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一種精神,讓總書記念茲在茲?

2020-12-23 西部網

習近平總書記5月12日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紮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

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考察汾河水治理及沿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從2011年至今,這是總書記在不同場合、不同會議的講話中第六次提到「右玉精神」。

「右玉精神」如何鑄就?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地處山西省西北端,是山西、內蒙古交界的風口,距離毛烏素沙漠不到100千米,素有山西北大門之稱。

自戰國至明代,右玉成為中原政權與北方遊牧民族反覆拉鋸的戰場。上千年的戰爭拉鋸、數百年的人口流動,破壞多、建設少。

到1949年時,右玉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全縣1969平方公裡的土地,僅有5.3平方公裡殘林,森林覆蓋率只有0.3%。「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夜晚土堵門」,曾有環境專家將右玉列入「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建議全縣搬遷。

上圖為治理前,山西省右玉縣隨處可見的荒涼沙地(資料照片);下圖為生機盎然的山西省右玉縣小南山森林公園(新華社記者曹陽2018年8月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發

怎麼辦?1949年,右玉首任縣委書記張榮懷上任後,看到的是「十山九禿頭」的荒涼。幾經討論,全縣達成共識: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種樹。

此後的70餘年,20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幹部群眾,扛起鐵鍬背起樹苗,精神抖擻的走在植樹造林一線,淬鍊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迎難而上、艱苦奮鬥,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右玉精神」。

總書記多次對「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11年3月1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強調指出:「右玉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始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功在長遠的實幹精神,在於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觀。我們抓任何工作的落實,都應該這樣去做。」

2012年9月28日,習近平同志對「右玉精神」做了高度概括。他在中共山西省委上報的《關於我省學習弘揚右玉精神情況的報告》的批示中指出:「右玉精神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迎難而上、艱苦奮鬥,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座談會,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200餘名學員暢談。座談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講到了右玉曆屆縣委帶領人民群眾治沙造林的故事,他要求大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再次強調並高度評價「右玉精神」。

2017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從塞罕壩林場、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還林、阿克蘇荒漠綠化這些案例來看,只要朝著正確方向,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生態系統是可以修復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述重要指示批示中高度概括了「右玉精神」的科學內涵,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右玉精神」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為學習弘揚「右玉精神」指明了方向,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好「右玉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

總書記再提「右玉精神」有何深意?

靠著「右玉精神」,20位縣委書記70餘年,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將不宜生存的右玉變成了人間仙境,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汙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保護生態環境、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非一朝一夕之功,環境質量改善的效果,可能需要很多年之後才能顯現。特別是當前環境治理已經進入攻堅期,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一旦松鬆勁、歇歇腳,就可能前功盡棄。

尤其是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擊。面對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會不會重走發展的老路?

2020年3月,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江考察,走訪了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他在考察中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考察,同村民們親切交談,了解該村多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發生的巨大變化。新華社記者 申宏/攝

在4月的陝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說,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他還特別強調,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數。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位於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羚牛谷,了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在山西考察時強調,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覆、不要折騰,爭取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總書記再提「右玉精神」,其中的一層深意,就是要告訴我們,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帳、算長遠帳,決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急功近利。發展越是面臨困難挑戰,越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決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只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久久為功,一任接著一任幹,就一定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贏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編輯:田珂

相關焦點

  • 有一種人民情懷叫念茲在茲
    勉勵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要求湖南抓好五項重點任務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正指引湖南在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新徵程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來到湖南考察調研聽原聲、看現場感受人民領袖念茲在茲的人民情懷
  • 涵養「念茲在茲」的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夙興夜寐,且行且思,只為給億萬人民一個溫暖的家。安居方能樂業。住房問題是民生大事,關係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彰顯的是共產黨人「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回望來路,人民在總書記心中始終居於最高位置。2019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5次到團組,講話中始終緊緊圍繞「人民」二字。他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
  • 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之後,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是這件事
    但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那樣,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實現了脫貧摘帽之後,如何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確保脫貧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是需要著力解答的「新命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論述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實現「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領戰督戰,走遍了連片特困地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秉承「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3月20日 新華社)  習近平同志在本次閉幕會上多次提及「人民」一詞,他談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他指出「人民有信心,國家才有未來」,他還明確了「中國共產黨要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諄諄話語中飽含對人民的牽掛。
  • 始終做到念茲在茲 唯此為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始終做到念茲在茲 唯此為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2017年02月24日 07時15分
  • 「和人民在一起」人民,始終是那一份念茲在茲的初心
    前往北京市公安局看望公安幹警,走進前門東區看望社區居民,來到快遞服務點看望「快遞小哥」……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並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第七次在春節前夕來到群眾之中。
  • 焦點訪談丨這場高規格的表彰大會,總書記提了「三種精神」
    在11月24日舉行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並指出:「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那麼,在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會點,舉辦這樣高規格的表彰活動有著怎樣的意義?針對勞動者培養和權益保障等內容,總書記都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做出了什麼樣的新部署呢?
  • 【地評線】「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傳遞「念茲在茲」的人民情懷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在通向全面小康的路上,民族地區正在奮力奔跑,習近平總書記夙興夜寐,且行且思,念茲在茲,在兩會召開在即,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彰顯的是共產黨人「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激發了脫貧攻堅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用好「加速器」,民生兜底暖民心。「根深方能葉茂,樹壯方得果稠。」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基礎,奮鬥初心,始終來自人民。
  • 中國駐寮國使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同本揚總書記通話精神
    中國駐寮國使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同本揚總書記通話精神 2020-04-10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牢記總書記寄語囑託,運動健康學院學子傳承五四精神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全國各族青年,充分肯定了中國青年在抗疫鬥爭中展現出的擔當精神,同時勉勵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
  •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勞模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極大激勵著全國總工會機關的青年幹部。12月4日,全國總工會機關舉辦年輕幹部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來自各駐會全國產業工會、全總各部門和各直屬單位的10名青年幹部代表交流了學習體會。
  • 念茲在茲——沒有父親的父親節(重磅長文)
    「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尚書》冥冥之中,是否有一種力量左右人生?人,是否出生時便有定數?按說不會。否則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人豈不完全是相同?優秀便都優秀,混蛋便都混蛋?與孔子、蘇格拉底、釋迦摩尼同時出生的人,為何沒有他們那樣的成就?所以,人生不完全天定。但人生與先天一定大有關係。
  • 寶安區領導到松崗領學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
    10月22日上午,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志彪、區政協副主席朱桂明到松崗街道領學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督導松崗街道領導班子成員、街道直屬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社區黨委書記、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長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內涵和精神實質,不斷在工作實踐中奮勇拼搏、開拓進取,實現松崗街道的新跨越
  • 弘揚偉大精神 奮進復興徵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弘揚偉大精神 奮進復興徵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激勵前行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 兩會「十問」讀懂總書記牽掛
    習主席對軍隊練兵備戰念茲在茲,多次強調「當兵就是要打仗,這就像工人要做工、農民要種田一樣,打仗和準備打仗是軍人的天職。」「部隊還是要練,要隨時準備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來的」……殷殷教誨、諄諄囑託,能打仗、打勝仗的信念深深根植全軍將士心中。今天,人民軍隊正以飽滿的練兵備戰熱情,向著目標前進。
  • 清華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代表黨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國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和關工委幹部致以誠摯的問候。11月26日,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視頻會議召開,會議主會場設在教育部。清華大學在第二教學樓設立分會場。
  • 習近平總書記在抗美援朝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振奮人心,全省...
    在北京,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鏗鏘有力、振奮人心。在湖北,廣大黨員群眾聚精會神觀看直播,心潮澎湃。10月23日上午,在湖北省軍區武漢第七離職幹部休養所,通過電視直播聽到總書記的這句話,91歲的李天恩和83歲的肖淑芬很激動。他們是夫妻,都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李天恩說:「我們今天的和平日子來之不易,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對他們最好的銘記。」「感動!驕傲!」在武漢市黃陂區,96歲的抗美援朝老兵餘良士發出這樣的感慨。
  • 偉大民族精神何以成為總書記的高頻詞?
    編者按:  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  2020年第10期《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總書記用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深刻闡釋中華民族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民族精神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民族精神成為總書記的高頻詞。重溫這些重要論述,我們將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不竭動力。為什麼弘揚民族精神?
  • 市外辦迅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市外辦迅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來源: 市外辦 發布時間:2020-11-17 字體:[ 大 中 小 ] 11月16日,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後,市外辦第一時間組織全辦黨員幹部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常委會會議部署要求
  • 天津舉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梁啓超紀念館講話精神專題活動:弘揚...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可以由志願者先行,進而推動政府主導、專家諮詢、公眾參與」……1月17日上午,梁啓超紀念館飲冰室二樓會議室內氣氛熱烈,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河北區委、河北區政府在這裡共同舉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梁啓超紀念館講話精神專題活動,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與梁啓超親屬、專家學者、文物工作者及志願者代表一起,圍繞今後如何更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做好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進行交流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