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相由心生」,一個人生活得好與不好,或者日常生活是否如意,通過面相就能夠判斷出來。所以民間就有「相士」這麼一個職業,就是專門給人們看面相,專門推斷未來禍福,而這種觀察判斷法,並不完全準確。
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有人,可以達到「前算500年後算500年」。很多人只是通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對事物進行詳細的觀察,初步判斷一個人的發展狀態,這種推斷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
古代人通過一些相關書籍,將同一類長相的人進行歸類,總結他們大致的性格特點,在自己的腦海中進行加工、錘鍊,就成了老百姓信賴的算命先生。古代人對算命先生的話深信不疑,也有一些關於人體外貌的俗語,通過面相來判斷一個人的特點。
古代人常說「瘦人頸短多災害,肥人額長有閒財」、「腿長腳瘦,家財必漏」,這些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通過一個人的外表和形象,判斷出他的發展前景。這種判斷方法,必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一、腿長腳瘦,家財必漏
古代俗語都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逐漸流傳給下一代。所以在民間,俗語就成了一種文化,也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智囊」,這些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主要俗語有深奧的道理,指引著人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古代對人的外形也有一套自己的說辭。在民間流傳著「腿長腳瘦,家財必漏」,意思就是腿長得又細又長,腳比較瘦而且乾枯,沒有大富大貴之象,所以平時少與其接觸,否則影響到自己的運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人們對「美」有著不同的看法。現在對于帥哥的要求就是高富帥,對美女的要求都是白富美。從這裡可以看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富」字最重要,有錢就有了權力,有錢就有了面子。
古人看有沒有富貴命,要從腿和腳來說起。腿長腳瘦的人,走路姿勢不是很好看,從外表上來看有「漏財」的嫌疑,所以古代就有「腿長腳瘦,家財必漏」,這種說法不符合審美原則,也不符合事物發展的趨勢。
「腿長腳瘦,家財必漏」源於老百姓的傳統思想,老百姓認為腿又長又細的人,可能沒有力氣幹農活。
他們認為這種四肢無力的人,不能參加田間勞動,所以沒有辦法積累財產,就有「家財必漏」之說。當然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這是老百姓理所當然的一種說辭。
身體瘦弱的人經過一段時間調養之後,也會慢慢長胖,「腿長腳瘦」的狀態不會一輩子出現。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如果飲食規律、睡眠充足,就會不斷的長胖,不再出現瘦弱不堪的狀態。這也證明有些人目光短淺,只在乎眼前的利益關係。
二、腰長腿短是異人相?
如今看來,有些俗語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也不適應了老百姓的生活。但是在當時這些俗語非常受用,並且一代代地流傳下來,成為百姓生活中的瑰寶。
曾國藩在《冰鑑》中有言「五短多貴,兩大不揚」,意思就是腿短的人有富貴相。這裡所謂的五短身材,就是指四肢短小、脖子也短。但是這種身材整體協調性好,所以稱作為富貴的象徵。
古人認為「腰長腿短是異人相」,傳說孔子就是這種異人相,所以在古代腰長腿短被人尊崇。
據《史記》記載,一日孔子和其門徒走散了,狼狽的站在城門口,有人看見了便說:
「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出,孔子的外表應該是腰長腿短,這種是有富貴相的「好相貌」。
古人認為一個人相貌好壞,要從整體性來進行判斷,腿長則不協調容貌,五短卻增加了整體的協調性。
結 語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一個人的相貌或者身形,並不代表他的個人工作能力。單純的通過外表,判斷將來是否有財力和能力,比較迷信和武斷,這種判斷不但不科學,而且容易對他人產生嚴重的傷害,所以對於古代的俗語文化,要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