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本期我們的主題是歷史學。
「歷史(history)」一詞在古希臘語中有著「探求」意味的語源。
歷史學的主題,也就是「探求世界的過去」,而從過去的史實,可以映射現在,甚至啟發未來。
我們將會分為上下兩篇,分別介紹西洋史和東洋史。
本系列將從西洋史開始說起。
01歷史學怎麼分?
歷史學的分類似乎從沒有個定論。
在日本的大學中,歷史學的分類根據各大學科目設置不同而不同,從研究對象可以分為西洋史(世界史)、東洋史(亞洲史)、考古學、民俗學等,也有學校會單獨分出日本史、伊斯蘭史、朝鮮史之類的。
而根據時代跨度也可以分為現代史、近代史、中世史、古代史等,在之前加上國名、地域等前綴又會成為新的學科,實在讓人頭疼。
此外,拋開研究地域、時間跨度,還有一些更具針對性或更加學際的分支,比如說,美術史(有時也會被分入哲學系)、建築史、都市史、犯罪史之類的。
事實上,歷史學也並非是一個孤立的學科,其作為一個研究「どのようなプロセスを経て私たちは今いる場所に存在するのか」(「我們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才存在於此時此處」,引用自早大文學部官網)的學科,需要與多種學科(政治、法律、經濟、宗教等)進行關聯,才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而「完整與否」目前並不可知)。
02西洋史學什麼?
如果問一個西洋史專攻的學生西洋史學什麼,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西洋……的歷史」。
空談無益,來看看東北大文學部西洋史學專修和早大文學部西洋史course2018年度畢業論文題目吧:
雖然根據所屬研究會的主題不同會有一些差異,但西洋史的畢業論文選題總體比較自由,關聯學科的跨度也比較廣泛,單單從史實上進行分析顯然是不夠的。
對我們來說比較西洋史っぽい的一些主題(像是「中世維也納的都市發展」、「初期東德的教會政策」)自然不必多說,大多數的主題與其他學科密不可分,很難界定出一個所屬來。這大約也是上一節所提到的「歷史學並非孤立學科」的一個旁證。
03為什麼要來日本學?
首先,日本是一個將學問學貫東西做的比較好的國家。因為學科設置的原因,在日本讀西洋史專攻同時也可以接觸到東洋史、日本史、考古等關聯分野,對於構建基本的思考體系想必有不小幫助。
另外,日本本身也是一個受西方影響較大的國家。在政治體制、宗教等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西方。二戰後的有GHQ主導的一系列改革(民主化改革、土地改革等)對現代的日本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國內,日本的整體的思想環境也更貼近西方近代社會,在幫助理解西方文化上想必會有所助益。
所以從結果上來說,在日學習西洋史可以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歷史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停留在國內高中和大學對歷史的評判標準。相比國內側重於書本知識的背誦這一方式,日本的大學更加側重史料研究。因此用外語(不僅限於日語)進行史料講讀、原典講讀是逃不過的。當然,各個大學的史料收藏量也不可小覷。
日本的大學多數設有交換或語學留學等留學制度,西洋史學的學生可以利用此機會,在學習異國歷史文化的同時,促進外語的學習,相信這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體驗。
最後,來講講一道來日留學生們無法輕鬆逾越的鴻溝。
日本各學科的專業術語多採用外來語(カタガナ語)的形式(在人名、地名發音的還原上更有助於建立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聯繫(?)),然而,用一門外語去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並不容易,日語的外來語也是留學生叫苦不迭的萬惡之源(不僅限於西洋史),這大概也是留日最大的困難了。志望天天與外國文化打交道的西洋史專攻的各位更要做好心理準備。
04來自西洋史學學生的吐槽
*素材來自各大學西洋史學生
曾被西洋史老師問:為啥想學這個?
我:我玩的遊戲和瑪麗·安託瓦內特有關
老師:啥遊戲
我:FGO
老師:我就知道,歷史學科的人,基本上學日本史的都是玩刀劍亂舞,世界史(西洋史)的都是FGO。我還被學生問過「ゲームしないと居場所がないですか」(歷史系不玩遊戲是不是沒有容身之所啊???)。唉!
史料講讀殺我。二年級還是用英語讀,三年級這麼就變成德語/法語/俄語/西語任選了呢???
老師:學了西洋史有啥感想?
我:登場人物大多都有點超(bian)常(tai)…
最後再來瞅一眼西洋史專攻的必修課:史學概論、西洋史概論、日本史概論、東洋史概論、日本鐵器史、日本陶器史、日本銅器史……
Emmm……
05設置西洋史專攻的大學
以下是日本所有開設西洋史課程的知名大學的大致順位:
*在此僅列舉以「歷史」為主要學習內容,且留學生可報考的知名專業
*一橋大學社會學部歷史社會研究分野以社會史為主
*同志社大學文學部文化史學科以文化史為主
縱觀全表,各個大學幾乎都將歷史學專業設在文學部,這似乎也無可厚非。
但是否只有文學部可以學歷史?答案並不絕對。由於近年來國際化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大學開設國際相關學部/課程,我們也能在一些大學的國際學部中找到歷史學相關專業的影子。比如說,近畿大學國際學部グローバル專攻的選擇必修科目中將近一半都是歷史相關;在早大文化構想學部的複合文化論系及多元文化論系中,歷史相關科目也佔了很大的比重。
就像我們曾在外國語學部推文中提到的的一樣:學科所在的學部一般帶有某種傾向性。像是教養學部中的歷史學專業偏向於地域研究、文學部偏重於史料講讀、國際學部偏重於比較文化之類的,當然也有涉獵更廣的混合型。根據側重點不同,志望學習歷史的同學也面臨著多樣的選擇。
06建 · 議
西洋史學專業的報考實則和外國語學部的報考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志望大學的文學部和其他學部內同時下設歷史相關專業的情況下,需要明確兩者之間的區別。在面試時可能會有被問為什麼不去另一邊的情況。
有不少大學將西洋史、東洋史等一眾歷史學相關專業統稱為史學科,此時需要明確該大學史學科下是否有自己想學的方向及指導教授。
日語一定要硬。得做好用一門外語讀另一門外語的史料的心理準備(還有和譯、カタカナ放題)。
西洋史學這一專業本身就不算是留學生報考的熱門,面試時「你為什麼特意跑到日本學西洋史」這一死亡質問想必就能嗆住不少考生。要回答出這個問題,並自圓其說,需要考生自己下功夫。
不論是在面試還是志望理由書,在沒有充分把握可以自圓其說的前提之下建議不要提及大學在學期間想要海外留學一事,否則可能會遭遇暴擊:為什麼不直接去那個國家?
07學出來能幹嘛?
(論激怒一個文學部學生的正確姿勢)
Emmmmm……回國之後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尷尬的靈魂質問,想必已經逼瘋(si)了不少文學部在讀的各位了。
繼我們發了哲學、倫理學的介紹文之後,後臺有小可愛指出了關於就職的擔憂,小編將借本次歷史學的風,說說自己的想法。
哲學、倫理學、文學、歷史學等純文科類專業常常要承受「畢業即失業」的「攻擊」——真是太難了……
而這陣「不良之風」也吹到了大學文學部的耳朵裡,也有文學部「公開反擊」,勢要「 手撕」來自社會的不懷好意的「誹謗」。首當其衝的,就是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在官網的Q&A中給出了官方解答。
在此奉上節選部分:
「根據多方統計,文學部的畢業生和其他文科學部(經濟學部、法學部等)的畢業證之間,在就職企業、就職率等方面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通過研究會的發表和畢業論文等課題,需要自己設立課題,通過調查、思考來構建有說服力的理論,這需要周全的考慮、大量的調查和閱讀、嚴密的邏輯——和其他文科學部(經濟學部、法學部等)相比,分量完全不同。」
至於問題設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文學部學生也毫不遜色。如上文中重複說到的,「歷史學並非獨立的學科」——這也是文學部中多數學科的特性。文學部交融了諸多專業領域,因此從實際角度來說,文學部的學生可以獲得更寬泛的專業知識與更加「痛苦」的學習經歷(指引用中的獨立課題)。多數文學部學生的自制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不容置疑。
另外,有極大概率,文學部集中了語學稀缺資源。文學部本身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使用外語的平臺,而這也是許多其他學部的學生望塵莫及的。外語可以說是文學部吃飯的傢伙兒。過硬的外語能力是文學部學生的一大武器。
通過以上例舉的文學部學生的優勢,可見在日本,文學部的畢業生在就職市場上也並非如此「弱不禁風」;但換而言之,在能力至上的社會中,除去特殊職種的特殊專業要求,不論是從哪個學部畢業,對文科生來說,唯有自身能力是就職的密匙,若是能力不過關,任憑是研究如何實用學問恐怕也無法成功。
最後,祝各位考學順利,也歡迎各位歷史學在讀的前輩批評指正、分享經驗。