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新行當,看見「後浪」的匠心與就業觀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有這樣一雙手:從指甲到指縫再到手掌,一層染一色,每一層都是一種藍。

  近日,湖南衛視原創綜藝《巧手神探》把這雙手的主人介紹給觀眾。他是布依族藍靛染織技藝非遺傳承人韋祥龍,2011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他一頭扎進民族的老手藝。和他的祖祖輩輩一樣,久經浸染的雙手被鍍上了深淺不一的藍;不一樣的是,經他調出的布,月白、上青、深藍等超過300種藍色 「組團」出圈,登上了中國國際時裝周秀場。把世界上最古老的染色技藝,帶到潮流、酷炫的生活與舞臺,如今是這位30歲手藝人的追求。

  匠人匠心,觀眾並不陌生。那是低眉順目與器物共處的姿態,是一種在工業化潮流中對手作的執著,更是對寂寞視若無睹、又對信念無比堅定的內心,凡此種種在新綜藝裡都有提及。但八期以來,節目真正可貴的,是藉助嘉賓 「神探」的視角獲取觀眾共情,在一次次嘆為觀止中,更新了關於 「手藝」的認知——巧手的主人可以不必白髮蒼蒼,85後、90後的手藝人佔據節目大半壁江山;他們所事領域也不止於古老的、口口相傳的非遺,更多時候,是注入想像力的老手藝新行當。

 

  年輕人帶著精湛手藝與無限創意走進節目,而觀眾從中讀懂的是 「後浪」們的匠心與就業觀。

  他們與不同的時間交談,在潮流裡為古老智慧完成全新亮相

  魯班鎖和華容道,在今天的生活裡,除了變身人們休閒時的玩具、遊戲,是否還有第三種可能?85後鍾翊把他的答案搬上螢屏。節目現場被改造成密室逃脫場景,日晷、八卦、卯榫、魯班鎖……各類木質機械、機關,就是玩家面前的道道關卡。 「神探們」一路闖關,一個近年來新興的行業露出一角——密室逃脫設計。別致的是,鍾翊的設計全都由木頭製成。10多年裡,他設計出近百種木質機關,玩家們贊他 「21世紀小魯班」,凝結著中華先民智慧的器物,就這樣完美潛入Z世代的生活。

  有人把自己沉醉的華容道 「玩」成了事業,也有人乾脆靠 「玩具」本身闖世界。蔣晟暉是全球20名樂高專業認證大師之一。在他手裡,四方的顆粒可以幻化出無數新變型。專注 「玩」的過程中,這位90後試著把中華傳統文化融進舶來的玩具。沒有圖紙就自己創,家鄉常州的文筆塔、聞名遐邇的秦兵馬俑,甚至長約66米、耗費200多萬顆粒的巨幅《清明上河圖》,都在 「像素世界」裡煥然新生。

  《巧手神探》中還有太多相似案例。胡曉的團隊是一群90後碩士生、博士生,他們一邊潛心學術,一邊致力於把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服飾、妝容介紹給世界。時間久了,向這支古代裝束復原團隊伸出橄欖枝的,不僅有中外文化交流平臺,還有影視古裝大戲邀他們去當編外指導。85後韓磊與90後周斐一心做的,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拉糖、翻糖、巧克力食塑等,都是在中國尚年輕的手藝;新手藝被用來打造古典文學的經典形象,翻糖版哪吒和巧克力製成的孫悟空,各自拿下相關技能大賽的世界金獎。

  年輕的巧手們與不同的時間交談,又都殊途同歸地在潮流裡為古老智慧完成新亮相。胡曉在節目裡說,他們研究古代裝束,就是想「先找到我們民族的審美基底,然後在此基底上開出更綺麗的花」。

  這話同樣適用於節目本身,它用綜藝的方式介紹年輕人如何讓傳統文化與潮流生活兼容,興許,電視機前就有一份靈感忽然被點亮。

  他們展示了成功的不拘一格,熱愛、努力、創意都能合成夢想的樣子

  所做非所學,所做非所愛——面對工作,多少人心頭閃過類似遺憾?《巧手神探》不經意間示範了另一條路。

  1989年出生的雁鴻如今紅遍B站、抖音、微博。在B站,她的純手工古代冠飾視頻獲贊86.6萬次。《如懿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大熱古裝劇裡的發冠、頭飾、耳飾等,她都能用一雙巧手複製出同款來。不單單模仿,她還大開 「腦洞」自行設計,《山海經》系列、《千裡江山圖》系列冠飾,連《國家寶藏》的官微和央視版《紅樓夢》的道具師都來點讚。

  讓觀眾驚訝的是,她一手巧奪天工的技藝,並非出自專業的美術院校。據介紹,雁鴻本是護理專業畢業,興趣把她拽進了別有洞天的手作世界, 「做喜歡的事,可以不舍晝夜」。更教人嘆服的在於這些精美冠飾的原材料,用後的易拉罐、廢舊窗簾、舊毛線,生活裡觸手可及的「無用之物」都在巧手中蛻變。刷爆B站的易拉罐制京劇鳳冠,就是她花了近200個小時、用18隻廢棄易拉罐製成的。

  如果說雁鴻在手作上的一鳴驚人是天賦與熱愛的合成,那麼節目中另一群年輕手藝人則是用努力與創意拼出了夢想的樣子。90後龔鑫、呂浩然,80後吳陽德、張倍源等人,若用世俗的成功學標準來看,他們達成夢想的起點並不美妙,技校、職校、甚至 「社會學校」是他們奮鬥的開端。但精湛的手藝不看出處,而是由打拼的姿態所決定。甘於腳踏實地從頭學起,更敢於天馬行空地創新創造,他們有的成為烘焙世界盃創辦18年來第一位奪冠的中國人,有的走上了世界青年糖藝錦標賽的競技場並一舉折桂,還有的用摩託車修理鋪的零配件打造出了獨具魅力的工業風日常用品……

  節目中登場的手作人名單還很長,不乏業界大師級人物。但年輕人帶來的觸動卻是獨特的——節目的鏡頭前,呂浩然說,他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技術可以創造未來;吳陽德的信條則是, 「敢拼搏,到哪兒都會發光」。又是一年就業季,這些被反覆確證的道理依舊奏效。

相關焦點

  • 《巧手神探》:老手藝新行當,這才是屬於前浪與後浪的美好時代
    而《巧手神探》似乎調和了「科普與娛樂兩難全」的矛盾,將那陽春白雪似的「傳統手作」與年輕人喜歡的推理探案元素進行巧妙的結合,寓教於樂,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那些匠人的「匠心精神」。無論是第一期就已經讓我們大開眼界微雕、修復好的文物還是此後「巧手」們所展示的翻糖技藝、蠟像等,都是匠心與技藝的結晶。
  • 從《巧手神探》手作,看後浪匠心與創意
    我們被老藝人們的匠心所折服,也為傳統技藝難以傳承,而深感遺憾。這些想法,在《巧手神探》節目中,被慢慢顛覆了。有一群年輕人,85後、90後的後浪們,已經默默地成為了大師級的工匠。耐得住性子的年輕後浪們,用內心熱愛和精彩創意,將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變得好看、好吃、好玩,將老手藝注入新的想像力,讓作品煥發出時代的獨特魅力。匠心,不該只是悲壯的小眾作品,滿足精神層面的審美;更應該是好玩的創意爆款,一件有溫度的手作。
  • 什麼是行當?京劇的行當是怎樣劃分的?
    行當是戲曲表演的分工方式。不同的行當,分別承擔著扮演男、女、老、少不同生理特徵人物的分工任務,也分別承擔著扮演急性子、直脾氣等個性特徵以及心地狹隘或卑鄙齷齪等品行特徵人物的分工任務。行當的設立,為演員演技的學習和發揮劃定了明確範圍。
  • 腳色與行當
    戲曲將所有戲劇人物按表演特徵歸類為生、旦、淨、末、醜等,並稱其為腳色,演員按腳色歸為不同行當。各腳色的演員都要司職扮演無數的角色。腳色行當的分類原則是美學的而不是社會學、生物學的,各類腳色稱謂的來源未可確定,但腳色行當的劃分,有一個隨表演藝術水平提升而日益細化的過程。戲曲表演者在腳色行當的基礎上,表現人物的多樣性,腳色行當與人物形象的關係最典型地說明了戲曲表演藝術的特徵。
  • 職場老手奮鬥一輩子,不如職場新手如魚得水,得失只在彈指之間
    職場之上老手奮鬥一輩子,奮鬥了數十年寒窗苦讀,卻不如職場新手一月如魚得水,職場新手一戰成名,新手如魚得水,飲馬長江,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新手老手都歡迎,各位大家好,我是職場新手,菜鳥一枚,我不妨礙各位老手的休閒時間了,我需要同情和安慰,老手為職場默默付出和不求回報,犧牲了自己,成全了老手。老手飲馬長江,新手如魚得水。新手和老手之爭,新老客戶交替之際,新手如光環一樣閃閃發光,老手如黯淡無光的鑽石失去了往日的閃亮。
  • 戲曲的腳色與行當
    戲曲的腳色與行當中國古典戲曲把劇中人物稱為腳色,也寫作「角色」。
  • 福州老手藝人堅守傳統線面製作技藝 傳承記憶中的「古早味」
    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內,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線面是福州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已經慢慢地被機器取代,然而,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老線面師傅梁同光正同妻子吳麗珠忙碌著製作線面。 呂明 攝1月13日,鼓山鎮後嶼鼓二村一廟宇內,老線面師傅林友豪正在拉、扯手中的麵條。
  • 老旦並非重要行當
    然而,當筆者閱到文內第二段「┅┅老旦――京劇舞臺上一個重要行當,┅┅」不禁錯愕萬分,而這句文字亦見於藝術節《節目及訂票指南》的宣傳資料內。老旦真的是京劇的一個重要行當?除非大家認定每一個行當都同屬重要,否則稍為認識京劇的觀眾都不禁要問∶老旦明明不定一個重要的行當,為什麼硬要把它說成重要呢?難道為求招徠,期望多些觀眾進場看老旦戲,就可以把京劇的一些基本概念與知識顛倒嗎?
  • 【溫暖愛輝】老手藝,守初心▷二十年「刀光剪影」,磨出匠心人生~
    【溫暖愛輝】老手藝,守初心▷二十年「刀光剪影」,磨出匠心人生~ 2020-12-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後震驚了!
    有一次喉嚨不舒服,想買瓶楊桃水喝,但走了好久都沒看見有楊桃水賣。因為小時候喉嚨不舒服的時候,家人就會泡一點楊桃水給我喝,然後喉嚨很快就好了。想到這裡頭腦突然萌生一個想法,用傳統方法製作楊桃水賣。從此十二哥楊桃水誕生了。
  • 2018GTI臺北展——藝新創智,「融」耀新生!
  • 如何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行當身份?
    玩家達到30級以後就可以開啟行當玩法,自行選擇行當身份, 點開行當選項後會出現當前伺服器各身份人數情況,稀缺的行當會標出,因為行當日常活動有該行當身份玩家在隊伍中獎勵更多,所以也可以選擇稀缺職業更好組隊;注意組隊行當日常每周各行當日常輪流開啟,不是每天都開放。點擊各身份會跳出詳細身份玩法介紹,不滿意可以返回重新選擇,稀缺職業還有圖文介紹。
  • 隱藏在茂名街頭的老手藝人,二十六年飛針走線可曾修䃼過你的生活?
    」 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那些街頭的老藝人已經越來越難見到了,一些老行當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你有多久沒補過鞋了? 昨天,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編在茂名街頭發現了這位補鞋的老藝人 —— 唐師傅。
  • 六零後、七零後熟悉的五個行當,現在已經難覓蹤影
    補鍋、修雨傘、彈棉花、爆米花、磨刀,這些行當在幾十年前因為總是以走街串巷的形式出現,而且又十分貼近人們的生活,所以被那個時代的人所熟知。改革開放以前,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水準以「溫飽」形容一點也不謙虛。所以家裡的東西壞了都是以修為原則,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 麥當勞版的《後浪》,為什麼「浪」不起來了?
    2020上半年,B站三部曲的火爆出圈讓「後浪」一詞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老師在五四青年節的激昂演講為序幕,展開了一場前浪與後浪之間的輿論交鋒。 隨著後浪流量話題的火爆,品牌聞風而動,快手版《後浪》衝破大眾對其土味印象,蒙牛版《後蹄》借勢高考激發品牌社會屬性,各式各樣的UGC創意層出不窮,為品牌賦予了全新活力。
  • 麥當勞版的《後浪》,又翻車了!
    這不就在國慶期間,麥當勞推出了一支炸雞版的《後浪》,再一次上演翻車戲碼。為了儘可能的貼合B站《後浪》的風格,麥當勞這一次不僅請來了何冰,甚至連開場的燈光、場景布置、鏡頭都全部照搬《後浪》。而就在大家以為何冰老師又將開始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時,他卻笑著告訴大家今天並不是來演講的,而是來打Call的;
  • 戧刀、磨剪、修表、木工、篾活……仙桃這些老手藝人的堅守!
    如今,街頭老手藝人 漸漸淡出人們視線 但老手藝人的堅守和創新 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時代「文脈」 連日來,本報記者 冒著酷暑炎熱分赴全市各地 輾轉街頭村落
  • 本周電影推薦-《老手》
    《老手》由柳承莞執導,黃政民、劉亞仁、劉海鎮等主演的韓國動作電影,該片講述了老牌探員徐道哲帶隊與囂張跋扈的財閥三世趙泰晤展開智勇博弈的故事
  • 「浪姐們」開派對推國貨,湖南衛視《看見美好生活》開播續熱
    就在不久前,湖南衛視又一女性向內容,伊能靜、張含韻、金莎、朱婧汐等幾位「浪姐」已受邀加盟的節目《看見美好生活——你眼中的國貨潮流》(以下簡稱《看見美好生活》)官宣定檔,將於9月20日13:30亮相湖南衛視螢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