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江南的兒時味道,他把外公的手藝推到全世界 百匠大集

2021-02-07 吳曉波頻道



點擊上圖,成為會員

超過 12 萬人在聽

每天半元錢,聽吳曉波說世界萬千


吳思、傅佩榮、沈志華、楊奎松、雷頤、餘世存、吳曉波…… 16 位思想者、 24 堂線下人文課, 2017 思想食堂即將開課。想不想和小巴一起,與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思想同行?那就來思想食堂聽課吧。

【點擊此處,即可購買】



是什麼讓這個 80 後甘願放棄有編制的鐵飯碗?

在祖傳三代的老手藝上他有什麼創新之舉?

為什麼他要為自家產品「會發黴」而驕傲?

又是什麼產品竟讓韓國料理師們讚嘆不絕?


聽「百匠大集」系列 005 號匠人—— 80 後周裕君

講述他與年糕的故事


口述/周裕君 整理/巴九靈



對許多南方人來說,童年的回憶裡都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請我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塊;鹽蘸蘸,少吃塊;醬油蘸蘸吃半塊。」歷史悠久的年糕,看似不起眼,卻能讓人回到故鄉,嘗到童年。


我叫周裕君,80 後,寧波俞家年糕第三代主理人。



區別於北方的糯米年糕,寧波人習慣用水磨工藝將粳米做出糯米的口感,使其更易消化。我的外公俞存齊就是製作寧波年糕的行家,並早在 1979 年就創辦了俞家年糕手工坊。


記憶裡,每天天還沒亮,外公已經挑著桶去巷口的百年老井取水,外婆則會把泡了一夜的上好稻米衝洗乾淨,等著外公回來磨漿。



精選原料加上洗米、浸米、水磨、榨乾、初粉碎、精粉碎、炭火蒸、攪拌打實、成型、切條、自然晾乾,12 道缺一不可的手做工序,外公的年糕爽滑柔韌,久煮不糊,比當時名聲極響的慈城年糕更勝一籌。


每逢村裡有大戲,前來看戲的大爺大媽都會到年糕坊吃一個熱氣騰騰的年糕團。當時一個年糕團賣兩毛錢,他們一吃就是十幾年。每到年底,俞家年糕坊前排隊的鄉親更是九曲十八彎,排得看不見尾。




2005 年,年糕坊交由我父母經營,日漸式微。一方面,父親因為頻繁高強度作業,腰間盤突出導致年糕產量降低;另一方面,廉價的「殭屍年糕」大幅來襲:它們顏色慘白形狀工整,像木乃伊一樣久放不壞。只守著幾公裡半徑賣年糕的俞家年糕坊利潤微薄,難以為繼。


我提出回家幫忙,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賣年糕是發不了財的,大學生賣年糕說出去多難聽!」一片反對聲中,只有做了一輩子年糕的外公鼓勵我:「好好做,將來我們俞家年糕要打敗慈城年糕!」


2011 年年底,我毅然辭掉了小學教師的鐵飯碗,回家接手前途未卜的年糕坊。




現在很多人說到年糕,都會首先想到糖炒或油爆。這些吃法都失掉了年糕的本味,吃不出年糕的好壞。真正愛吃年糕的老饕,會用兩個方法來分辨年糕的優劣:一是吃蒸年糕,在沒有任何添佐物時嘗到的百分百原味,咬起來 Q 彈滑糯、韌勁十足。


第二個是放棄油醬的雪菜年糕湯,舀一勺進嘴裡,除了雪菜的鮮爽,滿口濃鬱米香,嚼起來軟糯清甜,一口難忘。而我們俞家年糕照著傳下來的方子和手藝,就能把年糕做出那樣的好味道,讓嘗過的人都「過口難忘」。



2012 年,為了讓更多人吃到俞家年糕,我開始嘗試在網上售賣。時值《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寧波年糕獲得大量關注,訂單絡繹不絕。我們因製作場地受限,無法按時完成大批量的年糕製作,每天都有二三十人要求退款。


情急之下,我忐忑地同意了父親「訂些別家年糕」的提議,送來的貨卻讓我大跌眼鏡,它們有的白得嚇人,有的暗沉發黃,全沒有俞家年糕的白亮光潤,看一眼我就知道貨不對版。


我馬上花大價錢租了另一個場地,把自家做年糕的工具都搬過去,一個步驟都不敢偷懶,沒日沒夜和家裡人一起做了好幾天。做成之後,我給所有訂單都附贈一份年糕表達歉意,結果很多已經退款了的人,在嘗過以後又重新回頭下單。



到了 7、8 月,做年糕的人最害怕的高溫天如期而至。當年的包裝工藝和物流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俞家年糕因為不添加防腐劑,冬天的保質期在 15 天左右,夏天則更短,很多買家因為路途遙遠收到了發黴的年糕。那個夏天,我虧損了好幾萬,還是始終堅持俞家年糕「會發黴」的特質,並深感驕傲。畢竟,那才是「能給家裡人吃」的年糕。




憑藉過硬的質量,俞家年糕在食客們的口口相傳下日益壯大,買家遠至英國、日本。我們做過一個食客調研,2016 年年銷量過千萬,30% 的新增食客都來自老客介紹,單品復購率更是高達 40%一個食客評價到:「奶奶是個老寧波,第一次給她買俞家年糕的時候她還不高興,說這個年糕怎麼比一般的貴這麼多,結果現在想吃年糕就指定買這家!」



除了已經做到極致的傳統白年糕,我還開發了許多新的年糕品種:以桂林的桂花為材的香氣迷人的桂花年糕、用山東的紫薯做的營養豐富的紫薯年糕、加入雲南的黑糖做成的香糯微甜的黑糖年糕.


僅以桂花年糕為例,我搜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 11 種桂花,進行一一嘗試,精選了其中甜度、黏稠度、色澤度都到達理想狀態的 3 種,派送給寧波當地最有名的年糕師傅們和頻繁購買俞家年糕的資深食客進行盲品打分,歷經整整半年才確定了得分最高的那一款來售賣。



現在韓國炒年糕非常流行,我帶著團隊跑了北上廣最出名的韓國料理店,吃遍了各家的炒年糕。在反覆研究試做兩個月後,我們開發了一款中華年糕條,送給韓國的師傅們嘗試,他們吃過都讚不絕口。如今我已經成為許多韓國料理店的長期供應商。


今天,我在給我的孩子唱「外婆請我吃年糕」的時候,就餵她吃一口我從小吃到大的年糕。靠著外公的祖傳手藝和我的執著堅持,這些俞家年糕就像不變的歌詞,用不變的香氣和口感沿襲到這個時代,煥發出更生動的活力。我想,它一定也會成為更多人的童年、更多人的故鄉。

聽過周裕君的介紹,你是不是像小巴一樣,迫不及待就想做一鍋白菜年糕湯呢~真想知道是不是如他所說,沒有濃油重醬,年糕的原味更能讓人回味無窮。


俞家年糕

五穀豐登禮盒/吉祥如意禮盒

在吳曉波頻道美好的店獨家發售


農曆新年的尾巴,

一定要吃年糕,才會年年高!

點擊下方按鈕,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百心百匠》收視慘澹,匠人類紀錄片為何叫好不叫座?
    而為了擴大影響力,湖南衛視不管是宣傳還是排播《百心百匠》都是煞費苦心,節目合作方是頗受年輕喜愛的《王者榮耀》,收視定位人群很清楚;節目播出的時間定在周一到周四,每晚19點33分鐘,每集20分鐘,夾在《新聞聯播》和《獵場》這兩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間,以期帶動收視率,然而現在看來,收效卻不佳。
  • 吳曉波百匠大集發起國內首套大數據匠人評價體系,與茶語共發茶匠榜
    而茶語網作為吳曉波·百匠大集的戰略合作夥伴,此次也和百匠大集一起,聯合發布了百匠榜的第一個專題榜單——茶匠榜。此次百匠大集·茶匠榜的發布,也象徵著茶語網一直以來對茶及茶周邊匠人、品牌等頭部資源的深刻布局和多渠道推廣、流量分發的階段性達成——不僅可以整合國內茶界優勢推廣資源渠道,還能將茶匠人、茶品牌、茶界IP,通過更大眾化的、普通人更易接觸到的信息渠道資源進行有效推動。
  • 涵養時代匠心助力蘇作發展 吳中區啟動「百匠賦能計劃」
    為百匠賦能,為手藝點讚!近日(9月12日)上午,匠心築夢新時代——吳中區「百匠賦能計劃」啟幕活動在蘇州本色美術館舉行,活動全面展示新時代吳中文化人才的精神風貌和匠心精神,深度傳遞蘇工蘇作時代意蘊、彰顯江南文化氣質,近200位專家學者、吳中區文化人才、文創企業負責人等人出席。
  • 大型人文紀錄片《江南味道》全集
    八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江南味道》是《中國味道》系列紀錄片的首個拍攝內容,通過記錄人間天堂之地的各色美食和美食家,全景式展現了江南地區的美食傳承和透過美食的生命追求
  • 新片推薦▕ 《百心百匠》: 當紀錄片遇見明星真人秀
    著名媒體人孫冕,在他64歲這年,發起《百心百匠》這檔節目,「捧出赤忱之心,躬身俯首低下身來」,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手藝需要被與時俱進地傳承,而不是成為遺產,這似乎是祖輩留給我們的責任。路還很長,這只是剛剛開始。
  • 筆尖|兒時記憶——兒時的味道
    說起兒時的味道,熟悉而又有幾分陌生,現在的我們總會在碎片時間裡去緬懷逝去的兒時,不論生活如何,兒時的味道早已刻在我們的骨子裡,歷久彌香!提起「兒時的味道」短短幾字,卻蘊含深意,腦海裡翻騰起各種零食的畫面,思及味道大概離不了「酸甜苦辣鹹」五字。
  • 以赤誠之心留存傳承的《百心百匠》,將紀錄片「破局」為情懷綜藝的那些事兒
    但在當代,裴師傅苦於難尋傳人,這門珍貴的手藝,面臨斷代的危險,而其中那些動人的故事,文化的精髓,也可能隨之永遠湮滅。「我希望這件事不止我們這代在做,而且能代代傳承。」孫冕說,「孫楠為《百心百匠》專門做了一首歌,歌詞寫:轉眼五千年,你的容顏沒有變……十指傳藝千百年,前世今生把手牽。沒有前世,哪有今生把手牽。」
  • 《百匠奇案2》,劉羅獨家作品,匠者,亦凡人.
    我還記得之前一部關於手藝人紀錄片,它們真實地紀錄了許多古老而瀕危的手藝,和手藝人。這紀錄片連續三部在豆瓣上都獲得高分,我們對於這些承載著中華厚重歷史的事物充滿著關注。本期好本推薦,是劉羅老師的《百匠奇案2》,靈感便來源於對中華手藝人的研究。
  • 從湖南衛視熱播紀錄片《百心百匠》 看韓冠國際傳承中國古代配方
    近日,湖南衛視一檔名為《百心百匠》的紀錄片開播,素人工匠和他的技藝是主角,這樣一檔質樸的紀錄片,竟然出現在黃金時段,在五彩斑斕的綜藝節目和星光熠熠的連續劇中突圍而出
  • 劉羅三連|《百匠奇案2》
    2018年4月9日,沒錯正好就是這篇公眾號發布的兩年前,劉羅寫完了《百匠奇案》。當時的他只是想寫一個關於中國傳統匠人的故事,想將謀殺之謎與中國傳統結合在一起,並不曾想過這個劇本會給他帶來什麼,更沒有想過他會在19年年初,因為這個劇本拿下18年最佳銷量獨家的獎項。《百匠奇案》從創作伊始,就埋下了續作的伏筆。兩年後,仍舊是草長鶯飛的四月,《百匠奇案2》終於如約而至。
  • 《造物者》: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百匠大集
    80多年前,江西南昌一個傘匠的兒子,決定放棄祖傳的手藝,東渡日本留學。他湊不齊留學的費用,所幸,經過徐悲鴻引薦後,終於申請到政府資助,到日本「研究工藝、圖案,改進景德鎮陶瓷」。傅抱石,修傘鋪走出來的大畫家這個年輕人名叫傅抱石,如今,許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傑出的畫家和美術史家,但他考察、研究兩國工藝的經歷,卻很少再被提及。這段考察,幾乎也沒能改變中國造物者的命運。
  • 72歲攻城獅老爹,為了女兒竟做出可以吃的手工皂 | 百匠大集
    百匠大集
  • 《瑞克和莫蒂》第四季第二集,感性外公在線搶馬桶
    《瑞克和莫蒂》第四季已更新5集,對比前幾季,有人吐槽R&M沒有了以前的味道,邏輯不夠縝密,沒有了致命吐槽等等。但如果瑞克和莫蒂完全沒變,肯定又有人會噴毫無新意了。這部每集評分都在9.5以上的神劇在第四季中多了些柔軟的質感。第二集算得上目前最特別的一集了吧。
  • 樂天派外公
    【修改稿】樂天派外公李旻珈我的外公年輕時一定很帥。他的眼睛又大又亮,眉毛又濃又長,但頭頂卻是一片花白。外公的頭髮很多,有時候,外婆會打趣我的頭髮就是遺傳了外公。外公什麼時候臉上都掛著笑容,他笑起來暖暖的,仿佛能驅散人心頭的陰霾。外公是個「超級樂天派」。有什麼事,被人一開導,就能瞬間恢復好心情。
  • ​生命最初的愛——憶我宗山嶺陳八房的外公外婆
    外婆個兒不高,一雙小腳,身上的大褂永遠是乾乾淨淨的。挽著髮髻,頭髮一絲不苟,慈眉善目,笑容和藹。兒時我一直和外婆睡,猶記得睡在外婆懷抱裡的溫暖,那黎明的雞叫,竹林中沙沙風響,窗欞外微弱的曙光,仿佛就是眼前的光景。那甜蜜的時光今生再也無法得到,我常認為人在慈愛中長大心理永遠是健康陽光的。到如今我的單純寬容和我看任何事物都是善意的美好,一切都源自幼年在慈愛的環境中對事物最初的感知。
  • 湖南衛視紀錄片《百心百匠》今晚19點30分開播 李亞鵬伐木被蜂蜇拜師匠人親下廚
    在新的時代裡,後繼者在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那些流傳幾個世紀的手工、古法技藝,其實在悄悄地以全新的方式存在這世上。《百心百匠》尋著這些傳統技藝的蹤跡,用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講述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開始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之路的探索。著名媒體人孫冕,在他64歲的這年發起這件事,用他的話說是「捧出赤忱之心,躬身俯首低下身來」。
  • 敘江南 |《嚮往的生活》:氣味讓我們憶起難忘的人
    作為四川辣妹子的戚薇在節目中點了一個口味偏淡的上海菜——燻魚,因為燻魚是她外公最常做給她吃的一道菜,但是自從外公去世後她再也沒吃過和那個味道相同的。當黃磊把燻魚做好之後,忍了很久的戚薇禁不住嘗了一口便說道:「這就是外公的味道
  • 爆品軟水花灑背後的男人:文青、學霸、創客都是他 | 百匠大集
    坐在百匠君面前的阮晨海,是典型的雙子座,有著明顯的雙重性格:平時是不善言談、文質彬彬的文藝青年,用十三年專注於「水生活」產品;坐到會議桌前,又切換為成熟商人模式,胸有成竹、侃侃而談。這一回,他想做出真正改變水的產品,實現自己創立國貨品牌的夢想。
  • 大型公益文化紀錄片《百心百匠》10月30日湖南衛視開播
    以下文字綜合摘錄自新浪網、鳳凰網、中國新聞網、網易、華龍網、南方網、中青在線等媒體【摘要】 大型公益文化紀錄片《百心百匠》10月12日在京舉行開播發布會,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新周刊創始人、《百心百匠》發起人孫冕,湖南衛視總編室副主任王旭波,演員柯藍、主持人李艾以及多位非遺傳承人、行業嘉賓、政府嘉賓出席現場。
  • 高而不冷「慢綜藝」:湖南衛視《百心百匠》以眾心之力重現中華手工藝之魂
    動輒說到「匠人精神」,國人大多想到的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匠人」在日文中寫作「職人」,他們對痴迷一生的手藝,有著近乎自負的自尊。流傳甚廣的還有瑞士鐘錶工匠,在窗外數百年高山草甸風景不變的汝拉山谷,他們安靜而優雅打磨每一個零件,最後將這份時光雕琢的不朽,穿戴到世界舞臺的時尚前沿。當下的我們,身處一個快到飛起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