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麥兜媽嗎?她已經從方艙出院啦

2020-11-29 青春武漢

我等待著,

等風雨經過,等我們相見,

你微笑仰望著天,

我們一起種下心願。

—— 張學友《等風雨經過》

文 / 麥兜媽

公號 / 兜爺麻麻不睡覺

方艙最後的時光

在我19號上篇文章發出時,是我進入方艙的第7天,當時我已經做完了2次核酸,第一次結果為陰性,第二次結果還未出來。

了解之前的方艙生活請點擊:我在塔子湖方艙的7天生活全記錄

根據方艙患者手冊的出院標準

患者經過治療後病情好轉,並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連續3天以上體溫都不超過37度。

(二)呼吸道症狀(如:咳嗽、胸悶等)明顯減輕或消失。

(三)胸部X線檢查(胸片或胸部CT)和上次相比明顯好轉。

(四)連續2次(間隔至少1天)咽拭子檢查正常(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我還差一次核酸的結果和一次CT。

22號,醫生通知我去做CT,臨時CT室在室外,從我們當初進來登記的帳篷出去左手邊。

排隊登記。

CT室外

一會就排到我了,躺上去後,我一直在等著提示音告訴我 「吸氣~憋住~」,然而一直都沒有聲音,我豎起耳朵,不停的搜尋,怕我沒聽見影響了結果又要重做,緊張死了。

然後,就做完了......

我下來後問醫生,醫生說這裡不用憋氣......

方艙內,依然熱鬧非凡。

廣場舞的隊伍終於成行,沿路吸引人才,不一會兒,從一條隊伍輕鬆的擴充到兩條。

這位大叔,我只想給你瘋狂的打call

氣功?太極拳?八段錦?

哈羅~小寶貝~

保潔哥哥們的裝備也升級了,從開始的兩手拖到現在也是有車一族了。

置物架,裝起來。

美少女戰士們給家鄉的人錄視頻報平安。

還記得上篇文章裡,圖中間這位看書的大叔嗎?

他已經看完了那一本,換下一本了~

請問,張家口的醫護們都是有醫學和美術雙學位的麼?繼上次的靈魂熱乾麵之後,繼續推陳出新。

我這個區域裡76歲的婆婆,每天早上定點伏地挺身,我既佩服又擔心。

我走後,聽還在方艙裡的朋友說,現在已經開始有T臺秀和K歌賽了。

22號下午出院去學校隔離點的人們,我沒想到,第二天我也突然的加入到了這個隊伍裡,措手不及。

突然的別離

對於之前,達到標準出院的患者都是直接回家的,22號時,政府出臺了新政策,所有出院的患者需要再統一集中安排隔離14天才能回家

我非常贊成,目前對於這個病毒還有許多東西都是未知的,將感染患者逐級降低隔離等級,對自己,對家人都是好的。

23號,早上10點。

來查房的醫生告訴我,我的第二次核酸結果出來了,也是陰性的,昨天做的CT結果需要上報給專家組評估,看吸收情況,才能決定我能不能出院。

當天下午,一個負責我這個區域的河北的護士小姐姐跑到我床邊,問我是不是方艙那篇文章的作者。

在得到了我的肯定答覆後,立刻很開心的跟我說,

「卷妹兒走了,莊裡的妹子來啦,我們河北的護士也會照顧好你的啦,別傷心啦,別傷心啦。你看我們說話也帶捲兒呢。」

一連串竹筒倒豆子似的,我當時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對她笑了笑。

回過神之後,我才知道這就是那個在我上篇文章發出後,在我公號後臺留言的她。

一股暖意,湧上心頭。

然而一個小時後,還是她。

走到我床前跟說我,「恭喜你,今天可以出院了,趕快收拾東西吧。「

平靜的語氣裡似乎不曾有喜悅,是因為我沒有所以沒聽出來?還是她沒有?還是我們其實都沒有。

我驚訝之餘開始機械式的緩慢整理物品,一個護士過來催促,說車已經在外面等著了,讓我收拾東西快一點,馬上就要走。

周圍的大姐們知道我現在就要出院後,都熱心的過來幫我一起收拾,還擔心我要去的新隔離點環境不好,沒有被子,沒有盆子,沒有保溫壺,所以找來個大袋子,給我把方艙裡發的這些一股腦兒的都塞了進去,我的東西迅速的就全部打包完畢了,她們還一直提著幫我搬到了車上。

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我還來不及思考任何的事情,來不及有任何的情緒,從接到通知,到15分鐘後,我已經坐在了去隔離學校的公交上,大腦一片空白。

其實,這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我在醫學意義上是真的好了,我應該再次嘚瑟的宣布,我戰勝病毒了。

然而,我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我,還沒有告別。

我從來就沒想到過,這次方艙的經歷會給我帶來這麼多。

今天早上一個天津的護士朋友還在跟我微信說她今天是夜班,晚上到樓下來看我,而她們也都早早的就跟我約定好了,我出艙時一定要來送我,要跟我拍照合影。

而現在,我已經坐在了離開的車上。

我坐了好久好久,麻木的刷著微信裡的消息。

點開她的頭像,看著輸入框。

良久,才假裝沒事似的,用埋怨的語氣,用表情符號,隔離著我的情緒,告訴她我走了。

她回復我,要我不必傷感,

她回復我,等全國好了,等我來天津玩兒,帶我去吃津菜,帶我去聽相聲,帶我去逛第五大道……

她回復我,方艙也不清靜,洗漱也不方便。

我當時就看到她的回覆了,卻遲遲無法繼續回應,我不敢再去觸碰,我怕我情緒的堤防,就此崩潰。

我,還在車上。

後續更多的消息發來,原諒我沒有給你們及時的回覆。

我關上了手機,默默的流眼淚。

還有一個朋友,因我上篇文章而在方艙結識,雖然相處時間不長,而此刻我卻連告訴他的勇氣都沒有。

我知道現在交通都很發達,我知道我們可以隨時發信息,打電話。

但有時候,並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麼的讓我們無法接受,而是這件事所承載的情緒,壓得我們踹不過氣。

而此刻,未完成的告別,就讓悲傷的情緒先飛一會吧。

重返校園

大約一個小時後,公交車到了武漢儀表電子學校,即長江職業學院東校區。

每個區出院的患者都由各個區自行統一集中安排隔離點,江岸區出院的都在這裡。

漫長的排隊等候之後,晚上8點我終於來到了隔離宿舍區的門口。

為了避免入樓登記時人群聚集,大家下車後排起了長隊,5個5個的進去登記入住信息。

一樓進門處生活用品的箱子依次排開,有牙刷,牙膏,毛巾,涼拖鞋,捲紙,自行領取。

宿舍是每人單獨一間,房內帶衛生間,有熱水。

房間內放好了床墊,被子,枕頭,電暖爐,盆子,開水壺,垃圾袋,洗手液,都是新的。

每間房的房門都沒有鎖,要拿凳子頂住。

房間內的衛生間

生活須知

終於可以洗澡了。

第二天,一個熱心的小哥組織大家開始建群,有什麼消息也方便集體通知。

這個群名的確定還頗費一番周折。

一開始小哥改為叫患者群,大家直嚷嚷,覺得不妥,接著又改成了病友群,反對的更多,說我們都已經好了。

然後小哥就改成了叫社會群,我覺著聽起來怪怪的,說要不就叫重返校園群吧。

最終,咱們重返校園群就這麼定下來了。

大家都是頭天晚上剛到這裡的,樓棟號也是傻傻分不清楚,從11棟改到19棟再到16棟,現在看這圖才發現又改成了19棟....

一群人為了個群名站在走道裡聊得熱火朝天。

回到我的房間。

我這兒是個六人宿舍,帶一個陽臺,樓下是一個廢舊的駕校,再往外是關豹高速,前方視野開闊,我喜歡。

經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小哥提醒,我站在房中央,打開手機指南針。

哇喔~原來我住的是一間南北通透,獨立衛浴帶陽臺,視野無遮擋的路景房哇~!很厲害的樣子~

毛巾當拖把,蹲在地上把地面擦得亮堂堂~在家都沒這麼幹過~

可能是因為我們都是痊癒出院的患者,所以在這裡可以出自己的房門,在走廊溜達,但是不能出這棟樓。

宿舍走廊,多數時候都是靜悄悄的,大家都各自在自己的房間裡。

本來只是想看一看周圍的情況就回房間的,宿舍樓裡面每個地方都一樣,也確實沒什麼好溜達的。

結果無意中,我發現了貼在宿舍門上的精彩,原來這所學校是藏龍臥虎之地。

不明覺厲型

文能掛機噴隊友,武能越塔送人頭。

橫批:祖安玩家

堅強的活下去,學弟們!-----來自四生花男神的忠告

這個..... 你對門的兄弟知道嗎?

短暫的大學青春時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接著走到樓梯口,每層樓都有一個這樣的開水器。

下到一樓,這裡24小時有護士值守,每天都會測量體溫和發放中藥。

聽她們介紹,她們都來自武漢弘濟骨科醫院。

在我來的第二天晚上,有工作人員來裝wifi了,從晚上8點一直忙活到12點。

不過我這間房裡面的信號不太好,但在房門口還不錯,不是剛好放了個凳子抵著門嗎,於是刷劇的日常如下所示,哦,不,學習的日常。

這裡剛開始人手不夠,每天三餐送餐的時間都很晚,現在也慢慢有了改善。

兩葷兩素,每天也有水果和酸奶,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已經可以了。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畢竟咱是被我塔子湖艙爺寵過的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哇。

噢~懷念我艙爺的呵護。

不過呢,值得欣喜的是,這也終於讓我的肚子有了空閒之地,能把離家時帶的一大包零食給逐一消滅了,畢竟,艙爺一直沒有給我這個機會。

呼吸著外面新鮮的空氣,看看外面遠處的風景,悠閒的下午茶開啟。

什麼植物末,反式脂肪,什麼高GI,戒糖,現在我只要我的優樂美,哦,不,是鹿角巷。

學校宿舍的環境雖然沒有在酒店和方艙的環境好,但也不妨礙咱們自娛自樂不是嗎?

咚!我聽見有什麼輕輕落地的聲音。

寫在最後

我們都是抗疫的一份子,但,我們也都是疫中人。

隨著全國各地的醫療團隊和物資的持續支持,武漢的疫情,相比剛開始的時候,已經好了許多。

患者們不再是一床難求,也不再核酸檢測無門,醫療的分類收治和秩序也日漸清晰。

而當我們解決了面對自身現實最大的危機時,當我們身邊的環境顯得不再那麼的恐懼未知和不確定時,對於個人,突然就有了空間,去感受到自己的內心。

在這場疫情裡,

有足不出戶隔離在家數日的人們,

有一直在外到處奔走不停歇的志願者們,

有以一當十的社區工作人員們,

有一直撐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

有給我們帶來各種前方報導,卻也同時身在前方的記者們,

有為了當下社會生活能正常運轉而同樣堅守在一線的警察們,環衛工們,超市員工們,外賣小哥們,

更有身在異地他鄉卻在心裡一直無比牽掛著家鄉的武漢人們,

還有千千萬的感染患者及他們的家人。

同處一個疫情之下,每個人都會有他自己個人的經歷,有他自己要去面對的東西,或輕或重。

當周遭的一切都趨於平緩以後,當我們不再那樣危急和忙碌時,當緊繃的神經放下來時,當沒有那麼多緊急的時刻調動著我們的情緒時。

對於自身的體驗感,會席捲而來。

麻木,悲傷,疲憊,內疚,無力,憤怒,對未來的迷茫,或一或多,交織在了一起,在不經意間蔓延。

這,都是正常的。

等待是漫長的,在漫長的堅守中,將目光拉回到當下,我之前一直在做著什麼,我現在正在做著什麼,我能夠做的是什麼。

哪怕再微小,也重要。

疫情的結束需要時間,社會恢復正常的運轉也需要時間,而我們自己的心靈更需要時間。

風雪過後,我們愛的武漢,會依然溫暖如初。

攝影 / CHACHA

聽說,武大的早櫻,悄悄的盛開了。

相關焦點

  • 麥兜媽:希望我真實的記錄能給大家帶來力量
    「塔子湖方艙『傳說中的B192』」2月2日,是她第一次出現症狀後的第12天。算上這一天,她已經退燒3天,體溫一直在36.5℃左右,所有的不適症狀均已消失。「我想我已經戰勝病毒了」,麥兜媽在文章中寫道。但疾病遠比她想像得更狡猾!沒過幾天,她的核酸檢測結果出來,陽性!於是,她從居家隔離狀態,轉為集中定點隔離。
  • 【萌到爆】麥兜來靜安啦!你還記得這隻從小看到大的豬嗎?
    「我個名叫麥兜兜,我個名叫麥兜兜,我啊媽叫麥太太,我最喜愛食麥甩咯,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看到這段歌詞就默默唱出來的朋友請舉起手!很多人都看過的《麥兜故事》上映已經15年了,時間啊~它就是過得這麼快,一下子我們都長大了。想當初要是對不上魔性的魚丸粗面臺詞,你都不好意思開口和同學打招呼。
  • 你還記得他嗎?那個執著的麥兜
    麥兜:麻煩你,魚丸粗面。老闆:木有粗面。麥兜:是嗎?那來碗魚丸河粉吧。老闆:木有魚丸。麥兜:是嗎?那牛肚粗面吧。老闆:木有粗面。麥兜:那要魚丸油麵吧。老闆:木有魚丸。麥兜:怎麼什麼都沒有啊?那要墨魚丸粗面。老闆:木有粗面。……記得這段經典的對話嗎?曾經以為小孩子才會像麥兜這樣,念念不忘自己想要的東西。
  • 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湯三立今年41歲,參加公安工作18年,進方艙之前是黃陂公安分局前川所魯臺社區的社區民警,有著近15年的社區工作豐富經驗,現在是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的小組長。2月14日主動要求進駐方艙醫院以後,湯三立已經在這裡駐守了13天。「方艙內現在有92名患者,還有來自8家市內醫院的244名醫護人員」。
  • 方艙無戰事
    走進方艙時,醫護人員感到金銀潭醫院在背後給自己施壓: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很快就會進入更危險的境地。 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李昕記得,2月5日,她和同事花了3個多小時搭建這些帳篷。當晚,東西湖方艙醫院收治患者,她被安排在2月8日凌晨進艙。 「要進去打仗了,突然緊張起來,萬一我有什麼,女兒您幫我照顧,她做您女兒,我放心。」她發消息給女兒的班主任。 她告訴了父親自己兩張銀行卡的密碼,說把錢留給女兒上學。「媽媽如果不在了,要照顧自己,已經是少年了,錢留著上學時候用,不要亂花。」她又叮囑女兒。
  • 謝立文 我還不夠麥兜
    或者還沒有,我不知道。我覺得還有一個故事要講,可能在下一部電影講。回答完那個問題,麥兜的問題我可能就答完了。  人物周刊:麥兜的電影已經拍了不少,那麥嘜現在到哪裡去了?如果要拍麥嘜的電影,你會怎麼拍?謝立文:麥兜已經太過搶鏡了,麥嘜很難有多大的表現,成為一個有個性的角色。如果要拍電影,可能會變成一個新的東西。
  • 武漢14座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病人從不敢進到不捨出院,經歷了什麼
    為重症危重症患者進行專家會診、到方艙醫院去查房、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來武漢快兩個月,劉清泉幾乎一天都沒有停下過。他說,他還沒有考慮過回北京的事。「疫情不退,我也不能退。」她,帶領病患一起跳新疆舞2月中旬,一段醫生在方艙醫院裡帶領病患一起跳新疆舞的視頻上了熱搜。
  • 湯三立: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2月26日23時,民警湯三立對著一張紙條,和輔警李賽正在做著進入方艙醫院的準備。27日2時至8時,他們將進入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內執行安保勤務,順便幫患者把要採購的東西帶進去。  湯三立今年41歲,是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組長、武漢市公安局黃陂區分局前川派出所社區民警。他15年的社區工作經驗,如今在方艙醫院裡派上了大用場。
  • 方艙醫院的800塊拼圖
    進入方艙後,她點的第一個跑腿訂單,是幾包火雞面。吃到一半,附近的叔叔阿姨都湊過來了。大家都因為太久沒有吃辣饞得慌。「在這裡過得太營養了,誰不想吃點垃圾食品?」在他們的委託下,周玉婷把周邊商超的火雞面買到斷貨。因為疫情,她「躲」過了春節的家庭聚會,卻不得不在方艙接受叔叔阿姨的「盤問」:論文寫得怎麼樣?工作找了嗎?
  • 電影賞析:《麥兜故事》我不像麥兜般善良,卻有幸擁有麥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有了去馬代的打算,但第一次知道馬代,的確是小時候看麥兜故事看來的。一直以為麥兜去過馬代,今日回看,原來是麥太一個美好的謊言。今年高三畢業,我也如願以償地和我的媽媽一起去馬代啦,真的很美,很捨不得走。說完了我與這部電影的相關,還是著重回到電影內容吧。作為一個去過香港的廣州人,在如此港味十足的電影裡可以說是相當之有代入感和畫面感了。
  • 【有獎參與】派克蘭帝《麥兜·飯寶奇兵》大電影同款T恤淘寶眾籌已經上線啦~ 麥兜陪你過暑假
    今日起至8月7日派克蘭帝《麥兜·飯寶奇兵》同款T恤淘寶眾籌已經上線開始搶購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直擊武漢丨再見,武昌方艙!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特派記者 鄒晨瑩 辜鵬博 武漢報導 後期 周林熙位於武漢市洪山體育館的武昌方艙醫院,將於3月10日正式休艙。3月9日,記者鏡頭和文字記錄下武昌方艙醫院即將休艙的最後時光。這個於2月5日最早開艙的方艙醫院,也即將成為最晚休艙的方艙醫院。
  • 麥兜:魚丸粗面這個梗有誰記得?成為大人的麥兜不再喜歡了
    麥兜:魚丸粗面這個梗有誰記得?成為大人的麥兜不再喜歡了魚丸粗面應該是我們心中的一段有趣且難忘的回憶,麥兜總是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感動,在我們的心目中,麥兜一直是一隻有點呆萌的小豬,但是總能說出讓人印象深刻的道理出來,不禁讓我們對他深深著迷。
  • 見證方艙醫院的最後時刻:縱有不舍,仍願後會無期
    探訪:休艙前夕的江夏方艙醫院青筍、雞塊、米飯,江夏方艙醫院的隔離病區裡,輕症康復患者趙女士正在不慌不忙地吃著盒飯,不時抬頭看著電視上的新聞。這是她在隔離病區裡吃的最後一頓午餐,桌子上的手機亮著屏幕。和其他還沒有離開的康復患者一樣,趙女士的床邊也放著一個黑色塑膠袋,裡面鼓鼓囊囊的,東西看起來不少,要帶走的東西她在吃飯前就已經整理好了。身邊不斷有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走過,趙女士不停地向他們致謝。「我現在心情挺複雜的,盼著趕緊出院,又有點捨不得這些醫護人員。
  • 方艙「小太陽」(報告文學)
    武漢江岸方艙醫院裡,她與武漢及全國各地的同行們晝夜鏖戰,成為患者口裡的「方艙貼心人」,被武漢同行譽為暖人的「小太陽」…… 「早安,加油!」 3月下旬,在西柏坡隔離時的每個早晨,解明芳總能收到多位患者發來的問候,仿佛她還未從武漢離開。
  • 一線抗疫群英譜|湯三立: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2月26日23時,民警湯三立對著一張紙條,和輔警李賽正在做著進入方艙醫院的準備。27日2時至8時,他們將進入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內執行安保勤務,順便幫患者把要採購的東西帶進去。湯三立今年41歲,是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組長、武漢市公安局黃陂區分局前川派出所社區民警。他15年的社區工作經驗,如今在方艙醫院裡派上了大用場。
  • 《麥兜:我和我媽媽》:媽媽,其實我好愛你的
    每一部麥兜電影裡,麥兜都會有一個新的形象,或者說是一身新的行頭,他可能是武當山的小學徒,也可能是合唱團裡的小歌手,在《我和我媽媽》裡,他是一個帥氣的神探,加上黃磊的配音,我第一次覺得這隻小豬充滿智慧,還很瀟灑英俊。
  • 「小說」麥兜的「命運」
    吐舌頭是狗的本性,管天管地還管著人家吐舌頭!難道你也管方塊裡那個球球吐舌頭嗎?媽,我叫你親媽好不?你就讓我老老實實做條狗,讓我踏踏實實地玩一會還不行嗎?麥兜簡直是煩透了,眼睛左顧右盼,嘴角下撇得更厲害了。一分神一扭頭,又讓主人一把把頭搬過來,「給我好好聽著!」主人的玉掌帶著香風一下拍在它的狗頭上。
  • 深度揭秘《麥兜我和我媽媽》 你都看懂了嗎?麥兜的故事隱藏了很多你絕對想不到的
    而十月一日上映的《麥兜我和我媽媽》,也同樣對場景細節格外考究,這個豬頭麥兜生活的世界很多都有真實來源,其中細節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加豐富,十一進影院的時候你確定你都認出來了嗎?在看正片之餘,不妨一起找找這些有趣的細節吧!
  • 方艙的日與夜|戰疫日記
    發燒39度的付丹,同樣在2月6日那個雨夜,被送去了武昌方艙。嚴格來說,此時的她算不上官方定義的確診。她做過核酸檢測,結果還未出來。在體育館外搭起來用於預檢分診的帳篷,醫生看她的CT片,表示「已經很明確了」,於是她也被收進方艙。果然,當天下午核酸檢驗出來結果為陽性。她已經連續高燒一周多了,直至5號晚上才被社區安排進酒店進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