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價一個演員的標準是看他的演技是否純熟,但作為大師級別的周星馳要用演員的標準來衡量,就有點太過於粗暴了。
據悉,只要跟周星馳合作過的演員都曾說過:&34;無論是演員還是導演,雖然跟周星馳搭戲的過程是非常累的,但是最終結果卻是很完美的。
導演和演員也是千裡馬跟伯樂的關係,只有雙方互補,互相成就,才有了一部部經典影視作品,呈現在觀眾的眼帘中。
如果有人問你,對於周星馳的電影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大部分人肯定會說《大話西遊》,《逃學威龍》。
但是《功夫》這部影片是周星馳斥巨資修建的拍攝場景,而裡面的角色也是周星馳反覆邀請之後才過來的。
電影上映的時候,許多觀眾都是看完一笑,欣然離場,只有少部分人坐在原地,反思這人生。
周星馳曾經說過:&34;。
周星馳的電影每一部都在暗示著人生,用功夫包裹著理想,以笑料暗合人生,又有多少人真正讀懂了周星馳。
&34;
正是因為周星馳對待電影,對待每一部作品都是非常嚴格的,於是便有了《功夫》裡面的經典特點&34;。
而火爆全網的經典語句&34;正是出自周星馳的《功夫》裡面。
那麼周星馳拍攝電影的時候,這個場景是哪裡來的,因為豬籠寨城,出了一家便是另外一家,家具齊全,環環相扣,如果想要租借的話肯定沒人太願意,自己生活的地方在這裡,誰願意因為拍戲而毀掉自己的家,更何況還是拍大製作的功夫片。
周星馳曾經也是為此很頭疼,對於任何作品都要達到完美的他也不願意將就,周星馳便自己出資2000多萬的港幣搭建了&34;。
這也看到了周星馳對待作品的認真,雖然自己找不到自己印象中那個完美的場景,自己就出錢搭建一個。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34;並沒有保存下來,當時拍完了電影之後&34;便被炸掉了,從此那個印象深刻的特色只能存在我們腦海中,或者電視螢屏中了。
因為拍攝場地不滿意自己便出資修建場景,周星馳展現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而陳凱歌展示了一個,黃塵古道、金戈鐵馬的秦王宮。
提到周星馳大家第一印象是,把生活和人生以笑點的方式寫進電影的人。
但是如果提起陳凱歌,你對他的印象又是怎樣的。
·陳凱歌的成名之路
或許陳凱歌就是天生要當導演的人,自出生以來就一直在和電影打交道,陳凱歌的父親是新中國的第一代導演,在別的小孩子還在玩耍的時候,陳凱歌就已經在和攝像機打交道了。
陳凱歌的藝術修養跟生活成長的家庭息息相關,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在少年時期的陳凱歌跟絕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非常茫然的時期,茫然的陳凱歌去上了北京四中。
在1978年的時候,陳凱歌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在還沒有成為知名導演的時候,陳凱歌被發配到了廣西的一個製片廠,就跟古代的時候發配邊疆的性質一樣,但是不甘平凡的陳凱歌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了命運。
《黃土地》這部影片改變了陳凱歌的一生。
在剛剛接到這個片子的時候,陳凱歌是不想拍的,認為黃土高山是很難拍出新意的,沒有新意只有一片黃土高山的電影可能沒有太多觀眾觀看。
猶豫了很久的陳凱歌,決定先去實地考察一番再做決定,於是陳凱歌去了陝北,在陝北的黃土高山上,陳凱歌的內心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早晨,太陽剛剛出山的微光,田野裡面一群羊,和一個放羊的漢子,呆的久了,便高歌一聲,緊接著回聲蕩漾,聲聞十多裡之後便回歸了寂靜,登上山頂,太陽已經露出了圓圓的形狀,但是還沒有發光,早晨的風格外涼爽,太陽格外的美,鳥兒也起來覓食。
陳凱歌感覺得到,一個民族最初的文化,原來是從靜默中產生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他的心靈被洗滌了,於是陳凱歌決定要把這部帶有&34;的電影拍在這&34;。
《黃土地》開機了,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陳凱歌和張藝謀的首次合作,《黃土地》呈現出當時中國電影中罕見的詩性色彩,所以不管是藝術層面還是技術層面,都成為了一道分水嶺,也是第5代導演電影的典範。
《黃土地》問世之後,取得了當時空前的轟動效應,很多影評人認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最偉大的中國影片。
在1992年,陳凱歌想要拍一個格局巨大的歷史片,選定了一統六國的秦國,陳凱歌青睞了王培公來寫劇本,在創作的時候,陳凱歌一直講述他心目中的那種感覺,王培公一直努力想要靠近陳凱歌理想中的那個世界。
劇本寫好之後,陳凱歌心目中的場景,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為了把更好的影片展現在觀眾眼裡,陳凱歌花費了10億多打造了,氣勢磅礴的古代帝王宮殿,秦王宮。
秦王宮規模巨大,形體複雜,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鑾回,各飽地勢,勾心鬥角,周圍的城牆與王宮大殿交相輝映。
四海歸一殿,充分的展示了秦始皇併吞六國,一統天下的氣勢,在秦王宮的西邊,燕國王宮屹立於此,一個基地兩座王宮,時光倒流,仿佛看到了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豪邁的英姿。
有了好的劇本和濃烈的歷史氛圍的強烈襯託下《荊軻刺秦王》影片成功斬獲,電影節最佳技術獎。
影片拍攝完畢之後,陳凱歌並沒有跟周星馳一樣炸掉了場景,而是完完整整的保留了下來,此後,一些歷史大片,場景歷史味道非常濃重的影片均出於此地。
秦王宮的租金給陳凱歌帶了一筆不菲的收益,正是因為秦王宮的再現,當我們觀看電影的時候,中國歷史文化深深的印在了心裡。
陳凱歌正是因為經歷了很多事情,嘗了太多的苦,對於現在的陳凱歌來說,他知道什麼叫生活,什麼叫電影,並且能夠把生活融入到電影裡面。
或許我們有時候觀看陳凱歌的電影,總有一種返璞歸真,入境太深的感覺,換句話就是說,你第一次看的時候可能帶有迷茫的去觀看,但是當影片結束之後,卻值得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