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禮聖飲酒說真言,十五境的禁忌之路

2020-12-24 一燈亭

禮聖喝了酒,文聖都沒轍。

作為儒家的第二把交椅,除至聖先師外戰力最高之人,如果說至聖先師代表著整座浩然天下的人心道義,那麼制定禮儀規矩的禮聖就是浩然天下那些落在人們心中的規矩的化身。

文聖拉著禮聖來關照小輩,禮聖於情於理不好拒絕,於是既然來了,那就一點都不含糊。禮聖打過招呼之後便直入主題,先是告訴寧姚了寧姚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大致意思就是出劍別太過火就成,然後幫陳平安勘驗了一番光陰長河,順帶給陳平安透露了些內幕情況,比如中土陸氏的尷尬以及浩然天下與蠻荒天下互相的算計。

等禮聖喝了酒,口出真言,堪稱驚天動地。想要躋身十五境,就需要徹底超脫一切因文字而起的大牢籠。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崑崙。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故周鼎著倕,使銜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為也。

語出淮南子。意思是倉頡創造了文字,天降米粟就像下雨,遊魂野鬼在夜裡哭泣。伯益創造了挖井的方法,龍登雲而去,天神回了崑崙山。智能涉及的領域越多,德行的影響就越小。所以周朝的鼎上記錄的巧匠,含著自己的手指,正是為了表明對於自然的奧秘人是不可以有野心的。

筆者以為,這番出自古人的話語可謂振聾發聵,後半段的結論更是幾乎可以視作對現代社會的警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因此筆者一直覺得說得通的解法都是好解釋。道德經開篇十二字,除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十二字還有另一種解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易經六十四卦,經後世演化出八陣圖,再簡化便成了廣為人知的太極圖。太極分陰陽,陰陽轉換,生生不息。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道可,就是道展現在人們眼中的部分,道非則是只可意會的部分,二者結合,就是道的存在模式。名可,名非,常名同理。

光陰河畔的大考才結束沒多久,禮聖飲酒之後這番並未遮掩的言語毫無疑問代表了儒家的某種態度,即儒家是支持人間再出現一個十五境的。文字大牢籠,顯然是指千百年甚至更久的本性傳承發展的認知,這些都屬於道可的那一面,而若要形成所謂的陰陽魚,就必須以同等分量,甚至更重的道非去支撐道可,使之達成運轉的可能性。十五境之所以能合道整座天地,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十五境的禁忌之路,期待陳平安未來將會如何站住腳跟。

開卷總是有益,歡迎評論交流。

關注一燈亭,好書且慢品。

相關焦點

  • 《劍來》:十五境,超脫文字而起的大禁錮!
    禮聖冷不丁的提到「如果想要躋身十五境,就需要徹底超脫一切因文字而起的大禁錮」。 (圖片來源於網絡) 禮聖,作為浩然天下第二人,甚至可以說是目前十四境中的最強者。按照前文的說法,禮聖如果被迫汲取天地氣運,能夠躋身十五境。
  • 劍來:十四境或準十四境劍修現有八人,其中兩位對陳平安有威脅!
    而對陳平安來說,十四境並不是他的大道盡頭,他真正要踏上的是前所未有的十五境劍修之路,不過這條路並不好走,即便是萬載前那個天驕林立的大時代也不曾有一位十五境劍修誕生,強如陳清都最終也止步十四境劍修巔峰,無緣得見劍道絕巔之無上風採。但飯可以一口一口吃,即便十五境劍修之路再難,陳平安也可以一步步趟過去,仙人、飛升直到十四境都有跡可循,陳平安依跡走過就好。
  • 劍來:十五位現存的十四境修士,陳平安險些擊敗一位!
    但畢竟大道難行,古來能夠踏上大道之巔的人傑畢竟只是少數,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四座天下十四位現存的、有明確認證信息的十四境存在。其實真正的大道絕巔應該是十五境,但已知的三位十五境大佬,即三教祖師目前出鏡極少,只有道祖對峙老觀主、道祖一指封王座和至聖先師戰妖祖寥寥幾次。
  • 《劍來》:淺談十四境合道的一些看法
    在《劍來》世界中,已知晉升十四境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合道,一種不需合道。 合道,目前已知的形式有三種,天時、地利、人和,而這裡又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一種說法,但是這絕不是說戰力上的強弱,而是一種弊端,或者可以理解為限制。
  • 《劍來》:陸沉衝擊十五境,小米粒與朱斂何去何從?
    《劍來》,之前妖族大祖散道,蠻荒氣象為之一新,成功冒出幾位飛升境,其它妖族修士也多被惠及。如今三教祖師竟然要同時散道,浩然青冥佛國三座天下的山上氣象無疑也要呈現一派蓬勃生機,迅速破境的修士將會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 唐密真言:《穢跡金剛》
    二、去染除穢如果我們要前往殯儀館、停屍間、火葬場、不淨屋、鬼怪地、死屍處,或有血光不祥等等汙穢之處,都可以持誦「除穢金剛」咒來保護自己。誦真言修行的人,在持其他諸法時,對於誦真言者,或誦咒地點皆要求應以「清淨」為宜。唯有修持「除穢金剛法」,能使「染」為「淨」,無所禁忌,乃至有人在不淨處默念亦可,或處於廁所默念亦可,或女人經期時誦念此真言亦可。
  • 「劍來」白澤禮聖,讀心大陣
    但是有句話很有意思,同境修士,就算實力差距再大,能有個鬼的讀心術。結合郭藕汀打坐時身形不由自主小如芥子的情況,是否有可能,此處在禮聖天地內,摸著十四境門檻的山巔修士可以與禮聖聯手,監督妖族心境。因此於玄才會問火龍真人,陳平安怎麼好像看起來無話可說。而蠻荒天下修士現身之時,這幾位山巔大修士卻不約而同隨時準備出手一般。
  • 《劍來》:仁義禮智,人不立
    《劍來》是一部借鑑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其中,儒家思想展現了極多,以浩然天下作為主場景,文廟影響無孔不入。在我國儒家文化中,五常(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提倡的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而這,在《劍來》中,除「信」外,比比皆是。
  • 劍來:說說禮聖、亞聖、文聖三人到底誰才是教育達人!
    陳平安當然是幸運的,他遇上了文聖這樣優秀的先生,無論人品、學問還是育人、育德都份屬浩然天下最頂級的大能,畢竟雖只有寥寥五位親傳弟子,但兩個有望立教稱祖、一個隨時可破境的飛升境劍修、一個戰力強悍的遠古神道倖存者,最後一個就是陳平安,雖年紀輕輕但已盡顯崢嶸,短短時間裡便創下了這樣一個強大的傳承,足可見文聖育人之能。
  • 【劍來】權威盤點劍來十四境排行榜戰力前十人!
    談到14境排行榜,毫無疑問,陳清都是第一人!畢竟,他坐鎮劍氣長城三教老祖不帶法器都打不過他,這是公認的! 2.白澤。 3.禮聖。不用說,禮聖的戰鬥力可以被強加到15,但這15要有條件的。作為儒家最能打的,所以第三,當之無愧。 4.道老大。儘管在文章中尚不清楚他有多強大,但他應該處於這個位置。不能再強了! ! !
  • 劍來:沒了三教祖師,以賈生為首的新五大至高神靈由誰抵擋?
    這種損失換做平時還好說,人族有能力遞補十五境的大能不算少,可現下的情況是,最早百年新天庭便會殺奔人間,那些高位神靈以下的戰力還好說,可要面對重新集齊的以賈生為首的新五大至高神靈,沒了三教祖師誰能與之抗衡?
  • 《劍來》:浩然春風齊靜春,本可躋身十五境,卻放棄生命
    #劍來01 浩然春風齊靜春關於齊靜春的一個人生簡介,我覺得還是應當從他和老秀才一起學習開始說。02 一步之遙的十五境齊靜春在到達驪珠洞天之前就已經擁有了十四境巔峰的修為,那個時候的他差不多修煉出了自己的第三個本命字,融合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核心要義
  • 劍來:我是禮聖,讀書多年
    怕他不夠格總管把劍靈姐姐叫來撐場子,有沒有熱血沸騰?反正這章是燃爆了……這章一開始就給了陳平安在這場儀式中存在的合理性,交代了打這場戰的必要性。他就是禮聖希望來說「打就打」的人,必須是陳平安這樣的年輕人。
  • 《劍來》 第七百八十七章 河畔 章評
    ——轉自劍來書圈讀者@林長青,侵刪這章一開始就給了陳平安在這場議事中存在的合理性,他就是禮聖希望來說「打就打」的人,必須是陳平安這樣的年輕人。
  • 劍來:紅衣小姑娘長大了,而李槐的半個師傅還是那個老瞎子
    就像當年那部分劍修,要佔據天庭,而三教不允,概因如此。現在想來,這一波十四就是三教祖師特意遴選的,沒有參與過萬年前那場大戰,且進入過天庭者,從道家老二老三來看,確實是這樣。但老瞎子,青牛應該略知一二。禮聖、白澤應該清楚此事。
  • 《劍來》:練不出本命字,文聖為何嘆息?禮聖想讓陳平安做什麼?
    《劍來》,禮聖將陳平安「一分為三」,來驗證陳平安是否真的再無可能進行陰神遠遊、是否真的再無陽神身外身,以及是否真的再也練不出本命字。結果正如所料。向來嘴上功夫無敵手的他,究竟有多難受,才會說不出一句話?另外,禮聖如此勘驗陳平安,原本是準備讓陳平安做什麼嗎?不然,白澤那一句「百智唯熙」豈不是成了無的放矢?
  • 劍來:哎呦喂,前輩……個錘兒,原來是神仙姐姐來了啊
    他就是禮聖希望來說「打就打」的人,必須是陳平安這樣的年輕人。同樣,他也是浩然巔峰存在出手的理由,因為這樣的隊友夠靠譜、夠值得信賴、夠資格做生意,不管好人壞人都喜歡講規矩的聰明好人。 串聯上周密,使得劇情串聯的很有節奏感。
  • 《劍來》:文聖和亞聖等人在歷史上都有原型,禮聖的原型是誰呢
    《劍來》之中的很多人在歷史上都能夠找到他們的原型,這是烽火戲諸侯的個人情懷,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為濃厚的興趣。在這個角度來看,烽火戲諸侯做得確實很棒。這兩個人都是十四境,同時學問也十分高,在中國的文化史上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影子。亞聖的原型就是孟子,最初也正是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在他看來,人在出生之後就有著十分善良的心性,如果出現一些比較惡的成分,那也是後期執政者的教導不夠,卻也算不上是人性的問題。
  • 《劍來》:重返劍氣長城,淺析
    (圖片來源於網絡)一、禮聖到來,雜事繁多曹晴朗,正宗儒生,作為文聖一脈嫡傳再傳,禮聖見面只有兩字「難得」。十四境合道根腳不知的情況下,十四境很難殺死,這或許就是總管安排的伏筆,境界達到,裴錢能看出敵人心境氣象,找到合道根腳,針對斬殺。甚至可能,這本就是為周密準備。
  • 梵音 |《觀音靈感真言》純淨真誠,脫離苦痛,平安如意
    觀音靈感真言:觀音菩薩有三十二應化身,常以不同方式為眾生的苦難立下解脫之道,本咒便是觀音菩薩夢中所授的咒語,因後人持念此咒多有感應,而稱為「觀音靈感真言」或「觀音菩薩救苦心咒」。 咒語開頭是一般熟知的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吽,與接下來的靈感真言一起持誦,因此有說是兩咒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