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新政,支持在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等6市(區)擴大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閃銀髮現,在依法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金融「惠民利企」,紓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等痛點難點,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不少小微企業遭遇了資金緊張的問題。為支持小微企業儘快復工復產,閃銀也在積極行動。閃銀一直關注小微企業發展,融資問題一直是困擾小微企業發展的難題之一。對此,閃銀專心做了調研。發掘「難」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金融機構審核機制固化、小微企業發展現狀悲觀以及科技應用受阻幾方面。
在金融機構端,銀行業對不良貸款的考核機制較為嚴格,而小微企業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較大、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風險不可控。而且銀行金融機構長期以來的放貸模式均是以大型企業為參考藍本,即客戶提出申請→經辦行判斷是否符合本行基本準入條件→客戶經理實施貸前調查,制訂評級、授信和具體業務方案,形成調查意見送上級行→上級行進行審批→經辦行籤批→信貸作業監督與核准→貸款發放等流程,同等情況下,閃銀認為,從盈利效率來看,相較大型客戶,服務小微企業就成了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而從小微企業角度來看,閃銀髮現,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著平均存活期不足兩年、沒有財務報表、單筆貸款金額小、運營成本高等問題,這意味著在技術上沒有突破就無法解決這個難題。
閃銀以大數據、雲計算為基礎,通過幫助銀行提升審核效率、降低成本,來緩解小微信貸的難題。具體說來,閃銀通過自主研發的3R模型:Rules(規則)、Rank(排序)、Regression(回歸),以「授之以漁」的方式,幫助銀行進行海量數據自學習訓練,輕鬆實現業務流程的全自動管理,綜合效率提升6000倍,在此過程中,幫助合作銀行平均降低了70%以上的欺詐風險,以及40%以上的壞帳率。截至目前,已和80多家銀行金融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同時通過連接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經營者等群體,幫助其獲得傳統金融機構價格合理的貸款。
事實上,為打造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於2019年12月在北京啟動試點。閃銀已投身為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的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