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玫瑰玫瑰(二)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24 澎湃新聞

原創 菠蘿是個硬貓 獾聲

最近下了幾場大雨,氣溫一度升至36度。準夏天已經威力初顯,雖然黃梅天都還沒到。

曬了梅子想釀酒,一場雨來不及收,淋個透。隔天太陽一曬,還沒入酒已經散發梅子熟透的香味。只能請梅子們進了堆肥桶,化作春泥更護花,釀酒的事明年再說......

植物種類豐富的好處是建立複雜的生態鏈。生態鏈越複雜,就越不會出現一家害蟲獨大的場面。鳥吃青蟲,瓢蟲吃蚜蟲,貓還吃蟑螂呢。反正吃來吃去,我就不用打藥了。

玫瑰們還在開,有兩棵已經跟白粉病搏鬥過一輪,玫瑰勝出,白粉暗中窺伺,隨時捲土重來。

總是玫瑰勝出。它們是多強健的植物,屬性奇特,既是有名的「藥罐子」,又很難完全死掉。病蟲害稍微落了下風,玫瑰就能頑強地挺到下一個春天。

之前想做徹底的有機花園,希望通過堆肥改善土壤,勤打掃落葉、修剪過密的枝葉、摘除殘花增強通風,增加植物多樣性制衡害蟲,形成一個不需要打藥的健康生態環境。環境合適,加上適當的優勝劣汰,人為幹預,理論上講是可以完全有機種植的。

像這樣的宿根花園,每年覆蓋一層10釐米厚的堆肥,可以做到有機種植的。可惜玫瑰不行。

英國的園藝師Monty Don就這樣瀟灑。《Gardener's World》(一檔超過五十年的園藝節目)某一期裡,他對著鏡頭抓起兩棵相鄰的玫瑰,一棵完全健康,一棵不幸染病。「無所謂,染病的說明它不適應環境,換一個地方就是了。」他的大花園植物蔥鬱,藏起一棵不那麼漂亮的玫瑰易如反掌。

但小花園人士沒有這種奢侈。只要一棵染病,垂頭喪氣,不僅很容易傳染相鄰植株,而且無處可藏,只能赤膊含羞地展示在花園裡。

所以,今年依然不用殺蟲藥,但鑑於上海漫長的溼熱季,抗菌類藥物會7-10天預防性地噴灑一次。百菌清、多菌靈、代森錳鋅等廣譜殺菌劑都可以,交替使用更佳。

早春最易白粉,跟氮肥過多、環境乾燥、通風不暢都有關係。養在陽臺窗外的兩盆玫瑰不幸染病,大概就是氮肥和乾燥的緣故。跟白粉的搏鬥是長久戰,除了噴灑代森錳鋅和更有針對性的拜耳「拿敵穩」,還需要用水槍大力衝洗葉子的正反面和盆土表面。先衝掉白粉再打藥,藥瓶裡灑一兩滴洗潔精,可以增加藥物的附著性,提高效率。

白粉過後是盛花期。花期後沒多久,梅雨季就要來了。這個時候要摘掉植物底部5-10釐米的葉子,疏剪,促進通風。因為更可怕的黑斑病將在梅雨之後拜訪,一直到秋涼後才會離開。

發現幾片葉子出現黑斑,立即摘掉銷毀,不要把真菌混進堆肥裡。預防性地打藥從春天升溫開始就不要停,夏天再熱也要堅持定期噴藥。希望今年夏天過後,往年玫瑰普遍禿掉的慘澹景象不要重演。

玫瑰的葉子,深綠、對稱、細緻,也是美的一部分。越來越偏愛有古典葉形的品種,比如今年新加入的中國古老玫瑰「粉暈香水」。

上次寫它的時候,它才剛開,帶了幾朵花隱在綠葉間。養了一段時間之後,它強大的基因逐漸顯現。不懼日照,一般薄花瓣不耐曬,粉暈香水開成牡丹芍藥那樣爛漫,花也不散不凋。從初開的高心翹腳老玫瑰狀,到以芍藥的姿態凋謝,大概一周左右沒問題。極細的枝條也能開花,現代雜交品種很難有的特性,在中國古老品種身上仍然完好保留。

它的樣子,如果不是這樣茂盛的一大棵,瘦瘦一棵也好看。枝條旁逸斜出,半垂一朵暖色調的白花,不要太靈光。

第一批玫瑰已經過了盛花期。最近開得好的有:

奧斯丁切花系列的「Capability」,深玫紅色,多頭開花,直立不垂頭,適應庭院種植(切花月季的初衷是溫室種植),較耐高溫。葉深綠,花無香。

日本品種「世霸」,切花月季,耐熱,豐花,香味極淡。驚喜是,宣傳照上的「世霸」都是半開,古典花型。沒想到全開是蓮座狀,花心是幾何的漩渦。它的粉中透灰,有透明感,單花時間極長。作為紅和紫的過渡色,是那個群落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日本豐花月季「葵」,舊的豆紫色,雨後沾滿露珠時最美。單花時間長,輕易開成團團捧花。耐熱,耐蔭,強健,花團過重時宜支撐。

奧斯汀切花月季「朱麗葉」。耐曬、豐花、四分蓮座狀,淡香。花心杏粉漸變至外緣的粉白,烈日下偏白,涼爽時色深。

中國古老月季「粉暈香水」,十九世紀初傳到歐洲育種,是雜交形成現代雜交月季的四個種群之一。其它三個古老種群分別是「月月紅」「月月粉」「淡黃香水」。

最近玫瑰豐收。隔壁小周阿姨夫婦豪種幾十種月季。經常阿姨頭一探,來拍照,來剪花呀,就收穫一大捧。今天出門,堆肥桶旁邊碼了一堆鮮花,趕緊找了幾個大盤子讓它們飄在水上。

這幾天陸續插了很多,有些來不及拍照就謝了。常插常新,五月是漂浮在花香裡的季節。

未完待續。

原標題:《花信|玫瑰玫瑰(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