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兆華:普惠金融「破局」 關鍵是打通「經絡」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姜兆華

我國普惠金融普遍存在成本高、風險大、服務不均衡、商業模式不可持續等問題,金融機構究竟該如何破局?山東師範大學碩士生合作導師姜兆華認為,普惠金融發展「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三大「痛點」。世界各國政府、金融監管機構都在積極探索,尋求破局。無論是孟加拉的鄉村銀行模式,還是美國的社區銀行模式,目前都沒研製出一個世界範圍普遍公認可以根治中小微企業融資痛點的「靈丹妙藥」。

和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普惠金融基礎薄弱,起步較晚,需要解決的問題千差萬別。近年來,通過「下沉金融服務」,初步形成了以國有金融企業為主,民間資本為輔的融資渠道。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業融資新增3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28萬戶,同比增長21.8%;9月份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92%,較2019年12月份下降了0.96個百分點。

可以說,普惠金融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由於我國地域、文化、經濟差異明顯的特徵,普惠金融發展的不均衡性、不充分地矛盾也相對突出。

從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切膚」之痛,需要金融機構主導「唱大戲」,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以普濟天下的家國情懷和扶貧攻堅的責任擔當,自覺扛起振興普惠金融的大旗。

一、突破三大「障礙」,增強免疫

普惠金融的發展首先要突破「不敢貸、不能貸、不願貸」三大「障礙」,增強普惠金融的群體「免疫力」。

(一)突破「不敢貸」的心理障礙。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高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銀行給小微企業放貸款往常也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慎之又慎。在基層有一種現象不容忽視:誰發放小微貸款多,誰的不良貸款往往就會比較多,被問責處理的可能性就越大,扣獎金、罰績效成為大概率,弄不好還可能丟了「官帽子」。盡職免責缺乏明晰條款,在基層分支機構往往就是一紙空文。實踐中,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發生,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瑕疵」或主客觀「因素」,而這些都可能成為信貸審批人員沒有完全盡職的問題,和被處理問責的依據。

(二)突破「不能貸」的政策障礙。「沒有正規財務報表,沒有充足抵押擔保,沒有規範公司治理」,這是小微企業融資的先天性「病理」,客觀上增加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技術難度。目前,商業銀行推廣的中小微信貸產品,大都圍繞房產、土地等易於變現的抵質押物來創設的,純粹基於信用擔保的中小微信貸產品並不多。沒有抵押物就不能貸款的「當鋪」思維,在很多商業銀行的基層分支機構仍然根深蒂固。現實問題是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壓根就沒有抵押物,即使有也基本都抵押了,親戚朋友能借的幾乎借了遍,能押的也幾乎全都押上了。中小微企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融資矛盾仍然是一個扯不清的「兩張皮」。

(三)突破「不願貸」的經營障礙。實事求是講,給中小微企業貸款,很多金融機構內心是不情願的,如果沒有監管的考核指標「逼」著幹,很多分支機構是不會主動幹的。基層分支機構做小微企業貸款內生動力不足,普遍認為:做小微企業貸款費時間、耗人力、不賺錢、風險高,往往「賠本賺吆喝」,出力不討好。很多人都算過一筆帳:做100個10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不如做1個1億元的國有大企業貸款賺錢來得快,也不如做100個100萬元的個人按揭貸款收入來得更安全。如果單純算銀行效益帳,做什麼貸款可能都比做小微企業貸款划算。沒有可持續的經營模式,沒有成型的打法是普惠金融發展不起來的最大「困局」。

二、打通三大「經絡」,活血化瘀

破解普惠金融發展困局,最關鍵的還是要打通「經絡」,抓住數據、信用、場景三大融資要素,活血化瘀,疏通融資渠道。

(一)統一數據平臺,打通信息「孤島」經絡。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哪?難在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既沒有辦法也沒有工具了解到每個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目前,信息數據的重要性、安全性和應用性,受到各行各業的普遍重視,醫療衛生、機關學校、稅務工商、金融機構等越來越多的行業主管單位都投入了巨資,搭建屬於自己的個性化信息平臺。但需要注意的是:基於本行業的個性化信息平臺只是解決單一行業某個「點」上的行業應用問題,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流和資料庫。大數據的閉環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數據平臺分散、信息不共享,不僅僅是社會成本高低的問題,更是小微企業償債能力強弱判斷決策的問題。

(二)完善信用體系,打通抵押「當鋪」經絡。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目前我們的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以至於很多商業銀行過度依賴抵質押物對小微企業貸款,這是商業銀行給小微企業貸款融資的最大「攔路虎」。因此,基於大數據的信用體系建設,將是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精準「滴灌」的重要切口。

(三)發揮場景優勢,打通融資「壁壘」經絡。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優勢,以支付場景為切入點,把核心企業上下遊關聯的小微企業應收帳款、應付帳款串聯起來,把小微企業清算個人貨款的支付埠的數據連結起來,通過供應鏈融資,降低核心企業財務成本,提高小微企業的融資可獲得性,打通小微企業融資「壁壘」。

三、激活三大「潛能」,強筋健骨

普惠金融發展模式能否長久持續下去,核心是提高金融科技的應用價值,激發「數據、系統、風控」三大核心「潛能」,形成普惠金融發展的獨特優勢。

(一)激活數據「潛能」,提升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通過金融科技對業務模式的解構與再造,商業銀行已經實現了對中小微企業的批量獲客,精準畫像,在操作程序上實現了線上自動審批、智能貸後監測,從而在技術層面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缺信用、缺信息、缺信任」的融資難問題。廣大中小微企業可以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接入渠道更廣闊、審批更便利的運營平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了新的破解之法。

(二)激活系統「潛能」,提升融資成本的可負擔性。普惠金融金額小、筆數多、客戶分布廣、資質差別大的經營特點,決定了傳統銀行信貸審批、放貸邊際成本高。金融科技可按照實體經濟的經營邏輯,發揮大數據分析價值,激活系統「潛能」,跨周期、跨行業、跨地域篩選挖掘具有一定融資承受能力的中小微企業,實現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以此為基礎開展的信貸業務,都是基於真實的生產和交易場景,既不需要實物資產抵押、也不需要擔保圈互保,因此不會形成系統性風險。系統潛能的激活,既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又降低了銀行的信貸成本,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問題,是一個銀企雙方皆大歡喜的事情。

(三)激活風控「潛能」,提升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金融科技賦能為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風險防控帶來了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從更多維度收集用戶的非

結構信息、動態信息,可以更加精準地反映客戶的財務狀況和行為偏好。通過數據的整合分析,可以更加精準地定義用戶的信用狀況,提升信用風險管理水平,更加高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驅動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走向智能化和場景化,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慢的問題,從而推動普惠金融商業模式的可持續。

相關焦點

  • 姜兆華:普惠金融「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
    我國普惠金融普遍存在成本高、風險大、服務不均衡、商業模式不可持續等問題,金融機構究竟該如何破局?12月14日,在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金融年會」高峰論壇上,論壇嘉賓姜兆華認為:普惠金融發展「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三大「痛點」。
  • 郵儲銀行:「信用村」建設助力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
    鄉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金融很關鍵。在金融服務「三農」的實踐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信用村」建設為抓手,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全力破解農業、農村、農民融資瓶頸,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為鄉村振興貢獻郵儲力量。
  • 劉曉春:關於數字普惠金融的七個反思
    這實際上是一個本來不成問題的問題,即為什麼要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普惠金融,不是為了發展數位技術。所以,數字普惠金融的未來,不能只是在數位技術名詞上打轉,要研究普惠金融本身的金融問題,進而研究解決這些金融問題的金融方案如何通過數位技術來實現。
  •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普惠金融是對現有金融體系的再造...
    「我本人從事的是高端金融,相比之下,並不是說高端金融不好,但我覺得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普惠金融社會價值是更高的,是這個社會更需要的。」貝多廣說。與此同時,貝多廣認為,普惠金融的範疇不僅僅是消費信貸,而是涵蓋整個金融領域,從信貸到保險、到理財等方方面面,包括資本市場、創業板、新三板等。
  • 金融科技、數字普惠金融與國家金融競爭力
    就此,本文擬深入探討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演進、國際競爭格局與中國定位,並提出通過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增強國家金融競爭力的戰略舉措。1 數字普惠金融的演進歷程與國際格局全球數字普惠金融從服務形態與制度變遷上劃分,經歷了「微型金融 → 普惠金融 → 數字普惠金融」的演進歷程。
  • 太倉農商銀行加強服務點建設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太倉農商銀行加強服務點建設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太倉農商銀行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鹽城:深耕普惠金融 潤澤小微企業
    記者 徐向林  【導讀】  疫情期間,為更好滿足全市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我市還依託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開設綠色融資渠道  服務民營小微,就是服務明天;耕耘普惠金融,就是耕耘未來。  精準施策,用好「指揮棒」  「對普惠金融做加法,不僅體現在信貸規模的增長上,還體現在金融政策的精準施策,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融資渠道的全面拓展等方面。」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金明坦言,其間發揮金融政策的「指揮棒」作用,是鹽城深耕普惠金融最為有力的抓手。
  • 【大國銀行】光大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深耕細作
    履行金融使命   點燃復工復產「人間煙火」  「經濟發展離不開小微企業,幫助小微企業也是幫助自己。」光大銀行普惠金融負責人陳紹寧表示。  據悉,疫情發生以來,光大銀行先後推出「六大舉措」「五大禮包」「二十條工作方案」等普惠金融政策,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 貝多廣:重視數字普惠金融同時推動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
    諸如此類,對於我們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我國在重視普惠金融,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同時,要推動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特別是這次疫情,讓數字經濟、數字普惠金融的優勢明顯發揮出來。我專門比較了這次疫情和17年前的非典,那個時候也是很緊迫,大家也比較慌張,當然,今年的情況格外突出一點。但因為有了數字經濟,因為有了數字普惠金融,我們就可以待在家裡,騎手讓我們的生活沒有那麼慌張,多了一份從容,這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能感受到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在這中間發揮的巨大作用。
  • 工行打造「有溫度的普惠金融」:創新產品、線上線下協同
    定位於中國專業化傳統菜市場/農貿市場改造、社區商業整合等業務的瀚立商業管理公司同樣也是工行普惠金融「孵化」出來的平臺型公司,目前已經開發出萬有集市等項目的瀚立對於菜市場的改造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杆。促進普惠金融業務擴面增質提效是2020年銀行業發力聚焦的領域。日前,工商銀行上海虹橋商務區支行與上海科房投資有限公司、瀚立商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籤署銀企戰略合作協議。
  • 招聯金融:普惠金融應精準滴灌奮鬥者群體
    12月13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合作區管理局主辦、以「金融科技塑造韌性世界」為主題的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舉辦。招聯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章楊清受邀參加本次峰會,就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發表了主題演講。 章楊清表示,金融機構應關注普惠金融的客群精準、合理定價、有效供給等問題,推動普惠金融向高質量發展,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近年來,針對小微企業客群,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取得良好效果。
  • 中原銀行新鄉分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金融服務下鄉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萬清,給我取1500塊錢,幫我把這600塊錢匯給在新鄉上學的兒子。」「萬清,幫俺把上午賣農資的現金轉帳到銀行卡上唄!」12月10日下午4點,新鄉縣翟坡鎮興寧村中原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站經理付萬清正熱情地服務著村民。    「匯款、取款就在村裡頭,方便還不用排隊,中原銀行服務就是中!」
  • 山東省魯信小貸「牛信寶」產品榮獲「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近日,山東魯信小貸推出的「養牛場裡的信貸『私人訂製』」產品入選「中國普惠金融產品創新典型案例(2020)」,這是全國唯一一家入選此類別的小貸公司,也是我省小貸公司首獲此類殊榮。山東陽信縣素有「全國第一牛縣」之稱,其出產的牛肉在全國享有盛譽。
  • 中銀研究:中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商業模式比較研究
    通過總結各類商業模式發展的優勢與制約因素,我們認為,建立我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十分重要,為此,需要及時研究制定「十四五」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發揮數位化普惠金融的支柱作用,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基礎作用,推動普惠金融的行業整合,持續完善普惠金融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優化政策和激勵約束機制。
  • 氣候債務倡議人Sean Kindkey:綠色發展離不開普惠金融
    氣候債務倡議發起人兼CEO Sean Kindkey在以「綠色發展和普惠金融的中國戰略」為主題的浦江夜話3上,因地制宜地發問。對此,同臺的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回應說在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領域,「螞蟻」已聯手多家行業小夥伴開始了有益的嘗試。
  • 【書訊】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問題研究
    開本:16開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小編推薦  《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問題研究》通過對普惠金融相關理論的梳理,對我國農村外生性普惠金融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指出現行我國農村普惠金融沿襲了體制內政府主導的外生性金融體系發展道路。
  • 李兆基家族旗下小雨點小貸榮獲全球普惠金融最高獎
    2020年,在由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和二十國集團(G20)共同發起的全球範圍內最具權威性的的金融類評選——全球小微企業金融獎2020年評選中,李兆基家族旗下重慶小雨點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重慶小雨點」)憑藉卓越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在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貢獻
  • 商業化可持續:數字小微金融如何破局?
    一次偶然也是必然的契機,使得科技驅動的小微金融正在破局。小微金融的老問題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被討論了很多年,但始終無法得到根本性解決。金融機構的資金供給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之間,一直存在著由於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因素導致的難以逾越的鴻溝。
  • 微眾銀行踐行普惠金融道路 努力構建公平金融環境
    普惠金融簡單來說就是指立足於機會平等和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便捷的金融服務。主要服務的對象有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老年人等特殊群體。而微眾銀行APP的無障礙建設,有助於解決了這個問題。WeBank
  • 平安普惠開啟賦能小微時代 榮獲「年度普惠金融」稱號
    11月18日,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以「金融科技點亮未來」為主題的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峰會正式揭曉了2020 TOP金融榜單。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普惠)獲得「年度普惠金融」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