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韓國京畿道城南市,一名考生正在參加韓國大學修學能力考試。 圖/新華社
韓國全國高考不久前落下帷幕,然而令學生們緊張的是,在韓國的教育體制中,考大學不僅僅是高考那天奔赴考場那麼簡單。
「如果不是疫情,我應該去學校自習室或讀書室、圖書館、學習咖啡館等學習比較集中的地方學習,但現在只能在家裡學習,很難集中精力。」在距離高考還有6天時,大田青蘭女子高中高三學生吳妍珠如此說。
今年,韓國考生們因新冠疫情,度過了史無前例的高三:無數次的延期開學;高考日期推遲了2周;如果家人有受到感染,這就將嚴重影響高考。在這個局面下,不僅是考生,甚至家長們都十分的疲憊。
然而,高考過後,考生們就有喘息的機會了嗎?並不是。
網友為何苦勸考生們別棄考
考生們的不安還來自於考生人數的減少。11月29日,韓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在線考生社區中,一位自稱是「高考準備生」的高三學生發帖詢問要不要參加高考。
其在帖子中寫道:「目前新冠肺炎這麼嚴重的時局,不打算去參加高考了。」同一天,其他考生也在相關社區發布「現在能高考退款麼?因為新冠肺炎,不想去考場」等宣稱想要放棄高考的帖子。
對此,社區裡也出現了考生們的哭訴:「拜託一定要來參加高考」「(在考場)睡覺也好,拜託一定要參加高考」「填個名字就睡覺吧」……
這是因為韓國高考成績有固定的標準等級,在1等級(上位累計4%)、2等級(上位累計11%)等固定的級別,因此,如果全體高考考生人數減少,等級分數線就會上升,對考生不利。想到可能會發生與自身實力無關的變數,考生和家長們非常不安。
真正高考時,學生們也依舊鬱悶。他們要在一天之內考完包括國語、數學、英語、探究(包括韓國史、社會探究、科學探究、職業探究)、第二外語等多門學科,不少考生都帶上尿不溼進入考場,以節約上廁所的時間。而防疫時期,除了確認身份和午餐時間以外,考生必須無條件戴上口罩,也就意味著要在近10個小時的時間裡戴著口罩集中注意力。
「在寒冷的天氣裡,教室裡暖氣也開了,所以戴口罩更悶了。」吳妍珠說。另外,考場桌子上將設置「半透明遮擋板」,這是為防唾沫星子等傳播的病毒,但對考生來說,打開試卷並摺疊等行動可能會不方便。「特別是國語非文學題,在閱讀的時候會標註在另一個考試頁上,但是因為遮擋板,本來就小的書桌就更加狹窄了,所以標註的時候可能會不方便。」
全國高考後還要去高校進行面試
在高考結束後,首爾的一些主要大學裡氣氛變得相當令人緊張。韓國高考和國內有所不同,在基本的高考結束後,根據考生選擇不同,還可能要前去大學進行論述考試。
原來,韓國高三學生要考上大學,必須過三道關。第一關是全國統考,韓國叫大學修學能力考試(簡稱修能)。第二關是大學論述考試。論述考試根據學校的不同,考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都需要經過筆試和面試的過程。韓國高校最近的論述題出題傾向是綜合科目型論述,考生們不僅要準備自我介紹書和學生簿(指學生在高中時期的相關檔案,包含了高中各科目成績以及校外活動、社團活動、個人特長等等)上的內容,也需要在限定的時間用韓語或者英語回答題目,並且不能局限於知識體系的認識,還要系統地整理敘述相關文章和論題所賦予的信息的邏輯。這兩關的成績,再加上考生的平時成績,就是最終得分。
往年,論述考試在高考之前進行,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擴散,各大院校將論述考試推遲到了高考之後,但是,無論怎樣,論述成績的比例是左右韓國學生升學的關鍵。
據韓國教育部透露,從本月6日開始至22日,將有約40萬人前往各大學參加論述考試。而根據規定,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將取消考試資格,因此,所有的考生和家長都小心翼翼。
居住在首爾蘆原區的考生家長鄭某說:「高考結束後,為了準備『面試』,孩子們早早就要去補習班,很擔心,因為不知道會和誰接觸。」
來自京畿盆唐的家長範某(化姓)說:「(孩子)要考6個論述考試,如果其中有一人確診,我的孩子可能就無法參加之後的考試了,因此非常擔心。」
下降一個等級就將面臨不同人生
今年參加高考的高三考生洪某正陷入恐懼之中。這是因為他的評分結果裡,除了語言,數理、外語、科技等都比9月的模擬評價下降了1個等級。雖然已經可以報考首爾市立大學、亞洲大學、漢陽大學的論述考試,但能否達到漢陽大學等高校的高考最低標準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從準備高考到現在,一直都非常努力學習,但僅僅一次失誤,可能就會改變自己未來,讓我覺得很委屈,也很恐懼。」如今,洪某正圍繞亞洲大學的論述考試進行準備。他說:「在剩下的時間裡,我將全力以赴進行論述(準備)。」
目前在紐西蘭工作的金某回憶了當初參加考試的經歷:「高中時,我的英語成績非常突出,而對於韓國的高考來說,抓住了英語成績,就可以通過修能考試的最低標準,就可以參加想去的大學的論述考試。我當時報了高麗大學,因為提交了自己的英語成績,所以幸運通過了第一輪的面試,但是在第二輪面試中被淘汰了,所以就去了雪梨科技大學。如果當時通過了,可能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吧。」
目前,韓國各大學的錄取標準雖然存在差異,但大部分高校依舊是以論述考試決定成敗。比如,韓國建國大學、首爾市立大學、漢陽大學等沒有高考最低標準的大學,與高考成績無關,只憑論述、學生簿內容等選拔合格者,因此論述的作用相當大,即使修能考試分數再高,論述考試不過關,依舊會被淘汰。
事實上,不少人認為這背後顯示著階級差異:父母收入高,意味著孩子可以有更好的精英教育,個人履歷和社會實踐經驗也可以有相應的資金和時間完善得更加漂亮。此外,參加哪種招生、去哪些學校面試、準備哪些資料……都是需要「前輩」指點的,但是這些「情報」卻被上流社會牢牢抓住,只在同階層內部交流,形成「教育壟斷」,進而鞏固自己及家庭的利益。
連結
高學歷追求背後的自殺率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成為拐點,當時的第二大財團大宇集團倒閉引發了連鎖效應,大量企業陷入經營困難。當裁員潮來臨,高學歷成為護身符。
現代重工工程師閔喆九就向採訪他的日本調查官直言:「金融危機後,社會兩極分化更加明顯了。三星、現代這樣的大企業,普通職員的年薪還可以拿到五千萬韓元,小企業做同樣工作的員工就只能拿到兩千萬,因此全社會拼了命向上流社會爭擠。」
然而敲開三星、LG、樂天等大公司求職大門的唯一鑰匙就是頂級學府的學歷。在高等教育普及的韓國社會,七成年輕人擁有本科學歷,但只有2%的人有機會踏入SKY級別的名校。考不上SKY就意味著失敗,每年有20%以上的考生選擇復讀,2018年的9位滿分考生中,8位是復讀生。
身心健康、家庭和睦、興趣愛好統統要為學業讓步。據2017年《世界衛生統計》,韓國10歲至19歲青少年自殺率居全世界首位,而「成績和升學問題」連續10年成為韓國青少年自殺的頭號死因。
瀟湘晨報特約通訊員冀雨欣首爾綜合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