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當中,不論是與他人交往,還是對求職者的篩選,大多都是那些比較穩重成熟踏實的人能夠得到他人的青睞。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這樣的人到底該怎樣去辨別?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他是屬於哪一種人呢?
老祖宗也曾說,從他的相貌來觀察他是屬於哪一種人。因為有一句古話告訴我們了這個道理,那就是相由心生。從古流傳下來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相貌以及他的行為舉止,其實都是反映一個人的內在的表現。
現在也有很多文章對通過相貌來識別他人的方法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寫,而今天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另一種識人術。這種方法通過觀察他人走路的形態和姿勢,來辨別他的品格以及內在的性格。
國學教授教你識人,走路姿勢
國學教授曾仕強曾經講過這麼一句話"現在的人對走路的姿勢是很不重視的,但是在行走的時候,一個人的姿勢卻可以真正的透露出他到底是屬於什麼樣的一個人。那些在工作當中最為可靠以及最為穩重的人,大多走路的姿勢都是好像背著重物在行走,腳步十分的穩。"
從教授這句話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一個人走起路來不快也不慢,而且非常的穩重,就好像他的身上背著一個很重的物體。這樣的人他在工作當中往往非常的踏實,做事也非常的認真和穩重,並且他的內心其實是非常成熟的,因此他更能夠得到他人的信賴。
若是一個人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七扭八拐的,讓人看上去非常的浮誇。那麼這種人多半都是非常愛炫耀,非常的輕浮,在他人看起來就是非常的幼稚。因此他的內心其實一直是處於一種不成熟的狀態,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做事非常的虛,對比較重大的事情很難有一個擔當感,因此這種人是不值得信賴的。
曾教授還表明有一種走路方式的人,他們的壽命其實並不是很長。這種人就是那些在行走的時候,腳跟從來都沒有落地的人。一個在日常行為當中,連腳跟都不願意落地的人,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他會有活的長的可能性。
可能有的人就覺得走路的姿勢只是日常生活中隨意表現出來的行為,怎麼可能就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呢?然而曾教授所告訴我們的這種以行走的姿勢來辨別一個人的方法,其實是有理論依據的。
理論依據,《冰鑑》
"五短多貴,兩大不揚,負重高官,鼠行好利,此為定格。"這是記載在《冰鑑》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那些看上去身材比較不起眼的人,他們在職場上大多都是地位比較高的人。
而那些雙腿過長的人,雖然看上去比較順眼,但是他們的仕途命運往往卻不如意。如果一個人在行走的時候,就好像身上背了非常重的物體,那麼他在官場上往往一帆風順,能夠做到非常高的位置。如果一個人走起路來,就如老鼠一般非常的急促,而且步子又非常的小,眼睛也經常的在四處亂看,那麼這種人必定是眼界以及心胸非常的狹隘,他們的格局往往都非常的小。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教授所說的話其實是有充分的理論依據的,而且不僅如此,歷史事實也證明了教授所說的話是對的。在曾國藩早年的時候,他為人處事都非常的輕浮,而且一言一行都顯得不夠端莊和穩重。
因此他在官場上吃了很多的虧,但是他後來從自己曾祖父的行為舉止以及行走姿勢和神情上都發現,他的曾祖父走路十分的穩重,行為做事也非常的敦實。因此曾國藩從此就改掉了以前他走路非常浮誇的習慣,從此以後也追隨他曾祖父的步伐,在走路姿勢上不急不慢穩穩噹噹。
此後他的官場一路順暢。不僅如此他還將這種方法告訴給他的孩子們,從小就告誡他們行為舉止一定要有一個非常穩重的樣貌。站要有站相,走路要有走路的姿勢。
結束語:
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走路的姿勢是真的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和他的行為方式的。這是因為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一言一行,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一個反應。
由心而發從而映射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訴說著我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而如果你本來是一個非常焦躁的人,那麼你也可以通過改變你的行為舉止來使自己變得穩重,這樣你就可以得到他人的信賴。
很多人在官場上失利後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原因,因為他們往往都在一個大的方向來尋找自己的錯誤,從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行為。因此不論是在識人,還是在改善自己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從改變走路的姿勢以及言行來開始。(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