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玫瑰少年之死,和一位母親的20年抗爭

2020-12-23 惜春選殘紅折

上周《乘風破浪的姐姐》,阿朵帶領的復活團表演了蔡依林的《玫瑰少年》。

哪朵玫瑰沒有荊棘最好的報復是美麗最美的盛開是反擊別讓誰去改變了你你是你或是妳都行會有人全心的愛你

歌詞很勵志,姐姐的表演很精彩,但只有了解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你才會懂得它的深意。

玫瑰少年,浪漫的稱呼下,是曾經受盡凌辱的尊嚴,和一個男孩逝去的生命。

2000年,中國臺灣屏東縣,國中男孩葉永志15歲。

在媽媽陳君汝眼裡,兒子是上天賜予她最溫柔的禮物。

永誌喜歡玩炒菜遊戲,每天晚上會做好飯,等媽媽下班回來吃;他還會幫媽媽洗頭按摩,心疼媽媽又長出了白頭髮。

葉媽媽身邊的朋友都特別羨慕她:「你一個孩子,勝過我們三個小孩!」

是啊,和許多親子關係有問題的家庭相比,葉媽媽覺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

但這微小的幸福,在2000年4月20日這天消散了。

那天上午,就讀於高樹國中三年級二班的葉永志,正在上他最喜歡的音樂課。臨下課前5分鐘,他舉手申請去上廁所,老師同意了。

老師絲毫不奇怪永志的舉動,因為他總是在上課的時候去廁所。

但這一次,永志再也沒能回到教室。

很快其他學生就發現,永志倒在了廁所積水的地上,鼻子和嘴巴都在不停往外流血。

驚慌失措的師生將他送去醫院,但為時已晚。隔天凌晨,永志因搶救無效去世。

早上還好好的孩子,怎麼突然說沒就沒了呢?得知噩耗的葉媽媽悲痛欲絕,去學校討要說法。

校方解釋,因為葉永志患有心臟病,在廁所突然病發,導致了他的意外死亡。

在未報案的情況下,學校還擅自將廁所裡的血跡衝刷乾淨,企圖逃避責任。

學校的回答和行為讓葉媽媽憤怒——兒子有沒有病、身體情況如何,誰能比當媽媽的更清楚呢?

「從小到大,你看他的健保卡,有沒有看過這一科!」

為了弄清真相,還永志一個公道,葉媽媽忍痛同意解剖屍體,來證明兒子沒有心臟病。

但兩個月之後,屏東地方法院還是判決:校長、總務主任、庶務組長三人無罪。

葉媽媽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她只是想知道,兒子的死,究竟該由誰來負責?

這個幹了大半輩子農活的農婦,決定繼續上訴。

而隨著調查的深入,她發現了關於兒子永志更多的秘密。

葉永志看起來和別人有些不同——

他不喜歡男孩們的遊戲,不喜歡汽車玩具,喜歡編織、做菜;他是學校合唱團唯一的男生,聲音很尖很高;他講話細聲細氣的,還會時不時翹起蘭花指。

這些事情,葉媽媽陳君汝都是知道的。

她還記得,葉永志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就有老師找她反映:你兒子就喜歡做女孩子做的事情,快帶他去看醫生。

於是葉媽媽真的帶著永志去了心理診所。醫師經過一番檢查之後,鄭重地告訴她:「你兒子非常正常,覺得他不正常的人,才是有問題的。」

醫師的建議讓葉媽媽放下了心,她決定尊重兒子的喜好,讓他按自己的意願成長。

但她不知道的是,兒子正因為這些「不同」,在學校遭受欺辱。

永志為什麼總是要等到上課才去廁所?

後來才有人告訴葉媽媽,因為永志氣質陰柔,一群男生會把永志圍在廁所,強行脫下他的褲子,「檢查」他是不是男生。

從教室到廁所短短的一段路,積累著永志短短一生的恐懼。

他只敢在上課時間去廁所,或者使用教職工廁所。

「永志沒有尿尿的權利,就是這樣逼死他的。」葉媽媽說。

在平時,班裡強壯的男生還會捉弄他、嘲笑他,讓他代寫作業。永志不敢不寫,寫又寫不完,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和恐懼之中。

他曾經尋求過幫助,寫紙條給媽媽,上面寫著「媽媽你要救我,有人要打我」。葉媽媽去找老師反映情況,學校卻沒有給出任何處理。

不僅不以為意,學校主任甚至還將過錯怪罪到永志頭上:

「他的行為導致有些男生看了不習慣,因此兩方面都有問題。如果輔導的話,他就會改……」

至於強行脫褲子的行為,校方卻覺得,「這並不是很過分」、「男生只是好奇而已」。

偵辦此案的警局局長的態度則是:「葉永志比較娘娘腔,事情鬧大了,對家屬也不好,最好淡化。」

事發一年後的2001年8月21日,高雄法院維持了一審的無罪判決。

在庭訊時,有個法官甚至非常不禮貌地說:「性別平等這什麼東西,很時髦喔!」

外界的漠然,讓葉媽媽憤怒又無助。

原來,殺死永志的,不僅僅是一場意外,還有同學的霸凌,老師的冷漠,學校的不作為,以及法律的不公。

我絕對不服!——這是葉媽媽在判決下來後的第一反應。

母親的強大總是異於常人。

多年來,葉媽媽陳君汝一次次站上法庭,一次次揭開傷疤,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又一遍,只求為孩子討回公道。

最難過的時候,她一天要哭幾十次,洗澡時用頭撞牆,才能宣洩心中的不滿。

好在,隨著葉永志的案件被廣泛報導,越來越多人站到了葉媽媽這邊。

臺灣兩性委員會專門兩次來到屏東縣,訪談了葉永志的家人、同學、學校行政主管、老師、醫師等人,深入調查這起事件。

許多教育人士和社會組織,也為葉媽媽的申訴提供了幫助。

葉永志的犧牲,喚醒了大眾對性別平等教育和校園霸凌現象的重視。

當時,臺灣省的《兩性平等教育法》正在起草。放在以前,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所謂性別平等,就是解決針對女性的性騷擾和性侵害。

但葉永志事件發生之後,這部法案改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並有了明確的法條規定:

「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

性別,從此不止是男女兩性。

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止有一個葉永志。葉媽媽的勇敢,讓他們灰暗的生活有了一絲曙光。

曾經有一個高中生寫信向她傾訴,信中他說,能活到今天是一種奇蹟,因為有多少人不堪承受歧視而自殺、跳樓。

「他們有罪嗎?我要救這樣的小孩。如果我站出來能救這些人,我真的願意!」

葉媽媽的堅持,已經不只是為了兒子,也是為了更多像永志那樣遭受著性別霸凌痛苦的人。

2006年,高雄地方法院終於判決,高樹國中校長、總務主任、庶務組長三人因過失致人於死,分別判處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有期徒刑。

法院認定,校方沒有及時維修學校廁所水箱,引發地面積水,未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最終導致了葉永志滑倒、頭部撞擊地面致死。

面對這遲來的正義,葉媽媽並沒有表現得如預期般欣喜激動。

她只是在判決結束後,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我知道,學校校長他們可能不是故意的,我也不想害他們沒有回頭路。我現在也不會很高興,怎麼告都是輸,因為我的孩子也不能再回來。可是如果我不繼續,怎麼能夠讓所有的學校了解公共廁所的安全?還有像永志這樣的孩子,一直都是隱藏在黑暗的地方被欺負,我救不了我的孩子,但是我要救其他人的孩子,救弱勢的小孩。

葉永志事件,沒有勝利者,雙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唯一被彰顯的,是社會的正義。

在判決結束後,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版了《擁抱玫瑰少年》,記錄葉永志事件,探討性別教育的含義;

2007年,臺灣教育機構拍攝紀錄片《玫瑰少年》,並在2009年入選高中教材;

2015年,歌手蔡依林把葉永志的故事搬上演唱會舞臺,呼籲大家善待與包容那些「與你不一樣的人」,因為「不一樣又怎樣」;

三年之後,她繼續為性別議題發聲,與五月天阿信共同創作了《玫瑰少年》這首歌,並因此獲得2019年金曲獎年度歌曲。

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蔡依林說:

「葉永志提醒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能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更應該用同理心去愛身邊的人。

這首歌獻給葉永志,也獻給曾認為沒有機會、選擇的你。而你,一定要記得支持、選擇你自己。」

如今,葉永志去世20年了,推動性別平等、反對校園霸凌的道路依然漫長。而葉永志的媽媽陳君汝,至今還在為性別平等呼號奔走。

當年的男孩如果還活著,應該長成了一個35歲的溫柔大人。

真想能穿越回2000年,把《玫瑰少年》的這句歌詞送他:

「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

相關焦點

  • 「玫瑰少年」之死,生命停止在15歲,噩夢停止
    前一段時間,《乘風破浪的姐姐》復活賽,姐姐們一起跳了名為《玫瑰男孩》,贏得了很多粉絲的歡迎,這首歌是蔡依林創作的,其實這首歌是有一個原型的。比起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這個「玫瑰男孩」所經歷的才是真的艱辛。當初蔡依林決定創作這首歌的時候,就是為那些因為性別、性取向發生差異,所受到不同的待遇。這首歌的背後,是一個15歲男孩子的噩夢,和一個農村婦女的堅持。
  • 「玫瑰少年」之死,生命停止在15歲,噩夢停止
    前一段時間,《乘風破浪的姐姐》復活賽,姐姐們一起跳了名為《玫瑰男孩》,贏得了很多粉絲的歡迎,這首歌是蔡依林創作的,其實這首歌是有一個原型的。比起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這個「玫瑰男孩」所經歷的才是真的艱辛。
  • 「娘娘腔」,玫瑰少年之死
    在人們對於性別特質和性別認知,越來越多元化的時代,很難想像還有許多人,曾經正在因此而受到霸凌。18年前,臺灣屏東15歲的「娘娘腔」葉永志,暴屍學校廁所。到底是誰「殺死」了愛子?一個不幸身亡的少年,一位獻身於人權保障的母親,催生了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臺灣玫瑰少年的悲劇最終畫上了句點。真事背景:2000年4月20日,讀於高樹國中三年級二班的葉永志,他在最喜歡的音樂課上盡情高歌。最後老師帶著學生一連唱了8首歌,並以《珍重再見》結束。唱完之後,葉永志舉手老師說想去廁所,此時距離下課僅5分鐘。
  • 「文化」:玫瑰少年之死
    ③幼年葉永志和媽媽陳汝君。俞飛在人們對於性別特質、性別認知越來越多元化的當下,很難想像還有許多人,曾經,甚至正在因此而受到霸凌。18年前,臺灣屏東15歲的「娘娘腔」男生葉永志,暴屍於學校廁所。到底是誰「殺死」了愛子?
  • 玫瑰少年之死
    bodysexuality 當心 什麼會傷你多少次的重傷 多少次的冷語drowning 誰會拉你dreaming 誰會陪你Same s**t happens every day你離開後 世界可改變多少無知罪愆 事過不境遷永誌不忘記念 往事不如煙生而為人無罪 你不需要抱歉One
  • 被扒褲子查性別,生命定格在15歲,玫瑰少年:你無罪,不必抱歉
    ——蔡依林《玫瑰少年》1985年,中國臺灣省屏東縣的一位農婦陳君汝順利誕下一名男嬰,取名葉永志,兒子的到來讓一家人清貧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陳君汝更是覺得兒子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完整。2000年4月20日,15歲的葉永志正在上他最喜歡的音樂課,如往常一樣,在臨下課前的5分鐘,他舉手示意老師自己想去廁所,老師同意了。可這一次,葉永志卻再也沒能回到教室,他倒在了廁所的地板上,被發現時,他的鼻子和嘴巴還在不停地往外冒血。
  • 玫瑰少年被扒褲子查性別,生命結束在15歲「你無罪,不必抱歉」
    ——蔡依林《玫瑰少年》1985年,中國臺灣省屏東縣的一位農婦陳君汝順利誕下一名男嬰,取名葉永志,兒子的到來讓一家人清貧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陳君汝更是覺得兒子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完整。2000年4月20日,15歲的葉永志正在上他最喜歡的音樂課,如往常一樣,在臨下課前的5分鐘,他舉手示意老師自己想去廁所,老師同意了。可這一次,葉永志卻再也沒能回到教室,他倒在了廁所的地板上,被發現時,他的鼻子和嘴巴還在不停地往外冒血。
  • 玫瑰少年
    「玫瑰少年葉永志」的故事18年前,臺灣15歲的「娘娘腔」男生葉永志,暴屍於學校廁所。到底是誰「殺死」了他? 葉永志出生在1985年,生前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他的母親是一個農村婦女,戴著防曬帽,穿著藍綠色格子襯衫,走進一片樹林裡,時不時的忙著手上的活。
  • 少年和姐姐們熱衷的《玫瑰少年》,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最近被《玫瑰少年》這首歌給迷惑了,單曲循環中。最初是在少年之名上面楊超文組演繹了這首歌曲,感覺詞很美麗,旋律也很喜歡;再是後來了解到浪姐復活組也表演了這首歌曲,帶著屬於自己的不認輸與坦然面對,表達心有不甘。再到深入了解一點這首歌的背景,對Jolin心中有了一點喜愛與敬意。
  • 蔡依林 -『玫瑰少年』
    但是,蔡依林新專輯《Ugly Beauty》中的『玫瑰少年』靈感來自真實人物葉永志, 葉永志生於1985年,因氣質「女性化」,他在初中時期飽受校園欺凌,上廁所時,男生們以「驗明正身」為由強脫他的褲子,令他不敢在下課後上廁所。
  • 那個被扒褲子檢查性別的「玫瑰少年」,生命定格在15歲
    然而,公演結束不久,我無意間翻閱信息才發現,原來,這首蔡依林的《玫瑰少年》是有原型的。比起乘風破浪的姐姐帶給我們的不畏艱辛做自己,真實的「玫瑰少年」的人生,留給我們是遺憾,惋惜和痛心。少年的「與眾不同」蔡依林當初創作《玫瑰少年》,初衷是為了幫那些因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遭遇差別待遇的人發聲。而這個初衷背後,承載著一個15歲少年的悲劇,和一個鄉村農婦多年的堅持。
  • 「玫瑰少年」因舉止像女生,遭扒掉褲子檢查性別,生命永留在15歲
    在臺灣,有一位年輕人因為自己舉止像女生,在沒有惹怒別人的情況下,遭人羞辱,長期的欺凌,讓這位花季少年的生命永遠留在15歲。那麼,這位少年是誰?為什麼他會導致如此羞辱呢?一、「玫瑰少年」天使般善良在臺灣,一些氣質偏女性化的陰柔少年,被比作「玫瑰少年」。他們溫柔、精緻,與傳統大眾眼中的少年截然不同,像一朵鮮花。
  • 《玫瑰少年》蔡依林與阿信一同譜寫多元性別認同的樂章
    Jolin通過投資紀錄片《擁抱玫瑰少年》,努力為跨性別邊緣群體發聲。《擁抱玫瑰少年》講述了因性別差異被霸凌至死的少年的母親,通過不斷抗爭,終於為她的孩子爭取到了遲到的公平和正義,並促進了臺灣《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通過。在高雄同志大遊行上,葉永志的母親站在講臺上對遊行的孩子們大聲喊道:「孩子們,要做自己!天地創造你們這樣一個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讓你們去爭取人權!」
  • 玫瑰少年之死,你準備好聽這個震動臺灣的故事了嗎?
    玫瑰少年意為性別被錯置的男孩玫瑰少年的出現由先天和後天的多種原因構成這一詞語在1997年法國電影《玫瑰少年夢》中首次出現「玫瑰少年紀錄片」-葉永志篇▲「玫瑰少年」葉永鋕生於1985年,15歲過世。2002年,臺灣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2006年,經過長達6年的申訴,法院改判學校三名當年抹掉案發現場的主管「業務過失致死罪」。同年,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版《擁抱玫瑰少年》以記錄葉永鋕事件,並藉此探討其性別教育意涵。
  • 今晚我想講一個故事「玫瑰少年 葉永志」
    今晚無意間聽了2019 年臺灣金曲獎的年度歌曲 蔡依林-《玫瑰少年》,這首歌曲是蔡依林和阿信等人共同完成的一個作品,收錄在專輯《ugly beauty》中,發行於2018年12月26號,作品的詞曲也是根據一個真實事件來完成的。當我了解歌曲背後的校園故事,那不平凡又心酸的故事,又去找來玫瑰少年的紀錄片,心裡像壓著一塊石頭,很沉重。
  • 「玫瑰少年」離開20年,你還在罵「娘娘腔」嗎?
    」葉永鋕離開的第20年20年前他間接死於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暴力與霸凌20年後的今天對於性別多元我們變得更包容了嗎一個男孩的逝去,推動了社會二十年來的性別平等運動,如今看來仍像一個奇蹟。因此,他的名字值得每一位支持性別平等、性別多元的人去銘記,他就是「玫瑰少年」——葉永鋕。
  • 關於玫瑰少年,我想說的
    昨天晚上五月天蔡依林合唱《玫瑰少年》登上微博熱搜,我稍微恍惚了下。 上個月26號是臺灣的同志驕傲遊行。 我很想拿一篇文章來長篇大論這場同志遊行,但是今天我暫時不想談這個。 我想談談玫瑰少年葉永鋕。 「我覺得人首先要是個人,然後人可以分好人和壞人,但是你去分男人和女人的話,那無非就是器官的差異而已。」 「太用這些所謂的標籤去分的時候,答案就會變成非黑即白。」歌曲《玫瑰少年》裡面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你離開後 世界可改變?我已經很難去揣測十五歲的葉永鋕是什麼樣子的。
  • 1972年的《凡爾賽玫瑰》,20世紀70年代日本影響力最大的少女漫畫
    在嫁去法國之前,她是奧地利的小公主,有著女王母親的疼愛,從小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但這樣的生活經歷,也註定了她單純的一生,14歲嫁給法國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法王路易十六。他們沒有經歷過相戀的過程,後來瑪莉和來自於瑞典的漢斯相愛了。
  • "我有死的權力" 英一婦女為求安樂死抗爭365天(圖)
    這位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婦女從徹底癱瘓之日起就一直在爭取能以「安樂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為此,她與反對「安樂死」的英國民間團體和英國司法體系奮力抗爭,而且更以無比的毅力給布萊爾首相寫了一封信,請求首相能修改有關禁止「安樂死」的法律。現在終於獲得了初步的勝利——英國高院允許其「安樂死」。
  • 希望不要再有下一位玫瑰少年,好不好?
    無他,《玫瑰少年》拿下年度歌曲,意義非凡。為什麼要今天才來寫呢,因為這幾天我在嘗試去回想一些我不願意提起的事情,想跟大家分享幾句。媽媽不斷的上訴,堅持了多年,法院才改判,可無論如何,一個本該快樂成長,迎接自己的人生、愛情和事業的男孩,卻在2000年4月20日被迫在自己的人生畫下句號。於是,蔡依林用玫瑰少年比喻葉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