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走肉》已經官宣將在第十一季完結。《行屍走肉》於我有著特殊情感,這部劇打開了我觀看歐美劇的大門,從第三季入坑,至今已追劇八年。雖然根據漫畫推測《行屍走肉》大概率在十一或十二季完結,但當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仍然有點悵然若失。
受疫情影響,《行屍走肉》第十季最後一集直到近期才播出。與此同時,第二部衍生劇《行屍走肉:外面的世界》也與大家見面。
雖說是衍生劇,但我是沒有抱期望的。因為想要達到《行屍走肉》的高度,或者曾經的高度,直白點說:不可能。這也是我給大家的一個建議:不要拿這部《外面的世界》去與《行屍走肉》做對比,把它當做一個獨立的作品去觀看,當成青少年劇去觀看,降低期待,以免氣大傷身。
《外面的世界》背景設定在喪屍危機爆發十年後,部分地區已經重新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秩序,志在慢慢恢復災害前的生活。兩位小女主就生活在其中一個新起點——奧馬哈校園社區。
想要發展必然需要盟友,奧馬哈與公民共和城以及波特蘭組成了「三城聯盟」。公民共和城的代表中校Elizabeth前來奧馬哈校園社區進行科學交流以促進聯盟更好的發展。
雖然已過去十年之久,但有些傷痛註定不會被遺忘。Iris與Hope兩姐妹雖然表面上活得還算幸福,但十年前她們母親死於末世災害。那個夜晚也讓她們患上了輕微PTSD。
父親Leo前往公民共和城後只靠書信聯繫,但公民共和城太過神秘,給人一種不真實感。神秘的呼救信件,心理醫生離奇屍變,Elizabeth的到來加劇了這種不信任感,姐妹倆開始懷疑公民共和城的真實性。
恰逢奧馬哈校園社區一年一度的紀念日。這裡額外提一下,從Elizabeth口中得知這已經是第十屆災變紀念日,也就是說這個社區大概率在災變第一年就已經建立並舉辦了紀念日。再對比下《行屍走肉》裡的重建,真的很不真實了。真的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
Iris身為高中學生會主席需要上臺發言。多起事件讓Iris對所謂的「現實」充滿質疑,一陣發自肺腑的演講後,Iris決定親自尋找真相。於是與妹妹Hope,兩位小夥伴Silas、Elton一起踏上尋父之旅。
第一集最後,奧馬哈校園社區淪陷。
目前來看,《外面的世界》除了大框架還是喪屍外與《行屍走肉》並無任何聯繫。前文也說了,不要去做對比,也不要報高期待。拋開成見後首播集的質量或許沒算不上優秀但也絕沒到千夫所指的地步。
節奏緩慢的問題在我看來並不存在。一集就把全劇大背景跟主線以及主要人物交代完畢,並且埋下了許多後期要填的大坑,例如公民共和城真正的面目以及Leo究竟身處何地。
Elizabeth究竟是友是敵。高中社區的淪陷是陰謀還是意外災害。如果是陰謀那這場陰謀背後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些都是引人觀看的點。
個人認為首集最大的問題反而是說的太多了。什麼都交代清楚了難道剩下的幾集真的要看這幾個熊孩子玩過家家?一集五十分鐘,四十五分鐘春遊聊人生,剩下的五分鐘稍微推進下劇情。如果落入到這種模式那才是一種折磨。
不可避免的是,《外面的世界》必然會像《行屍走肉》一樣專注於各大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喪屍成為配角,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才是主菜。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都殺了十年喪屍了,還能把喪屍殺出花來嘛?就算我再愛看喪屍片,喪屍殺多了也會免疫。
可《外面的世界》不像《行屍走肉》主角是一群成年人。四個小孩捲入一群成年人之間的鬥爭,並妄圖去摧毀隱藏於暗中的威脅,怎麼想怎麼違和。所以怎麼處理好四個青少年與一群成年人之間的紐帶至關重要。只要將「小」與「大」的關係調度好,相信這部衍生劇也能綻放出自己的光芒。
早在五年前《行屍走肉》第一部衍生劇《行屍之懼》就與我們見面。如果說《行屍之懼》是《行屍走肉》的親兒子,那這部《外面的世界》連領養的都不算,只能說是外面撿了個小孩,出於人道主義冠之以長輩之姓。
雖然想法是好的,打著《行屍走肉》衍生劇的旗號能擴大知名度。早已成名的父輩可以讓後輩享受到先天資源優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確實能看得更遠,但摔下來也確實會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