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發發會走之後,就經常收到姨姨們的留言,問發發怎麼吃長的這麼高。
大家都知道身高會受遺傳影響,但後天的科學餵養其實也有很大作用!在無法改變的遺傳因素之外,媽媽們在「吃」上可是絞盡了腦汁。但不少新手媽媽常犯的錯誤,就是只盯著「量」,而不看「質」。
甚至不少長輩,看到娃愛吃米飯、米飯吃的多,就會非常開心,卻很少關注娃吃的種類夠不夠豐富。同事玲玲的表姐就是如此,娃每頓都會吃很多大白米飯,別的只吃一點點。玲玲表姐卻十分高興,覺得自己的娃能吃。但等娃上了幼兒園才發現,自家的娃比同齡人都要矮。大家想想看,米飯幾乎都是澱粉,營養特別單一。雖然吃得多,但光撐肚子了,還能吃進去多少其它的魚肉蛋奶果蔬呢?這麼吃不但沒營養,還更不利於長高了。吃得多≠吃得好。今天糕媽就來講幾個吃飯的誤區,避開這些誤區,讓娃長高高吧。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迅速時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很大,而大米的主要成分只有澱粉和少量的蛋白質。
再說,孩子的胃就那麼大,每天一大碗米飯下去,哪還吃得下更多其它食物。把娃撐壞了,不一定能長成 180cm 的大個子,倒有可能長成 180 斤的大胖子!
沒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鈣、鐵、鋅等各種微量元素的攝入,營養那麼單一,吃再多都是徒勞。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元素的需要,吃的豐富才是保證營養充足長高高的基礎!如果不知道怎樣吃才算豐富,可以參考中國兒童平衡膳食算盤。
吃太多的主食和甜食,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而胰島素分泌增加,是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的。也就是說,吃的太多太飽,身體就得一直拼命工作來消化食物,生長激素自然就被冷落了。另一方面,這麼吃也更容易長胖啊。而肥胖還可能引起性早熟——讓孩子提早發育並提前停止生長,從而影響身高。
奶是補充鈣元素的一個很好的食品。寶寶從出生起,奶就是重要口糧,可以一直喝到 99 歲。
1 歲之前每天 500~700ml(剛出生的寶寶可能攝入更多),1 歲以後每天的奶量在 400 ~ 600ml。
如果孩子奶沒喝夠,鈣攝入不足,身體就沒有足夠的原料來長高啦。再說,奶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營養,也會共同幫助身體發育。
雖說補鈣很重要,但如果補鈣補太多,同樣會影響身高發育。
不停的補鈣,會導致血鈣濃度升高。而鈣離子由腎臟排出,腎臟鈣沉積會出現血尿、尿結石、反覆的泌尿系感染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腎臟衰竭。這麼補下去,身體都病了,還怎麼指望長高呢?
其實,只要寶寶每天正常喝奶,是不用再額外補鈣的。但是維 D 很難從食物中獲取,需要額外補充。
糕媽之前就常講,維 D 就像小船,可以幫助寶寶吃進肚子裡的鈣,更好地被吸收。如果缺乏維 D,不僅影響身高發育,還可能會得佝僂病,佝僂病的一大表現就是會讓孩子生長遲緩。
為了長高,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吃滋補品。滋補品很多含有激素類物質,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和性早熟。吃了真是壞處多多,千萬別盲目給孩子吃。對於「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孩子,臨床上確實會有使用生長激素的情況。生長激素可以促進孩子長高,但這個是需要內分泌科醫生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再評估是否有這個必要,同時和家長進行風險和經濟溝通後才決定的。
使用生長激素其實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沒有人知道生長激素在生命後期是否存在風險(臨床上目前使用情況還是良好安全的),理論上可能會增加糖尿病或某些癌症的可能性。另一個是成本問題,在價格上還是非常貴的。生長激素一般只在臨床使用,如果遇到市面上有人推銷的話,建議大家果斷拒絕。
親愛的媽媽們,要是發現自己的孩子發育遲緩,身材矮小,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檢查,諮詢醫生的意見。而不是自己盲目購買滋補品,結果拔苗助長,得不償失吶。
● 吃的均衡、豐富:食物不一定要吃的多,但要吃的豐富。穀物類、魚肉蛋豆類、蔬菜水果類、奶製品等等,這些統統都要吃。光吃米飯哪行!
● 充足的睡眠:生長激素主要在晚上進入深層睡眠後分泌,想要長得高,必須睡好覺。
●多運動:運動有利於骨骼發育,多做慢跑、遊泳、引體向上、籃球、羽毛球等戶外運動能強化骨骼、幫助拉伸關節。身體經歷這一系列收縮和放鬆的動作,能刺激生長激素釋放。多運動,長高高!
●控制體重,不要太胖:有研究表明,肥胖人群的生長激素水平較低,當減去體重時,生長激素水平就會恢復到正常含量。所以孩子過於肥胖的話,一定要適當的控制體重。前面也說了肥胖容易導致性早熟,而性早熟會讓孩子提前停止長高。
●不要「拔苗助長」:有時候孩子矮只是家長這麼認為,只要孩子的身高在正常範圍內,就沒有必要擔心,離那些偏方和增高劑遠一點。
媽媽們,知道了這些,可別再給娃硬餵大白米飯啦,多準備不同種類、不同花樣的菜品,寶寶會對食物更感興趣,吃的也更好。像發發一樣,成為努力的「乾飯人」!(可不是讓大家只吃乾飯哦)1.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11-ways-to-increase-hgh#section4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1211103.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22/5/1142.full4.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11-ways-to-increase-hgh#sectio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