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鹽城:深耕普惠金融 潤澤小微企業

2020-12-27 新華報業網

  記者 徐向林

  【導讀】

  疫情期間,為更好滿足全市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我市還依託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開設綠色融資渠道

  服務民營小微,就是服務明天;耕耘普惠金融,就是耕耘未來。

  「十三五」期間,鹽城市金融系統咬定青山不放鬆,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深耕普惠領域,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小微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22.33億元,比年初新增210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11.75億元。

  精準施策,用好「指揮棒」

  「對普惠金融做加法,不僅體現在信貸規模的增長上,還體現在金融政策的精準施策,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融資渠道的全面拓展等方面。」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金明坦言,其間發揮金融政策的「指揮棒」作用,是鹽城深耕普惠金融最為有力的抓手。

  「十三五」期間,各項金融政策不斷落地落實,特別是今年,為對衝疫情影響,人民銀行鹽城市中心支行全力以赴引導各銀行機構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政策,今年6至10月,全市普惠小微貸款到期本金計150.18億元,根據企業訴求,對其中88.82億元本金實施階段性延期償還,平均延期率為59.14%;截至10月末,全市銀行機構普惠小微信用貸款餘額87.74億元,佔普惠小微貸款餘額比例為10.54%;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比年初新增53.12億元,佔普惠小微貸款新增額的26.52%。

  鹽城銀保監分局與稅務部門、信用保證基金合作,將1.48萬戶納稅等級B級企業、2.38萬戶納稅等級M級企業納入「百行進萬企」升級擴面行動,藉助網際網路、雲計算等科技手段,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便利性和可得性,推動16家銀行機構實現了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年內零突破,使新增的近4萬戶企業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陽光雨露」。

  此外,在落實好中央和省出臺的金融政策基礎上,鹽城結合實際,先後出臺多項「地方版」金融惠企政策。今年5月,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根據市政府出臺的「暖企20條」政策,牽頭人民銀行鹽城市中心支行、鹽城銀保監分局出臺「金融扶企10條」政策,同時編印《金融惠企政策及產品彙編》《證券機構特色業務及產品彙編》《資本市場新政彙編》等資料,集成式、廣泛化宣傳,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壁壘,強化供給端、需求端的有效銜接。

  打通堵點,跑出「加速度」

  企業融資「多走網路,少跑馬路」,成為鹽城優化金融服務的鮮明標籤。

  2018年7月,鹽城成功上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該平臺依託現代網際網路技術研發建設,有效整合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社會徵信服務、企業融資需求、金融機構融資產品等多方資源,為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提供「下單式」對接模式,金融機構作為「賣家」,將服務和融資產品在平臺上實行「網店式」發布,中小企業可直接選擇融資服務,也可自行發布個性化融資需求,供各銀行機構在平臺上「搶單」。

  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運行兩年多來,為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搭建了高效的對接通道,成為促進金融業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對於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11月末,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中小微企業註冊數已達2.6萬家,其中今年新增註冊企業1.4萬戶;已接入銀行機構37家、擔保公司15家,上線金融產品294項;9717戶企業累計發布融資需求15725筆、金額554.1億元,累計解決7052戶企業融資需求9524筆,授信金額428.9億元,普惠貸款餘額103.6億元,涉及小微企業3336戶。

  小微企業缺少有效抵質押物,是最大的融資堵點。為破解這一堵點,紓困小微企業,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市財政局設立2億元的中小微企業信保基金,引導金融機構發放「信保貸」信用貸款,截至目前,「信保貸」累計授信16億元。

  打通堵點,使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跑出了「加速度」。至三季度末,鹽城普惠小微貸款餘額788.47億元,同比增長33.29%,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1.41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貸款的增量是去年全年的1.59倍。

  減費讓利,暖企「帶溫度」

  在做好信貸投放和金融服務「加法」的同時,金融機構積極做減費讓利的「減法」。

  「十三五」期間,鹽城信貸市場利率持續下行,至今年三季度末,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9%,同比下降0.43個百分點,處於歷史低谷區間;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42%,環比、同比分別下降0.16、0.73個百分點。

  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同步為市場主體做「減法」,印發《關於有效發揮融資擔保體系作用助力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支農支小主業,對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下的,擔保費率不超過1%;500萬元以上的,擔保費率不超過1.5%,並取消反擔保要求。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融資擔保機構共計為3266戶企業新增擔保金額150億元,在保戶數5308戶、餘額198億元。全市13支政府性轉貸公司(基金)累計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過橋資金776筆,金額89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周轉難題,降低了融資成本。

  疫情期間,為更好滿足全市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鹽城還依託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開設綠色融資渠道。綠色通道整合各金融機構疫情防控特色金融產品,提供專項貸款、擔保增信、轉貸資金等服務。自2月20日開始運行,為期6個月。運行期間,綠色通道累計支持企業1358戶,授信金額44.1億元,開拓首貸企業309戶。

相關焦點

  •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普惠」提質增效,潤澤小微實體
    國有銀行下沉服務中心,與民營小微企業同舟共濟。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將普惠金融融入全行高質量發展戰略,作為提升服務實體能力與推動經營轉型的重要著力點,服務「六穩」「六保」,助力穩企業保就業。截至今年10月末,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703.85億元,增速41.82%。
  • 平安普惠開啟賦能小微時代 榮獲「年度普惠金融」稱號
    平安普惠作為平安集團普惠金融踐行者,在普惠信貸領域多年探索創新,聚焦小微企業主的融資需求,「供給側改革,需求側賦能」雙管齊下,形成金融科技企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主同生共榮的負責任循環生態。平安普惠深耕小微信貸服務生態 助力普惠金融發展本著一切為服務小微,為小微負責的原則,依託金融科技,平安普惠在與眾多金融機構、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的合作中,推動建立標準的業務規則、技術規範和服務支撐體系,從制度、機制上規範金融科技合作,切實推動整個業務流程真正服務於小微信貸。
  • 【大國銀行】光大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深耕細作
    履行金融使命   點燃復工復產「人間煙火」  「經濟發展離不開小微企業,幫助小微企業也是幫助自己。」光大銀行普惠金融負責人陳紹寧表示。  據悉,疫情發生以來,光大銀行先後推出「六大舉措」「五大禮包」「二十條工作方案」等普惠金融政策,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 廈門國際銀行:創新普惠金融模式助力小微企業
    本報訊(記者張一鳴)12月8日,廈門國際銀行以「金融之上,共致未來」為主題,召開普惠金融主題知識分享會暨子品牌發布會。會上政府單位、金融研究專家、小微企業主、金融科技公司、銀行業金融機構等各界代表匯聚一堂,共話普惠金融新發展,為破解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難題帶來新思路。
  • 友信金服踐行普惠金融,為小微企業提供助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民族企業」。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歇,中國已經躍升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力量。但是說到底,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還是要數眾多小微企業,它們在社會和諧穩定、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等方面起著重大作用。只有小微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經濟才能高質量發展,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案例徵集|2020中國銀行業普惠小微金融競爭力榜單評選
    從各級政府部門到金融監管機構,在2020年上半年先後出臺多項政策,明確小微信貸「增量、降價、提質、擴面」的發展要求。同時,從國務院出臺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來看,2020年作為收官之年,小微金融作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使業界重新審視「五年成績單」的創新成果。
  • 安丘農商銀行:金融「甘霖」潤澤小微企業
    ,不斷加大對涉農、普惠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全力支持創業就業和企業復工復產,為地方經濟發展積極貢獻了農商力量。為加大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安丘農商銀行開展「百行進萬企」活動,通過上門走訪、電話回訪、微信調查問卷等形式主動了解小微企業經營狀況和實際困難,該行小微貸中心在銀企對接過程中,得知了該企業資金短缺難題,立即安排專人對其進行了現場考察,並為其辦理「穩企貸」100萬元,由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擔保,有效解決了該企業「擔保難」「抵押難」的問題,發揮了金融穩企業保就業的重要作用
  • 重慶:金融「活水」直達企業 前11個月普惠小微貸款增三成
    新華社重慶12月23日電(記者黃興、伍鯤鵬)「這筆貸款讓公司渡過了難關,現在我們正加緊生產,並努力開拓新市場。」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金成說,今年上半年,公司面臨較大資金壓力,在相關部門幫助下,公司及時獲得500萬元科技成長貸。
  • 「黨建+金融」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建行睢寧支行普惠金融助力經濟...
    今年以來,建設銀行睢寧支行(以下簡稱「睢寧支行」)積極響應國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金融行動助力「三農」發展,打造了服務鄉村振興新引擎,為睢寧縣農村提供便捷的普惠金融及便民生活等一整套服務方案,真正讓村民感受到建行「普惠金融」的紅利。
  • 佛山中行 撐小微企業 注金融「活水」
    參會代表為「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政策宣講會」點讚。中小企業融資融智南粵行活動現場。佛山「隱形冠軍」背後有隱形「金融力」作為支撐。有了中國銀行佛山分行(以下簡稱「佛山中行」)的精準對接,解決企業生產所需資金的難題。
  • 與微光同在 唱小微心聲 平安普惠與小微企業共譜逐夢樂章
    長歌當哭,能有如此深的感觸和共鳴是源於平安普惠15年來與小微企業群體們的風雨同行。平安普惠看得到他們的困難,更懂得他們的需要。小微企業運營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常常有以下幾點:創業資金不足融資能力欠缺、企業抵抗外部風險能力差、不善用金融工具幫助經營、小店思維根深蒂固等。基於以上問題的了解,平安普惠經過反覆實踐和發展,搭依託金融科技,為其搭建起了包容性的小微服務網絡。
  • 小微企業有福了,普惠貸款還本付息政策可延期
    12月22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 會議確定了兩項利好政策: 一是2021年一季度要繼續落實好原定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在此基礎上適當延長政策期限,做到按市場化原則應延盡延,由銀行和企業自主協商確定。
  • 銀保監會: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15萬億元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 李延霞)記者12日從銀保監會獲悉,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速超過30%。
  • 報告: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四特點 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
    新金融——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峰會上發布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20)》、《中國普惠金融實踐案例集錦(2020)》,並揭曉了「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名單。  峰會以「數普惠 新金融」為主題,旨在探討以數字普惠推動新階段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驗,回顧第一個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實施歷程,展望「十四五」時期普惠金融事業走向。
  • 小微企業再收「大禮包」 國常會決定適當延續普惠小微貸款延期還本...
    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小微企業融資難度普遍加大,為提高金融政策的「直達性」,6月1日,央行聯合銀保監會、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要求,對於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貸款本金、2020年年底前存續的普惠小微貸款應付利息,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企業申請,給予一定期限的延期還本付息安排,最長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並免收罰息。
  • 探索新發展格局 銀聯數位化服務致力「安全+普惠」
    作為全球三大國際卡公司之一,截至11月底,中國銀聯全球網絡已延伸至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境內外累計發行超過90億張銀聯卡。率先探索數字銀行卡 權益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作為金融業務的綜合入口和基礎支撐,支付是數字時代開拓創新、轉型升級的先鋒產業。支付進,則體驗進;支付變,則時代變。數位化模式下的銀行卡也被賦予了新的概念和內涵。
  • 銀聯卡產品賦能新發展格局 數位化服務釋放金融新活力
    隨著數字經濟的作用和地位持續提升,數字金融時代的加速到來,數位化迭代升級已成為銀行卡產業的普遍共識。  「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加快數位化發展。而加快數位化轉型升級進程,不僅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也是銀行卡產業拉動消費升級、實現數字普惠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 「十三五」期間銀保監會積極推進構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
    截至2020年9月末,全國國標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1.29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76萬億元,較2018年初增長92%,較各項貸款增速高52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的戶數2504.45萬戶,較2018年初增加1236.26萬戶。1-9月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88%,較2018年全年水平下降1.51個百分點。
  • 數百萬小微企業受惠 中國金融紓困「及時雨」下不停
    (經濟觀察)數百萬小微企業受惠 中國金融紓困「及時雨」下不停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
  • 友信金服張適時: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金融科技能做什麼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一世界性難題,監管機構已經做出不少嘗試:在今年年初,央行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