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網際網路而多彩,生活因網際網路而豐富
網絡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拉近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
也可能在無形之中給我們帶來傷害
我們應自覺弘揚網絡正能量
文明上網,理性發聲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調要「抓好網絡空間道德建設」「持續推進誠信建設」,提出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培養文明自律網絡行為、豐富網上道德實踐、營造良好網絡道德環境四點要求,為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網絡誠信體系、促進網絡空間日益清朗提供了重要價值規範。
1
加強網絡內容建設
網絡信息內容廣泛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行為。要深入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讓科學理論、正確輿論、優秀文化充盈網絡空間。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引導網際網路企業和網民創作生產傳播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表演、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音視頻、網絡動漫、網路遊戲等。加強網上熱點話題和突發事件的正確引導、有效引導,明辨是非、分清善惡,讓正確道德取向成為網絡空間的主流。
2
培養文明自律網絡行為
網上行為主體的文明自律是網絡空間道德建設的基礎。要建立和完善網絡行為規範,明確網絡是非觀念,培育符合網際網路發展規律、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的網絡倫理、網絡道德。倡導文明辦網,推動網際網路企業自覺履行主體責任、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依法依規經營,加強網絡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堅決打擊網上有害信息傳播行為,依法規範管理傳播渠道。倡導文明上網,廣泛開展爭做中國好網民活動,推進網民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廣大網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遠離不良網站,防止網絡沉迷,自覺維護良好網絡秩序。
3
豐富網上道德實踐
網際網路為道德實踐提供了新的空間、新的載體。要積極培育和引導網際網路公益力量,壯大網絡公益隊伍,形成線上線下踴躍參與公益事業的生動局面。加強網絡公益宣傳,引導人們隨時、隨地、隨手做公益,推動形成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良好風尚。拓展「網際網路+公益」、「網際網路+慈善」模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公益、網絡慈善活動,激發全社會熱心公益、參與慈善的熱情。加強網絡公益規範化運行和管理,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促進網絡公益健康有序發展。
4
營造良好網絡道德環境
加強網際網路管理,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嚴格依法管網治網,加強網際網路領域立法執法,強化網絡綜合治理,加強網絡社交平臺、各類公眾帳號等管理,重視個人信息安全,建立完善新技術新應用道德評估制度,維護網絡道德秩序。開展網絡治理專項行動,加大對網上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清理網絡欺詐、造謠、誹謗、謾罵、歧視、色情、低俗等內容,反對網絡暴力行為,依法懲治網絡違法犯罪,促進網絡空間日益清朗。
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應該如何抵制網絡不文明行為,做到理性發聲呢?
1
樹立文明意識,加強網絡道德觀念
常見的網絡不文明行為有:使用網絡暴力進行人身攻擊,肆意傳播謠言、虛假信息,強制下載、強制廣告,傳播網絡病毒等。
我們應當樹立文明意識,積極倡導社會主義,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範。不在網上謾罵、詆毀、誹謗他人,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堅決抵制色情、暴力、恐怖信息……要增強安全防範意識,避免洩露個人信息。
2
提高辨別能力,抵制不良誘惑
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查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能隨時隨地地在網絡平臺中發表自己的言論。面對網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我們應當具備信息辨別能力,善於明辨是非,摒棄虛假信息,學習先進知識。同時,要學會抵制網絡之中的不良誘惑,不貪圖小便宜,不沉迷網路遊戲,健康上網,讓網際網路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
3
學會獨立思考,避免趨同心理
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自身價值觀可能還未定型,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常常處於一種搖擺不定的狀態,又容易擔心因自己的想法與他人不同而被孤立。因此,我們往往在評價事物時趨於大眾的看法。
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敢於提出質疑、追求真理,時刻警惕自己是否在不經意間成為了語言「施暴者」。
4
遵守網絡禮儀,做到真誠待人
網絡禮儀是網際網路使用者在網上對其他人應有的禮儀,對於構建良好的網絡秩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網際網路上發表言論時,要言語有度、真誠待人。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使用網絡時同樣要尊重他人的想法與意見,與人產生分歧時,要平心靜氣,以理服人。
我們是網絡便捷性的享受者
更是文明網絡環境的捍衛者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
文明上網,理性發聲
攜手營造健康清朗的網絡空間
來源:網絡
【來源:普陀衛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