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小說,以精臻的文化傳承及特殊的藝術感染力,讓一批又一批讀者忘情沉醉。
是以,由他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一經推出,便得以吸引無數人關注的目光。
由於有良好的角色基礎烘託,演員只要有足夠的演繹能力,很容易平步青雲,大紅大紫。
因金庸武俠劇一夜成名的影視明星有很多。
像鄭少秋(書劍恩仇錄飾演陳家洛),黃日華、翁美玲(83版射鵰英雄傳分別飾演郭靖、黃蓉),劉德華(83版神鵰俠侶飾演楊過),梁朝偉(鹿鼎記飾演韋小寶),古天樂、李若彤(95版神鵰俠侶飾演楊過、小龍女),陳浩民(97版天龍八部飾演段譽)等等,無一不是以主演金庸劇為跳板,日後在娛樂圈大展拳腳。
有的明星不僅一次主演金庸劇,像黃日華,分別在82版《天龍八部》(飾演虛竹)、83版《射鵰英雄傳》、85版《碧血劍》、97版《天龍八部》(飾演喬峰)中,四度領銜。梁朝偉在84版《鹿鼎記》、86版《倚天屠龍記》、89版《俠客行》中,三次擔綱主角。
今天,我所說的這個人,金庸劇在她的演藝生涯,同樣佔據著極高地位。她四度出演金庸武俠劇,三次以主角身份登場。
我想,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已經心中有數。
不錯,我所要說的這位明星就是陳玉蓮。
陳玉蓮的演藝事業,有著很高的起點。1977年,進入TVB藝員培訓班學習,次年,就參與演出了金庸大戲《倚天屠龍記》,劇中,她飾演聰明機智、善解人意的波斯聖女「小昭」。
小昭雖然也繼承了父親韓千葉的中土血統,但母親卻是明教大名鼎鼎的紫衫龍王,本為波斯人。她多多少少也應該具有一些西方人的形貌特徵。
陳玉蓮無論看哪一方面,都是純純粹粹的東方人。這一點雖然於理不合,但我們看的是演員表演,而不是吹毛求疵的去追尋什麼藝術上的嚴謹。
當時的陳玉蓮正好18歲,嬌俏可愛,演出了原著中小昭天真爛漫,溫柔體貼的神韻。
1982,是陳玉蓮的幸運之年,這一年TVB電視臺推出了金庸武俠大戲《天龍八部》,天上掉餡餅,讓她撿到了王語嫣這個角色。(電視臺本打算讓趙雅芝出演,但她因故辭演。)
這是她首次擔任主角,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劇中的她,雍容優雅、溫婉恬靜,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流露著讓人神魂顛倒的風韻。還有對慕容復的痴情,「為你生也為你死,未怕苦也全不悔,我此生甘願,呈奉每點愛,換的同心佩。」她把淘盡生命,來換心上人的愛,刻畫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繼而,電視臺籌拍《神鵰俠侶》。
因為《天龍八部》中王語嫣一角的脫穎而出,讓陳玉蓮在毫無爭議的情況下,拿到了小龍女的角色。
她塑造的小龍女,清心寡欲,明媚冷豔,特別是把一種說不清道不明,超脫世俗的美,演入了化境,讓人拍案叫絕。
原著作者金庸曾幾次在人前對她的小龍女大加稱讚。
陳玉蓮外冷而內熱,玉潔冰清,純真明淨,與王語嫣和小龍女有幾分相像,所以,在《天龍八部》與《神鵰俠侶》中,可以說是本色演出。
但在1988年,她接了一部對自己深具挑戰的戲,就是臺灣中視拍攝的《射鵰英雄傳》。
這是她第三次主演金庸劇,劇中飾演聰明伶俐、詭變百出的黃蓉。
臺灣的武俠劇,一般都注重言情刻畫,少了很多讓人血脈賁張的豪邁氣息。但情節展現,更加委婉細膩,所以更容易觸動人們脆弱的傷感神經。
儘管性情上和角色有著鮮明對比,但陳玉蓮在劇中的表現還是不錯的,開始時,把黃蓉的跳脫頑皮詮釋的很到位,後來對郭靖的痴情,也把握的極其完美,只是在「邪」上,表現略有不足,但如果不是看過原著,很難體會到這一點。
陳玉蓮的黃蓉,嬌美秀麗,好像笑傲風雪之中的臘梅,潔白炫目之中,透露著無盡的韌性。
面對歐陽克無休止的情感糾纏,她以不變迎萬變,拒不就範;面對父親對自己與心上人的棒打鴛鴦,她堅毅果敢,絕不受命;面對郭靖見到華箏後的搖擺不定,她對愛情恆心以守,堅不退卻。
與翁美玲的黃蓉相比,陳玉蓮沒有一點的遜色,只是大局所定,兩劇的風格完全不同,她們各自對角色的詮釋,自然而然有所差異。
陳玉蓮是主演金庸劇最多的演員,不僅本色締造了經典的王語嫣、小龍女,還在極具挑戰下,出色的演繹了《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