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腐國又出了一部神劇——豆瓣9.1分的《英國式醜聞》。
這部BBC的三集迷你劇由兩大英國男神本喵(本·衛肖)和休叔(休·格蘭特)聯袂出演。
他倆分別代表了英國男人的兩面,一個憂鬱多情,一個英氣俊朗。
本喵具有天生的文藝氣質,每一個笑容,都讓人在溫暖中感到心碎。
2004年,他在倫敦劇場界以哈姆雷特一角引起轟動,並被譽為下一個勞倫斯·奧利弗(20世紀英國最著名和最受尊崇的男演員)。
《故園風雨後》裡,他是任性痴情的英國貴族。
《雲圖》裡,他飾演了那位吞槍自殺的同志作曲家。
《輕輕搖晃》裡,他還飾演了鄭佩佩兒子的同性戀人。
而休叔,則是一個渾身上下都充滿英國味道的男人。
在《Time Out》票選出的英國浪漫電影前十中,休格蘭特參演的電影就佔了5部。
《諾丁山》裡慵懶的笑容。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裡百看不厭的回眸一笑。
《莫裡斯的情人》裡逆天的側顏。
當他們二位相遇在一部劇,註定是一場攻受分明的絕世好戲。
故事發生在60年代的英國,休叔飾演的角色是一位腹黑的政客,剛一出場就表明了自己的性取向。
在和政壇密友聊天中,他的密友透露自己曾經和男性有過一腿,在他的情史中男女比例是8:2。
休叔說自己也是8:2,不過自己八成是同性。
還說自己日常撒網小鮮肉,然後指了指旁邊的服務生。
年輕單純的小鮮肉,遇到有權有勢的帥大叔,總是輕而易舉就上鉤,比如,我們的本喵。
一次去鄉下,休叔邂逅了本喵。剛洗完澡的本,鮮嫩多汁的肉體在大叔面前展露無遺。
大叔內心OS:又一條鮮美小魚。
直接遞上明信片,來紐約找我就好。
沒過多久,小鮮肉抱著小狗就找上門來了。
還說自己是偷偷跑出來的,在倫敦無親無故,沒有住處。
並且,還向大叔暗送了一個秋波。
聽他這麼一說,大叔心裡樂開了花,順勢就把小鮮肉領回了母親的家。
當天晚上,大叔就準備拿下三壘。
先是給了小鮮肉一本睡前讀物——《喬凡尼的房間》;
這是啥書呢?
美國作家詹姆斯·鮑德溫1956年的一本同志小說,講的是一個居住在巴黎的美國男人在gay吧裡遇到了義大利的服務生,並與他相愛的故事。
單純的boy翻了一下書就開始緊張起來,他的緊張不僅僅因為怕大叔要猥褻自己,更因為,在當時的英國,同性戀行為被發現是要定罪判刑的。
這個法律就是1885年英國議會頒布的《Labouchere修正案》。
1895年,王爾德被他同性戀人的父親控告,被判處兩年苦役。
1952年,阿蘭·圖靈因為同性戀身份被控「嚴重猥褻」,在接受兩年的化學治療後被迫自殺。
正在小鮮肉心神不寧時,大叔推門而入,注意大叔手上拿了一瓶潤滑油和毛巾。
隨便東拉西扯了一會兒,大叔就直接說:好了,我現在要親你了。
大叔橫刀直入,小鮮肉半推半就。
於是小鮮肉的第一次就這樣很不浪漫地給了大叔。
那晚之後,大叔給小鮮肉租了個房子,兩個人就開始過起了沒羞沒躁的二人生活。
看到這裡,有人不禁要問,既然知道同性戀被定為犯罪,小鮮肉為何還要跟大叔在一起?
因為,他足夠單純。
單純到只相信一件東西——愛。
大叔耍的一些撩漢子入門級套路,在這個從小就不知生父為何人的鄉下男孩眼裡,卻被視若珍寶。
於是,他決定鋌而走險。
這樣單純到偏執、為愛不顧一切的人,在影視劇裡俯拾皆是。
就像《天龍八部》裡的遊坦之,任由阿紫百般捉弄也心甘情願,更是自挖雙眼給心上人。
亦如《色戒》裡的王佳芝,為了保護易先生,不惜毀了暗殺計劃,犧牲掉同伴和自己的生命。
即使後來因為小鮮肉抑鬱發作、大叔朝三暮四,兩人分道揚鑣了,當他再次在電話中提起大叔時,還是會聲淚俱下,用的稱謂依然是「愛人」。
但情痴總是遇到渣男,在大叔的眼裡,小鮮肉只是一時的消遣。
和小鮮肉在一起沒多久,大叔就厭倦了,開始四處拈花惹草。
而且,對他來講,政治野心才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可以讓步。
為了提高5%的民調指數,他甚至可以隱瞞自己的同志身份和一個不喜歡的女人結婚。
身為同志政客的他,本可以像劇中其他進步人士一樣,為取消同志的罪名而奔走。
但他沒有,他甚至對自己的同志身份感到恥辱。
他認為,即使同志除罪化了,同志們依然是一群被人可憐的人。
第一集最後,為了不讓小鮮肉阻擋自己的大好仕途,大叔居然謀劃著要將他殺掉。
如此鮮明的人物,勁爆的劇情,並不是編劇一時腦洞大開。
該劇其實改編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政壇真實發生的驚天醜聞。
劇中本喵飾演的小鮮肉原型叫Norman Scott,1975年,一個殺手準備暗殺他,但好巧不巧,人沒殺掉,把他的狗給殺了。
後來警察在調查中,牽扯出當時身居高位的自由黨領袖Jeremy Thorpe,也就是劇中休·格蘭特飾演的大叔。
在70年代,英國已經取消了同性戀的罪名,但社會對同性戀的偏見和歧視依然大量存在。
於是讓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原告Norman Scott因為自己公開的同志身份,遭到了某位法官的當庭責罵,稱他骯髒、下流,而被告Jeremy Thorpe卻被無罪釋放。
雖然該劇整體流露出一種英式的黑色幽默,但偶爾也會有幾處嚴肅的臺詞和場景,展現出當時社會上至政界、下至民間對同志的普遍敵意。
比如當有議員拿著為同志消罪的提案尋求大法官的幫助時,大法官乾脆地拒絕了,還說不要再跟他提起這個骯髒的話題。
大叔的妻子知道了自己丈夫的同志戀情時,拒絕和他討論這個話題,滿口都是噁心。
許多同志因為社會的歧視選擇了自殺。
雖然在該劇中,休叔飾演的Jeremy Thorpe渣到極點,但其實他本人同樣是這種社會歧視的受害者。
看到這裡,或許你應該懂了。
《英國式醜聞》並不單單指同志政客Jeremy對昔日戀人Norman的暗殺,它真正想暗喻的,是那個時代裡整個社會對同志群體的歧視,其實才是一場殘暴的屠殺。
-end-
如果喜歡,別忘了分享
這裡並沒有二維碼
覺得好的話,你一定能找到方法關注我的,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