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育兒沒有普及之前,人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式的育兒,養育孩子全憑經驗,也不知道是對是錯,自己的父母怎麼養自己,自己就怎麼養孩子。
但是社會越來越國際化,科學育兒越來越普及,更多的育兒知識被家長學習了解到以後,有一些錯誤的傳統育兒方式,父母已經開始抵制了。
比如給孩子剃滿月頭、滿月剃眉毛剪睫毛、給孩子捏鼻梁、給孩子綁腿等習俗,年輕的父母們已經知道了危害,但是還有許多老人堅持著這些老傳統。
年長奶奶不顧阻攔,偷偷給剛滿月孫女剃眉毛,結果一個月都沒長出來
小偉是從小山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孩子身上,尤其是家裡沒上過學的父母,看著兒子考上大學、結婚生子,小偉的父母欣慰又感動。
孩子出生之後,小偉把父母接到城裡住了一段時間,看著可愛的小孫女,奶奶每天都捨不得鬆手似的抱著,經常哄孩子玩。眼看孩子快滿月了,奶奶跟兒媳商量:「滿月的時候給孩子把眉毛剃了,這樣長大了眉毛才能更濃密。」
兒媳聽了,堅決表示不同意:「媽,那些都是老傳統了,科學研究都說了,給孩子剃眉毛,和將來眉毛什麼樣子沒什麼關係。」隨後很認真的告訴婆婆,千萬不能給孩子剃眉毛,婆婆表面答應,滿月的時候還是用眉刀偷偷把孩子眉毛剃了。
晚上餵奶的時候,媽媽發現了這件事,看寶寶都出血了,於是生氣地跟小偉說了,小偉也很詫異,沒想到媽媽背著自己幹這種事,於是又跟自己的媽媽說了一遍這件事,媽媽也很委屈,覺得自己做得是對的。
眉毛已經剃了,說什麼也於事無補,只是警告了婆婆不許再亂來,沒想到等啊等,等到寶寶快3個月了,眉毛還沒長出來,並且上面有一層死皮,媽媽著急了,帶著孩子去醫院看。
結果醫生檢查了孩子之後,說的話讓他們一家人都絕望了,「眉毛很難再長了,可能損傷了毛囊了。」得之女兒可能一輩子都是「無眉星人」,媽媽在醫院就開始抹眼淚。回家之後,媽媽生氣地和婆婆吵了一次,阿偉也把媽媽送回了老家。
那些被堅信的「傳統習俗」,別再跟著學了,對孩子傷害很大
不少的老人把自己的孩子成功「拉扯大」,就覺得自己的育兒方式是正確的,也總想用到孫輩身上,其實有很多傳統育兒方式已經闢謠了。
孩子出生是羅圈腿,老人就想給孩子「綁直」
綁腿不少80後都比較熟悉,不少人生完孩子之後,孩子腿都是合不攏的,所以就給孩子綁著,覺得孩子骨頭軟,綁著綁著就直了。其實這孩子傷害很大,寶寶可能會髖關節發育不良、長大走路腿疼,嚴重的還會殘疾。
新生兒的腿本來就是合不攏的,媽媽在給寶寶包襁褓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把腿包得太緊,會影響血液循環和寶寶情緒穩定的。
防止寶寶尿褲子,幫孩子上廁所,給孩子「把屎把尿」
從前都是用尿布,但是尿布洗了有時候不愛幹,媽媽們為了不讓寶寶尿在尿布或者褲子裡,會手動幫寶寶把尿或者媽媽覺得寶寶應該尿尿了,於是就把寶寶抱起來把尿。
把尿是把寶寶兩條腿從腿彎處支撐起來,寶寶的脊背靠著自己,屁股完全下沉的的一個狀態。寶寶的脊柱還沒有發育完全,長期把尿是會導致脊柱變形的,還有髖關節和肛門括約肌也得不到良好的發育,寶寶以後很容易脫肛。
寶寶出生是個「太平公主」,臉上一馬平川,沒有鼻梁,就想捏一個
新生的身體各處都是很脆弱的,尤其是鼻腔內黏膜都很脆弱,媽媽經常給寶寶捏鼻子,容易造成寶寶呼吸不暢、中耳炎等問題。新生兒的鼻骨要在前滷門閉合後才能生長,鼻梁高不高全靠遺傳,所以媽媽不要「拔苗助長」。
為了讓孩子更有力氣,早早給輔食中加入鹽
科學研究表明,嬰兒輔食中加鹽的時間應該在寶寶周歲之後,並且是從少至多的慢慢添加。
不少老人為了讓寶寶長得更「壯實」,會給寶寶在七八個月的時候就吃鹽,以為這樣寶寶吃得多,力氣大,就能長得更好。其實不然,過早地給寶寶飲食中加鹽,會讓寶寶腎負擔變重、鈣質吸收被影響。
寶寶的輔食中有一些食材中是天然帶有鹽分的,這些鹽分對於周歲內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完全足夠的,1-3歲的孩子,每天食鹽的攝入不能超過10克。
科學育兒寶寶才能健康成長,被闢謠過的錯誤傳統育兒希望大家不要參考學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