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待著,
等風雨經過,等我們相見,
你微笑仰望著天,
我們一起種下心願。
—— 張學友《等風雨經過》
文 / 麥兜媽
公號 / 兜爺麻麻不睡覺
方艙最後的時光
在我19號上篇文章發出時,是我進入方艙的第7天,當時我已經做完了2次核酸,第一次結果為陰性,第二次結果還未出來。
了解之前的方艙生活請點擊:我在塔子湖方艙的7天生活全記錄
根據方艙患者手冊的出院標準
患者經過治療後病情好轉,並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連續3天以上體溫都不超過37度。
(二)呼吸道症狀(如:咳嗽、胸悶等)明顯減輕或消失。
(三)胸部X線檢查(胸片或胸部CT)和上次相比明顯好轉。
(四)連續2次(間隔至少1天)咽拭子檢查正常(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我還差一次核酸的結果和一次CT。
22號,醫生通知我去做CT,臨時CT室在室外,從我們當初進來登記的帳篷出去左手邊。
排隊登記。
CT室外
一會就排到我了,躺上去後,我一直在等著提示音告訴我 「吸氣~憋住~」,然而一直都沒有聲音,我豎起耳朵,不停的搜尋,怕我沒聽見影響了結果又要重做,緊張死了。
然後,就做完了......
我下來後問醫生,醫生說這裡不用憋氣......
方艙內,依然熱鬧非凡。
廣場舞的隊伍終於成行,沿路吸引人才,不一會兒,從一條隊伍輕鬆的擴充到兩條。
這位大叔,我只想給你瘋狂的打call
氣功?太極拳?八段錦?
哈羅~小寶貝~
保潔哥哥們的裝備也升級了,從開始的兩手拖到現在也是有車一族了。
置物架,裝起來。
美少女戰士們給家鄉的人錄視頻報平安。
還記得上篇文章裡,圖中間這位看書的大叔嗎?
他已經看完了那一本,換下一本了~
請問,張家口的醫護們都是有醫學和美術雙學位的麼?繼上次的靈魂熱乾麵之後,繼續推陳出新。
我這個區域裡76歲的婆婆,每天早上定點伏地挺身,我既佩服又擔心。
我走後,聽還在方艙裡的朋友說,現在已經開始有T臺秀和K歌賽了。
22號下午出院去學校隔離點的人們,我沒想到,第二天我也突然的加入到了這個隊伍裡,措手不及。
突然的別離
對於之前,達到標準出院的患者都是直接回家的,22號時,政府出臺了新政策,所有出院的患者需要再統一集中安排隔離14天才能回家。
我非常贊成,目前對於這個病毒還有許多東西都是未知的,將感染患者逐級降低隔離等級,對自己,對家人都是好的。
23號,早上10點。
來查房的醫生告訴我,我的第二次核酸結果出來了,也是陰性的,昨天做的CT結果需要上報給專家組評估,看吸收情況,才能決定我能不能出院。
當天下午,一個負責我這個區域的河北的護士小姐姐跑到我床邊,問我是不是方艙那篇文章的作者。
在得到了我的肯定答覆後,立刻很開心的跟我說,
「卷妹兒走了,莊裡的妹子來啦,我們河北的護士也會照顧好你的啦,別傷心啦,別傷心啦。你看我們說話也帶捲兒呢。」
一連串竹筒倒豆子似的,我當時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對她笑了笑。
回過神之後,我才知道這就是那個在我上篇文章發出後,在我公號後臺留言的她。
一股暖意,湧上心頭。
然而一個小時後,還是她。
走到我床前跟說我,「恭喜你,今天可以出院了,趕快收拾東西吧。「
平靜的語氣裡似乎不曾有喜悅,是因為我沒有所以沒聽出來?還是她沒有?還是我們其實都沒有。
我驚訝之餘開始機械式的緩慢整理物品,一個護士過來催促,說車已經在外面等著了,讓我收拾東西快一點,馬上就要走。
周圍的大姐們知道我現在就要出院後,都熱心的過來幫我一起收拾,還擔心我要去的新隔離點環境不好,沒有被子,沒有盆子,沒有保溫壺,所以找來個大袋子,給我把方艙裡發的這些一股腦兒的都塞了進去,我的東西迅速的就全部打包完畢了,她們還一直提著幫我搬到了車上。
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我還來不及思考任何的事情,來不及有任何的情緒,從接到通知,到15分鐘後,我已經坐在了去隔離學校的公交上,大腦一片空白。
其實,這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我在醫學意義上是真的好了,我應該再次嘚瑟的宣布,我戰勝病毒了。
然而,我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我,還沒有告別。
我從來就沒想到過,這次方艙的經歷會給我帶來這麼多。
今天早上一個天津的護士朋友還在跟我微信說她今天是夜班,晚上到樓下來看我,而她們也都早早的就跟我約定好了,我出艙時一定要來送我,要跟我拍照合影。
而現在,我已經坐在了離開的車上。
我坐了好久好久,麻木的刷著微信裡的消息。
點開她的頭像,看著輸入框。
良久,才假裝沒事似的,用埋怨的語氣,用表情符號,隔離著我的情緒,告訴她我走了。
她回復我,要我不必傷感,
她回復我,等全國好了,等我來天津玩兒,帶我去吃津菜,帶我去聽相聲,帶我去逛第五大道……
她回復我,方艙也不清靜,洗漱也不方便。
我當時就看到她的回覆了,卻遲遲無法繼續回應,我不敢再去觸碰,我怕我情緒的堤防,就此崩潰。
我,還在車上。
後續更多的消息發來,原諒我沒有給你們及時的回覆。
我關上了手機,默默的流眼淚。
還有一個朋友,因我上篇文章而在方艙結識,雖然相處時間不長,而此刻我卻連告訴他的勇氣都沒有。
我知道現在交通都很發達,我知道我們可以隨時發信息,打電話。
但有時候,並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麼的讓我們無法接受,而是這件事所承載的情緒,壓得我們踹不過氣。
而此刻,未完成的告別,就讓悲傷的情緒先飛一會吧。
重返校園
大約一個小時後,公交車到了武漢儀表電子學校,即長江職業學院東校區。
每個區出院的患者都由各個區自行統一集中安排隔離點,江岸區出院的都在這裡。
漫長的排隊等候之後,晚上8點我終於來到了隔離宿舍區的門口。
為了避免入樓登記時人群聚集,大家下車後排起了長隊,5個5個的進去登記入住信息。
一樓進門處生活用品的箱子依次排開,有牙刷,牙膏,毛巾,涼拖鞋,捲紙,自行領取。
宿舍是每人單獨一間,房內帶衛生間,有熱水。
房間內放好了床墊,被子,枕頭,電暖爐,盆子,開水壺,垃圾袋,洗手液,都是新的。
每間房的房門都沒有鎖,要拿凳子頂住。
房間內的衛生間
生活須知
終於可以洗澡了。
第二天,一個熱心的小哥組織大家開始建群,有什麼消息也方便集體通知。
這個群名的確定還頗費一番周折。
一開始小哥改為叫患者群,大家直嚷嚷,覺得不妥,接著又改成了病友群,反對的更多,說我們都已經好了。
然後小哥就改成了叫社會群,我覺著聽起來怪怪的,說要不就叫重返校園群吧。
最終,咱們重返校園群就這麼定下來了。
大家都是頭天晚上剛到這裡的,樓棟號也是傻傻分不清楚,從11棟改到19棟再到16棟,現在看這圖才發現又改成了19棟....
一群人為了個群名站在走道裡聊得熱火朝天。
回到我的房間。
我這兒是個六人宿舍,帶一個陽臺,樓下是一個廢舊的駕校,再往外是關豹高速,前方視野開闊,我喜歡。
經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小哥提醒,我站在房中央,打開手機指南針。
哇喔~原來我住的是一間南北通透,獨立衛浴帶陽臺,視野無遮擋的路景房哇~!很厲害的樣子~
毛巾當拖把,蹲在地上把地面擦得亮堂堂~在家都沒這麼幹過~
可能是因為我們都是痊癒出院的患者,所以在這裡可以出自己的房門,在走廊溜達,但是不能出這棟樓。
宿舍走廊,多數時候都是靜悄悄的,大家都各自在自己的房間裡。
本來只是想看一看周圍的情況就回房間的,宿舍樓裡面每個地方都一樣,也確實沒什麼好溜達的。
結果無意中,我發現了貼在宿舍門上的精彩,原來這所學校是藏龍臥虎之地。
不明覺厲型
文能掛機噴隊友,武能越塔送人頭。
橫批:祖安玩家
堅強的活下去,學弟們!-----來自四生花男神的忠告
這個..... 你對門的兄弟知道嗎?
短暫的大學青春時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接著走到樓梯口,每層樓都有一個這樣的開水器。
下到一樓,這裡24小時有護士值守,每天都會測量體溫和發放中藥。
聽她們介紹,她們都來自武漢弘濟骨科醫院。
在我來的第二天晚上,有工作人員來裝wifi了,從晚上8點一直忙活到12點。
不過我這間房裡面的信號不太好,但在房門口還不錯,不是剛好放了個凳子抵著門嗎,於是刷劇的日常如下所示,哦,不,學習的日常。
這裡剛開始人手不夠,每天三餐送餐的時間都很晚,現在也慢慢有了改善。
兩葷兩素,每天也有水果和酸奶,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已經可以了。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畢竟咱是被我塔子湖艙爺寵過的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哇。
噢~懷念我艙爺的呵護。
不過呢,值得欣喜的是,這也終於讓我的肚子有了空閒之地,能把離家時帶的一大包零食給逐一消滅了,畢竟,艙爺一直沒有給我這個機會。
呼吸著外面新鮮的空氣,看看外面遠處的風景,悠閒的下午茶開啟。
什麼植物末,反式脂肪,什麼高GI,戒糖,現在我只要我的優樂美,哦,不,是鹿角巷。
學校宿舍的環境雖然沒有在酒店和方艙的環境好,但也不妨礙咱們自娛自樂不是嗎?
咚!我聽見有什麼輕輕落地的聲音。
寫在最後
我們都是抗疫的一份子,但,我們也都是疫中人。
隨著全國各地的醫療團隊和物資的持續支持,武漢的疫情,相比剛開始的時候,已經好了許多。
患者們不再是一床難求,也不再核酸檢測無門,醫療的分類收治和秩序也日漸清晰。
而當我們解決了面對自身現實最大的危機時,當我們身邊的環境顯得不再那麼的恐懼未知和不確定時,對於個人,突然就有了空間,去感受到自己的內心。
在這場疫情裡,
有足不出戶隔離在家數日的人們,
有一直在外到處奔走不停歇的志願者們,
有以一當十的社區工作人員們,
有一直撐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
有給我們帶來各種前方報導,卻也同時身在前方的記者們,
有為了當下社會生活能正常運轉而同樣堅守在一線的警察們,環衛工們,超市員工們,外賣小哥們,
更有身在異地他鄉卻在心裡一直無比牽掛著家鄉的武漢人們,
還有千千萬的感染患者及他們的家人。
同處一個疫情之下,每個人都會有他自己個人的經歷,有他自己要去面對的東西,或輕或重。
當周遭的一切都趨於平緩以後,當我們不再那樣危急和忙碌時,當緊繃的神經放下來時,當沒有那麼多緊急的時刻調動著我們的情緒時。
對於自身的體驗感,會席捲而來。
麻木,悲傷,疲憊,內疚,無力,憤怒,對未來的迷茫,或一或多,交織在了一起,在不經意間蔓延。
這,都是正常的。
等待是漫長的,在漫長的堅守中,將目光拉回到當下,我之前一直在做著什麼,我現在正在做著什麼,我能夠做的是什麼。
哪怕再微小,也重要。
疫情的結束需要時間,社會恢復正常的運轉也需要時間,而我們自己的心靈更需要時間。
風雪過後,我們愛的武漢,會依然溫暖如初。
攝影 / CHACHA
聽說,武大的早櫻,悄悄的盛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