分之一吧。
當然,真要說《極限挑戰》和《無挑》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確實不夠客觀。起碼,首期中的「環形搶時間」環節,就很像《無挑》裡的抓尾巴大賽、tv戰爭(一個人需要關另一個人的隨身VJ的攝像機)。但在整體的設計上,《極挑》就更為高級:比如說那個一摁就出血的按鈕設計,製造的殘酷競爭感就要比《無挑》裡的關攝像機、揪住尾巴要強烈的多。
就已有的資料來看,《極限挑戰》也和《真心英雄》、《挑戰者聯盟》毫無可比性,前者是一檔主打職業精神的遊戲真人秀;後者在男女嘉賓混合之後,成了職業體驗真人秀——說實話,這幾檔節目差異這麼大,不明真相的粉絲還天天拿著《無挑》說事,有意思嗎?
可能又有看韓綜太少的粉絲拿著《跑男》說事了,什麼戶外就是模仿《奔跑吧兄弟》、什麼追擊戰就是撕名牌。
首先在韓國,《無限挑戰》--《兩天一夜》--《running man》--《爸爸去哪兒》--《超人回來了》就是一個典型的「父節目模式」二次研發的產業鏈;而且以節目屆的主流觀點看,只要在原節目上做出10-15%的內容更新,就能視為另一檔模式節目了。
最重要的是,相比《跑男》的戶外遊戲感,《極限挑戰》更像是一檔「劇情式綜藝節目」。
何為「劇情式綜藝節目」?顧名思義,核是綜藝,皮是劇情。它既不像一般的綜藝節目一樣以模塊式結構進行環節堆砌,模塊與模塊之間鮮有關聯;又不像真正意義上的影視劇情片,完全以劇情推進為基調,而是在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同時,捏合綜藝節目特有的娛樂元素,如同揉面一般,將兩者進行混合配比。
這一點,可能東方衛視剛播完的《極限挑戰》第二期中更為明顯:全集都是集中在一個「搶奪繼承者位置」的大型任務下,再拆解為「找鑰匙」、「找交通工具」、「找NPC提問」、「最終交易金條」等多項子環節。而且《跑男》更多的是用兩隊來進行pk,在pk中來玩嘉賓;而《極限挑戰》則是通過藝人的競合來完成一個挑戰,明星之間有了更多排列組合的玩法。因為有了主線任務的設計,明星之間並不單純停留在玩遊戲、被節目組虐上面,其鬥智鬥勇更為全面,節目也更連貫、更具完整性。
比如說,本期節目裡孫紅雷從最開始假意騙取張藝興的信任,到中期偷竊了他的金條,到後期悔恨而通過交易金條的方式幫助張藝興奪冠,整個劇情鏈條都有著「三反五轉」的效果,與其說是綜藝節目,不如說更像劇情片(如《五虎將之決裂》)。
當然,這也導致了許多觀眾難以從中間插入進行觀看,不過現在為了碎片化而碎片化的綜藝節目實在太多,《極限挑戰》以高智商、高劇情濃度為核,興許能讓觀眾形成約會式觀看的興趣。
說起明星二字,不少人想到的就是鐵網高牆、保安林立,把明星關到一片景區保護地或一個大型建築中,然後禁止和外界的接觸。當然,從節目的設計層面角度看,屏蔽了外界騷擾;從明星的安全感考慮,也免去了無妄之煩和隱私洩露。
但《極限挑戰》不單有劇情大片的情節設置,同時還頂著另外一個「帽子」——「社會化綜藝」。為了凸顯節目的真實感,《極限挑戰》強調只設定任務的開始,對於任務的過程甚至與社會人群的接觸,節目組都不會加以限制:
以剛剛播出的第二期《極限挑戰》為例,小娛本人看完之後,認為這根本就是《人在囧途之滬囧》。六大男神從青浦佘山,一路波折來到市中心,黃渤、王迅、張藝興坐地鐵換摩的,孫紅雷自駕,羅志祥被小電驢「拋棄」選擇打車,黃磊坐著高級轎車……每個人的交通工具各有不同,結盟、背叛、自力更生,所有人都一路「囧途」。
這種設計不但要和工作人員接觸,還得和社會人士接觸,這也讓明星多多少少需要去除鮮亮的外衣,還原成真實的自我:像黃渤這種跑酒吧出身的浪子,從騙食物到「乞討」到討大爺大媽開心,都能看出他多年混社會留下的機靈勁;而像張藝興這樣長期封閉在練習生生活中的偶像,從被孫紅雷騙到地鐵裡一直念叨到最終忍不住流淚,都是單純小男生的傻勁……
不過,這也這意味著《極限挑戰》在情節設置上,無法採用完整腳本式的「張藝謀」模式,而是借鑑了以某一個發想開端但不控制結局的「王家衛」模式。因此,這非常需要節目組進行上千次的沙盤推演,對每一種可能性進行預判,並相應地設計解決方案,以期那六隻武功高強的孫猴子最終逃不脫節目組的如來佛掌。
同時,也正是因為在整體設計上既不強調隊列屬性,又沒有封閉環境,所以小娛我也感覺整體上似乎並沒有如同類節目一樣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老大:以年齡和閱歷來說,無疑是孫紅雷;以咖級來說,則是黃渤;但真要說到老謀深算、穩如泰山的大哥氣質,則非黃磊莫屬。
沒有大哥,意味著人人都有機會坐上交椅,意味著《極挑》江湖的體系還不夠穩定,從這裡看,也是個好事。
娛樂資本論
【微信號ID:yulezibenlun】
YES!我們是國內唯一一個由財經圈人士和文娛圈人士共同運營的微信公號,由財經記者鄭道森和文娛記者吳立湘悉心打理。本號同時做了一檔音頻脫口秀節目,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聽最新一期,回復「音頻」即可獲取往期節目連結,收聽往期節目。
關注本公號後,在後臺回復 下列紅色關鍵詞 了解加入娛樂資本論各項子微信群的方法:
找項目| 聊影視| 娛樂網際網路| 招夥伴| VIP資源
如果您是某地域的相關娛樂圈精英,也請在後臺回復地域代碼,獲取進入地方「小娛互助群」的方法:
如 北京、上海、湖南、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其他.
回復關鍵詞「八卦」、「資本」、「電視」、「政治」、「數據」、「電影」,你可以看到最受歡迎的歷史文章,也歡迎各位達人投稿薦稿。
投稿、內容合作請加微信號:ylzibenlun
【版權聲明】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