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臺灣]臺灣民俗裡的年味

2020-12-28 華夏經緯網

    臺灣是一個充滿宗教信仰的社會,無論平時或過節,佛道教的廟宇未曾打烊。除夕夜開始,臺灣人吃過團圓飯、領(發)過紅包後,「越夜越美麗」的民眾會啟程前往家裡附近的大型宮廟上香祈福。

    有些廟宇會將廟門暫時關閉。工作人員會以紅紙封貼主爐,當向神明請示子時(23點至凌晨1點)的吉刻屆臨,才將廟門開啟。原本等待在廟門外的香客便蜂擁而上,搶奪插上第一炷香。此炷香被稱為「搶頭香」。

    除了搶頭香,篤信命理的臺灣人更會照自己的生肖,初一在廟宇點太歲燈。

    在臺灣的信仰中,凡是坐太歲或衝太歲者,不是大好就是大壞。長輩通常會告知:「行事低調小心,出門注意安全」。這一年,通常會以靜守為主,以靜制動,靜待天時。

    每年的大年初一,臺灣各大知名百貨公司、商場都把「抽福袋」作為促銷的「必殺技」。這些商場無不以汽車、現金、禮券、珠寶、3C產品等大獎吸引人潮,且還標榜「限量」,很難不挑起民眾的搶奪欲。

    坦白說,「抽福袋」其實是一場耐力和賭性的拉力賽。有些體力過人的年輕人在搶完頭香後,就直接拉起板凳,甚至搭起帳篷,在大門閉鎖的百貨公司門口,漏夜邊夜排隊、邊守歲,只為抽個福袋好過年。

    除夕、大年夜。 (分配不能平均,一直打到要過年的除夕夜。形容做事不公,會引起紛爭。) 

    除夕,臺灣叫 作「二九暝」、「三十暝」,依農曆十二月的大小而別。「暝」即歲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飯」、「壓歲錢」等。 「春飯」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

    因為閩南話「春」與「剩」諧音,意為「歲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此外,還在大門後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 的甘蔗,叫「長年蔗」,取又長又甜,以「堅定家運吉利」之意。

    除夕夜,吃團圓飯,就是圍爐。這天,祭拜完畢,一家大小,圍坐一桌,桌下會放一個烘爐。火光熊熊,表示一家興旺,而爐畔環錢,象徵萬事如意,吃完年夜飯,那些錢成了過年錢,就是小孩最高興拿到的壓歲錢。

    「除夕…士庶之家,圍爐而坐…」宋代《東京夢華錄》有載。清代的臺灣志書文獻也普遍有記錄。《彰化縣誌》:「…是日,祀祖先,祀外神,爆竹辭歲。張燈結彩,圍爐飲酒。」《澎湖縣誌》也提到:「除夕,…祀祖祭畢,合家男女老少俱同一席,置火於席下,圍住飲酒,謂之圍爐。」

    「圍爐」時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裡,以祝父母長壽。 而圍爐桌上的菜色也各有含意,如以芥菜煮成,可以放到隔天的來年菜,又名長年菜。音似彩頭的菜頭也少不了。蚶(蛤)則以它的繁殖力強大,有蚶子蚶孫之意而上桌。桌上各式丸子,魚丸、蝦丸、肉丸,丸音似元,順理成章象徵三元及第,當然丸子也有團圓之意。而一年難得一次全家圍爐吃的團圓飯,要吃得越慢越好,如此才能讓這個家長長久久。

    臺灣農村一些地方在圍爐後還有「跳火囤」之俗。將稻草、蔗葉點燃放在盆中,家中男性成員面向正廳,依長幼次序跳過火盆,取「興旺如火」的吉意。跳時口中還要念些討吉利的順口溜,如「公擔金,婆擔銀,跳入厝,代代福」。火熄後,將灰燼送進廚房的大灶裡,祈求神明保佑發財。

    元宵節之夜,臺灣10萬民眾齊聚苗慄市河濱公園,參加這裡傳統的「炸龍」民俗舞龍活動。只見10幾個舞龍隊在鞭炮炸響中穿行舞動,猶如一條條閃光的彩龍在遊動。「炸龍」是臺灣苗慄傳統的慶典習俗,誰的龍被炸得通紅透亮誰的生意就會火紅,就會平安吉祥。

    「恭喜發財」是新年期間人人嘴裡最常聽、最常說的吉祥話,年節之際家家戶戶就期待迎財神。財神是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新年時家家戶戶都會祭祀財神,希望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

    最為人們熟知的財神是「正財神」趙公明,財神還有文武之分,文財神是比幹、範蠡,武財神是關羽,偏財神則是利市仙官。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趙公明的生日,臺灣人迎財神,通常在這一天,商家一般多會依照吉時拜拜,將供桌移到厝外,準備鮮花素果:一般是香蕉、水梨和菠蘿(旺來),表示「招你來」,招財神來)、三牲、水、酒一瓶、清潔毛巾及一臉盆清水,求正財祈願生意興隆,用補正財庫發財金一份;求偏財祈願中獎、好賭運,用補偏財庫發財金一份,金紙數量依個人決定,在虔誠祭拜之後,燒化財神金,燃放鞭炮,滿地紅,以示財運一路長紅。

    臺東的炮炸寒單爺,是臺灣元宵節慶中相當具特色的活動。寒單爺的的傳說有數種版本,有人認為寒單爺是武財神趙公明、也有認為是玄壇元帥、更有認為是地方惡霸、是溫神,發展出來的炮炸寒單爺民俗,有除瘟作用及意味著炸走貧窮和孤寒,地方民眾相信鞭炮炸得愈多,來年運勢也會愈旺。因此才有元宵炸寒單習俗。 炮炸寒單爺早期在臺灣許多城鎮都有,但以臺東炸寒單最知名,每年元宵節當天下午起,僅穿著紅色短褲、手持樹枝的肉身寒單爺,由八名裸露上半身(也有全副武裝者)抬轎遶臺東市各街道遊行,並接受爆竹的轟炸,以驅瘟疫迎財神。炮炸寒單爺是臺東縣內元宵節的重要民俗活動,其中真人扮演寒單爺是由肉身接受炮炸,驚險刺激,已與臺北縣平溪放天燈、臺南鹽水蜂炮齊名。

    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立春」,即指春天從此開始,古人重視立春日,俗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即有「打春牛」以示勸農之俗。古時候春牛身上還必須塗上顏色,以歲幹色為頭,支色為身,納音色為腹,立春日幹色為角、耳、尾,支色為脛,納音色為蹄;現今臺灣民間仍可見的春牛圖,仍依此一原則上色。 [詳細]

相關焦點

  • 【尋臺灣年味·過別樣新年】民俗戲劇、樂團表演、美食節……贛州人今年過年都這麼玩!
    現在不用親自去臺灣感受,鳳崗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火熱登「陸」。一大批臺灣民俗文化空降而來,親身體驗炫酷的電音三太子,觀看美輪美奐的原住民舞蹈表演,體味臺灣民俗美食的機會,即將來襲!滿滿民國風的臺灣老街洋溢著濃濃的臺灣年味,來自正宗臺灣的美食有臺北101蚵仔煎,墾丁椰奶,鮑汁龍蝦酥,士林大香腸,臺灣滷肉飯/貢丸湯,臺灣眷村牛肉麵,阿姨九份芋圓,基隆沙茶大魷魚,臺灣鳳梨酥,阿里山大肉串,黑白配臭豆腐
  • 《臺灣年味》:新春逛臺灣花市 花開富貴大吉大利
    臺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交界處,一年四季花卉常開,種花、賞花的歷史悠久。每到春節,臺灣民眾都會到花市挑選紅火的花束、盆花帶回家,增加喜慶的氛圍。今天的《臺灣年味》系列報導,讓我們跟隨駐臺記者的鏡頭,一起去臺灣的花市逛逛。
  • 臺灣偶像劇裡的「古早味」是什麼味?
    前幾天,大s發微博為老公汪小菲慶生,評論區裡又引起了一波歪樓,網友紛紛羨慕大s「白到發光」的皮膚。小美當然也很羨慕啦。不過,小美更懷念當年在《流星花園》裡略顯黑土的杉菜。大概是因為有了回憶的加持吧。記憶中的每年暑假,都是靠著空調、冰西瓜,還有臺灣青春偶像劇度過的。當然,除了看漂亮小姐姐和帥氣小哥哥談情說愛,我們吃貨從不「忘本」。
  • 阿秦家味,臺灣撈燙!
    阿秦家味,臺灣撈燙,不僅將臺灣的傳統味道融匯其中,又將獨特的口味搭配其中,全新的視覺包裝讓人一眼辨識。
  • [年味臺灣]採年貨
    迪化街二段則為下稻埕的國興街、枋隙街、依仁裡街、牛磨車街。過去盛產稻米,末段的「牛磨車街」有草埔仔和四崁仔等聚落,曾是臺北市最大的米食批發地.這句話在臺灣商界流傳已久,臺灣許多赫赫有名的企業家都是由迪化街起家,迪化街是他們的發跡地。
  • 神曲新滋味 火鍋臺灣味
    別著急,MSN時尚這就幫你盤點身邊好吃好爽的臺灣味火鍋!北京八鳥臺灣級火鍋一句話,正宗臺灣味!金本臺灣涮涮鍋打邊爐吃出臺灣味!臺灣NACAXI燒物Bar火鍋小清新,文藝到溫暖你感受到裡嗎?嘴巴味
  • 自由行攻略裡不會介紹的南臺灣美食,卻是最有臺灣味的
    在臺灣尋找到的家鄉味,完全體驗不到旅遊景點的感覺。這是回憶裡的南方家鄉。 10天前。2017年的陽光毫不吝嗇地打在海面上,新年的第一天,我坐地鐵11號線抵達寶安機場。除了Leo過生日吃了一頓日本料理,我們在臺灣南部吃的都是地道的小吃。蘇大哥說,挑的線路都是南部老百姓愛吃的在地小吃,這樣才可以吃出臺灣味。
  • 臺灣年味(四):元宵燈會搶先看
    臺灣年味(四):元宵燈會搶先看   春節到了,海峽兩岸的民眾都喜歡賞花燈,今年的臺灣燈會將於元宵節在臺中開幕,預計將吸引上千萬人次前來觀賞。目前,燈會的副展區已經率先登場,流光溢彩點亮節日氣氛,接下來就跟隨我們的駐臺記者到現場感受一下。
  • 年味之變:重塑傳統節日民俗 傳承年味文化基因
    1978年,他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後來到北京讀大學,畢業後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工作至今。這些年,每到過年時他都將父母接來北京團圓。  說起年味兒,徐楠直言「人情味不如以前那麼濃」。「我小時候住在哈爾濱工廠區的家屬樓裡,平時鄰裡之間交流很多。我爸媽初一早上6點起來,樓上樓下拜年就得拜一上午。正月裡走親訪友也很多。」
  • 舉例說明,寧波為什麼沒有正宗臺灣味.
    ①寧波開餐廳的臺灣人也不少,很多跑去開日式燒肉店了。②為什麼臺灣菜店裡還有川菜賣?③我們對臺灣美食到底有著怎麼樣的誤解?臺灣美食,對寧波人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今天霖花重點選擇了兩家主打「臺灣味」的餐廳舉例說明寧波為什麼沒有正宗臺灣味。身居商務辦公區的「食有臺灣味」主打簡餐系列,清新的裝修也頗有當下流行的一人食風格。菜品不多,招牌的臺式椒麻雞飯,也就是炸雞排飯,酸辣味的。
  • 臺灣味,^_^ ^_^到底是哪一味呢???
    《臺食舖》給情緒、給情趣、給情調、給「奇檬子」,因此扣人心弦;《臺食舖》不是臺灣美食的創作者,卻是將臺灣美食帶到成都的推手。在這裡你能感受到平易近人、質樸的力量!因為我們傳遞濃濃的臺灣味。 臺灣味,到底是哪一味呢?
  • 美味地圖 潛伏於魔都的正宗臺灣味!
    半山小館的臺灣菜做的相當不錯。菜的口味很好,推薦三杯雞和菠蘿油條蝦。臺灣菜裡的三杯雞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會添加一種特殊的香料--九層塔,可不要小看了這中香料,它可以讓三杯雞口味更加濃鬱。阿基師作為臺灣五任領導人的御廚,不僅通曉臺菜、粵菜、川菜等中式料理,對於飲食養生也非常有研究,擁有50年的料理人生。
  • 視頻 | 臺灣電視片《大陸尋奇》:河曲長城與西口古渡
    《大陸尋奇》是臺灣地區錄製的一檔以祖國大陸各地有特色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蹟和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的電視專題紀錄片。
  • 年味從沒有變淡!它只是回到了故鄉
    在與福建同根同源的臺灣,也傳承了許多福建春節的民俗,在歷史的長河中,又洗鍊了獨特的在地風情。海峽兩岸的春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神明,威嚴端坐,接受著人們的膜拜與供奉。信眾們認為神明身上有人性,抬眼能與眾生相照。在春節這一特殊的節日,信眾們會發掘神明身上的人性,讓他與民同樂。臺灣野柳村,有這麼一場淨港儀式。
  • 這場直播很有「臺灣味」!
    3日晚,馬尾臺灣青年創業創新創客蓋達組織了第二場臺灣美食直播特賣會,許惠明公司的產品是當天直播的主打商品。首次帶貨,他有些緊張,還好有兩名「經驗主播」——臺青李正能和蔡佩紜為他壓陣。  「大家好,我是Allen。」「大家好,我是灣灣妹,今天我們繼續給大家帶來臺灣味哦!」晚8點整,直播準時開始,李正能和蔡佩紜開始介紹第一個產品——臺式香腸。
  • 這場直播很有「臺灣味」
    3日晚,馬尾臺灣青年創業創新創客蓋達組織了第二場臺灣美食直播特賣會,許惠明公司的產品是當天直播的主打商品。首次帶貨,他有些緊張,還好有兩名「經驗主播」——臺青李正能和蔡佩紜為他壓陣。「大家好,我是Allen。」「大家好,我是灣灣妹,今天我們繼續給大家帶來臺灣味哦!」
  • 臺灣女人的女人味
    參加臺灣社團在美國辦的活動,看到儘管五六十歲的女性,打扮得很優雅,也很鮮豔,頭髮也打理得很時尚,化妝口紅,在舞會上跳舞,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沒有覺得她們是老人。有人說,臺灣傳統文化還保持得很好,還有臺灣開放得早,所以很多臺灣女性的英語比大陸女士好,給人感覺臺灣女士,特別是上年齡的女士整體素質要高一些。
  • 從臺灣食堂到民家鄉味
    有從法國遠涉重洋來臺灣賣披薩餅的毒舌小哥;有宣誓將列車便當發揚光大的長鬍子老頭;還有一提起自己種植的水稻時,一臉成就感的池上農夫。他們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用最尋常的食材,做著能被大眾輕易接受的美食。在這部《臺灣食堂》裡,幾乎都是這樣的小人物,來自山河湖海,不懂得將什麼大道理,做飯只是他們謀生的一種手段。
  • 臺灣《大陸尋奇》攝製組到安順取景
    10月27日至11月9日,安順市各級臺辦及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幫助臺灣「中視」《大陸尋奇》電視節目攝製組到安順市取景拍攝。攝製組走進西秀區、平壩區、普定縣、鎮寧自治縣、關嶺自治縣、黃果樹旅遊區、經開區等地拍攝安順市旅遊文化、非遺傳承、人文地理、文物古蹟、民俗風情等優秀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
  • 民俗表演、臺灣美食…來黃河富景過「豫颱風情年」!
    在大都市生活,年味越來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