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70後手藝人,用一雙玲瓏巧手演繹「剪」彩人生!

2020-12-25 FY時代記憶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楊毅,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

楊毅,字濟中,號尚義軒主人,1975年出生,山西稷山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藝委會會員;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三晉英才拔尖骨幹人才;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剪紙高級創作研究員;山西黃河剪紙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山西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運城剪紙協會常務副會長。

每到逢年過節的喜慶節日,大家都會熱熱鬧鬧的在窗戶貼上紅豔豔的窗花,窗花的樣式千變萬化,內容古樸風趣,每一個都是剪紙藝人智慧的結晶,表達了人們對到來的節日充滿的美好期待之情。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

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不僅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還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剪紙藝術在北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距今已經擁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一項中華古老藝術的傳承,流傳至現在,已經衍生出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技藝手法,作為一名優秀的剪紙手工藝匠人楊毅,將帶你領略剪紙那不一樣的風採。

「剪紙是一門技術活,看似簡單,似乎只要一張紙、一把剪刀就可以完成整個作品的創作。實則不然,要真正剪刻出一件藝術品,不僅需要各種刻刀的相互配合,還需要匠人的精巧構思,在剪刻過程中,需靜氣凝神,做到眼到、心到、意到、刀到,眼隨手動,手隨心動,刀隨氣動,紙隨刀動。而且對於線條的把握,也需要剪紙藝人的格外留心,有的地方細如絲線,有的地方粗如鋼絲,一分一毫,均不可有一釐之差。」楊毅老師說道。

他自幼跟隨母親學習剪紙藝術,自得其樂。軍旅十載時光,曾成功舉辦了個人的民俗剪紙展。他的剪紙作品不僅有北方剪紙的雄渾大氣,細微之處又不失精細華麗之美感。他立足山西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淳樸的民風民俗,進行了藝術的提煉和升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多維視角,誇張變形,講究精心設計和布局,又注重細節的表現,嘗試黑、白、紅的巧襯色,形成了鮮明的個性風格!

楊毅是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獲得者,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金鳳凰」金獎獲得者,曾蟬聯中國剪紙藝術節和國際剪紙藝術節金獎五連冠,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在2012年創建了尚義軒剪紙藝術中心,主要深入挖掘、研究、整理河東民間民俗剪紙和刺繡藝術,遍訪河東大地剪紙老藝人,收藏各種民俗剪紙和刺繡藝術品萬餘件,創作了以河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百米剪紙長卷《關帝百龍圖》、《河東婚俗》、《河東年俗》、《河東古信俗》、《稷王文化剪紙》和《龍門文化剪紙》等20多個系列上萬副作品。

在2018年獲得全省職工手工藝大賽特等獎;2018年4月獲得運城市「河東工匠」榮譽稱號;2018年5月獲得市級「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獲得全國「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2019年入選2018年度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幹人才……

剪紙上的年味兒是人們心中永恆的美好記憶,作為一名優秀的剪紙手藝人,楊毅會堅定不移地從事剪紙技藝創作,將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帶往世界各地,為中國非遺文化的發展貢獻屬於他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這位傳承人不簡單,一雙玲瓏巧手裁剪非遺人生!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獨特的鏤空藝術,用剪刀將剪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年或新婚等喜慶的節日,人們便會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託得更加熱烈。
  • 尋找「鄉村匠人」——井研竹製品手藝人劉錄成
    來源:微井研 薇薇說 支持井研手藝人! 歡迎大家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或許是「偷學」技藝不精,或許是太急於求成,當母親坐上這把竹椅後,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竹椅如麵條般散了一地,母親也跌了一跤,這讓劉錄成倍受打擊,十分沮喪,但內心的摯愛讓他無法捨棄,於是他認真總結失敗原因,繼續製作竹椅,幾天後第二把竹椅擺在了院壩裡,儘管被母親稱作「太粗糙」,沒有什麼工藝,卻很堅實,他內心的的歡喜自不必言,於是,第三把、第四把……這一幹就是48年。
  • 「青年手藝人聯盟」成立 70多位年輕手藝人訂盟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   「夸克倉庫耗時半年發現並挖掘了70多位青年手藝人,以手藝之名,共同打造長沙城市嘉年華。」8月18日上午,「青年手藝人聯盟」在長沙市雨花區新世界夸克倉庫成立。長沙民建市委專職副主委李麗雄和新世界夸克倉庫聯合創始人孫魁一起為「青年手藝人聯盟」揭牌。
  • 一雙巧手塑造面中乾坤,精美堪比藝術品
    唐代韋巨源的《燒尾宴單》中,「素蒸音聲部」也是一組捏塑生動的人物樂舞面花場景。在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面花以它廣泛的應用範圍深深紮根於民間。無論是四時八節、婚喪嫁娶、生子慶壽,還是上梁喬遷、祭祀,當地人都會製作面花。澄城面花傳承人——申紅雲,五歲開始和姥姥學做禮饃,婚後到了婆家,恰好婆婆也是遠近聞名的面花捏作能手。在婆婆的傳授指導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申紅雲的面花製作技藝愈加純熟。
  • ——粵劇頭飾手藝人寧靜的故事
    一臺精彩、完美的粵劇表演,離不開服飾搭配、離不開背後默默做頭飾的手藝人。      我們這就帶大家走進粵劇的後臺,了解粵劇演出的背後,這位堅持用自己的手藝去製作的粵劇頭飾手藝人——寧靜的故事。      粵劇花旦玲瓏表示:「其實我大部分頭飾都是寧靜幫我做的,對我們來說,她做出來的頭飾是很貼頭的,尤其是當我們要趕場的時候,貼頭的頭飾會令我們戴得更快。」
  • 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中新網太原11月19日電 題: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梁月仙  紅紙折上幾折,剪刀上下飛舞,紙屑紛紛落下……不到10分鐘,一張六角形的精緻團花剪紙便已成型。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美術館內,「巧媳婦」趙敬玲正向市民展示自己的剪紙技藝。
  • 《一剪芳華》概念海報巧思齊聚 一針一線詮釋起伏人生
    5月18日,由愛奇藝、旭東影業出品的年代勵志劇《一剪芳華》正式開機。開機儀式上,《一剪芳華》發布了「繡色人生」概念海報,通過圍繞「行業、成長、人生」關鍵詞,以旗袍工藝為載體,聚焦時代發展與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展現了傳統匠人們孜孜以求、九死不悔的大國工匠精神。
  • 威遠這位玉雕手藝人在全國出名了
    今天讓我們認識一位值得威遠人驕傲的玉雕手藝人唐元洪。他的雕刻作品多次被國內權威玉雕文化推廣平臺進行展示宣傳,2020年5月他參加內江市屆首民間手藝人大賽,榮獲了「優秀民間手藝人」稱號。11月唐元洪更是以優秀玉雕作品,在2020中國·蘇州第十二屆玉石文化節暨第十屆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中喜獲雙銀獎。
  • 臺灣剪黏藝術家林秉賢 巧手造廣澤尊王
    華夏經緯網5月2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師承臺南佳裡剪黏大師王保原的林秉賢,有感於剪黏工藝逐漸式微,決心讓剪黏走入生活,改變過去僅用於興廟的刻板印象。上月臺南市西羅殿第13屆管委會退休,管委會委託林秉賢以剪黏技法,製作8尊廣澤尊王當紀念品,栩栩如生成品近日出爐,讓管委會稱許林秉賢的「好手藝」。林秉賢操刀下,廣澤尊王光澤鮮豔、神態逼真。
  • 房山區:一雙巧手!馬振梅家庭家風和庭院都「最美」
    走近馬振梅「巧手之家」,看看她的故事!馬振梅無師自通,她的毛線編織技術在河南村乃至河北鎮都數一數二,一團毛線經她的手一擺弄,或變成小巧可愛的發卡、或變成大氣漂亮的裙子披風,每當馬振梅穿上自己的作品出現在街上,都能迎來鄰居朋友羨慕的目光。
  • 《一剪芳華》:描繪傳統旗袍工藝,用心闡述匠人精神
    《一剪芳華》是由張峰執導,張昊唯、蓋玥希、張晨光、劉佩琦、陳佩斯等出演的年代勵志劇。該劇以旗袍為主題,講述了陸遠之面對時代更迭不忘初心發揚旗袍工藝的故事。》這樣宣揚傳統技藝的作品是非常難得的,它不僅記錄了時代的變遷,展現了傳統技藝之美,而且還向我們傳達了手藝人堅守匠心、默默付出的精神。
  • ...歲的阿木爺爺憑藉一雙巧手在YouTube走紅。不用任何現代機械...
    【63歲中國爺爺成油管網紅】最近,63 歲的阿木爺爺憑藉一雙巧手在YouTube走紅。不用任何現代機械工具,就能徒手打造魯班凳、蘋果鎖、拱橋、將軍案、會動的小豬佩奇等木製品。其YouTube頻道播放量已經突破 2 億,被網友稱為「當代魯班」。
  • 致敬手藝人,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者
    提起手藝人,人們馬上想到的顯然是陶工、鐵匠、織工、木匠、廚子、樂手等等,然而「手藝人」的定義是相當寬泛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嫻於一技,都可以被稱為「手藝人」。
  • 無手「手藝人」:20多歲遭不幸,拒絕父母庇護,用雙臂「捏」出幸福人生
    人家說「心靈手巧」,巧手做出來的東西總是讓人驚嘆。但是有這樣一名男子,沒有雙手,卻僅僅用小臂就「捏」出了精巧的麵塑娃娃,自力更生,讓很多人佩服,也大為感動。那年,他因意外失去了雙手,樂觀的他沒有悲觀厭世,而是坦然平靜地接受了事實,學著好好地過「沒有手」的生活。在基本適應了生活後,他又對父母說:「我要外出工作,我不能在家裡『啃老』。」
  • 她用易拉罐做出絕美鳳冠,撿破爛還原敦煌壁畫,22萬粉絲看哭了:我缺的是這雙巧手啊!
    無意間發現B站神仙UP主雁鴻Aimee,她是古裝電視劇的十級粉絲,每追一部劇就搓手手復刻那些絕美頭飾,親戚家不用的窗簾布、喝完的易拉罐飲料瓶,她隨便一搞就是文物再現。對於這樣的神仙小姐姐,四月內心只剩下吶喊:啥時候我也能擁有這雙神仙手?
  • 紫金鄉村裡的竹篾手藝人,靜靜守護著逐漸凋零的行當
    文 | 溫心虹圖 | 葉   霆在偏遠的鄉村裡還有這麼一群手藝人靜靜守護著逐漸凋零的一行手藝他們所製作的東西大多都是實用品在以前手作輔助生活的日月裡手藝與生活一直是分不開的一把篾刀,一雙巧手在竹篾上穿梭游離,行雲流水用這些取源於大自然的竹材編織成精美而又實用的生活用品
  • 【雅人韻士】周洪勳|秋風一把無情剪,裁下黃袍做席氈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人簡介 秋風一把無情剪,裁下黃袍做席氈。 蘆葦 家住河邊遠閣樓,纖腰高挑體柔柔。 秋風貼耳言何語,一夜身枯白了頭。
  • 老手藝新行當,看見「後浪」的匠心與就業觀
    有這樣一雙手:從指甲到指縫再到手掌,一層染一色,每一層都是一種藍。  近日,湖南衛視原創綜藝《巧手神探》把這雙手的主人介紹給觀眾。他是布依族藍靛染織技藝非遺傳承人韋祥龍,2011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他一頭扎進民族的老手藝。
  • 《巧手神探》之巧手劉通:給我一張紙,我能折出整個世界
    這部綜藝節目由巧手隊和神探隊兩個陣營組成,每一期都會邀請3或者4個手工藝人來展現他們手下巧奪天工的作品。在節目《巧手神探》中,展現這位摺紙達人的作品時,每一個作品都相當震撼,根本想像不出來這麼複雜且惟妙惟肖的作品居然是一張紙折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