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武道狂之詩》而後看《殺禪》的朋友可能會跟我一樣,在閱讀完《殺禪》之後會發覺雖都是喬靖夫的作品,但兩部書的差別卻非常大。但在此我並不想多費唇舌地去比較兩者的迥異風格,因為那些都無關緊要。
《殺禪》是一部偏黑暗的非武俠小說。如若用三言兩語來概括此書,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從戰場逃離的六人,猴山飲血結義。在漂城中捲入幫派鬥爭,並將雙足踏入了首都的權力角逐之中。藉助國家動亂,平息其餘敵對勢力,建立起天下第一大幫「大樹堂」。最終,兄弟反目,家破人亡。
全書共8卷,在第6卷達到本書的巔峰。當看到齊楚因背叛兄弟而無聲流淚的同時卻被性慾驅使著急去見寧小語時,我認為這是點睛之筆,欲望是深淵。在這部書中,我看到喬靖夫內心的黑暗與光明,他寫盡了欲望,對性的欲望,對金錢對權力的欲望。他用手中的筆寫出了一個十分精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之中沒有正邪,只有力量與欲望的角逐,不喜歡卻不禁動容。
這部小說分明暗兩線,即殺與禪。一線為於潤生所帶領的「大樹堂」一路向「權力」頂峰攀登的故事;另一線則是鐮首對人生的思考與探索。
於潤生:足智多謀,心思縝密,善於利用。他是「大樹堂」的老大,是天生的領導者。從猴山到漂城再到京都,他從來不掩蓋自己的野心,要吃飽、要穿暖、要擁有強大的力量,但這力量並非一拳一腳,而是地位與權力。
龍拜:龍老二豪氣,容易滿足。他是一名出色的弓箭手,在六人之中他死的最無辜,沒有死在戰場,卻命喪於自家兄弟的陰謀之中。
葛元升:一名刀手,卻被刀所役。沒有自我,也從來不思考自我,仿佛天生就是殺人,是死神。最終以死在自己視為命脈的「殺草」之下而告終,早早退場。
齊楚:一名文人,怯弱。他不直接參與戰爭,甚至連善後都用不到他。將自己的生命全部搭在一個從不愛自己的女人身上。在漂城獲得地位,是為了接近她;有了錢,是為了觸摸到她。為其痴、為其瘋。失去之後不擇手段的要搶到,甚至不惜背叛當年猴山所許下的結義之盟。
鐮首: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人。寧小語的出現讓他有了情感寄託,殺戮不再只是殺,而是守護,守護自己愛的人,愛的一切。寧小語死於非命之後,他又認為活著的意義不能寄托在他人身上,他出走「大樹堂」,開始旅行。體會到底層民眾的苦,他想活著是為了改變,改變自己,幫助別人改變。從前他庇護的「大樹堂」如今已成了一匹豺狼,他要保護羔羊,他帶領這些羔羊去反抗狼群,推翻腐朽,建立一個平凡而光明的世界。他從自渡到渡人。但在即將勝利的那一刻,他選擇了放棄,因為他看見了羊變成狼的一天。他錯了,從一開始他就不該發動戰爭。他最終死在大哥於潤生的命令之下,千刀萬剮。
狄斌:故事以倒敘的方式從他被問罪開始寫起,以他拔刀衝向高高在上的大哥而被捕受刑結束。六人之中只有他最珍視這份兄弟情,也只有他願意不惜一切的守護著。但他卻親手殺了他的四哥齊楚,殺了五哥鐮首的兒子,並將刀指向他敬重的大哥於潤生。當兄弟們各自為了心中所想而邁開腳步時,他左右為難,他是最痛苦的一人。三刀六眼,草蓆裹屍。
這部書叫《殺禪》,在殺戮中領悟。一個幫派的崛起,勢必會有另一個幫派的倒下。於潤生白手起家,從漂城一路到京都,他手中所握的力量已足夠強大,他十分享受這些。所以,擋在他前面的所有人都得死。多少人被「權力」驅使的面目全非:被斬下頭顱的容玉山、被處死的蒙真、服毒自殺的章帥,他們都有必須掌握「權力」的理由,但勝者只能有一人。無論合作過還是敵對著,這些難纏的對手一個接一個長埋於黃土中,只有於潤生得到了那夢寐以求的權力,望著這條無數屍骨堆積出的「地位」,於潤生終於笑了。
而鐮首他只是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以前他認為是殺人是強大,後來他認識是守護自己的愛人,最後他認為自己生命的意義是改變。他不追求力量,但要想改變就得需要力量,只是他對力量的追求絕不同于于潤生。可鐮首最終卻發現,他要是再往前邁一步,就會跟於潤生一樣,因為他從一開始就選錯了所要依靠的「力量」。很多人都會思考人生的意義,一路前行、一路尋找,直到生命走到盡頭。鐮首他思考了一生,他經歷過無知、絕境、性慾、血腥、失望、喜悅、溫暖…最後他隻身一人去面對於潤生,說了很多話,他認為一切還是無法改變,無能為力。
小和尚因與人私通,被老方丈用一粒念珠拍入額頭,逐出師門。老方丈懷著無比的懊悔說:「我錯了。你原未踏足紅塵,我又如何導你看破紅塵?」鐮首被凌遲之後,那枚念珠跌落下來,幾經波折,回到了佛像之中,完成了它的旅程,鐮首經歷了紅塵,最終也回到了佛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