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融資渠道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明顯

2021-01-17 中國青年報

央視網消息:如果說經濟是肌體,那麼金融就好比是血脈。金融穩,則經濟穩。今年以來,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正在持續加大,「穩金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正是因為金融「活水」奔流,眾多雙創企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新經濟新業態正在不斷湧現。

在浙江嘉興一家生產高精度時鐘晶片和模塊的高科技企業,負責人許文向記者展示了他們正在生產的5G時鐘伺服器,這些產品將在5G基站中使用。

浙江賽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許文:這是我們給中國移動設計的,也是全世界第1批第1款的5G時鐘伺服器,它能夠(滿足)5G基站非常高精度、低時延的一個要求。

許文告訴記者,他們的技術和產品很有市場前景,但發展中卻常常被缺錢困擾。幾個月前,企業在B輪融資前的空檔期,就出現了2000萬元的資金缺口。這時,銀行推出的智慧財產權抵押類信用貸款,為他們帶來了渴求的資金。

浙江賽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許文:一般高科技企業都會有一些發明專利,這些專利如果按照傳統來看,一張紙沒有什麼用,現在通過科技金融這種模式(貸款),正常商業銀行的利息降到百分之四點幾,幫助我們至少能夠節省了六七十萬的資金壓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針對中小科創企業的這種專利質押的類信用貸款,佔銀行貸款的比重正在不斷加大。

中國農業銀行嘉興科技支行行長張鑫峰:到目前為止,我們(支行)的科技貸款餘額已經突破10個億,其中股權質押、專利質押等類型產品達到6個多億,佔比達到2/3。比去年增加了兩個多億。

今年以來,先進位造業、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民生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所獲得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持續加大。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在社會融資總額方面,今年保持了一個不錯的增長速度。社會融資從存量的增長的都在10%以上,貸款的增速12%點多,特別我們企業債的增速到了14%左右,所以這些數據都表示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還是取得了成效的。

相關焦點

  • 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太倉獲評蘇州地方合作先進地區第一等次最近,蘇州市政府下發《市政府辦公室關於2019年度蘇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評價結果的通報》,表彰2019年度蘇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評價先進單位,太倉市獲評地方合作先進地區第一等次。
  • 北京金融局李妍:金融科技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拓展了新路徑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韓宋輝)12月15日,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在京召開,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妍表示,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科技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拓展了新路徑。
  •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同城票據網構建全場景商票融資生態
    通過嫁接銀行信用,引導社會資金認可,從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和資金來源,既可以幫助企業盤活應收帳款減少資金壓佔,又能促進企業融資方式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降低企業槓桿率和綜合財務成本。金融科技賦能著商票融資 同城票據網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城票據網擁有一支了解市場、熟悉業務、技術過硬的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同時依託本行強大的科技力量,構建起票據業務大數據風險防控體系,為客戶資金安全和票據業務發展保駕護航。
  • 拓寬資金渠道 金融創新加碼力撐實體「回暖」
    此外,在更好暢通企業融資渠道方面,金融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線上信貸產品加速迭代,極大緩解了企業融資困境。政策紅利釋放信貸投放「量增價減」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持續發布多項政策,並創新推出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大直達實體政策工具,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促進經濟恢復發展。
  • 堅守金融服務實體本源 恆昌以數位化思維賦能實體經濟
    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全球金融史上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發生了諸多足以載入史冊的事件,美股暴跌導致四次熔斷,美國原油期貨跌至負值等不一而足。但是不管金融市場如何變革發展,服務實體經濟都是金融永恆不變的本質和主題。眾所周知,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關鍵。
  • 河北邯鄲銀行業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白增安)今年以來,邯鄲銀保監分局引導轄區內各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始終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業務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提升金融領域服務水平,支持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信貸結構,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 回歸金融本質 服務實體經濟
    由長安銀行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長安金融論壇在陝西臨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西安分院舉行,來自省內外各大金融機構的高層代表及知名經濟學家曹鳳岐以「回歸金融本質服務實體經濟」為主題分享各自觀點,解讀現代金融如何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問題。
  • 融資租賃:堅守行業本質 支持實體經濟
    發展是第一要務   恆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 喬衛兵   客觀地講,任何行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融資租賃行業也是如此。融資租賃公司作為承租人通過融物方式解決融資問題的非公眾金融機構,通過其特殊的結構化融資安排,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 安順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平臺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 企業主...
    10月16日,安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和人民銀行安順市中心支行聯合舉行安順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平臺微信公眾號上線啟動儀式。安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項長權宣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平臺微信公眾號上線。     安順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平臺微信公眾號屬於安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和人民銀行安順市中心支行聯合研發,旨在破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該平臺公眾號是基於「PC端」的安順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平臺共同配套研發的「手機端」融資服務平臺。
  • 閃銀破局小微融資難,助力服務實體經濟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新政,支持在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等6市(區)擴大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閃銀髮現,在依法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金融「惠民利企」,紓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等痛點難點,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不少小微企業遭遇了資金緊張的問題。為支持小微企業儘快復工復產,閃銀也在積極行動。
  • 書寫央企責任擔當 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專訪廣發銀行重慶分行行長...
    紮根重慶,厚植沃土,5年以來,廣發銀行重慶分行始終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布局,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己任,紮實推進「六穩六保」大局。今年是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金融扶貧的「生力軍」,金融機構無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廣發銀行重慶分行作為央企,如何履行責任擔當助力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銀行業首份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白皮書 助力實體經濟大有可為
    「近年來,浙商銀行、易企銀科技持續運用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供應鏈金融服務,在助力實體經濟中發揮了很大成效。《白皮書》是這一實踐成效的系統梳理和總結,在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領域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金融行業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和借鑑意義。」《白皮書》指導組成員、浙商銀行金融科技部總經理楊國正說。
  • 金融期貨市場功能彰顯 護航股市債市服務實體經濟
    2010年,境內第一張股指期貨合約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誕生,資本市場的金融衍生品時代拉開帷幕。  回眸這10年,隨著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國債期貨、國債期轉現等品種與工具不斷推出,市場投資者對如何應用金融衍生工具也在不斷加深認識,金融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日益彰顯。
  • ...引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之「樹」——市財金集團創新落實...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曉燕 通訊員 陳曉凱 日照報導經濟高質量需要金融高質量,高質量的金融就是堅定不移而又優質高效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產業升級和重大項目建設,金融活水充分湧流,滋養了本地實體經濟,書寫了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北京金融監管局李妍:北京暢融工程累計服務金融機構2300餘家
    論壇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妍報告了北京市金融科技的探索成果。李妍表示,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非接觸服務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模式,進一步加速了實體經濟數位化進程。另金融科技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旨在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創新金融產品,在金融模式、業務流程等方面推動金融發展的提質增效。
  • 踐行普惠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新華網: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在高質量服務重慶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廣發銀行重慶分行進行了哪些探索?為重慶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哪些專項金融產品及服務?  莫照星:廣發銀行重慶分行始終堅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斷加大對製造業、新基建等行業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糧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聚焦5G基建、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新基建領域及核心產業鏈,拓展信息技術、裝備製造、先進軌道交通等高端製造業優質客戶。
  • 【關注】陳敏會見中信證券華南公司客人:為實體經濟發展插上「金融...
    【關注】陳敏會見中信證券華南公司客人:為實體經濟發展插上「金融翅膀」 2020-12-25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證券業做專做強做優做精 堅守服務實體定位
    卅載光陰彈指過,中國證券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始於資本市場中的「一葉扁舟」,伴隨著市場改革的風雨歷程,經歷業務更新迭代的波浪翻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初心不變,規模實力、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正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揚帆起航。
  • 「原創」黃劍輝:打造數位化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改革開放42年來,伴隨著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銀行業持續轉型提升,盈利能力整體優異、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且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但是,隨著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金融領域的新問題與新挑戰不斷增多,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比較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須進一步提升。
  • 金融如何為實體經濟「端盤子」?六大股份行齊聚「中國銀行業發展...
    疫情期間,中信銀行在武漢、北京等省市為抗疫物資進出口及跨境捐贈開通了綠色通道,確保國際結算體系執行無差錯、服務無時滯。數據顯示,中信銀行1-8月進出口貿易融資餘額較年初增長65%,其中出口貿易融資餘額較年初增長49%,進口貿易融資餘額較年初增長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