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行當?京劇的行當是怎樣劃分的?

2021-03-01 李勝素

點擊上方"李勝素"  免費關注李勝素

什麼是行當?

行當是戲曲表演的分工方式。不同的行當,分別承擔著扮演男、女、老、少不同生理特徵人物的分工任務,也分別承擔著扮演急性子、直脾氣等個性特徵以及心地狹隘或卑鄙齷齪等品行特徵人物的分工任務。

行當的設立,為演員演技的學習和發揮劃定了明確範圍。明、清時期,戲曲演員主要是男性,劇中的女性人物因而多由男演員扮演,從而形成了男扮女的旦行行當特色,習稱為「男旦」或「乾旦」;旦行演技,實際上就成為一批男性演員學藝並發揮表演才能的一個固定的藝術範圍。在這樣一種演員與演技範圍選擇對應的行當體制格局下,還存在著女演男的演技範圍,此外,還常常出現少演老、老演少等等情況。這些獨特的演技範圍,構成了不同行當的確立,也構成了戲曲藝術的一項鮮明特徵。

京劇的行當是怎樣劃分的?

京劇行當首先分為生、旦、淨、醜四大類。生行承擔扮演男性主要人物以及一部分次要男性人物的任務;旦行承擔扮演女性主要人物以及大部分次要女性人物的任務;淨行承擔扮演性格粗獷魯莽、氣質威嚴豪邁的個性突出的男性人物的任務;醜行則承擔扮演幽默、機智的男性正面小人物,或靈魂醜惡、道德敗壞、品行不端的反面男性人物的任務。

在四大類行當的內部,根據人物的生理年齡以及舞臺演技的特點,又做了比較細膩的劃分。如生行中根據年齡細分出老生、小生,並曾經有過娃娃生,根據演技又分出武生,而武生內部再分出長靠武生、短打武生等等。旦行中則根據年齡細分出老旦、青衣、花旦等,根據演技又分出武旦等。淨行根據演技分出唱功花臉、架子花臉、武花臉等等,醜行則根據演技分出文丑和武丑。

京劇行當一般是按照劃定的範圍來對應劇中人物的,比如老生扮演中老年男性,小生扮演青少年男性等等。但有時也會破例。比如在「三國戲」中,周瑜本來比諸葛亮年齡大,但劇情有意突出周瑜意氣風發的氣質和使氣任性的性格特徵,所以用小生扮演,而諸葛亮在劇情中被格外突出了睿智大度和穩重老成的性格,所以用老生扮演,這種安排正好把行當與人物對應的範圍顛倒了。還有一些劇中人物,在長期表演實踐中形成可用兩個行當來對應的方式,比如《霸王別姬》中的霸王項羽,可以由淨行扮演,也可以由武生扮演;「三國戲」中的關羽,可以由生行中的紅生扮演,也可以由淨行中的紅淨扮演。這種一個人物可由兩個行當扮演的情況,反映出京劇行當相互間擁有一定的邊緣重合區域,表演家們則充分利用了這個區域來擴大自己的劇目數量,並努力擴大自己的技藝範圍。

相關焦點

  • 生旦淨醜——不一樣的京劇行當之美
    一部《鬢邊不是海棠紅》,以「國粹+流行劇集」的組合把古老的京劇藝術重新帶回到觀眾的視野,這項古老的國粹藝術,在現代文明中,重新換發新的生命。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
  • 戲曲的腳色與行當
    戲曲的腳色與行當中國古典戲曲把劇中人物稱為腳色,也寫作「角色」。
  • 腳色與行當
    如秦腔的腳色體制有四生(老生、鬚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淨(大淨、毛淨)、一醜,共計十三家門,俗稱「十三頭網子」;漢劇把所有行當分為十門,它們分別是一末、二淨、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這個腳色系統同時也影響了粵劇,幾乎完整地被應用於粵劇的行當劃分中,在此之後更有如京劇等承襲這一腳色體系的皮黃系統劇種。
  • 老旦並非重要行當
    然而,當筆者閱到文內第二段「┅┅老旦――京劇舞臺上一個重要行當,┅┅」不禁錯愕萬分,而這句文字亦見於藝術節《節目及訂票指南》的宣傳資料內。老旦真的是京劇的一個重要行當?除非大家認定每一個行當都同屬重要,否則稍為認識京劇的觀眾都不禁要問∶老旦明明不定一個重要的行當,為什麼硬要把它說成重要呢?難道為求招徠,期望多些觀眾進場看老旦戲,就可以把京劇的一些基本概念與知識顛倒嗎?
  • 戲曲的行當與服裝
    很多人喜歡看戲,但在欣賞古典戲曲時,對戲曲的劇種、腔調、行當、服裝、表演程式等等常常弄不明白。為幫助廣大戲曲愛好者了解我國戲曲藝術中的一些知識,現就戲曲的行當分類與服裝區別略介如下:戲曲的「行當」,也叫「角色」,是長期的藝術實踐逐漸演化歸結而成的演員專業分工的類別。近代各戲曲劇種大都以「生、旦、淨、末、醜」為基本類型,每種類型又各有分支。
  • 京劇四大行當——生、旦、淨、醜,你了解多少?
    王奕謌 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青年京劇名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戲劇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宣部「首屆京劇流派班」畢業生、中宣部第六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碩士研究生。
  • 生旦淨醜,戲如人生,話說京劇的行當有哪些?
    「願品詩文三分骨 | 望贈好友十裡香」專注古典詩詞 | 鼓勵原創文學歡迎訂閱 | 若喜歡本文 | 請與好友共饗生、旦、淨、醜是京劇的四大行當。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將一類的人物,由於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槍把子(劇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軍山》中的老將黃忠、《戰太平》中的花雲、《鎮潭州》中的嶽飛等。無論是哪類老生,都是以唱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揚婉轉,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憤頹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 詳解戲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戲曲的角色分為不同的行當,是戲曲的一種特有的表演體制。有人認為行當是戲曲演員的分工;有人認為是戲曲表演技巧類型化的表現。其實,二者兼而有之。從內容上說,行當是戲曲表演中藝術化、規範化了的人物類型;從形式上說,又是帶有一定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分類系統。它既是形象系統,又是程式系統,兩者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戲曲的四大基本行當「生、旦、淨、醜」。
  • 京劇簡介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京劇舞臺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裡的原貌出現的。
  • 詳解戲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關注我戲曲的角色分為不同的行當,是戲曲的一種特有的表演體制。有人認為行當是戲曲演員的分工;有人認為是戲曲表演技巧類型化的表現。其實,二者兼而有之。從內容上說,行當是戲曲表演中藝術化、規範化了的人物類型;從形式上說,又是帶有一定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分類系統。它既是形象系統,又是程式系統,兩者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
  • 如何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行當身份?
    行當玩法是楚留香中一個特色身份職業,可以讓各位少俠體驗各種江湖玩法,目前可供選擇的行當身份有義士、行商、大廚、弈客和暗影。
  • 【聊聊京劇】暢談京劇角色:跑龍套
    無論學什麼角色,必須經歷這個階段,慢慢地再演旗、鑼、傘、報,進一步再演配角、主角。最早的京劇戲班沒有龍套這行。後來發展到主角制時期,出現了龍套專行,並且有的還獨立於戲班組織之外,何時需要,何時應演。目前一般劇團已很少專職龍套,多由其他角色兼演。
  • 模特半路轉行當演員
    導讀:從模特半路轉行當演員,僅7部作品的他,為何微博粉絲達到1002萬?娛樂圈除了那些科班出身的明星演員之外,還有很多「半路出家」的演員,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位黃景瑜就是這樣的存在。當時黃景瑜參與拍攝《紅海》的時候,小編都覺得有些困惑,因為黃景瑜畢竟出道並不就,在這樣的大製作劇組佔據這麼高的戲份,真的是非常的不易,所以最開始小編是有點不太相信的,但是在電影開場之後,小編才明白他是因為什麼,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夠拼且演技在線,這在當下的娛樂圈裡都是很難得的存在,這也成為他被選中出演《紅海》的不二原因。
  • 看了《鬢邊》後,我愛上了京劇
    米青最近在追一部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深陷尹正的戲服造型不能自拔,這是什麼寶藏男孩子,果然,男人媚起來,就沒女人什麼事了!《鬢邊不是海棠紅》拋開於正式戀愛法則,改用雙男主的視角講述了一段特殊的愛情、兄弟情和民族情。黃曉明飾演的程鳳臺有著商人獨有的滑頭,但卻豪情大義,處事也是雷厲風行,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裡,他定傾扶危以身救國。
  • 非遺動態 | 2019粵戲越精彩——廣東戲曲行當展演閉幕 · 「十佳...
    「2019粵戲越精彩——廣東戲曲行當展演」7日晚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閉幕。活動自1月5日開始以來,歷經了3天4場緊鑼密鼓的展演。參加本次「廣東戲曲行當展演」的是「青衣」和「醜」兩個行當。展演形式是嚴格規定了時長的戲曲片段——單人獨演不超過15分鐘,兩人合演不超過20分鐘。
  • 郵票上的《京劇臉譜》色彩斑斕,生動形象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藝術,素有「國劇」之稱。京劇角色劃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臉譜是中國戲劇中的一門獨特藝術。臉譜不是面具,也不同於一般的化妝藝術,而是中國傳統戲劇中演員面部化妝的特殊程式。京劇臉譜是以象徵和誇張的手法來表現人物的,並有極強的美術感。就其運用的色彩而言,以紅為忠勇,白為奸詐,黃、黑則分別表現彪悍和渾厚。臉譜本身則是一種藝術的誇張。對於生、旦、淨、醜不同的行當,畫法是不一樣的。「生」、「旦」面部化妝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而「淨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複雜,特別是「淨」,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複雜,因此稱「花臉」。
  • 國粹生香 | 京劇藝術的介紹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曲調經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 劉錚-「男旦的邊緣化是京劇的一種悲哀」
    劉錚:在京劇行當裡有分行有旦角。從大處分有旦角和女旦,根本就沒有男旦一說。女旦是成立的,男旦是外行們約定俗成了的叫法,沒有依據。從有京劇的時候,各個行當,包括樂隊場面都是男人。舞臺上角色,生旦淨醜,神仙老虎狗。都是男人的活兒,女人是後加進來的。當然原因是由時代和多種因素構成的。追根揭底男人飾演女人的行當就是旦角。
  • 歷史上京劇是怎麼形成的?京劇形成的標誌是什麼?
    道光二十年至鹹豐十年間(1840-1860),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並借鑑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聲腔主要以二簧、西皮為主; 之二,行當大體完備; 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 之四,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傑」、「三鼎甲」。即:「狀元」張二奎、「榜眼」程長庚、「探花」余三勝。
  • 古代的行當這麼複雜的嗎? | 《觀復嘟嘟2020》》
    那麼明星這個概念產生於什麼時候呢?它最先產生於美國電影,指的是聲望很高的演員。明星當時還有一種更深層次的含義,好萊塢要打造明星的意識非常強烈,所以他要吸引觀眾,脫離實際生活,建立一個虛擬的美好世界,這個世界裡只有愛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