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發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要求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
△資料圖:某電視劇發布會
明星片酬降 普通演員片酬升
《意見》提到,隨著我國影視行業的不斷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創作播出了一批優秀影視作品,但也出現少數演員不合理高片酬現象,導致影視劇製作成本結構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響影視劇整體質量的提升。
《意見》指出,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意見》明確,如果出現全部演員總片酬超過製作總成本40%的情況,製作機構需向所屬協會(中廣聯製片委員會、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或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及中廣聯演員委員會進行備案並說明情況。
《意見》強調,各會員單位、影視製作機構及廣大電視劇網絡劇從業人員要把德藝雙馨作為職業理想和目標追求,自覺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業風氣。
「天價片酬」為何難以剎車?
由於電視劇大部分都是預售,電視臺、視頻網站為了追求收視率「未拍先買」。很多電視臺、視頻網站根本不重視影視項目的劇本、製作和定位,只關註明星陣容,在預購階段,「大牌+名導+名編」陣容尤其受關注,電視劇製作商為迎合電視臺的原則,選角時往往會傾向於選擇「大牌」。
今年初,有業內人士公開表示,「2016年,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一部成本3億元的電視劇,明星拿走2億元片酬。」 相關數據顯示,部分國內演員的片酬甚至已達到影視劇全部成本的50%到80%。
有業內資深人士曾透露,目前圈內演員片酬貧富懸殊巨大,一些一線演員片酬近億,而一般新人三個月的打包價15萬。「目前製片方往往把演員片酬的預算提高到了三分之二」。甚至,一些演員會相互攀比片酬,籤約時提前找人從片方那裡打聽搭檔的酬勞,然後坐地起價。
電視臺、視頻網站等片面單純以明星論價,客觀上造成了拍攝製作成本結構不盡合理、分配比例失衡,影響到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也使得出現大牌明星供不應求,出現天價片酬,滋生出拍戲不專業等行業亂象。因此,天價片酬不僅擾亂了整個電視劇市場,還拉低了電視劇質量。
官方重拳連擊「天價片酬」
近兩年,有關部門和協會頻繁表態,要遏制明星天價片酬。
2016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指導行業協會聯合大型影視公司抓緊制訂抵制「天價」片酬的行業自律公約,並提出各級電視播出機構在電視劇購播過程中不得指定演員,在電視劇宣傳工作中不得對明星進行過度炒作。
2016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購播工作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級電視播出機構在電視劇購播過程中不得指定演員、劃定明星演員範圍、以明星演員為議價標準。
2017年9月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規定:嚴禁播出機構以明星為唯一議價標準;行業組織出臺電視劇成本配置比例指導意見,優化片酬分配機制。
視協新任主席:治理「天價片酬」需明確細則
新當選的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佔凡22日表示,明星「天價片酬」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國電視劇的發展,需要廣電、審計、稅務等多個部門下決心共同制定量化標準、實施細則來解決。
「電視劇的大量資本都流向了明星,這是不正常的。」曾任廣電總局分管電視劇工作副局長的胡佔凡說,明星為電視劇藝術做出了很大貢獻,明星報酬高於其他演員或工作人員是合理的,但明星片酬畸高就會影響電視劇行業的健康發展。
胡佔凡認為,治理明星片酬畸高,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多管齊下、共同發力才能解決。「誰是明星怎麼界定呢?另外明星是動態的,今天是明星可能明天就不是明星了。」胡佔凡說,接下來中國視協將主動參與相關調研,推進解決這個問題,促進我國電視劇健康有序發展。
編輯:張紫曦 責任編輯:肖瀟
來源:央視網綜合本臺視頻、中新網、經濟日報、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