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十九大第一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今年兩會上,新基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預示著產業數位化這一新興市場已經打開。數字科技之所以被如此追捧,核心原因在於數字科技已經成為實現數字經濟的關鍵手,它已經成為當下各行各業實現數位化升級的必選項,並激發新業態、新模式,助力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帶來的發展新動能逐漸壯大,尤其是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務供給產生重大影響,新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新行業業態加速孕育,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信飛融擔表示,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應用,精準服務、實時監控將成為解決小微群體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抓手。
據悉,數位化升級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微群體融資中供需兩端難題。除提升技術能力外,金融機構還需強化自身對小微群體的洞察能力,對不同的小微群體進行差異化、精準化管理,全面提升風險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實際上,小微群體一直以來也是國家高度重視的發展對象。從去年11 月中央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到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再到相關金融監管機構陸續出臺不少政策。一系列舉措,體現出國家多方助力,旨在更好地解決小微群體面臨的融資問題。
"融資難和融資貴"是業界公認的小微群體融資難題,其主要癥結在於信息不透明。究其根本,是傳統信貸模式下金融機構無法消除與小微群體的信息不對稱。所以傳統金融機構不得不降低風險識別標準,轉而寄希望於高風險溢價和強擔保措施來彌補損失。
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這樣的處理方式會弱化金融機構關鍵信貸風險控制能力,並且會降低小微群體貸款可得性,最終與「普惠」初衷背道而馳。但隨著科技發展,這一難題在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發展與革新下,得到大幅緩解。
據了解,信飛融擔依託大數據等技術,對消費者信用狀況進行準確評估、精準畫像,可以解決金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效緩解小微群體融資「難、貴、慢、險」問題。
信飛融擔作為一家以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金融智選服務機構,緊跟時代,憑藉深厚的用戶積累與科技實力沉澱,持續加強對金融科技創新的投入與探索,加快金融科技創新,促進創新創業投資,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未來,信飛融擔將繼續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產品服務,努力為小微用戶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信貸智選服務,以實際行動踐行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