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皇帝的眾多后妃中,最著名的要屬乾隆皇帝的髮妻富察皇后和令妃魏佳氏了,富察皇后在乾隆皇帝還是寶親王弘曆的時候,就嫁給了他,婚後的兩人一直十分恩愛,後來他做了皇帝,依然沒有改變對她的愛,兩人一直攜手相伴二十一年。
乾隆皇帝原以為能夠與自己最愛的女人富察皇后,攜手到白頭,不過因為後來富察皇后接連失去兩子,致使富察皇后悲傷過度累積成疾,富察皇后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乾隆皇帝看到富察皇后,心裡自然心疼不已。
為了給富察皇后排解鬱悶的心情,同時也為了給富察皇后祈福,乾隆皇帝帶著一行車馬,前往泰山為富察皇后祈福,富察皇后自然也在隨行的人之中,富察皇后陪同乾隆皇帝登上泰山和孔廟祈福後,在大隊車馬行進到濟南的時候,富察皇后由於一路上的舟車勞頓,使得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的虛弱,還患上了嚴重的風寒之症。
乾隆皇帝看到富察皇后病得如此之重後,下令停在濟南,等富察皇后的身體好後再出發,富察皇后怕耽誤乾隆皇帝的行程,從而影響乾隆皇帝處理國家大事,於是一再的催促乾隆皇帝出發,一開始乾隆皇帝還是拒絕的,不過最終還是沒有抝過富察皇后,在大隊車馬行進到德州的時候,富察皇后病情突然惡化,很快就去世了。
富察皇后去世後,帶走了乾隆皇帝的愛和希望,在富察皇后去世後,乾隆皇帝從此性情大變,乾隆皇帝登基之初施政的核心是仁,而在富察皇后去世後,仁政從此消失,就此過渡到了嚴苛的施政。
乾隆皇帝心裡最愛的還是富察皇后,不過皇帝的身份,不可能讓他只專寵富察皇后一個人,上面我們也提到了乾隆皇帝眾多后妃中,富察皇后和令妃是知名度最高的,說完了富察皇后,再來說一下令妃魏佳氏。
令妃魏佳氏種包衣出身的女子,只能參加內務府的選秀,以宮女的身份入宮,如果得到皇上的寵幸,也是同樣享有封號的。
令妃魏佳氏後宮中的升遷速度是很快的,從入宮最初時小小的貴人到升到妃位,魏佳氏只用了四年的時間,令妃魏佳氏在升到妃位之後的十一年,被乾隆皇帝晉封為貴妃,令妃由此實現了從妃位到貴妃位的華麗逆轉。
令貴妃魏佳氏在貴妃的位置上坐了六年,又被乾隆皇帝封為令皇貴妃,執掌後宮,之後令皇貴妃魏佳氏一直在皇貴妃的位置長達十年之久,直到病逝,令皇貴妃魏佳氏這樣快的升遷速度,也能看出乾隆皇帝對於她的寵愛程度。
不光如此,令皇貴妃魏佳氏還是後宮中生子數量最多的嬪妃,一共有四子兩女,其中一位皇子永琰,還在後來被立為太子,最後登基繼位,只是令皇貴妃魏佳氏沒有等到自己兒子登基。
令皇貴妃魏佳氏去世後,以皇貴妃的禮制進行安葬的,乾隆皇帝賜予令皇貴妃魏佳氏懿的諡號,令皇貴妃魏佳氏也被稱為令懿皇貴妃。
在嘉慶皇帝繼位後,嘉慶皇帝追封生母魏佳氏為皇后,魏佳氏由此成為了乾隆皇帝的第三位皇后,那麼在令皇貴妃去世後,誰是乾隆後宮的執掌人呢?
令皇貴妃魏佳氏是公元1775年去世的,在宮中與令皇貴妃魏佳氏生前同等地位的人,一共有五位。
首先來說一下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出身內務府包衣,父親是大學士高斌,在乾隆皇帝還只是寶親王側福晉的時候,高佳氏被雍正皇帝挑選成為寶親王弘曆的側福晉。
在寶親王弘曆坐上皇位後,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將高佳氏冊封為貴妃,並且還給高佳氏抬了旗,由之前的內務府包衣,抬到了八旗中最為尊貴的鑲黃旗,成為鑲黃旗的包衣。
公元1745年,貴妃高佳氏被晉封為皇貴妃,在高佳氏被封為皇貴妃的兩日後,皇貴妃高佳氏去世,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她的生辰年月,只記載了她去世的年月是公元1745年,因此無從得知,她最後去世的年齡。
皇貴妃死後的諡號是慧賢,因此也被稱為慧賢皇貴妃,慧賢皇貴妃去世的年月是公元1745年,是早於令皇貴妃魏佳氏的,所以她不是令皇貴妃魏佳氏去世後的後宮掌權人。
說完了第一位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接著來說一下,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富察氏是在乾隆皇帝還是寶親王弘曆時,被雍正皇帝挑選作為寶親王弘曆的侍妾,進入寶親王弘曆的府中。
在寶親王弘曆繼承皇位後,被封為哲妃,在哲妃的位置上做了九年後離世,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她的生辰年月,因此無從得知,她最後去世的年齡。哲妃富察氏去世後,被追封為皇貴妃,諡號憫,因此被稱為哲憫皇貴妃,哲憫皇貴妃同樣也是在公元1745年去世的,去世的年月是早於令皇貴妃的。所以她也不是令皇貴妃魏佳氏去世後的後宮掌權人。
接下來說一下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淑嘉皇貴妃和哲憫皇貴妃是同一時間加入寶親王弘曆的府中,在寶親王弘曆繼承皇位後,先是將金佳氏封為貴人,又在兩年後將金佳氏晉封為嬪。
在金佳氏被晉封為嬪的四年後,被晉封為嘉妃,嘉妃金佳氏在妃位上待了七年,後被晉封為嘉貴妃,嘉貴妃金佳氏在貴妃的位置上一直到病逝。
病逝時的年齡四十三歲,在嘉貴妃金佳氏去世後,乾隆皇帝追封為皇貴妃,諡號淑,因此也被稱為淑嘉皇貴妃。
嘉貴妃金佳氏是在公元1755年去世的,依然是早於令皇貴妃魏佳氏的去世時間的,因此嘉貴妃金佳氏也不是令皇貴妃魏佳氏去世後的後宮掌權人。
最後我們說一下,純惠皇貴妃蘇氏和慶恭皇貴妃陸氏跟之前的兩位一樣,都是在乾隆皇帝還是寶親王弘曆時期,以侍妾的身份進入府中的,都是一部部由貴人到後來的貴妃的,而且也都是在去世後被封為皇貴妃的,一個諡號為惠,一個諡號為恭。
其中純惠皇貴妃蘇氏是在公元1760年去世的,而慶恭皇貴妃陸氏是在公元1774年去世的,慶恭皇貴妃陸氏還曾經是十五阿哥永琰的養母,因此在十五阿哥永琰繼位後,念其她的撫育之恩,將原本的慶貴妃陸氏追封為皇貴妃。
而乾隆皇帝的普通妃位中,被追封為貴妃的,一共有五人,其中以穎妃巴林氏和愉妃珂裡葉特氏,以及循妃伊爾根覺羅氏出身高。
而且在令皇貴妃魏佳氏去世後,在宮中的封號最高且都比令妃魏佳氏壽命長,另外兩個人一個在宮中地位較低,一個沒有令皇貴妃魏佳氏壽命長。
因此可以斷定在令皇貴妃魏佳氏去世後,後宮掌權人是穎妃巴林氏和愉妃珂裡葉特氏,以及循妃伊爾根覺羅氏,這三人共同打理,因為是此時宮中地位相對最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